在新发展格局下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2023-10-30徐彬
【摘 要】在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改革进程复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社会责任压力增加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论文提出了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改革试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的建议,以期提升国资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水平,推动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国企改革;新发展格局;混合所有制
【中图分类号】F271;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9-0097-03
1 引言
在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国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推进,国资国企正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改革进程复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社会责任压力增加等诸多挑战。因此,思考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的改革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对于推动企业适应新发展格局、实现国资国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的发展背景,就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论述,并基于新发展格局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在面对各类问题时,助力国资国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提升国资国企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的发展背景
新发展格局是指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全新格局,其是建立于国内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贯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内需潜力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方面的问题[1]。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化促使国资国企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
第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国内庞大的市场潜力被逐渐释放,建设以内需为主导的国资国企经济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不断提高国资国企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新发展格局强调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国资国企通过扩大消费、加大投资和增加就业等手段,可实现国资国企经济不断增长。同时,在新发展格局下,为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其开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贸易,借助國际市场优势,以实现国资国企更高水平的发展。
第五,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是推动国资国企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包括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目标。
3 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
3.1 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在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竞争机制的完善,国有企业不再享有垄断地位,还面临着来自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过去,国有企业大多垄断了特定行业或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市场,分享了原本由国有企业垄断的份额,使得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
第二,相较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在管理效率和灵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国有企业的决策机制相对烦琐,决策周期较长,难以及时作出市场反应和灵活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资国企的市场竞争力。
3.2 改革进程具有复杂性
国资国企改革涉及产权制度、企业治理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变革,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中包括确定产权归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不同国企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各不相同,使得国企国资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不同情况和利益关系,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同时,国企改革涉及各个利益相关方,如国家、企业管理层、员工、股东等。这些利益相关方具有不同的诉求,使得其改革时涉及协调多方利益的问题。此外,国企改革需要解决提高效率、化解过剩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等各类问题。总之,由于国企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因此改革难度较大。例如,在煤炭行业的国企改革中,涉及煤矿的并购重组、员工安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改革制度下进行协调和解决。
3.3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部分国资国企受到预算限制和经营压力的影响,科研开发经费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相对于部分民营企业或跨国公司,个别国资国企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较少,在科研开发项目的选择上较为保守,更倾向于选择短期效益明确、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容易忽视具有长期战略性的科研项目。另外,受预算影响,个别企业在购置和更新高端科研设备和仪器设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一些国资国企在科研实验条件方面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水平[3]。同时,部分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机制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国资国企缺乏有效的内外部创新激励机制,未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内外部创新体系,一味地依赖政府行政指导和命令式管理,限制了国资国企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因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导致国资国企的科学研究成果无法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难以形成商业竞争优势。同时,单纯依赖政府行政指导和命令式管理,使得国企缺乏创新活力和创新思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研团队。
3.4 社会责任压力增加
新发展格局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国资国企需要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能力,关注公众利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国有企业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差距和挑战。
第一,国资国企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严格执行,国有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企业需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由于历史进程、技术水平、管理不善,个别国有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问题。例如,钢铁行业在过去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环境问题,亟需国家推动大规模的钢铁行业整顿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工作。在整改过程中,钢铁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持续承担完善环保设施等任务,以满足环保要求。
第二,在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率的提升。这不仅要求企业优化生产流程、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还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这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第三,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责任。国资国企需时刻关注员工福利、社区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需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而,在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承担着社会责任压力,需不断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通过改革创新以应对上述挑战。
4 新发展格局下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4.1 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
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是促进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措施。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第一,国有企业可以引入具有相关行业经验和资源的战略投资者,与其合作开展特定项目或业务,共同提升企业竞争力。战略投资者可以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等[4]。
第二,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进行联合经营或合资经营。通过民间资本的参与,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企业效益和经营水平。
第三,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或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企业,并通过市场化手段评估企业价值和吸引投资,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例如,中国银行通过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两家银行不仅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拓展了中国银行的投资市场,为国资产业带来了技术支持、风险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协助。此外,中国银行通过向公众发行A股,吸引国内社会资本的参与,拥有更多股东的加入,实现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市场价值。
4.2 深入推进改革试点
为应对改革痛点问题,一些具备条件的国资国企可以考虑开展更加深入的改革试点,通过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在试点企业中制定一套完善的改革方案,包括改革目标、实施措施、時间表等,方案应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特点,注重市场化、法治化和有效监管等原则。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潜力,可以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领域和企业作为改革的试点。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试点,可以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和适应性。可优先考虑一些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作为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国资国企可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力度,精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同时,要加快从政府指导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推进价格市场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改革措施。在试点企业中,国资国企可通过内部重组、优化布局等手段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整合相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消除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同时,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国资国企应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此外,试点企业应通过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岗位晋升、股权激励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国资国企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3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对国资国企的改革至关重要。
第一,国资国企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通过增加研发经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5]。
第二,国资国企应强化自身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内部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和实践,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国资国企应优化和创新企业激励机制,提供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如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
第三,国资国企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的合作,共同开发科技创新项目,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打通创新链条。通过合作研究、技术转移和共享平台等手段,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第四,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中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而,国资国企应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技术秘密保护和专利申请,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
第五,国资国企应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吸收国际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总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改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等措施,能够助力国资国企转型升级,增强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不断适应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发展条件。
4.4 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下,国资国企肩负着履行社会责任的重担,同时,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国资国企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重要任务之一。国资国企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回应社会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期待,企业应提供绿色健康的环境、节约资源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国资国企可以采取下述几种方法: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发展指标,为企业提供具体目标和指引;第二,增强对生产环境的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在绿色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第四,与供应商合作,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从采购到销售全过程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第五,国资国企可建立绿色金融机制,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中国化工集团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化工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低碳、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该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共同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渠道,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环境负荷。此外,中国化工集团积极引入绿色金融,且获得资金支持,促进了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和可持
续发展方面的进一步突破。这些做法不仅为中国化工集团
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5 结语
国资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提出了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改革试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企业更长远地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的道路并非易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国资国企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改革措施的落实,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努力为国资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譚静,范亚辰,周卫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进展与深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8):23-30+41.
【2】李自强.在新发展格局下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就业与保障,2023(5):16-18.
【3】肖颖.新发展格局下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5):112-114.
【4】时家贤,漆昌彬.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逻辑和制度保障[J].企业经济,2023,42(2):40-47.
【5】江海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国企改革的实现路径[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3):32-35.
【作者简介】徐彬(1977-),女,浙江诸暨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