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医院的设计与探索

2023-10-29郑兴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流程我院数字化

郑兴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 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的三个转变。与此同时,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使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进程加快。

作为上海市三家“未来医院”试点单位之一,我院按照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体系、新动力、新趋势、新文化、新效能”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打造面向智慧医疗、有别于传统智慧医院的未来医院。本研究结合我院在未来医院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对未来医院的理念及建设方向进行深度提炼,并运用顶层设计、流程再造、理念创新等方法来打造未来医院。

1 未来医院的理念

1.1 未来医院概念数字化转型下的未来医院是全场景智能的,是智慧医院的高级发展阶段。未来医院是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以现代医学为基石,以全健康管理为主线,以临床创新为引领的智慧型、研究型医院[1]。

1.2 未来医院愿景我们将未来医院的愿景总结成为“五个无”,即“无病不医、无微不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边无际”。通过未来医院建设,使环境更安全、技术更卓越、管理更精细、服务更温馨,从而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及员工高品质生活的“三高”目标[2]。

1.3 未来医院建设理念建设未来医院,必须直面“变革”。为此,我院创新地提出了“六个转型”:①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型;②以单一实体医院向互联网医院+实体医院转型;③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以临床创新并重,乃至临床创新引领转型;④以传统意义下的高质量发展向公共卫生安全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⑤以传统要素管理为主向以数据要素管理为主转型;⑥以公立医院为主的疾病诊疗模式向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疾病防治模式转型。“六个转型”为未来医院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未来医院建设将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医疗价值链的深度耦合,通过数字化转型,未来医院将赋能服务、管理、技术、创新各环节,并进一步实现场景、资源、数据、跨界等既有医疗体系的全价值链升级。

1.4 未来医院单元模型可以将未来医院的单元模型比作一个人体。躯干部分是未来医院的主体,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多院区协同一体化的体系结构;内流的血液和养分是未来医院的核心,以数据涵养未来医院机体,用数据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技术代表骨架,以5G 助力数字孪生的院区再造,以AI 赋能医疗协作,用新技术赋能医院一体化协同;大脑是智慧运营指挥中心,作为未来医院的神经中枢,实现智能分析、辅助决策、风险防控、高效运维和风险感知及预测的功能;左膀象征着通过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家庭和患者整体联动的“防-诊-治-康”一体管理模式;右臂代表着以5G 120 急救、急救现场、家庭和患者立体式联动的社会急救体系,将医疗资源输送到患者;灵魂是全健康管理,以市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全健康管理为灵魂,实现全人群、全要素、全周期的健康管理[3,4]。见图1。

图1 未来医院的单元模型示意图

2 未来医院建设方案

2.1 建设思路与总体架构参考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我院提出未来医院的“11531”建设思路:以人民为中心(1 个中心),以全健康管理为主线(1 条主线),坚持面向世界前沿、百姓需求、国家战略、上海部署、未来发展(5 个面向),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3 个模块),以新建眼科综合大楼为首批场景(1 幢楼)。按照该思路,我们构建起以管理、服务、医疗数字化“三位一体”的转型主体,患者、医院 “相互交织”的参与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未来医院总体架构,共分为基础设施、智慧中台、智慧应用、智慧大脑四个层级。

2.2 方法创新创新不意味着乱来,方法论同样重要。我院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模、动态预测、沙盘预演、数据回归一整套分析框架和方法论循环迭代,动态调优、持续改善:通过BIM 系统分析楼层布局与功能定位;根据实际变化,通过算法对图纸进行动态调整及三维建模;分析患者就医动线,规划形成优化后的新动线;在沙盘上进行场景预演,综合分析,动态调优;综合楼层纵向动线,形成立体布局;最终在优化的新流程上突破医院围墙,创建特色应用场景,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人员、全要素的就医服务,实现高效、便捷、有温度的就医体验。

2.3 建设内容基于未来医院整体框架,我院结合医院现状,通过数据赋能和流程再造,精确划分诊前、诊中、诊后的业务场景,推动形成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的数字化医疗新流程,实现服务再造、医疗再造、管理再造和创新再造,让未来医院“看得见”、“摸得着”。

2.3.1 服务再造 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以及AI 辅助,实现就医全流程无缝连接的就诊路径改造,并进行环境改造和流程优化,减少就医过程中的无价值环节,避免未来医院建设中的“被需求”,让就诊过程“无等待、无窗口、无负担、无顾虑”,使每个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MOT)瞬间有“温度”,从而实现医疗服务的“无微不至”。

2.3.1.1 重塑门诊全流程 诊前通过智能就诊导医实现双边匹配下的精准预约,减少因“知症不知科”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配合智能分诊、智能泊车等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诊中通过智能导诊轮椅、迎宾机器人、智能预问诊、智能测视力等智慧化应用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用AI 算法赋能医技排程,有效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和痛苦的体验感;诊室中通过一脸通、一码通、信息推送平台等数字化手段及沉浸式诊室设计等提升患者就医服务体验。离院后优化院后随访,提供远程会诊、宣教等便捷服务。

2.3.1.2 重塑住院全流程 规范临床路径,从被告知式服务向主动式、管家式服务升级,运用人流、物流全覆盖式无线物联网融合平台等智慧化应用,让智慧病房给患者提供服务。

2.3.2 医疗再造 技术升级是多学科相互作用的结果,前沿IT 技术助推医疗技术革新,智慧医疗的创新体现在诊疗效果、诊疗成本和资源覆盖各方面。

医疗过程的一体化应用离不开医疗数据的全流程融合贯通。我院重点打造临床数据中心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前者全面归集医疗、护理、检验检查等全量数据,帮助医生快速查阅患者全生命周期临床数据,有效实现从诊疗、用药到护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后者可对患者完整病历数据进行智能识别与分析。

通过与医学知识库映射,CDSS 可智能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并为其推荐相应检查、治疗、评估表等,可动态监控在院患者病情,及时预警并给出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疗愈环境和智慧服务功能融合、医疗手术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让看病更精准,诊疗更高效。通过打破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充分发挥数字价值,用数据赋能医疗,实现医疗服务的“无时不有”。

围绕患者疾病治疗的“防-诊-治-康”,实现规范化和智能化的临床路径,实现安全和便捷的诊疗;通过精准化治疗和多元化技术手段升级实现医疗技术优化的提升;以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实现无边际、多学科联合的诊疗模式转变,从而打破医院的物理围墙,做到“无处不在”。

2.3.3 管理再造 以数字思维突破传统医院管理理念,进一步打通人、财、物资源,引导业务管理及执行从“以成本为中心”向“以获益为中心”转变,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效益和效能。

健全医院体征指标体系,从管理、服务、科教、环境等全维度,建立形成统一、开放、可操作的未来医院管理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全院运行状态的综合掌控。

打造数字孪生医院,实现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精准映射和交互,远程控制医院运行状态,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资源配置自动优化、预警推演,让管理“无处不在”,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甚至每一块纱布均可被精确计算及管控。

最后,管理者不需要面面俱到的信息展示,而是需要更精准的指引,这样被利用的大数据才有价值。换句话说,只需要告诉管理者当下应该知道的信息即可。未来医院通过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的数据治理与管理赋能,探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规律,最终让数据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指导管理行为。

2.3.4 创新再造 未来医院的医疗体系将不再是单纯的需求支撑,而是全域、全流程、全业务的体系化能力运营。通过未来医院的建设,我院面向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全域居民(“全域”),围绕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全病”),提供“家医签约-健康管理-疾病筛查-疾病监测-转诊治疗-社区康复”的“全程”新型分级诊疗服务,形成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多层、多样、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新体系,从而实现医疗服务的“无边无际”。

以慢病管理作为切入点,结合我院首创的CCC(综合肿瘤中心)、腹膜透析、智慧肿瘤中心管理、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肺结节妇科筛查等诊疗作为慢病管理的手段,我们正积极创造健康管控新模式,并逐步推行到全病种。

3 未来医院建设探索实践

借助眼科新大楼启用契机,我院提出了以“服务理念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场景”、“疗愈环境和智慧服务功能的融合场景”、“全方位智慧患者服务体系”三大特色场景为代表的未来医院建设清单。同时,通过对特色场景数据的统一归集和分析,结合新技术对流程进行监管,对部门协同进行指挥,形成超级智慧运营中心。

3.1 服务理念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场景目前常见的自助服务终端都已集成了挂号、缴费、票据打印、自助查询等多项功能,且界面大都以模块化形式展示,把能提供的所有功能简单罗列。虽然功能大而全,但老年人及首次使用的就诊者仍较难使用,只能自己尝试摸索,而持续时间较长也易引起其他排队就诊者的抱怨。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开发出“任务式”自助交互体验的自助终端,不仅能够分析就诊者的待办事务,在界面上主动为患者展示需要办理的业务,配以人性化的温馨信息来引导就诊者的操作,还充分应用智能语音交互、全流程服务覆盖、适老服务等技术和流程,提供快捷点击操作。通过以上改造,结合充分考虑患者动向,对自助终端合理布局,有效减少自助终端操作步骤及患者排队时长。

3.2 疗愈环境和智慧服务功能的融合场景我院基于以患者体验、患者视角为出发点的交互体验探索,全方位打造面向未来的“沉浸式诊室”,实现疗愈环节和智慧服务功能的融合。如传统诊室由于医生与患者“面对面”而坐,医生要向患者展示诊桌屏幕内容时,需要患者绕到诊桌医生侧才能看到屏幕。而在“沉浸式诊室”中,患者侧将拥有一块专属的电子显示屏,能同步看到医生在工作站屏幕上展示的信息。医患双方一人一屏,让患者的获得感与体验感更强。

AI 算法在“沉浸式诊室”中更是无处不在。以开具检查为例,在医生确定检查项目后,“资源排程”系统就开始运行,通过AI 算法综合考量是否需要空腹、是否存在先后顺序等因素,输出最佳的医技排程;也可通过这一系统计算出“住院排程”和“手术排程”的最优方案。物联网技术的用途:诊室内的给皂机能统计医生使用洗手液的频次,结合其接诊患者的次数,通过物联网反馈到主机,并判断医生的手卫生执行是否达标,便于院感防控。

此外,数字化建设还为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无桌腿的悬浮式诊桌设计让患者感觉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无隔阂,诊室的墙壁也由单调的白色换成令患者舒适的虚拟投影。

3.3 全方位智慧患者服务体系建立“全方位智慧患者服务体系”,打造全流程的数字化医疗新体验。

诊前,智能预问诊系统使患者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自助回答医生设置的问卷,并通过诊疗系统一键导入其电子病历,患者刚踏进诊室,接诊医生即可收到患者之前在线提交的病情主诉。

诊中,我院不断优化、扩展“X+就医全流程服务”,聚焦在线诊疗及线下诊疗两大流程体系。例如“健康管理人云陪诊”功能允许老人在互联网医院就诊时,为方便子女同步知晓相关的医疗信息,子女可远程加入到问诊过程中,协助老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智慧就医导航”将患者的医疗流程精准细化为各条目,用“院内AI 导航”来引导路线,患者只需“照单办事”,就能轻松完成就医全过程。

诊后,腹膜透析、肿瘤、肺结节等患者在出院后也能通过手机上的诊后随访系统,在家随时查看检验、检查的指标值和动态,当指标异常时,医生还会收到预警信息,以便及时干预。

3.4 建设成效未来医院的部分相关实践功能上线后,我院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在门诊环节,门诊预约全部控制在15min 以内,部分科室可精准到5min 一档。患者利用候诊时间提前录入主诉15 万余份,实现“候诊即就诊”。在住院环节,规范临床路径超35 条,入径率达82%,其中知识库支撑3 万余条。管家式住院提供17 类个性化的服务。智慧病房实现环境监测覆盖率和人员定位精确率100%,不良安全事件数量平均下降20%。会诊响应时间缩短为10min,医护重复工作量平均减少70%,电子病历书写时间平均缩短30min。

4 未来医院的畅想与未来

未来医院的建设基于数字化转型,紧紧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群众高满意度就医、员工高品质生活”的目标,是一项持续深化的工作,同时也将是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医院的建设,应以寻求效率、安全、成本的平衡点为突破口。未来医院不是医院单方面的事,而是需要生长在一个健康的生态圈中,只有满足生态圈中每个生态参与者的生存所需,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流程我院数字化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数字化制胜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