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9张雪海李文龙熊雪航付志远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遗传学专业课程育人

张雪海,李文龙,熊雪航,付志远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政的前提是思政元素,即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需要的一切要素,包括课程思政在内的一切与思想政治相关的“育人元素”[2]。凡是对学生成长有积极引导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养成的正能量因素都应归入课程思政范畴。课程思政强调的思政,主要指“育人元素”,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将思政元素纳入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普通遗传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近年来,农业高校教育工作者以新农科建设为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出了适合农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现代化技术及新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全面提升农科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遗传学”课程任课教师,有必要加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

“普通遗传学”作为我院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持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需求、教学方式单一落后等弊端逐渐显露。新时代背景下,为优化人才素质结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势在必行。“普通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学科,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思政育人和专业知识培养有机结合的媒介。

二、“普通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院校应对农学类专业课程建设予以充分重视。“普通遗传学”是大部分生命科学、农学相关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其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应与专业教学资源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使教学内容既具有理论性,又兼具学术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遗传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遗传学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强化遗传学专业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与能力[3],强化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推动农学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需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体系;教师以“能苦善任,敢为人先”精神为原则,促进人才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必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好地投身农业农村建设工作。

(一)目标追求清晰,育人和育才相结合

好的教育是提倡立德树人前提下的成才及鼓励成才基础上的“成功”,而不是将两者混为一谈[4]。因此,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增强思想政治理念,形成育人共识,铭记育人使命,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求真知、明真理、做真人。

(二)以新农科建设为背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本文从时代要求及学生需求出发,注重挖掘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使得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契合农林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唤起学生对自身社会价值、使命担当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可。此外,精心组织、突出特色,深入挖掘育人实例,充分发掘农科事实,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知识,提高该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落实科学教学评价方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还要求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比如除考核所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外,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成绩、课外实践的成绩及课后成绩等进行综合考量,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体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的结合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及工匠精神。

三、改革的具体内容、改革目标及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改革的具体内容与目标

1.修订教学大纲要紧扣“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育人理念。以“普通遗传学”课程自身特点为基础,提炼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使其成为最鲜活有效的载体纳入新教学大纲及教案之中,并转化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通过对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的整合优化,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遗传学科研素养。

2.创建优秀的教学团队是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及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强化课程团队的育德意识,促进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发现课程教学的缺陷,积极钻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促使课程团队成员养成良好的育德观念,提高育德能力。打造一支有自觉育德意识且拥有优秀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3.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普通遗传学”课程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要将其作为一门系统课程进行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教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及科研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需要任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课程组制订课程计划时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价值观:(1)在遗传物质分子基础教学中,以艾弗里(Avery Oswald Theodore)及其同事用生物化学方法论证脱氧核糖核酸作为生物遗传信息载体为例,指导学生面对疑问要严谨求实、探求真理,将研究成果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检验基础之上。(2)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中,结合孟德尔事迹,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研究成果都必须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为基础。(3)在讲授细胞质遗传及植物雄性不育时,让学生明白,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险[5]、甘于奉献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当代中国人的典范、青年人的榜样。(4)在讲授遗传学发展的前沿领域时,向学生介绍“炎黄一号”——我国独立完成的第一例中国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5)在讲授染色体结构变异时,以讲述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为例[6],培养学生树立将结构与功能、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思想,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7]。教学实践证明,以遗传学知识为主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较好地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4.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强课程亲和力与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1)依照“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能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新教案、新课件。(2)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对“普通遗传学”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3)进一步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技术,探索将爱课堂、学习通等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学中。(4)以过程考核为重点,进行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感悟汇报及分组展示等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重点检查学生能否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如何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专业知识的“求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真、善、美”是其灵魂所在。但在当前高等教育中,由于教师对专业课程价值取向认识不足等原因,无法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对课程意义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融合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主体和桥梁纽带,随着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成为重要课题。必须正确处理“知”与“德”的辩证关系,防止知识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出现[8]。

(三)实施方案与方法

1.依据修订的教学大纲,制作能够反映课程思政的新课件和新教案。

2.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部分章节尝试“学生讲,教师听”的翻转课堂模式[9],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前安排预习任务,课堂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讨论交流,让学生独立获得专业知识,课下及时进行反思总结;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自我认知挖掘思政元素,体会翻转课堂的乐趣。

3.根据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翻转课堂,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巩固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验及生产中的问题,分组让学生汇报,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深入推进互联网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爱课程、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频率。

5.重视过程考核,减少期末考试试卷分数的占比,进行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感悟汇报、分组展示等多种小组活动等,重点检查学生能否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结语

“普通遗传学”是高等学校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开展“普通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对课程思政要求的具体措施,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该门课程在课程思政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实施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在“普通遗传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环节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遗传学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