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珠培育与加工”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

2023-10-29邓岳文王庆恒杨创业李俊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珍珠专业课育人

邓岳文,王庆恒,杨创业,李俊辉

(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要求课程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教育部为了进一步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提出包括新农科建设在内的“四新”建设,在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中推出了“八大行动”,其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新型人才培养行动,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决定了高校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的职责,还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2015年和2018年连续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入选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六位。2020年以水产为主要依托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水产养殖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文以水产养殖专业课程“珍珠培育与加工”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任务,分析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从课程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德育内涵、科产教双融合、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政育人作用,不断提升课程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珍珠培育与加工”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参考教材主要为本研究团队邓陈茂编著的《南珠养殖和加工技术》。近年来,根据珍珠养殖技术发展,本课程团队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科研反哺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了一些最新的养殖与加工技术内容,特别是珍珠形成的过程,基于多组学技术分析了养殖珍珠形成的机理,提高了学生对珍珠形成过程的认知。

“珍珠培育与加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研究前沿,掌握整个生产流程和各环节的技术要领,了解有关人工培育珍珠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医学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授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课程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以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懂两爱”的新时代水产科技创新和实践者,坚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二、德育元素内涵、发掘与融入途径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引导高校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明确课堂教学纪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我国珍珠养殖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要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涵,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资源,培养农林专业学生知行合一,躬耕“三农”的耕作精神[2]。珍珠养殖是我国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湛江水产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前身)是我国海水与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发源地,现代人工珍珠养殖创始人之一熊大仁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珍珠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随后珍珠养殖技术在浙江、江苏、广西与广东等地蓬勃发展;根据熊大仁教授的事迹,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相关教师编写了舞台剧,通过舞台剧体现了熊大仁教授兢兢业业工作与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2021年广东省委老干部局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编写了开展“三个100”活动成果汇编,广东海洋大学原珍珠研究所副所长邓陈茂教授撰写了《致富路上闪珠光》,介绍了熊大仁教授和其他专业教师珍珠养殖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情况,事迹感人,催人奋进。

课程导入是学生了解课程定位、课程要求及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更要注意德育目标的介绍,做好全程育人、立德树人。在授课过程中,前言内容简述我国珍珠养殖的发展历史,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工珍珠养殖的发展过程,讲述我国对世界珍珠养殖业的贡献,重点介绍广东海洋大学对现代珍珠养殖产业的贡献,通过举例说明珍珠养殖技术创始人熊大仁教授鞠躬尽瘁的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热爱科学事业,坚定投身科学事业的信仰,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讲授珍珠养殖技术创始人熊大仁教授的工作经历与服务产业案例,把老一辈专家的故事和精神传授给学生,传承服务水产养殖业的精神。

专业课核心内容不仅是课程学习的中心环节,同时还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环节。在讲解育珠技术时,熊大仁教授研发了外套膜移植小片的保养技术,能有效提高育珠贝留核率与优珠率,科研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讲解我国海水珍珠贝资源时,让学生了解我国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与企鹅珍珠贝的地理资源分布与育珠性能,这些资源为我国珍珠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正确政治方向,做到知行统一,立志为党和国家服务。

三、着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专业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课程教学的不利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珍珠培育与加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施科、产教双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授“珍珠培育与加工”课程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科教融合,使科研反哺教学,采取如下措施:(1)依托科研团队成立课程教学组,该课程组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专业教师的背景涵盖了生物矿化、分子生物学、养殖与加工技术等,由于珍珠加工需要较好的化学基础,因此邀请了有化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课程组。(2)依托本团队国家、省部级项目和科研平台,结合学院实施的本科生进实验室与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在本科生入学后第一个学年自愿报名,遴选学生加入本科研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部分科研任务,有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自由探索精神。(3)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本研究团队的研究内容,有机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内容和教材中的理论并融入教学。改革后的教材及授课内容,反映了珍珠养殖的新技术、新理论、研究热点,符合科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材的调整和授课内容的丰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珍珠培育与加工”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采取如下措施:(1)同珍珠养殖和加工企业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在导师指导下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大学毕业实习阶段,学生选题主要源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钻研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和创造思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已熟悉产业需求与行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学生毕业后能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2)与珍珠养殖与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提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科技攻关,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设计教学案例,增强课程思政效果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举例说明,而是专业课教师通过实际的场景设计,把学生引入具体的事例主动开展学习的过程。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案例内容的选取上要精准,要符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案例的展现形式和方法上要精心设计,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正面引导学生。比如,我们借助学习通平台将熊大仁教授的先进事迹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提高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专业自信心。

四、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珍珠培育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科的特色方向,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拥有从事珍珠理论与养殖技术的科研团队,目前该团队由11名成员组成,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拥有1个广东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珍珠培育课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提高课程团队教师的思想情操

教师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辨析和批驳各种错误思潮,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青年学生的思想领航人[3-4]。

(二)提高课程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者先受教育”,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国外访学与国内科研院所的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和国内专业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同时发挥团队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传授授课和培养学生的经验,培养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三)提高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把所讲授的课程真正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一流课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要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高度重视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意识,以自身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为抓手,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此,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投入真情实感,对教育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在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简单地视为机械完成任务,要追求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体验强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把对家国、教育、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让专业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程。比如,我们在讲珍珠贝的生理特性过程中,讲授珍珠贝类通过滤食单细胞藻类,降低水体藻类密度,减少水华的发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殖贝类有益于生态环境,进而深入理解和领悟国家的生态发展理念。

五、完善课程评价过程,构建课程评价标准

(一)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

考查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案例分析等重要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的质量情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要求专业课教师认真组织开展好这些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选题和实施过程,认真审阅和评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果,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其学习的重视[5]。

(二)以学生综合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

考试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既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又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延伸[3]。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期末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评价依据。比如,我们根据“珍珠培育与加工”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积极探索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模式。考核模式由小组研讨、课堂回答问题与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考核都融入了思想政治内容,并分别赋予了一定的权重。综合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确保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完善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授课过程中强化学生价值评判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猜你喜欢

珍珠专业课育人
“小珍珠”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为了喝到珍珠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