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影像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与探索

2023-10-29黄筱晓邓益斌陈成彩黄德尤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阅片医学影像影像学

黄筱晓,邓益斌,陈成彩,黄德尤

(右江民族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医学影像学是集X线、CT、MR、超声、介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影像实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内容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巩固与实践,又体现着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及分析。在数字化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影像学”实训课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人员面临的新问题。我校历来提倡“三早教育”[1],即指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在本科教学期间我校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重视提升学生的临床岗位胜任力及核心竞争力,力争将学生培育成能够全面胜任社会工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影像实训教学改革为核心,研究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影像实训教学,旨在探索如何在“医学影像学”实训教学中加强对影像思维和临床胜任力的培养,通过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创医学影像学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应用型的高级医学影像人才。

一、教学理念改革

“医学影像学”与“临床医学”“病理学”“解剖学”等课程密不可分,影像结果的判读往往需要结合组织解剖、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因素综合分析。因此,影像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处理、分析能力。影像实训教学是基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训培训中强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法教学,多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CBL(Case Based Learning)等 教学方法[2],授课过程中注意典型案例的应用,增加师生交流互动,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国家形势方针、国际时事、社会热点的教育,也可以是家国情怀、理性思维、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授课中可根据当前授课内容并结合相关思政要点或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医学人文关怀理念。

二、改变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的实训教学授课主要讲述多媒体幻灯片,虽然PPT能够直观地呈现大量影像资料,但容易使课堂教学演变为“念PPT”的“填鸭式”教学,且教师容易陷入“念PPT”的固化思维,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兴趣。教师根据PPT图像讲解病例影像特点,虽然能使学生直观理解病变特点,但学生只被动地听讲,不会主动分析思考,导致很多学生在实训课后仍然不会阅片,达不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实训教学失去意义。因此,教学方法应进行多元化转变,既保留以往的以用PACS(胶片读片及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又辅以PBL、CBL等新型教学模式[3]。PACS系统可实现无胶片的数字化网络教学,我们将实训课所需的影像教学资料按教学系统分层级归类存放到移动硬盘并拷贝到PACS系统中,学生可通过PACS系统浏览查询相关的影像资料,提高教学效率。在授课中,将学生2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共同学习,授课前教师向学生简要陈述实训目的,回顾理论课内容,选取2~3个应重点掌握的病例进行讲解,讲解内容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且教师需要强调浏览片子的注意要点,如“三查七对”、图像是否清晰、检查方式等;在病变的描述分析中,按病变的部位、数目、形状和边缘、大小、密度/信号强度、与邻近器官及结构的关系等逻辑进行描述分析,并应强调阳性征象及阴性征象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如骨质破坏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门静脉癌栓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在对病变异常征象进行识别、分析及归纳后,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如AFP升高对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转移性右下腹痛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特异性等。由于病变的异常征象往往缺乏特异性,许多病变存在着“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特点,如胸膜牵拉征既可见于周围型肺癌,但亦可见于肺结核;不同亚型的肾癌其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不同等,因此教师需带领学生综合分析影像征象及临床资料,抽丝剥茧,最终得出病变诊断。实训内容讲授完后,教师将PACS中存储的病例分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阅片,而教师仅进行辅导及答疑,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辅导中对较多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统一进行讲解。这一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困惑并对教学做出针对性改进。课后根据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病例的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等重点内容通过列表格、思维导图的形势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巩固本次课堂教学知识。

三、合理应用影像模拟设备与虚拟软件

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影像专业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我校目前对影像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三大类,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及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影像技师工作。为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建设了医学影像设备构造虚拟仿真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模拟DR、CT、MRI教学实训系统及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教学系统,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放射技师日常工作流程及环境,其实训内容包含受检者体位摆放、扫描参数选择、操作准备、图像后处理等日常工作中的必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射技师的日常工作,培养其临床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像实训模拟设备其操作原理及流程与真实设备相同,解决了教学需求与医院设备不足,无法为全体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矛盾,且学生无需到医院放射科操作室见习,能避免辐射,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模拟仿真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及场地,学生亦可多次反复练习。经过实训课的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对影像设备的操作及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在今后的实习及工作中能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影像实训报告及诊断报告书写的培养

实践教学的实训报告是学生在实训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将实训操作内容及结果以文字形式记录的书面报告,是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总结与反馈,是一项重要的实训技能要求[4],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训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发现自身不足,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影像设备上机操作的实训教学内容烦琐复杂,而且许多学生在上课前并没接触过影像设备,对操作流程十分陌生,因此课后更应注重实训报告的书写。实训报告应包含教学目的、实训时间及地点、教学大纲、课后总结及个人心得等。例如,在CT检查技术实训中要先检查患者的申请单,核实患者基本信息,排除患者的检查禁忌证,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体位,选择相应检查部位及检查参数,对检查所见的影像征象等进行及时的记录。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记录。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是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评估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理解能力的重要依据。由于目前有关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书籍很少,学生亦很少经过系统培训,因此许多学生在实习期乃至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后,即使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阅片诊断及报告书写方面的能力也十分薄弱,并不能完全胜任临床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讲解病例的同时还要向学生灌输影像诊断报告的重要性及书写要点、书写规范[5]。当学生的实训课程进入中后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病变分析能力及影像思维能力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的特点、学习能力水平等,适当选取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报告书写练习。在学生进行报告书写前,教师可先向学生简单讲述报告书写的要点及阅片的注意事项,并在课后及时总结学生书写中的不足并对学生进行讲述指导。

五、实训考核变革

以往的考核制度主要以理论知识内容考核为主,这一机制不足以完全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水平,建议今后的期末考核制度采用理论考核+实训考核共同参评的形式进行。实训考核成绩由日常实训课表现、实训课作业、实训课报告书写、实训课阶段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组成。实训课阶段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读片分析诊断为主,考核可以采用电脑考核、问卷星、国家电子书包等形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为学生对于影像资料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诊断依据,考核内容可采用选择题、病例分析题等方式进行,试题型参考《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方案(2022版)》,影像资料主要选择所学病例的典型影像图像,包括X线、CT、MRI等。这一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运用分析,在实训课中注意自身阅片能力的培养。实训课考核形式参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能力考核”,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强化学生的阅片能力及诊断水平,提升学生的影像思维及临床思维,为今后的住培规范化培训早做准备。实训课的随堂阅片测验亦可通过问卷星、国家电子书包等APP进行,日常规范化的阅片诊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读片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教师应合理分配实训时间,在学生自行阅片学习结束后,教师为课堂预留作业时间,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阅片题目,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题结束后教师通过问卷星、国家电子书包等试卷分析及反馈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效果,发现不足,并就学生的不足及困惑之处及时进行答疑总结。课后学生亦可根据考试记录及时复习。教师通过问卷星的反馈还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利于今后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的改进。

六、完善网络课程建设

(一)合理引入微课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短视频为主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所开展的教学过程[6]。微课教学应用最为成功的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7],即学生在课前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自身的疑问,教师在课前收集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实训课前可制作时长约5~8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主要以授课中的某个重点内容为主,如肝细胞癌的影像征象,视频内容可涉及肝癌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肝脏正常影像表现、肝脏的分段等,再通过引入肝癌病例,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课知识进行相应的判断,并思考诊断要点。学生观看后可在班级群向教师提出问题或不解之处,在实训课上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问题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及答疑。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提前预习实训课内容,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答疑,提升自身的观察力、运用分析能力,且翻转课堂参与感较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二)整合教学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资源更为便捷,我们应整合自身教学资源,将教师日常上课的课件、教学案例、精品网络课程、优秀的公众号文章等通过百度云盘、公众号、微信班级小管家等形式整理收集,以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复习。

综上所述,影像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更注重培养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及临床素养,提升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心,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亦能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善与思考,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胜任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

猜你喜欢

阅片医学影像影像学
高、低年资住培医生应用人工智能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阅片指南(2022年版)》解读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ORH方法在评价肋骨骨折多阅片者诊断试验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