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财经新闻语篇对中国股市风险的话语操纵

2023-10-29朱宇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级差语篇

朱宇梅

(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引 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它既会使投机性强的个体一夜暴富赤贫,也会使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经历大的盈亏逆转和兴衰变迁.[1]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是金融风险最直接的体现.当代国外左翼思想家认为,受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西方自由市场、资本巨鳄开始形成一种事无忌惮地利用甚至生产、制造风险,以系统性的方式牟取暴利.[2]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西方媒体则以偏见、扭曲的姿态报道中国的疫情及抗疫,[3]财经媒体借势从多维度放大中国股市恐慌情绪,引发境外资本先大量出逃后又集体蜂拥而入,造成沪深两市剧烈波动,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稳健开放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不仅源于亲身体验,还源于对由话语构建的风险的解读.[4-5]话语具有社会属性,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社会实践.话语对社会有现实的构建权,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能实现对社会主体的不平等支配,进而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管理和操纵.[6]van Dijk 对于话语是如何实现操纵总结了三个步骤:通道控制、话语控制、思想.[7]在这个话语操纵风险的过程中,西方财经新闻语篇是风险构建和实践的重要载体.财经新闻语篇由于内容和受众的专业性,在这个载体上,作者和读者间形成了特有的规范和意识形态形言语社团(discourse community),并决定了特定的交际语境和体裁结构.[8-9]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之上的评价理论关注评价资源与语篇、语境、体裁间的互动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交际效果及修辞潜势.[10]鉴于此,本文将基于评价理论,以西方财经媒体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中国股市的报道为语料,通过探讨语篇中的评价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揭示西方财经媒体如何通过话语操纵中国股市风险.

1 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是从词汇到语篇层面关注意义的产生和语篇的功能表征,而评价资源的选择是语篇和语境层面的交际目的和意识形态的体现,[11]也是操纵手段和话语的分布模式和组合配置的再现.因此,透过对语篇中评价性特征的分析能反映出话语是如何操作受众的.Martin & White建立的评价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介入(Engagement),这三大系统下又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他们共同作用,体现语篇的态度和立场.[12]态度系统下可分为情感(affect),评判(judgement), 鉴赏(appreciation),其中情感涉及作者或他人的内心感受;评判是按照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对现象或事物做出的判断;鉴赏是对现象或事物从估值、构成、反应进行的价值评估.[13]级差系统是关于话语的强度(force)和对事物范畴原型的聚焦程度(focus).其中,话语的强度反映作者态度的强弱程度和清晰度,可分为度(intensification)和量(quantification),聚焦反映评价主体对事物范畴原型的聚焦程度,可分为强化(sharpen)或是弱化(softening).级差系统是对整个评价系统人际意义的润色,通过时强时弱,时而清晰时而隐晦的评价赋值贯穿于语篇中,激活话语主体的态度评价.介入体现声音的来源,反映了作者对命题信息的确定程度,体现声音间的互动协商,从声音的来源、数量、权威性、转述动词等多方面实现评价意义.介入分为单声(monogloss)和多声(heterogloss).单声主要由肯定的陈述构成,体现了作者对所表达的命题深信不移的态度.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回答三个研究问题:西方财经新闻语篇的评价资源在语篇中分布如何?语篇中评价资源是如何相互作用呈现风险?新闻语篇的评价资源体现了怎样的风险话语操纵策略和运行机制?

2.2 研究语料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新冠疫情爆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为危机起点(2020 年2 月3 日),到中国抗疫阶段性胜利(武汉解封——2020 年4 月8 日)为时间节点选取西方财经新闻语篇语料.为了体现语料的专业性和代表性,笔者根据著名的媒体调查研究集团Gorkana Group 对西方财经媒体的排名,取了排名前7 的报刊杂志:Financial Times,Wall Street Journal,Bloomberg,Barron’s,The Economist,CNBC,Forbes.本文合计选取以上7种期刊24 篇不同日期的新闻报道(Barron’s 和The Economist 分别为3 篇和一篇,其他均4 篇),总计14662 字,其内容涵盖市场表现、分析、走势预测,财经政策、投资者情绪、宏观经济、疫情这几个方面.利用Nvivo12 软件,本文对语料中的评价资源进行分类标注.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笔者采用了信度调查测试.在笔者第一次对评价资源进行分类的三个月后,对语料再次分类标注,其分类的相似度高达98%.对于有异议的2%,笔者通过反复的阅读以确定其分类.

财经新闻语篇是一系列具有相同交际目的,内部结构特征鲜明、辨认度高的交际事件.而交际目的制约着评价资源的配置以及在各阶段结构上的分布模式,不仅表达交际主体态度立场的起伏渐变,且反映体裁谋篇布局的策略技巧.[14]本文根据财经新闻语篇的体裁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语步:开篇、信息陈述、分析评论.本文将重点考察西方财经新闻语篇在不同阶段中评价资源的分布特征,根据评价分布的特征探讨语篇风险呈现的模式,揭示其操纵手段和策略.

3 西方财经媒体对中国股市风险的话语操纵分析

3.1 总体评价性资源分布特征

如表1 所示,西方财经媒体对中国股市的报道中,评价资源贯穿于整个语篇,且各部分评价资源的使用有明显的差异性.开篇部分的信息较为精简,态度资源使用较为频繁;信息陈述部分信息量最少,级差资源使用较为突出;分析评论部分的信息量最大,三种评价资源都较为丰富,但介入资源使用最为突出.财经新闻在各语步的不均衡使用评价资源反映出语篇作者在各语步策略性地使用了评价手段,层级化地实现风险操纵的交际目的.

表1 西方财经媒体对中国股市报道评价资源总体分布

3.2 西方财经媒体新闻语篇各语步评价资源分布及风险话语操纵策略

股票市场的风险是由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而一些具体的经济指标对市场风险有指示性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因素指标、国内经济因素指标、证券市场因素指标、外围因素指标和金融机构风险因素指标.[15]通过对语料中24篇文章的详读发现,语料中的新闻报道都围绕以上指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结合语境操纵风险.

3.2.1 态度资源奠定风险

在态度系统下,情感是对某一事件或现象引发的情感反映,评判和鉴赏是制度化的情.[16]在财经新闻语篇中,情感反应的主体不是作者,而是作者所揣测的投资者情绪.评判和鉴赏是作者根据一定的市场价值标准对市场、政策、宏观经济等方面的能力性、规范性评判,对市场的价值和构成的鉴赏,是对命题中情感资源的再加工.开篇部分大量使用态度资源能快速引领读者进入报道主题,体现语篇中的观点和立场,奠定评价的基调.

在开篇部分,语篇的态度导向既由词汇的正负倾向所体现,也通过对态度性词汇的加工组合来体现.图1展示了在词汇层面上,开篇部分负面的情感资源的使用远多于正面的情感资源,同时消极鉴赏多过积极鉴赏.这些负面的态度主要从投资者悲观情绪(例如: anxiety, fear, worries),国内和国际市场抗跌能力不足(例如: drop,weakened, whipsawed),证券市场的构成不成熟(例如:individual investors, speculation grow),市场投资价值低(例如: vulnerable uncertainty),疫情恶化国内宏观经济而引发对市场负面的能力评判(例如:turbulence, damage),这些负面的态度性词汇显性地指出中国股市正面临来自内外部的风险.金融文本学的实证研究也证实,危机下,市场负面情绪的传播能引起市场中大量的抛售和“踩踏”行为,而以“怒”为代表的负面高唤醒情绪会恶化市场认知进而加重危机的影.[17]开篇中大量的负面态度词汇的使用奠定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图1 开篇态度资源正负倾向分布

事实上,尽管中国股市面临疫情的冲击,但由于疫情管控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整体上体现了较高的韧性水平,[18]从图1 中也能看出积极的评判词汇略多过消积评判词汇.但在句子层面,这些积极词汇并未体现积极情绪,而是通过评价资源间的组合,采用迂回策略,将积极意义加工成消极意义.例1 中,能力评判词汇“recovery”是对中国股市韧性正面的肯定,并用“$1trillion”将恢复的金额具体化,但紧接着,负面情感词汇“skeptics”将恢复能力变成情感上的质疑,同时,数量金额也成为怀疑的依据.在承认事实的情况下,提出有依据的怀疑能让其显得更具有合理性,更能引发读者质疑中国股市上涨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1)China stock recovery nearing $1Trillion is now drawing skeptics(Bloomberg 18/Feb/2020)

以上对态度资源的分析能看到,在开篇部分,作者使用了大量带有显性负面意义的词汇展示了一个充斥着悲观情绪且面临内外部的风险的中国股市;而对于中国股市的韧性,作者用显性积极词汇在承认其上涨能力的同时,采用迂回策略,借助态度词汇间的组合以及级差和介入手段将信心变为质疑和泡沫,歪曲中国股市的现状,为“风险”奠定评价基调.

3.2.2 级差资源论证风险

在级差系统中,语势能增强或减弱话语的力度,与态度资源互动形成评价韵, 强化与读者间的价值联盟,以达成态度和观点上的一致.在财经新闻语篇中,常有大量的数据信息,级差资源中的模糊语能夸大风险指标的程度,通过重复或聚焦能凸显股市表现的某一板块或某一方面,形成以点带面的态度折射;而对比区域间指数、历时的表现,能间接性地得出看似客观的结论.在本语料中,数据信息最密集的是信息陈述部分,该部分主要通过单声陈述,以级差资源对数据信息加工向读者呈现主观化的客观事实(subjectify the objectivity).这种策略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为下文提供重要且具体的“风险指标”,为进一步的分析评论做铺垫.在词汇层面,如图2 所示,语势-量的使用率为67%,描写主要围绕对数据的模糊或对比处理,例如the index has gained nearly 3%, a rise of just 0.7 percent 等.语势-度资源主要围绕数据产生的过程及品质的修饰,例如:most speculative part, a fresh wave of decline等.

图2 信息陈述级差资源分布

在句子层面,数据和语言的标记性也成为级差修饰的一部分.例2 中并没有明显的级差资源或态度资源出现,但在描写中国股市走势变化的过程中,作者将境外投资者行为及其资金流向作为描述主体,置于主语和主位,实际上是隐性地强化聚焦了北向资金对中国股市的导向性作用,能诱导读者进入预设的立场和观点.事实上,境外资本由于资金量及其信息掌握的程度等因素对市场预期有较强的引导作用,[19]作者正是精准地掌握这一因素,凸显了北向资金的重要性,成功实施隐性地评价.

(2)Foreign investors sold-$191mm worth of Mainland stocks as Northbound Connect trading accounted for 4.8% of mainland turnover.(Forbes 25/03/2020)

信息陈述部分是开篇和分析讨论部分的连接点.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部分,作者通过对筛选后的数据以重复、模糊、比较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将主观化的客观数据回应开篇的评价基调,为引导读者进入后文中作者对“中国股市存在风险”的这一观点提供数据支撑.

3.2.3 介入资源内化风险

介入是隐性的评价手段,[20]他们依赖于语境激活不同声音与读者间的对话在意义平台上博弈或协商达成共识.在财经新闻语篇中,由于股票市场的动态性,参照对象的可变性、分析数据和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即使针对同一市场主体,同样的分析机构或个人都可能得出差异化的结论.因此,在分析评论部分,介入的频繁使用,体现了语篇力图通过多声组合、聚同化异等介入手段,语篇组织出一条相互合理的论证线,并生成出一套框架完备的论证结构,诱导读者接受作者的价值定位,将“风险”内化为读者的主观认知.作为语篇的结尾语步,这个部分是对信息陈述的分析性拓展,也是对开篇观点的论证性呼应.

如图3 所示,财经新闻语篇中多声对话的扩展(合计166 次)和单声(合计71 次)是分析评论中最主要的声音介入方式.其中,对话扩展中的归属是使用最多的介入方式.归属主要是通过引用外部的声音,作者以他人的观点代表自己的声音和立场.丰富多样的外部声音不仅巧妙地隐藏了作者的声音和立场,还表明语篇信息含量丰富,社会关注度高,且从不同角度强化了作者观点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分析评论部分中,多声-扩展中的外部声音可分为权威的声音和非权威的声音这两类,其中权威的声音占多数(76%)主要包括:学者、业内分析师、投资基金经理人及官方发布的消息;非权威的声音(24%)主要包括模糊的“内部人士”“一些投资者”等.例3 中,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宽松的融资政策不会缓解企业的压力,只会给少部分人提供操纵市场的良机;①例4 中经济学家根据采购经理指数(PMI)指出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接近于金融危机时期.这些观点都通过列举事实和现象,从专业的角度刻画中国市场即将面临风险.在新冠这类“黑天鹅”事件下,全球市场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任何关于“风险”的论断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性.但例3和例4 运用了“嫁接风险”策略——将过去中国股市危机期间效果不佳的政策和风险指标表现等静态化的“事实”置放于当前动态不确定环境下,将风险进行二次放大,夸大了中国市场的风险.尽管,这种“嫁接风险”后的论断是具有争议性的,但权威的声音能弱化读者的质疑和命题的争议性,增加文中关于风险论断的可信度.另外,权威的声音不容易被反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关闭了对话的空间[21],抑制或排斥了其他潜在的声音,促使读者认同权威的观点,接受文中关于“风险”的论证分析.

图3 分析评论部分评价资源分布

(3)But TS Lombard’s Mr Bo Believes private share sales do“more to enrich a small group of investors than improve corporate performance.”(Financial Times 11/Mar/2020)

(4)“China’s February manufacturing PMI at 35.7 is comparable to the sort of outcomes seen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Richard Yetsenga, chief economist at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wrote in a note.(CNBC 01/Mar/2020)

对话扩展的另一个范畴是引发,引发表示当前观点只是众多观点的一种,作者不用为其真实性负责的同时开放了对话空间,引导读者思考命题的真实性与可能性.例5 用低值情态“could”指出中国市场当前面临多重的内外部风险,尽管以上的例子都缺乏事实依据,但能引导了读者主动思考以上风险命题的可能性,为“风险”内化为主观认知做好铺垫.

(5).The rate of new infections could escalate as people return back to normal activities, and the economy could take another blow if the virus tips the U.S.and Europe into recession.(Barron 10/Mar/2020)

单声拒绝多声的协商,作者是唯一的声音来源,力图向读者表明所陈述的命题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文中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对话空间.但与开篇和信息陈述部分单声资源使用不同的是,在分析评论部分,单声资源成为背景化的声音,用于陈述历史或过往事实,予以佐证文中的主要观点.例6 中回顾2015 年救市“主力军”是为了突显作者认为中国救市政策通常不规范且效果不佳,其目的是折射当前危机下,中国的救市政策同样无助于缓解市场压力.单声资源在分析评论部分使用的另一种类型是与否定一起形成反预期的效果.反预期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介入手段,让读者在语境设定的期待中形成反差.

(6)When a stock market bubble popped in 2015 it was the 20 biggest onshore securities companies-many of them state-ownedthat were tapped to buy stocks in an attempt to halt price falls.(Financial Times 04/Feb/2020)

从以上对声音介入的分析能看到,西方财经媒体在分析评论中国股市的风险时,频繁使用不同的介入手段.用情态、修辞疑问等手段“引发”读者主动思考“风险”;用单声陈述将中国过往的风险背景化以投射当前风险;制造反预期效果为“风险”开放对话空间;又使用权威的外部声音从专业的角度,去嫁接放大“风险”,在逐步收缩并关闭对话空间的同时,使读者和作者在协商的过程中达成联盟一致,接受作者关于中国股市充满风险的论证,将“可能存在风险的推断”变为“确凿存在风险的事实”.

结 语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西方权威财经媒体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中国股市的报道.研究发现:(1)评价资源在语篇中各个部分分布不平衡.开篇部分以显性的态度资源为主;信息陈述部分主要通过级差资源对数据再加工增强或减弱话语的力度,是观点提出和观点论证的衔接部分;分析评论部分以不同的介入策略对风险进行论证,在与读者协商的过程中达成“中国股市充满风险”这一认知上的一致性;(2)这种不平衡的分布特征使语篇中的评价资源以韵律性的模式相互作用呈现中国股市的风险.显性的态度资源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前景化,并决定了语篇的走向和评价氛围;级差和介入是较为隐性的评价资源,针对“风险”这一评价目标,语篇通过不断增强话语的力度并逐步收缩对话的空间推进评价人际意义的实现.这种韵律性的方式实现了文章前后呼应,相互晕染共同推动语篇中“风险”这一主题的发展;(3)西方财经新闻体中的评价资源体现了语篇以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显现评价、主观化客观事实、嫁接风险、反预期等话语策略操纵风险;在组篇上借用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提出观点——列举证据——论证观点,以从点到线再到空间逐步论证风险、让读者接受风险和内化风险的运行机制.

注释:

TS Lombard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前文中对2015年股灾期间救市政策的分析.在2015年中国股灾期间,“国家队”的出手并没能阻止股市大面积的股票跌停和停牌的出现,反而由于一些操作方式的不透明造成了机构内部出现了内幕交易,产生道德风险,而市场主体对“国家队概念股”的认知,引起市场投资者追寻套利空间,影响救市效.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级差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关于党报财经新闻的艺术性探微
“新常态”下财经新闻报道策略探析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