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园野趣,亲近自然

2023-10-28夏婷

求知导刊 2023年24期

摘 要: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与大自然的互动与交流,幼儿在大自然中能够感受、学习很多在幼儿园内难以学到的知识与内容,且更容易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竹,象征着谦虚的气节、刚直的精神、坚韧的品质,这些精神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大有裨益。为此,教师可以竹园野趣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始终保持与大自然的互动,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文章从教学资源、建设竹园、创新形式、情境活动、深化精神五个方面对幼儿园亲自然、竹资源课程互动教学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竹园野趣;竹资源;创新互动;精神品质

作者简介:夏婷(1991—),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一箭河实验幼儿园。

在当下的学前教育中,部分教师更加重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互动与学习,却忽视了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理念抑制了幼儿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有着与大自然更深入接触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当下幼儿的学习特点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以时代为背景,不断更新学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打造创新型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使幼儿在先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下快乐地学习与成长。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依托竹园野趣活动,探讨如何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丰富生活、体验快乐、感受趣味,旨在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

一、丰富教学资源,体会“竹”精神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意识正在初步形成,对各类新鲜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竹资源课程开始阶段,通过收集、整理、分类、总结等多种方式为其展示丰富的竹类教学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其在与竹资源接触的过程中体会到“竹”精神,为其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向幼儿展示丰富的竹资源时,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在线上,教师可利用网络多媒体,为幼儿展示各种与竹子有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竹子的生长过程,挖掘“竹”文化;在线下,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竹类实物,让幼儿观察、抚摸、把玩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幼儿视觉上的感受,又可以通过实物满足幼儿接触的欲望,充分调动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为幼儿展示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幼儿的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甄别教学资源,常常只是随便搜集一些教学资源给幼儿观看,这样笼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段的幼儿的特点为其展示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为其展示一些竹类的图片,如竹叶、竹筒、竹竿、竹笋等,让其了解认识竹子;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展示一些更具深度的内容,如简单的竹画、竹建筑、竹材料等,让其初步了解竹子的作用及其所蕴含的精神;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让其观看一些有关竹子的视频,如竹子从破土而出到笔直站立的生长过程,使其了解一些与竹子有关的文化,知道竹子象征着不屈、坚韧等精神,从而对幼儿精神成长进行指引。之后,教師可以不定期为各学段幼儿展示一些竹资源,如让孩子们用竹配饰装饰课桌,用竹叶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用竹筒装自己的文具,等等。这样,让幼儿时刻处在一个拥有丰富竹资源的环境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与学习,使其逐步体会“竹”精神[2]。

二、建设特色竹园,体验“竹”趣味

依托竹资源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品质,仅仅依靠零散的竹资源的展示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建设一个符合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幼儿特点的特色竹园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聘请专业的种植专家来园内进行实地指导、规划设计,根据幼儿的喜好建设竹园,让幼儿在竹园野趣活动中收获更多快乐,学习更多知识,体验更多趣味。

近年来,大部分幼儿园都规划出很多区角供幼儿学习和娱乐,但是这些区角难以满足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快乐的需求。而特色竹园作为幼儿学习的活动场,能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在规划建设竹园时,可以按照“园内+园外”的形式进行。在园内,幼儿园可以规划一片空地,种植各种竹子,并在其中放置大量的竹制设备,如竹圈、竹筒、竹叶等,供幼儿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其中观看、触摸、思考,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其更加快乐地学习与成长;在园外,幼儿园可以依托小山坡、公园等规划一些活动场地,这些场地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的户外体验,从而更好地让孩子们认识自然、喜欢自然。有了活动场地后,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幼儿在竹园中进行一些互动,比如竹林探险,即教师在竹林内放置一些特定的奖品,让幼儿拿着铲子、木棍、水桶等工具去寻找,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也能激发幼儿自主思考等能力;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竹子的种类,带领幼儿在竹园挖笋,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制作简单的笋干,并相互分享展示;还可以带上尺子、画笔、绳子等工具到竹园,教授幼儿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幼儿测量竹子的高度与直径等。构建特色竹园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而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三、创新互动形式,赋予“竹”欢乐

竹园野趣活动需要依托竹园这一载体,更需要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性互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给予幼儿更多的新鲜体验,赋予其更多的快乐,使其更加愿意且开心地接触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够避免教学的单一与枯燥,让幼儿更加快乐地学习与成长[3]。

当下部分幼儿园虽然能够带领幼儿在园内进行趣味互动,但互动形式往往非常单一,且难以实现依托自然资源进行互动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思维意识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而通过创新性互动,能够给予幼儿新的互动形式,让幼儿从小接触到更多的自然资源,体验到更多的自然欢乐。在进行创新性互动时,教师需要以竹园为载体,并结合幼儿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每一种互动的创新都可以收获较为明显的成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竹竿,组织幼儿玩“竹竿骑马”游戏:幼儿两两一组在竹园内进行比赛,教师画出起点与终点,哪个小组最快到达终点即获胜,获得小奖励。又如,教师可组织“滚竹圈”游戏,将事先编制好的竹圈作为游戏道具,并为不同学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规则,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让其用手推着竹圈向前跑,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率先到达终点;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同样可让其用手推着竹圈向前跑,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坚持滚动的时间最长;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让其利用竹钩滚动竹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先到达终点。除了创新这些游戏活动,教师还可以创新体育运动,比如自编一套动作简单但是运动量充足的“竹子操”,或在竹园内设置一些大竹筒,组织幼儿开展“爬竹筒”运动。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利用好玩的竹梯、竹筒、竹椅、竹高跷、竹圈等布置场地,引导幼儿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技能,让幼儿在创新的互动形式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多元情境活动,激发“竹”兴趣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各类事物的吸引而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换句话说就是幼儿对于同一种活动形式,比较容易出现新鲜劲过了就不愿参与的情况,这是缺乏兴趣的表现。因此,在竹园野趣活动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元的情境活动激发幼儿对竹资源的兴趣,让竹园野趣活动成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学习与成长的一部分。

兴趣的激发对于任何学段的教育教学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更是至关重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对学习、活动等保持长久的热情,每天的收获也会更多。为了保证幼儿在竹园野趣活动中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趣味活动。这类活动要具有包容性,即一个活动尽可能多地融入多个要素,而非单纯地体现某一个要素。情境活动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竹园情境设计相应的活动,从而让幼儿在竹园的不同情境中尽情玩耍,享受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在竹园内打造一个竹趣室,在竹趣室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利用竹制的笔画竹画,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或根据身边的竹资源,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画完之后,幼儿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欣赏,教师也可以挑选几幅优秀作品贴到竹趣室内。除了画竹画,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做竹类手工,让其利用竹竿、竹叶、竹配饰等制作出自己心仪的作品,如竹篮、竹拓印等,以此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索与创新。除了竹趣室,教师还可以构建一个竹味馆,在该情境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操作性更强的活动,如教师可先将竹笋切片,切成幼儿喜欢的形状,如小熊、小猫、五角星等,再指导幼儿放置佐料进行腌制,最后由教师炒制,盛出摆盘,大家一起品尝。同样的活动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在园外的竹园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动手制作竹林饮料、竹林野味、竹林烧烤等。多元的情境活动能大幅提升幼儿对竹资源的兴趣,使其在今后更加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五、深化精神内涵,培养“竹”品质

在幼儿园开展竹园野趣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更加地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竹”品质。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象征着诸多需要孩子们学习与践行的精神品质,因此需要孩子们深刻领悟并将这些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的学习、活动、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

当下,部分家长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就应该无忧無虑地玩耍,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但是他们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这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同时,部分教师认为精神品质的锻炼与学习是从小学开始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精神品质的学习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并不限于某个年龄段。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竹子所象征的精神品质在幼儿的学习中不断深化。例如,竹子具有笔直挺立的姿态,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学习竹子的姿态,根据不同学段,每天站立五分钟、八分钟、十分钟等,让幼儿从小就站得直、行得正。同时,教师可以不定期为幼儿讲解一些“竹”品质,如竹子不怕困难、破土而出,勉励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始终保持这种精神。当幼儿遇到一些较为简单且容易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帮助其解决,而是要逐步引导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其自主解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像竹子一样坚韧、坚强的性格,比如幼儿在竹园野趣活动中不小心跌倒了,教师要鼓励其自己站起来;幼儿在做错事情时,教师要鼓励其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等。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在竹园野趣活动中学习“竹”品质,比如带领孩子们在竹园内进行一些合作探究类小游戏,培养其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以身作则、敢于担当的品质等。借助竹园野趣活动培养幼儿的“竹”品质是竹资源课程的重要目的,对幼儿未来发展有益,能够让幼儿在竹园野趣活动中收获更多快乐,学到更多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出一个个符合新时代国家社会需要的“小竹娃”[4]。

总而言之,竹园野趣活动能够让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通过操作竹资源、参与竹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其未来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依托竹资源开展竹园野趣活动的方法,即以丰富教学资源为起点,让幼儿初步体会竹子的精神;以建设特色竹园为载体,让幼儿在竹园内感受更多的趣味;以创新互动形式为核心,不断增加幼儿亲近大自然的热情;以多元情境活动为依托,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竹园野趣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交流中快乐成长;以深化精神内涵为目标,培养幼儿无惧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将竹资源融入学前教育中,创设竹园野趣活动,是顺应新时代学前教育趋势的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要想收获更为明显的教学成效,还需要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结合幼儿实际需求,进行更多的创新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竹资源与学前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实现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董秋艳.“竹”够精彩:幼儿园竹材料的挖掘与利用[J].好家长,2022(8):47-48.

张凤春.幼儿园竹活动开展的“四部曲”和“三重奏”[J].读写算,2021(26):51-52.

程文艳.汉中市泾洋镇幼儿园竹资源开发运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文铭婕.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