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
2023-10-29曹倩
曹 倩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注重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自主阅读,增强阅读教学的实践性。教学中应该创设各类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和思维的场景,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情境创设原则
1.情境创设要真实
情境创设的主体是教师,但要从中有所收获的却是学生。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认为:“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情境创设要做到不失真,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等同于真实的生活,而是要创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境,从而积累资源,获得经验,训练处理问题的能力。
2.情境目的要体用
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在“愿意参加老师创设的情境活动吗?”一题中,有70%的同学选择“非常愿意参加”,“从不参加”有0.2%,“很少参加”有0.1%;第二组数据:在“情境教学的实施方式你喜欢”一题中,“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播放”“音乐欣赏”“课本剧”“分角色扮演”,分别为80%,65%,30%,25%,但“自行课下资料收集的方式”只有11%。
这说明,学生非常愿意参加的情境活动只限于不需要动脑思考的、不需要花时间精力投入的类型,然而有部分老师为迎合学生心理,增加课堂的热闹程度,在情境活动设置时,更多考虑了活动的外在形式,而非实际作用,情境就只停留在课堂内,很难延伸到课外。
3.情境角色要贴切
在许多的情境教学课例中,都会有情境角色与学生之间相去甚远的情况。如某教师在上《祝福》一课时,创设对祥林嫂的死公开审判的情境,但教师要求学生化身“法官”,对“凶手”逐一审理,并完成判决结果书。试想,学生缺乏对这一角色的关注和了解,就很难对这一角色形成认同,只能盲目驾驭,其活动的结果必然是失效的。
情境角色是情境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一般来说,情境角色不应离学生主体较远,否则需要学生“跨越现实身份来进行角色扮演”,情境任务很难顺利完成。但如果教师设计与学生主体相对较近的情境角色,学生会不自觉地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自然也更容易完成情境任务。
二、情境创设具体策略
1.挖掘教材 深化立意
“情境”应该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应从教材中来,首先对教材了然于胸,再对其深入挖掘,找到解锁课文的内在密码,来作为情境创设的基础。
如对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 课 《短歌行》《归园田居》进行情境创设:
曹操与陶渊明机缘巧合之下见面了,他俩“穿越古今,纵谈忧乐”,假如你也在场,你会听到怎样的对话?
在创设情境时,大胆创新,让曹操与陶渊明对话;设想二人的共识和分歧,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背景与作者;同时设定学生作为旁观者,见证对话,还原对话场景,以选取见面礼物来体悟“意象”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在对话中谈人生志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生志趣不同,看待和呈现的自然之景也不同。
2.情境代入 反客为主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情境创设应该让学生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主要角色。
如对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2 课 《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情境创设:
假如你是秦王,率领雄师,灭郑就在顷刻之间,面对对手国派来的“说客”,你会不会轻易被他打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读“烛之武的劝说之辞”,谈谈“秦王”因何而被说服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学生基本可以体会其艺术高超,但却不能够讲出其高超的原因,而烛之武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理清局势、切中利弊、了解对手、窥视心理,身为局外人的学生要隔着一层来理解,存在难度。所以创设情境时要“反客为主”,让学生从论辩艺术的欣赏者,变成立场相对的双方之一,设身处地地体会“秦王”之所想所图,真正了解烛之武在论辩方面的出众才能。
3.关注时代 引入流行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因此创设情境时,将教材所需情境与社会时代的流行语有机结合,学生不仅会产生浓厚兴趣,还能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贴切的理解与认知。
如对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2 课 《祝福》进行情境创设:
祥林嫂一生遭遇不幸,但鲁镇却有一群可恶的“吃瓜群众”,请你找出他们,并思考他们为何会这样冷漠自私?
鲁镇的“看客”在小说中属于“次要人物”,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人物形象进行探究,在情境创设中,引入时下较火的流行用语“吃瓜群众”,这一说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反而十分熟悉,因为了解这一说法,学生很快便能够理解“看客”身上的冷漠这一特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语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借助媒体 直观呈现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视频、动画、音乐、图画等将刻板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可观可感的立体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氛围,助力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探究。
如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 课《沁园春·长沙》进行情境创设:
老师根据上片内容,做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对照诗歌与视频,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谈谈理由。
学生在找不同的过程中,可领会描写景物的角度有动静结合、视角变化、数量范围、色彩结合等方面,描写的角度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不仅在现代诗中适用,在古诗中更加明晰。
5.丰富活动 重视反馈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语文教学,尤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以“学习任务群”搭建高中语文知识学习平台,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转变”。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设置多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内化与提升。”
在此过程中,课堂活动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既可以是课内的,如编排课本剧、组织辩论、演讲、朗诵等,也可以走出教室,调研、采访、记录、观察等。同时,活动反馈也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活动所得出的成果,需要展示、交流与评价,如此,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