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研究

2023-10-28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题录全图刻本

郑 诚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

海外所藏中文古旧地图数量庞大,不乏珍品,文献、文物价值甚高。关于欧美地区藏品,已有若干专著出版,揭示详情。(1)提要如李孝聪《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文物出版社,2004);陈熙《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中国古旧地图提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图录如华林甫《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林天人《皇舆搜览:美国国会所藏明清舆图》(“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2014)、《方舆搜览: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舆图》(“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2015);华林甫《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图书馆藏晚清直隶山东县级舆图整理与研究》(齐鲁书社,2015);谢国兴、陈宗仁主编《地舆纵览: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2018)等。一些重要收藏机构更将古地图数字化,在线批量公布,供读者自由参考。

俄罗斯现藏中文古地图情况如何?公开信息散见已出版的馆藏中国古籍目录及研究论文。目前所知,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莫斯科)相关收藏最为丰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等地亦有重要藏品。[1-2](2)据文献[1]、[2],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藏有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明刻本、毕方济《坤舆全图》明刻本、南怀仁《坤舆全图》康熙刻本、周培春《北京地理全图》写本等等。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广舆图》多部、吴国辅《古今舆地图》崇祯刻本、《皇舆图》清刻本、《旅顺海防炮台并地势全图》等等。2019年5月,笔者访问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主要调查1911年以前形成的中文地图类文献,包括单幅地图与地图集,已知总量约163部,其中约80部不见于已出版的馆藏汉籍目录。[3]以下首先讨论该馆中文古籍与古地图概貌与来源,其次揭示来自斯卡奇科夫、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他旧藏中的珍稀资料,附录新编俄图馆藏中文古地图简目。后续计划发表部分古图的专题研究。希望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研究和利用。

1 汉籍与地图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Россий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以下简称“俄图”)的前身为鲁缅采夫博物馆附属图书馆(1862—1924)、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1925—1992),目前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献收藏。主要馆舍为主馆(含善本部)、帕什科夫楼(手稿部、地图部、音乐部)、东方文献中心3处相邻建筑。

俄图所藏中国传统文献,即1911年以前的印刷品与抄本,总计约2 500部。印刷本统归东方文献中心收藏,凡2 000余部。抄本入藏手稿部,凡400余部。[4]此外,善本部(附设有书籍博物馆)、地图部、美术品部也藏有零星中文古籍、舆图以及版画。馆藏中国古籍总目迄今尚未出版。

东方文献中心拥有独栋建筑,专门收藏亚洲、非洲各语种印刷本书刊。截止2017年,东方文献中心见藏中文图书约104 000册,其中传统装帧图书约40 000册(3)传统装帧藏书主要为经折装与线装书,主要是古籍与民国文献。俄图未曾按照中国当前惯例以1912年为界统计古籍,故而馆藏中文古籍尚无精确数字。。中文古籍与近现代出版物混合编目,使用音序、类序两套卡片,精确统计古籍数量尚有困难。汉文满文日文等东方语言抄本文献藏于手稿部,相关全宗均有纸本目录,品类相对清楚,但也存在少量著录不详的藏品。

俄图馆藏中国传统文献,按来源可大体分为4类:

(1)19世纪俄国外交官、汉学家斯卡奇科夫(К.А.Скачков,1821—1883)旧藏,汉文满文书籍、地图等总计1 500余部(旧编号凡1515号)。

斯卡奇科夫,汉名孔琪庭,1849年至1857年旅居北京,主管东正教驻北京第十三届传教团下设的磁力气象天文观测站,学习汉语,并大力购书,返俄后在外交部亚洲司任职。1859年、1867年两度外派来华,出任塔城领事(1859—1863)、天津领事(1867—1870)、通商口岸总领事(1870—1879)。斯卡奇科夫前后旅华25年之久,收藏中国文献系统、丰富,大半为19世纪50年代旅居北京期间所购。1873年及1883年,这宗藏书分两批(1435+80)入藏鲁缅采夫博物馆,完整传承至今。[5]其中印本1 100余部,抄本约360部。藏品主体为乾隆至咸丰年间出版物,明刻本及清前期顺康雍三朝刻本约一百部,也有少量同治光绪年间书刊,迄未发现宋元刊本;舆图、农书、天文历法、小说戏曲、新疆地方文献等门类较有特色。(4)笔者编有《斯卡奇科夫旧藏中国文献检索表》(未刊稿),简单著录1—1515号,开列索书号、书名、册数,部分条目附注版本。斯卡奇科夫藏品内不乏嘉道间学者的私人藏书,可见徐松(1781—1848)、张穆(1805—1849)、姚文田(1758—1827)、姚衡(1801—1850)、姚元之(1773—1852)、姚柬之(1785—1847)等人藏印或手迹,成为反映当时书籍市场面貌、学术风气转移的难得标本。

(2)东方学院(Восточный институт)图书馆旧藏,总量不详,估计超过100部。1899年,东方学院在海参崴成立,随即派遣师生入华考察,同时着力收集东方语言图书(汉、日、朝、满、蒙、藏)。1900—1901年,借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俄军出兵东北之机,东方学院师生获得大批中国文献。[6]1920年东方学院改组为远东大学。1939年远东大学裁撤,向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移交图书两万册。[7]俄图现存明本《道藏》(ЗВ 2-2 / 1)、清重修本《永乐北藏》(ЗВ 2-2 / 2),以及部分清末舆图珍品均源于东方学院。

(3)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约300部。1945年末成为苏军战利品,后转入列宁图书馆。满铁旧藏内善本较多,刻本如海源阁旧藏六种,包括宋刻本《荀子》、《管子》、《淮南鸿烈解》、《三谢诗》、《康节先生击壤集》,以及元刊本《校正刘向说苑》;写本如奉天崇谟阁旧藏天聪朝奏疏稿、朝鲜国王来书簿等,极为珍贵。[8]东方文献中心现藏《广舆图》嘉靖四十五年(1566)刊本,为满铁大连图书馆旧物,或系俄图现藏年代最早的中文地图类文献。

(4)其他。少量古籍为沙俄驻北京公使馆、德国柏林大学汉学系等地旧藏。(5)沙俄驻北京公使馆旧藏:《魏书》,万历二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刻本,24册,索书号ЗВ 2-7 / 17-в,收藏印记:“Императорская россiй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ая миссiя въ Пекин 大俄公馆”。柏林大学汉学系旧藏:《管子》,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刻本,6册,索书号ЗВ 2-12 / 31,收藏印记“Sinologisches Seminar Universität Berlin”。另有部分中文古籍来源未详。

上述各批文献入馆后经初步分类,散入不同部门分别收藏。大体而言,印本统归东方文献中心,抄本入藏手稿部,版画入美术品部。绝大多数中文地图按印本、写本之别,保存在东方文献中心与手稿部。地图部主要收藏俄文及西文地图印刷本,仅有个别中文地图。

东方文献中心见藏日本刻本及个别日本抄本约400部,其中包括日本翻刻中国古籍约有30部。据《ロシア国立図書館所蔵和漢書目録》(1999)及其续编(2004)(6)两书为东方文献中心藏日本刻本抄本总目,不涉及手稿部所藏日本古籍抄本印本。,这些图书来自海参崴东方学院、日本驻沙俄公使馆、满铁大连图书馆、柏林大学、德累斯顿工艺美术学院(Kunstgewerbeschule in Dresden)。[9,10]该中心另藏朝鲜刻本约80部,尚未发现越南刻本。

根据本次调查,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东方文献中心、手稿部、地图部见藏1911年以前制作的中文古地图,包括地图集与单张地图,总计163部/件,笔者经眼63部。其中写本108部,约占三分之二;印本55部,约占三分之一。各部门藏品数据分类列表如下(表1)。馆藏编号往往将同属一套的多幅地图分别著录,本表仍按原编号统计。完整清单请参阅本文附录。

表1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统计表

2 斯卡奇科夫旧藏

斯卡奇科夫旧藏中文舆图128部(写本76部,印本52部),独占俄图馆藏中文古地图的五分之四(128/163),占斯卡奇科夫中国文献藏品总量的8%(128/1515)。

图1 斯卡奇科自编藏书目(中文版)封三局部

斯卡奇科自编藏书目中文版稿本(约1873年,手稿部Ф.273 / 10 / 6)内载分类表,共设23类。(7)中文版稿本合计封面封底凡18叶,双面书写。封面有墨水笔书俄文、英文题名:Каталог Китайских Книг Библиотеки К. А. Скачкова;Catalogue of books Chinese and Manchu to bibliotheca Mr. C. A. Skatshkoff。封二为英文分类表,开列神学、行政、历史等15类。正文著录前15类(1—1233号)。封三正文后续写俄文及英文分类表第16—23类,包括舆图(16—21类,第1234—1350号)、图册(22类,第1351—1378号)、满文书(1379—1435号),均无具体著录。第16—21类属广义的舆图(图1),按图集(atlas)与单幅图(map)之别,各分地理(geographic)、河道水利图(hydrographic)(8)斯卡奇科夫所谓Hydrographic(水文地理)之图涵盖河湖水道图与河工水利图,姑且名之为河道水利图。、天文(astronomic)3类,凡6类。总计地图集44部、河道水利图集18部、天文图集1部、地图37部、河道水利图15部、天文图1部,凡117部。其他部类,如第4类地理、第7类科学、第22类画册内也有个别舆图。另有数种地图现属斯卡奇科夫文书档案(Ф.273),自编藏书目内未载。

自编藏书目所谓图集与单幅图,主要根据装帧形式划分。例如两部《恒星赤道经纬度图》同版咸丰刻本,一散叶毛装册子(第1296号)属天文图集(第18类),另一全幅折叠者(第1350号)则属天文图(第21类)。图集内不少品种,诸如《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第1237号)、《禹贡九州图》(第1238号)等等,实际都是按照书册装帧的单幅地图。

这批舆图类型丰富,各色俱备,今按题材进一步细分,略加条列如下:

世界地图,如《坤舆全图》刻本(1674)、《大清统属职贡万国经纬地球式》刻本(1800)。

明清全国地图,图集如《广舆图》刻本(存卷二,1579)、《皇朝一统直省府厅州县全图》刻本(2部),单幅如《皇朝一统舆地全图》(1832、1841,各4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刻本。

省府州县图,凡30余件,涉及江西、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甘肃、新疆、台湾,顺天府、扬州府、惠州府、潮州府、西安府、常德府、嘉定府、大定府,铅山县、万载县、洛阳县、临榆县、大同县、长乐县等等。斯卡奇科夫曾任俄国驻塔城领事,收集新疆及毗邻区域地图10余件,多为写本,如《伊犁地图》(拟题)、《乌什地区图》(拟题)、《焉耆府地图》(拟题)等等。(9)原无题之图,写本拟题多据文献[16],刻本题名多为笔者拟定,详见文本附录《简目》。

海防、边防图及其他军事地图,约10部。如《中国海防图》(拟题)、《中朝边界至宁波沿海图》(拟题)、《履勘各炮台并海口扼要图》、《山西西北地区卫营所分布图》(拟题)、《广西金田村毗邻地区图》(拟题)、《湘西长城图》(拟题)等等,均为写本。另有《直省驻防图》(拟题)刻本。

河道水利图相当丰富,凡30余件,多为写本,涉及黄河、长江、大运河各段水系,以及玉泉河、团河、唐河、洪泽湖、太湖、钱塘江海塘等等。

城市地图,以北京地图为主,包括《首善全图》刻本(2部)、《宸垣识略》附图、比丘林(Н.Я.Бичурин,1777—1853)《北京城图》(Планъ Пекина,1829,非中文地图),以及斯卡奇科夫绘制并用中文标注的北京内城图、北京城郊图;另有《姑苏城图》暨《苏城外》重刻本(1783)、《台湾府城图》彩绘本等。

历史地图,《禹贡九州图》、《战国七雄图》至《明地理志图》等12件,似属六严编《历代地理志图》;另有徐松编绘《西夏图》图册、清人编绘《历代塞北蒙古诸处全图》等。

天文图,六严编《恒星赤道经纬度图》咸丰刻本,计残本3部,可配齐一套半。

其他,如《华夷图》、《禹迹图》拓片,《甘肃省中卫县至青海驿路图》(拟题)、《江南回銮程站图》、《圆明园图》写本等等。

俄图现藏中文古地图的规模与特色,既由斯卡奇科夫个人收藏奠定,前人研究也集中于此。法国学者卡昂(Gaston Cahen,1903)最早撰文介绍斯卡奇科夫收藏的3幅中国印本地图(1301、1303、1306号)并影印其中一幅。卡昂称“此文目的不是对这些地图做细致的研究,而是提请汉学家们注意它们的某些令人好奇的特点”。[5](10)Г.Каген.О некоторых китайских картах Румянцевского музея.Землеведение,Москва:1903.т.X,кн.2-3.с.238-244.卡昂《关于鲁缅采夫博物馆所藏若干中国地图》,转引自文献[5]。按编号复核原图,皆为李兆洛编《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一部道光十二年(1832)初刻本(残本),两部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六严缩摹本(一残一全)。

伯希和(Paul Peliot,1932)最早提示斯卡奇科夫藏品中有一册西夏地图抄本(第1250号),值得深入考索。[11,12]这件清代抄本图册收录西夏历史地图13幅。1959年,克恰诺夫(Е.И.Кычанов,1959)发表专论,并影印二图;1980年该文汉译本发表,中国学者不乏后续研究。[13,14]图册中所谓“西夏地形图”辗转抄自《重校范文正公集》万历刻本,底图制作年代尚存争议;其余12幅则为徐松参考“西夏地形图”及其他资料编绘的西夏地图手稿。[15]

1974年,麦尔纳尔克斯尼斯(А.И.Мелналкснис,1905—1990)编《康·安·斯卡奇科夫所藏汉籍写本和地图题录》(以下简称《题录》)出版,著录俄图手稿部斯卡奇科夫旧藏抄本333号,包括70余部写本地图。[3]《题录》条列各书题名、作者、版本、册数、尺幅、装帧(如线装、经折装),有无序跋、印鉴,或略加解题,或抄撮目录。2010年,张芳翻译、王菡注释之《题录》中文译本出版。[16]译本新增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Б.Л.Рифтин,1932—2012)长篇导言、译者弁言、汉译始末相关通信、李福清新编补遗15种、人名书名索引,附录研究论文3篇。同时增补大量译注,特别注意反映同题文献国内存藏情况,内容较俄文原著更为完备丰富。目前《题录》仍是有关俄图中文古籍与古地图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斯卡奇科夫所藏河道水利图(30余件)、新疆舆图(10余件)较成规模且多为写本,大都见于《题录》,可资参考,本文从略。

2011年6月10日至15日,俄图东方文献中心举办斯卡奇科夫旧藏刻本中文地图展,展览目录(俄英对照,非卖品)简单著录24种,选刊局部书影5幅。[17](11)展览目录Chinese Woodblock Printed Maps from the Skachkov Colllection著录藏品皆在总号ЗВ 2-4内:1234、1235、1275、1240、1243、1245、1248、1249、1251、1266*(《新疆图考》清刻本)、1276、1291、1289*(原无题,内容为天津北运河图刻本)、1297*(南怀仁《坤舆全图》康熙刻本)、1353、1301、1306、1307、1319、1326、1349、1309*(比丘林俄文版北京城图)、1347、1074*(图理琛《异域录》刻本内俄罗斯地图)。展览目录影印局部书影者加星号。2012年,汉学家李福清、俄图手稿部研究馆员索洛米娜(О.Л.Соломина)分别撰文纪念斯卡奇科夫。(12)文献[18]、[19]译自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编《东方收藏品》(Восточная коллекция)杂志2012年春季号(总第48号),第16-33、34-47页。李福清《斯卡奇科夫的命运与遗产》一文选印写本“湘西长城图”局部。[18]索洛米娜《斯卡奇科夫收集的中国地理文献》综述手稿部藏品,发表地图书影15幅(多为局部)。[19]

麦尔纳尔克斯尼斯《题录》著录的70余部写本地图之外,斯科奇科夫旧藏近50部印本地图多不为外界所知。以下略举数例,加以简要介绍。

斯卡奇科夫藏图包括个别明代及清初旧物,大多数为乾隆至道光间舆图。年代最早者或为万历七年(1579)刻本《广舆图》残册(第1275号),其次为南怀仁《坤舆全图》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第1297号)。

副本最多者为道光间李兆洛编《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两种道光刊本(1832,1841)各有4部。《全图》幅面宽阔,仅有一部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完整无缺(第1306号)。其余7部均为残本,其中之一纸背朱笔题作《历代塞北蒙古诸处全图》(第1307号),底图使用《皇朝一统舆地全图》(道光十二年刻本)山海关外及蒙古部分,北至唐努乌梁海至库页岛一线。各处地名旁加朱笔,详细罗列前代古地名,似为道光间清儒所制历史地图。(13)朱笔文字并非张穆手迹。承蒙朱玉麒先生惠助鉴定。

城市地图罕见者如《姑苏城图》(1314号)与《苏城外》(1349号),二图一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胡世铨重刊后印本,分别载有乾隆十年(1745)、乾隆十一年(1746)傅椿序文。《姑苏城图》,高120厘米,宽88.5厘米,基本完好。《苏城外》,高118厘米,宽96厘米,略有残损。图面皆设色,河道灰蓝、衙署黄、桥梁红、街道红。量算可得比例尺均约1/5000。

《姑苏城图》右上角框内刊原序:

叙 姑苏夙号名邦,幅员宽广,城郭山川,向有图册。然皆相沿故纸,缺略不全。莅兹土者,披览不能洞悉。即世居是地者,皓首多未遍历。此图条分缕晰,凡雉堞之缭绕,河派之纵横,祠庙之云连,廨署之棋布,衢路之袤延,闾巷之辐辏,台榭之参差,田园之绣错,每从公事余闲,睹记殆遍。积数月,命工绘于尺幅。举斯城之盛平景象,了如指掌,一览无遗。爰付剞劂,以公同志云。乾隆乙丑孟冬榖旦三韩傅椿识。

其后刻“乾隆癸卯仲春榖旦中州胡世铨重刊”。全幅左下角框内小字刊“吴门监生穆大展镌”一行。

《姑苏城图》是迄今所知18世纪最为详尽的苏州城市地图。傅椿、胡世铨先后出任苏州知府,分别在乾隆十年、四十八年,初刻、重刊该图。天理大学图书馆见存乾隆四十八年胡世铨重刊本1幅,有学者推测原图为徐扬绘制。[20,21]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藏有道光二年(1822)周裕昌重刊本1幅。[22]

对比天理本与俄藏本,两图字体、刀工小异,断版位置有别,并非同版,当属翻刻关系,孰先孰后尚难论定。俄藏《姑苏城图》存“吴门监生穆大展镌”刊记一行,为天理本所无。按,穆大展(1722—约1810),原名孔成,以字行,祖籍南京,移居苏州,于城内府衙东首设刻字局。穆氏技艺精湛,刊书刻石,作品甚多,为彼时文人学士推重。[23](14)按文献[23]载穆大展作品目录,著录刻书28种,刻石14种,内无《姑苏城图》及《苏城外》。

《苏城外》表现苏州城西阊门外街巷水道,东起西城墙、护城河,西北至虎丘山,正西至枫桥外观音堂。凡举河桥曲巷、寺观会馆、社祠牌坊、庐墓田地,地名里程,标注甚详。图面右上角框内刊原序:

叙 姑苏金阊门外,直抵枫桥,斜穿虎邱,旁及南北濠,周三十余里,烟火万家,商贾辐辏,诚天下一大都会也。雍正初,符设文武僚属,以资弹压,以故人民各安其业,奸宄无由而兴,称盛治焉。顾其间街道纵横,河渠曲直,纷然交错而不可辨。虽生长其地,亦有不能尽识者。兹特仿城内图式,另绘一图,水陆具备,了若指掌。爰付剞劂,以公同好。乾隆丙寅孟夏榖旦三韩傅椿识。

后另出框刻“乾隆癸卯仲春榖旦中州胡世铨重刊”。图面左侧中部小字刊“绘者旌德刘其晖”(加框)。所谓“仿城内图式,另绘一图”当即效法《姑苏城图》,故两图样式一致,几可拼合。与《姑苏城图》相比,《苏城外》更为罕觏,此前未见相关著录,似系孤本。

3 海参崴东方学院旧藏及其他

斯卡奇科夫藏品之外,其他35部舆图(印本3部,写本32部)为20世纪前叶陆续入藏。海参崴东方学院旧藏11部,现属手稿部184号全宗第2部分。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2部现存东方文献中心。来源不详者21部,包括手稿部184号全宗第4部分杂类18部、地图部藏品3部。

手稿部海参崴东方学院旧藏写本舆图凡11号,实为6套。

《台湾府城街道全图》(图2),高70厘米,宽88厘米,比例尺1/5000。图面右端署“光绪元年船政学生魏瀚、郑诚、郑清濓、陈兆翱、林庆昇、林日章仝量绘。”即1875年福州船政学堂学生6人测绘。右上角图题下书双行小字:“尺寸析五千分之一/周围应法尺七千五百五十尺中国十四里有奇”。图面下端标有“法尺”(米制)、“里数尺”、“迷卢”(英制)3种比例尺。

图2 《台湾府城街道全图》(1875)

该图是最早采用近代测绘方法制作的台湾城市平面详图,被称为“台湾第一幅现代城市地图”,甚为著名。[24]原图长期下落不明,此前仅见载法国外交官于雅乐(Camile Imbault-Huart,1857—1897)《台湾岛:历史与地志》法文版(1893)单色影印插页(26×37.5厘米)。[25]俄藏本为彩绘写本,绘图用硫酸纸,光滑柔韧、半透明。纸张正面用黑色线条勾勒地物,墨笔楷书地名。纸背施以红、蓝、灰、褐、绿诸色,透出纸张正面,呈现淡彩晕染效果(图3)。如城墙、西门外镇海营围墙、城内“红毛城”、城外炮台均用红色(正面呈淡粉色);部分衙署、庙宇、街区轮廓用灰色;水体用蓝色;部分道路用棕色;空地略施绿色。对勘俄藏本与于雅乐影印本,两图细部字画小异,并非同本。俄图本右端纪年及测绘者姓氏,亦为影印本所无。《台湾府城街道全图》测绘完成后当摹绘副本数件分送要员。俄图藏彩绘写本或系传世孤品,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文献价值犹在于雅乐影本之上,更是非常珍贵的台湾历史文物。

威海炮台图6幅及《威海卫全图》1幅,7件一套,系甲午战前清朝官方制作,测绘精密,史料价值甚高。这套海防地图向来不为学界所知,笔者另有专题研究。(15)详见拙文《俄藏甲午战前威海炮台图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7期(待刊)。炮台图分绘威海湾北岸北山嘴、黄泥崖、祭祀台,南岸赵北嘴、鹿角嘴、龙庙嘴6处北洋海军岸防炮台,各配简略图说。诸图含平面、剖面图各一,平面图比例尺有1/500、1/400、1/200三类;剖面图比例尺均为1/200,同时绘出主炮位侧视图。

《威海卫全图》标注比例尺1/35000,图内炮台包括上述南北岸6台,以及刘公岛地井炮台、黄岛炮台、日岛炮台。刘公岛上自西而东,标注地炮台、机器厂、兴隆街、铁码头、护军中营、医院、东疃、护军副营,北有草坡嘴、东标东洪稍子。环海湾绘出威海卫城及诸多军营、村庄、古垒、山丘。交通线(黑色虚线)、电线(红色实线)及线桩(黑色小圆圈)、低潮线(红色虚线)描画甚详。刘公岛机器厂与西北岸之间海面绘出“德律风水线”(黄色双实线)。

其余4种:郁永河《宇内形势图》、陈伦炯《海国闻见录》附图改编本(以上两种合一号)尚不乏传本。光绪间潘万才呈《恰克舆图》写本罕见。另有19世纪朝鲜《八域道图》写本一册。

以上诸图,特别是威海7图、《台湾府城街道全图》、《恰克舆图》何以为海参崴东方学院所得?根据1901年1月东方学院院长波兹涅耶夫(Алексей Матвеевич Позднеев,1851—1920)的记述:1900年,本院学生、驻华领馆翻译德米特里耶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Иванович Дмитриев)在天津战乱、城中大火期间,参与抢救李鸿章(1823—1901)的图书馆,继而获准将部分藏书送归东方学院。[26]按: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天津,俄军大肆劫掠,上述具有军事机密性质的地图很可能由此而来。

手稿部全宗184号第四部分“杂类”内写本舆图18部,石印本1部,来源不明。其中多为光绪年间作品,诸如《新码头铁路地舆图》(大沽口,1884)、《丰润县山水护城图》(1892)、《恭修进内往回御道全图》(清东陵图,1881年后)、《口外开垦图》(张家口外,约1890)写本,以及《俄国铁路全图》石印本等等。

《北洋图》与《南北洋总图》写本2幅,风格一律,当属同套。《北洋图》附残破红纸信封一枚,右上墨笔书“丁大人送中国南北洋图”。信封既云“中国”,领受者岂非中国人耶?《南北洋总图》朝鲜半岛注作“高丽”;日本列岛部分地名兼用音译,当属编译性质。例如“东京”旁注“言度”,当即Edo;“西京”旁注“弥耶榖”,当即Miaco;“虾夷岛”(北海道)东之“固列力群岛”即Kuril Islands(千岛群岛)。详见本文附录简目。

《旅顺口内水深图》与《旅顺口挖煤图》写本也是重要的新见北洋海军史料,或系北洋大臣李鸿章旧藏。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派遣北洋水师英籍总教习葛雷森(William H.Clayson)、教习哥嘉(Thomas E.Cocker)乘蚊子船考察大连湾形势,为海军基地选址。《旅顺口内水深图》即本年测绘成果。题名据纸背墨书。正面右下角墨笔题:“旅顺口图 哥嘉谨绘 / 潮水涨六尺 蓝色深水 淡蓝色浅水 黄色沙土”。比例尺“每分二十码每寸二百码”。图内黄金山、鸡冠山各处山顶,老炮台、潮落地等处注有高度丈尺。又标注多处海底及滩涂特征:底软泥、沙泥、落潮无水碎石、落潮无水沙泥。水深用苏州码子标注数十处。晕滃法绘丘陵。图中右下角海面绘二小船,上下平行,皆双桅、单烟囱,分注“镇北”、“镇海”,当即英人所乘北洋海军炮艇(蚊子船)。

《旅顺口挖煤图》图题下双行小字署“汉纳根呈 / 光绪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图面中心为“煤窑”、“煤厂”、“老洞子”、“水坑”。绘出道路(标注朝向州县)、水道、简单等高线,以及少量设施如“元台”、“窑柜”。光绪七年(1881),德籍洋员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1854—1925)驻扎旅顺,主持建设海防工程,本图当即汉纳根指导绘制。

另有无题越南地图、《闽浙交界福鼎县沿海水深图》(光绪初)写本,以及《明辽东镇全图》彩绘长卷残本。

《明辽东镇全图》,无题名。设色绢本卷子,纸张托裱。右侧首残,存2米左右。右自长奠堡、凤凰城,左至清阳堡,中心为辽阳城。绘出城池、墩堡、边墙(即长城)。上下两道边墙外绘有多处蒙古牧民、马匹、蒙古包形象,城、堡内多有图注。抚顺城内注“建夷入贡处”。宁东堡内注云“旧极冲,今建永奠,官军移驻永奠堡”。按,永奠堡为万历六年(1578)建成,绘图时间当晚于本年。该图如系明代写本而非清代摹绘,则可能是俄图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写本中文舆图。

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2部,《广舆图》嘉靖四十五年(1566)韩君恩刻本、《皇朝中外壹统舆图》同治二年(1863)湖北抚署景桓楼刻本,俱存东方文献中心。

地图部藏品主体为俄文西文印本,按地域分类。中国(Китай)类下古旧地图(1917年前)凡数十幅。中文舆图仅有《大清中外壹统舆图》、《江西全图》及《首善全图》3幅,皆为清后期刻本。另有《中昔京师地图》与《富士见十三州舆地全图》2种,系日本地图印本,卡片目录误记作中国地图。外文地图见存丘林《北京城图》(Планъ Пекина,1829)2部、拉德任斯基(М.В.Ладыженский)《北京城郊平面图》(План окрестностей Пекина,1848)、克拉普罗特(Julius Klaproth)《中国地图》(CartedelaChine,1857)、德制三十万分之一《中国战场·北京》(KriegsschauplatzinChina:Peking,1901年1月第三版)等等。1900年前后的“满洲”、奉天、大连、旅顺等地外文测绘图亦值得关注。

4 结 语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见藏中文古地图约163部/件,规模在欧美地区主要收藏机构中逊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约300件)、英国国家图书馆(200余件)、意大利地理学会(200余件);多于英国国家档案馆(125件两广舆图)、法国国家图书馆(40余件)。[22,27,28]

来源方面,五分之四属于1884年之前入藏的斯卡奇科夫藏书;五分之一为20世纪前叶陆续入藏,部分珍品来自海参崴东方学院。

版本方面,写本约占三分之二,印本约三分之一。明代及清初品种较少,年代最早者或为两部明版《广舆图》,分别为嘉靖四十五年(1566)、万历七年(1579)刻本。另有《明辽东镇全图》(拟题)彩绘长卷,图面反映万历六年(1578)稍后信息。清初品种年代明确者为《坤舆全图》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乾隆至同治间舆图约占五分之四,品种相当丰富。光绪年间舆图20余件,部分为近代测绘法制品。

题材方面,包括世界地图、全国地图、省府州县图、历史地图、河道水利图、城市地图、海防边防图、天文图等,类型多样。清代中后期河道水利图(30余件)、新疆地方舆图(10余件)形成专题,很有特色。北洋海军相关地图、个别城市地图(如台南、苏州、北京)、历史地图(如塞北、西夏)颇为珍罕,值得特别注意。

致 谢本研究得到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东方文献中心、手稿部、地图部诸位馆员专业、热情的帮助。东方文献中心主任Марина Меланьина邀请参访,手稿部保管组组长Анна Родионова惠准使用新编184号全宗目录未定稿。东方文献中心馆员Ольга Ижбулатова、手稿部研究馆员Вера Бурцева帮助尤多。友人张晓静惠寄文献。本文图版承蒙手稿部许可复制发表。统此谨致谢忱。

附录1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简目

说明:新编简目著录163部/号,略分两类:(一)斯卡奇科夫旧藏,附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二)东方学院旧藏及杂类来源不明者,附地图部藏品。著录项目,包括编号、标题、册数(图集类)或幅数(图类),备注加鱼尾括号。原件无题者拟题,外加方括号。笔者目验者加星号。

(一)斯卡奇科夫旧藏

斯卡奇科夫藏单幅中文地图及地图集128部,包括写本76部,印本52部。另有4部有目无书。(16)斯卡奇科夫旧编号1269、1282、1295、1311号。《题录》未载,东方文献中心书库内亦未找到。这批资料按印本与写本之别,分藏于东方文献中心(ЗВ 2-4,斯氏藏书)与手稿部(Ф.274,斯氏藏书;Ф.273,斯氏文书档案)。以下采用斯卡奇科夫自编藏书目旧编号,合并著录写本与印本。

1873年顷,斯卡奇科夫自编藏书目,有中文版、俄文版两种,著录藏品总计1435号。中文版书目(手稿部,Ф.273 / 10 / 6)含分类表,正文著录第1—1233号,开列序号、中文书名、册数、开本、是否抄本、部数;分类表内1234—1435号(即第16—21类舆图、第22类画册、第23类满文书)未著录各书具体信息。俄文版书目(手稿部,Ф.273 / 10 / 8)第1—1435号条目首尾完整,无分类表、无汉字,著录序号、书名大意(非拼音转写)、出版年代(超过半数条目)、册数、开本,是否抄本、副本数。1883年斯卡奇科夫去世,遗赠中文图书入馆后续编为1436—1515号。

按中文版自编藏书目分类表,第16—21类(编号1234—1350)分别为地图集(1234—1277)、河道水利图集(1278—1295)、天文图集(1296)、地图(1297—1334)、河道水利图(1335—1349)、天文图(1350)。其中法文朝鲜地图(1300号)与俄文北京地图(1309号)不属于中文古地图,不在本文表1统计数据内。

新编简目内载1234号至1350号,顺序遵循斯卡奇科夫俄文版自编藏书目旧编号,同时参考部分卡片目录。第1234—1350号之外,又据自编藏书目,从第4类地理、第7类科学、第22类画册选出4种舆图,附于其后。东方文献中心藏印本索书号为旧编号前加总号ЗВ 2-4。例如简目第1234号《皇朝一统直省府厅州县全图》,索书号即ЗВ 2-4 / 1234。

手稿部存斯卡奇科夫旧藏写本,索书号为《康·安·斯卡奇科夫所藏汉籍写本和地图题录》(中译本)新编号,前加全宗号Ф.274。例如简目第1250号《西夏图》,备注【题录136号】,索书号即Ф.274 / 136。Ф.274内有7种地图不见于斯卡奇科夫自编藏书目。斯卡奇科夫文书档案(Ф.273)内尚有4种地图,一并附后。

斯氏自编目录所列地图类外,诸如第117号《陕西四镇图说》抄本(《题录》163号)、第327号《三才图会·地理》刻本、第331号《海疆总图》抄本(《题录》106号,抄自《水师辑要》)、第475号《黄运河口古今图说》(道光刻本)、第501号《海运全图》(刻本)等等,或为他书零卷,或相对常见,新编简目未与收录。

印本地图原无题者为笔者代为拟题。写本地图拟题主要依据《题录》中文版译名,个别题名略作简化。

第16类 地图集

*1234 皇朝一统直省府厅州县全图 4 【原函原装,分文、行、忠、信4册,全。即《大清一统志》附图之重印本,不分卷。】

*1235 皇朝一统直省府厅州县全图 13 【版本同前。剪裁刻本重装为册叶。缺外藩诸图。】

*1236 [直省驻防图] 1 【清刻本1册。无题署、年代,有序。总图1幅、直隶及诸省分图16幅,不含蒙古西藏新疆。各图标注总督、巡抚、提督以下各级武官驻防地。】

*1237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六严缩摹李兆洛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朱墨二色印。单张合订,残本一册。陈延恩跋文版刻字体与第1306号小异。】

*1238 禹贡九州图 5 【五册(排),拼成一图。封面存原题名签(黄纸墨印)。底图为清代政区图,朱印本,有方格线。加墨笔注古地名,并绘出山峰、古河道。古黄河干流设黄色,其他古河道用墨绿色。按第1238—1249号凡12种58册,无署名,属同一套。本图罕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历代地理志图》朱印本,墨笔书古地名,推测为道光间六严编,存16种74册,略有残缺。参见曹婉如《论清人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收入曹婉如等编《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141-145页。科图本与俄图本疑属同版。科图本多出《春秋二十国图》《晋地理志图》《北魏地形志图》《宋地理志图》4种。全套当为16种80册(排)。】

1239 战国七雄图 5

1240 汉地理志图 5

1241 东汉郡国志图 3

1242 南齐州郡志图 5

1243 南宋州郡志图 5

1244 隋地理志图 5

1245 唐地理志图 5

1246 辽地理志图 5

1247 金地理志图 5

1248 元地理志图 5

1249 明地理志图 5

1250 西夏图 1 【题录136号。1册。书影见索洛米娜(2015)】

*1251 畿辅义仓图 5 【方观承编《畿辅义仓图》不分卷,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存5册,缺1册(顺德府大名府广平府)】

1252 团河河图 1 【题录89号】

1253 [顺天府州县图] 1 【题录117号】

1254 玉泉河图 1 【题录88号】

*1255 水利营田册说 1 【陈仪撰,吴邦庆补图《畿辅水利营田册说》不分卷,道光四年(1824)刻本。】

1256 山东泉河之图 1 【题录92号】

*1257 山东盐法志 1 【宋湘等纂修,嘉庆十四年(1799)刻本。残本1册,存第二十二卷图识第21叶(永利场图)至40叶(涛雒场图)。】

1258 [江西省府图册] 1 【题录122号。书影(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1259 常德府总舆图 1 【题录128号】

1260 [台湾图] 1 【题录130号。图见索洛米娜(2015)】

1261 西安府阖属舆图 1 【题录121号】

1262 [甘肃省中卫县至青海驿路图] 1【题录134号】

1263 四川通省舆地全图 1 【题录125号】

*1264 云南全省舆地种人图 4 【(道光)《云南通志》地理志舆图四卷二册、蛮夷志种人六卷二册。函套存原印书名签:云南全省舆地图(附种人图)】

1265 新疆舆图·新疆地理 2 【题录291号】

*1266 新疆图考 1 【《新疆图考》不分卷,清刻本,略设色。存1册第4叶至第24叶,记安息至阿克素。书口上刊“新疆图考”,最下刊“经费局录”。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经费局”刊本2册,卡片著录说明“本图地名均依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前之建置标注”。】

1267 [新疆西部地图] 1 【题录307号】

1268 [中国海防图] 1 【题录105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1269 [无题] 1 【题录未载,东方文献中心未找到。卡片缺。】

1270 [浙江沿海图] 1 【题录109号】

*1271 [福建广东沿海图] 1 【题录110号。海防地图,自神泉所(潮州府)至闽浙交界洋面,城池、炮台、汛地标注甚详。乾隆嘉庆间彩绘本。】

1272 [沿海图] 1 【题录107号】

1273 惠州府潮州府图 1 【题录112号】

1274 极南图 1 【题录116号。按,即两广海防图。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1275 广舆图 1 【广舆图二卷,万历七年海虞钱岱刻本。残本1册,存第二卷第1叶至第105叶。】

*1276 图考 1 【3种清刻本零卷合订1册:《洛阳县志·图考》、《临榆县志·图》、《大同县志·图考》。】

1277 [大清全图 朔漠图 西域图 西宁抵藏路程图海运图] 1 【题录138号】

第17类 河道水利图集

1278 昆仑山星宿海黄河源流之图 1 【题录84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1279 [黄河自洛阳至河南省东界水利工程图] 1 【题录79号】

1280 [黄河与大运河相交地区图] 1 【题录83号】

1281 江南河图 1 【题录82号】

1282 [无题] 1 【题录未载,东方文献中心未找到。】

1283 [京杭大运河及扬子江自岳州至出海口水利工程图] 1 【题录75号】

1284 海塘全图 1 【题录100号。道光十四年(1834)徐松跋。】

1285 江南回銮程站图 1 【题录135号】

1286 [大运河山东段图] 1 【题录77号】

1287 南北运河全图 1 【题录76号】

1288 [大运河山东段图] 1 【题录78号】

*1289 [天津北运河图] 1 【清刻本。散叶18张。板框高25厘米,宽34.5厘米。框内左下角刊“西北一”,至“西北十八”。自西窑洼界至武清县界运河图,绘沿岸建村镇,桥梁、渡口、税局、炮台、寺庙等。】

1290 洪泽湖发源总图 1 【题录96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1291 [水道图册] 1 【清刻1册。无题署、序跋。曆改歷、弘改宏,似挖板。部分图绘设色。收黄河图、汉水江水图、济水图、运河图、太湖图、清江浦图、卫河图,各附图说。】

1292 [洪泽湖东岸湖岸水利工程建筑图] 1 【题录97号】

1293 贾鲁河图 1 【题录91号。嘉庆十年(1805)唐持中跋。】

1294 [直隶唐河图] 1 【题录90号】

1295 禹贡全图考正 1 【题录未载,东方文献中心未找到。】

第18类 天文图集

*1296 恒星赤道经纬度图 1 【六严编,咸丰刻本。残本,存分图15叶合订1册,缺中心二大主图,与本目第1350号可合为一套。卡片著录书名为“天体浑图”。】

第19类 地图

*1297 坤舆全图 1 【南怀仁编,康熙十三年刻(1674)后印本,版刻稍漫漶,无彩绘。卷轴装,8轴(排)合一套。与第283号《坤舆图说》4册配套。】

*1298 大清统属职贡万国经纬地球式 1 【庄廷敷编绘,嘉庆五年(1799)刻本,设色。高65.5厘米,宽101厘米。】

1299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 【清刻本。东方文献中心藏品,寄存善本部书籍博物馆。】

1300 [朝鲜地图] 1 【题录140号。摘绘d’Anville,NouvelatlasdelaChina(1737)】

*1301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李兆洛编,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残。设色。】

*1302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李兆洛编,道光十二年刻本。残。单色。朱笔注古地名。】

*1303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六严缩摹李兆洛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残。设色。】

1304 [张家口至甘肃长城及毗连地区图] 1 【题录133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1305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李兆洛编,道光十二年刻本。残。单色。朱笔注古地名。】

*1306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六严缩摹李兆洛本,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全。设色。】

*1307 历代塞北蒙古诸处全图 1 【5张(排)折叶地图合1幅。用《皇朝一统舆地全图》(道光十二年刻本)东北至蒙古部分作底图,各地用朱笔注记罗列汉唐辽金元明间古地名。标题据纸背朱笔题名。】

1308 [直隶山东海河流域图] 1 【题录87号】

*1309 [北京城图] 1 【比丘林编译《北京志》(Описание Пекина,圣彼得堡,1829)配套之《北京城图》(Планъ Пекина/PlandelavilledePékin,1817年测绘)。铜版印本,设色。沿城墙外轮廓剪裁重裱,高约110厘米,宽约83.5厘米。比例尺约1/10000。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比丘林《北京城图》(影印收入《北京古地图集》,测绘出版社,2010年)与俄图此件地物装饰风格有别,俄图本更为精致。】

*1309-2 首善全图 1 【清刻本,一幅。高115厘米,宽66厘米。北京内外城总轮廓近长方形,为清代中后期常见样式。斯卡奇科夫手书标注俄文地名。】

1310 圆明园图 1 【题录139号】

1311 [江宁府全图] 【题录未载,东方文献中心未找到。】

1312 [扬州府图] 1 【题录127号】

1313 [江西铅山县略图] 1 【题录123号】

*1314 姑苏城图 1 【乾隆四十八年(1783)胡世铨刻本。本图与第1349号《苏城外》配套。】

1315 [福建省长乐县图] 1 【题录129号】

1316 [厦门地区图] 1 【题录111号】

1317 [湖北政区图] 1 【题录118号】

1318 湖北图 1 【题录119号】

*1319 甘省全图 1 【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设色。高60厘米,宽91厘米。】

1320 [嘉定府南部和四川相邻地区舆图] 1 【题录126号】

1321 广州省河虎门澳门香港内外洋指要图1 【题录114号】

1322 [查勘新安县图属九龙地方山行地理并拟建城寨处所图] 1 【题录113号】

1323 履勘各炮台并海口扼要图 1 【题录115号】

*1324 广西全省道里图 1 【清刻本。设色。高60厘米,宽121厘米。“寧”字不缺笔。】

1325 [广西金田村毗邻地区图附官军与太平军在此地区战斗说略] 1 【题录137号。李天球绘制。图见索洛米娜(2015)】

*1326 大定府境图 1 【清刻本。贵州大定府图,高60厘米,宽100厘米。有方格线、经纬线。左下角图外纸背墨书“二”字,似为套图零种。】

1327 [新疆舆图] 1 【题录305号】

1328 [新疆地图] 1 【题录306号】

1329 [新疆西南及中亚毗连地区至阿富汗布哈拉浩罕道路图] 1 【题录308号】

1330 [伊犁地图] 2 【题录310号】

1330a [伊犁河右岸水利工程图] 1 【题录311号】

1331 [喀什噶尔及附近地区图。喀什噶尔至布哈拉略图] 1 【题录314号】

1332 [乌什地区图] 1 【题录313号】

1333 [焉耆府地图] 1 【题录315号】

1334 [中朝边界至宁波沿海图] 1 【题录108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第20类 河道水利图

*1335 禹迹图 1 【阜昌七年(1136)刻石,拓片1张。高80厘米,宽78厘米。本图可与手稿部《华夷图》(Ф.274 / 358)合为一套。】

1336 直隶图 1 【题录104号。水文地理及水利工程图】

1337 [黄河及长江流域东部各府水文地理和水利工程图] 1 【题录94号】

1338 睢宁厅属道光拾玖年分抢修埽工报销河图 1 【题录81号】

1339 [高邮邵伯宝应和洪泽湖区及黄河淮河附近地区水系统及水利工程建筑图] 1 【题录98号】

1340 [黄河自河南省界至海口水文地理及水利工程图] 1 【题录85号】

*1341 [黄河大运河山东段、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水文地理和水利工程图] 1 【题录103号】

1342 [洪泽湖扬州镇江及扬子江和黄河附近区域水利工程图] 1 【题录95号】

1343 江南河道总督部院衙门绘送道光拾贰年分漕河河图 1 【题录93号】

1344 [太湖及相邻地区图] 1 【题录102号】

1345 [太湖图] 1 【题录101号】

1346 [扬州府含扬州运河水利工程图] 1 【题录99号】

*1347 [泾清渭浊图] 1 【秦承恩奏折并图,经折装拓片1册】

1348 伊犁河工图说 1 【题录312号】

*1349 苏城外 1 【乾隆四十八年(1783)胡世铨重刊本。本图与第1314号《姑苏城》图配套。】

第21类 天文图

*1350 恒星赤道经纬度图 2 【六严编,咸丰刻本,残本。存两大主图《恒星赤道南北总图》,各幅高120厘米,宽110厘米。缺《赤道北图》、《赤道南图》、《分野图》等分图。本号可与第1296号或第638号配全一套。】

第4类 地理·方志

378 江西新城保甲全图 1

*420 广西舆图并郡邑道里图 1 【朱椿编,不分卷,乾隆三十九年(1774)序刻本,1册】

第7类 科学·天文学

*638 恒星赤道经纬度图 1 【六严编,咸丰刻本。残本,经折装1册。缺中心二大主图。存标题叶“恒星赤道经纬度图”,框外右下刻小字“壹幅首排”。又存分图15叶。可与本目第1350号合为一套。】

第22类 画册

1354 长江万里图 1 【题录86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手稿部

Ф.274 / 120 [山西西北(朔州、宁武等)地区卫营所分布图] 1 【题录120号】

Ф.274 / 124 袁州府万载县具境内山川形势舆图 1 【题录124号。图(局部)见索洛米娜(2015)】

Ф.274 / 131 [台湾府城图] 1 【题录131号。传统彩绘平面图。图见索洛米娜(2015)】

Ф.274 / 350 [湘西长城图] 1 【题录·补遗350号。图(局部)见李福清(2015)】

Ф.274 / 351 首善全图 1 【刻本。《题录·补遗》351号】

Ф.274 / 358 华夷图 1 【阜昌七年(1136)刻石,拓片1张。题录·补遗358号。本图可与第1335号《禹迹图》合为一套。】

Ф.274 / 362 广西湖广山河地图 1 【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题录·补遗362号】

*Ф.273 / 26 / 20.2 [北京城郊图] 1 【铅笔简图。高66.5厘米,宽70.5厘米。汉文注记,字体稚拙,疑为斯卡奇科夫手笔。图面略有残损。北京城在中央,宽约图框宽度五分之一,城墙内标注简略。城外东至普济闸,南至西红门东红门一线,西南至卢沟桥,西北至温泉(北)、碧云寺(西)。】

*Ф.273 / 26 / 21 [北京内城图] 1 【铅笔简图。高46厘米,宽46厘米。红铅笔画10×10方格。绘出皇城、宫城、湖泊、城门,无街道。标绘四处天主堂,东正教使团北馆、南馆。铅笔、墨笔汉字注出少量地名,多用俗称(如“莲花泡子”、“十岔海”、“积水滩”)。铅笔字稚拙,似为斯卡奇科夫手笔。墨笔熟练。残为四块,拼合大略完整。】

*Ф.273 / 26 / 22 [北京城图] 1【刻本。《宸垣识略》附图,单叶8张。】

*Ф.273 / 26 / 23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严刻本,朱墨双色印本。分成小幅散叶,各配俄文笔记数张,总83叶。图上用朱笔阿拉伯数字标注地名,俄文笔记标注相应数字与地名拼音。新疆部分(库车等地)在最前。“乙幅乙排”之“皇朝壹统舆地全图”图题叶右下角朱色印“每部工价纹银四两”。】

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东方文献中心)

ЗВ 2-11 / 95 皇朝中外壹统舆图 33 【同治二年(1863)湖北抚署景桓楼刻本】

*ЗВ 2-11 / 209 广舆图 4 【广舆图二卷,嘉靖四十五年(1566)韩君恩刻本,4册。满铁大连图书馆藏印内登记:昭和四年(1929)九月三十日。】

(二)手稿部东方学院旧藏及其他

手稿部全宗184号名为“中、朝、满、蒙、藏、日文抄本”(Собрание рукописей на китайском,корейском,маньчжурском,монголо-тибетском и японском языках)。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在内。馆内目前使用1996年完成之俄文目录手稿复印件,著录书号、书名(西里尔字母拼音或俄文大意)、册数、形态(抄本或印本)、年代。全目无汉字,部分条目极简略,仅记作无题中文抄本。2000年代,俄国汉学家李福清应手稿部之邀更新上述目录,惜未能完稿。目前手稿部与东方文献中心正在合作新编184全宗目录,同时增补未编目藏品。承蒙手稿部馆员好意,笔者有幸参与部分文献的鉴定工作。

1996年版目录包含四个部分:一、满铁大连图书馆旧藏,凡52号;二、东方学院(海参崴)图书馆旧藏,凡81号;三、满文档案及抄本,凡66号(内46—66号无具体信息),包括至少9种东方学院旧藏(第5—7、10、20—22、29、31号);四,杂类,来源不详,凡63号。每号大都对应一种文献,也有同书多册,每册各占一号的情况。

第一部分“满铁”旧藏抄本内无地图。第二部分东方学院旧藏有地图凡11号。第三部分满文档案及抄本内有一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地图(第41号),满文,彩绘本,高64 厘米,宽80厘米。第四部分杂类著录地图凡14号。此外,第四部分第63号之后,另有未编目文献(标注Совсем без описаний,“无著录”)若干种。手稿部新编目录将其标注为“末节”(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条列8种,包括中文地图5部,德文地图1部。以上中文地图总计30部,除一种石印本,其余皆为写本。

简目参考184号全宗1996年版目录、新编目录未定稿,目验者加星号,部分信息为东方文献中心馆员Ольга Ижбулатова女士通信惠告。后附地图部藏中文刻本地图3部及日本地图2部。

东方学院(海参崴)旧藏

Ф.184 / II / 19 八域道路 1 【1册10叶。朝鲜地图一叶,里程表8叶。朝鲜国王名表1叶。】

Ф.184 / II / 20 恰克舆图 1 【潘万才呈。恰克图城市图。纸本,设色。高47厘米,宽145 厘米。】

Ф.184 / II / 21 宇内形势 18 【18叶。《宇内形势图》,出自郁永河《裨海纪游》。《环海全图》、《中华沿海形势》、《琼州图》、《澎湖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 》,为陈伦炯《海国闻见录》附图改编版本。】

*Ф.184 / II / 22 威海南岸龙庙嘴炮台全图 1 【纸本,设色。高81厘米,宽71厘米。“图内平面式按四百分之一,剖面式按二百分之一比例”。】

*Ф.184 / II / 23 威海北岸祭祀台炮台全图 1 【纸本,设色。高65厘米,宽69厘米。“图内平面式按五百分,剖面式按二百分之一比例”。封面签条右侧署“七件王金铭呈”。按第22—28号,《威海卫全图》及炮台图凡7幅为一套。】

*Ф.184 / II / 24 威海北岸北山嘴炮台全图 1 【纸本,设色。高66厘米,宽128厘米。“图内平面式按五百分,剖面式按二百分之一比例”。】

*Ф.184 / II / 25 威海卫全图 1 【纸本,设色。高63厘米,宽70厘米。折件高25.5厘米,宽15.4厘米。“图内按三万五千分之一之比例”。据图中地物推测,绘制时间约在光绪十八年(1892)。】

*Ф.184 / II / 26 威海南岸鹿角嘴炮台全图 1 【纸本,设色。高70厘米,宽72厘米。“图内平面式按四百分之一,剖面式按二百分之一比例”。】

*Ф.184 / II / 27 威海南岸赵北嘴炮台全图 1 【纸本,设色。高67厘米,宽71厘米。“图内平面式按四百分之一,剖面式按二百分之一比例”。】

*Ф.184 / II / 28 威海北岸黄泥崖炮台全图 1 【纸本,设色。高81厘米,宽71厘米。“图内按二百分之一比例”。】

*Ф.184 / II / 29 台湾府城街道全图 1【硫酸纸,设色。高70厘米,宽88厘米。署“光绪元年船政学生魏瀚、郑诚、郑清濓、陈兆翱、林庆昇、林日章仝量绘。”比例尺1/5000。】

杂类(来源待考)

*Ф.184 / IV / 37 [香河县水道图] 1 【纸本,设色。图内注有务关同知、水牛村、红庙村等地名。】

*Ф.184 / IV / 38 丰润县山水护城图 1【纸本,设色。又题“丰润县腰带山望海亭图”。按望海亭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

*Ф.184 / IV / 39 恭修进内往回御道全图 1【纸本,设色。即清东陵图,注明慈安之“梓宫道”及慈禧之“太后道”。当作于1881年慈安去世后。】

*Ф.184 / IV / 40 [黄浦江下游图] 1 【硫酸纸,设色。无题。上海地区测绘地图。西北至嘉定县城,东北至黄浦江口,东南至秦石桥镇,西南至松江府城。水道、镇名(用汉字)标注详细,虚线绘道路。图内绘有上海县城,未表现租界。松江府(SUNG KING FU)、上海县(SHANG HAI HIEN)、嘉定县(KIA TING HIAN)、黄渡镇(WONG DOO)、闵港镇(MIN HONG)等少量地名标注拼音。正面用墨线勾勒,纸背施蓝色粗线表现水道。】

Ф.184 / IV / 41 览查办呼兰与郭尔罗斯互争界址舆图 1 【光绪六年(1880)十月十三日呈】

Ф.184 / IV / 42 鹭江舆图 1

*Ф.184 / IV / 43口外开垦图 1 【纸本,设色。封面签题下署邹振岳呈。图面中心为兴和城(今张北县城),北至“正黄旗羊群界”一线,南至察哈尔都统署一线,其间标注诸人名下牧场,包括礼王、德王、梁公、傅公、公爵嵩山、公爵宝金、侯爵希兰、男爵荣奎、罗士福、典史荣佳等。“正黄旗羊群界”之北为三台,又划界注“拟开濠至此”。附有红色签条,墨书“密陈垦荒裕粮事宜”一篇,末云“谨绘图贴说以备采择”。推测制作时间约在光绪五年(1890)。】

Ф.184 / IV / 44 黑龙江分界图 1 【绘于1858年瑷珲条约之后。】

Ф.184 / IV / 45 俄国铁路全图 1 【圣彼得堡Ивансон石印(Петерб.:лит.Ш.Ивансон.)。图内西伯利亚铁路尚在建设,且未表现东清铁路。疑为光绪十九年(1893)李家鏊辑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见藏一部。】

*Ф.184 / IV / 46 新码头铁路地舆图 1【纸本,设色。舆原误作與。按,本图为大沽口地图,绘有金钟河,标注海神庙、水雷营、大油协标营、直字营、督标营、东厂、西厂等。署“总兵唐镇呈”,当即总兵唐仁廉呈。推测制作时间约在光绪十年(1884)。】

Ф.184 / IV / 47 [黄河下游历代图] 1 【设色,存25张:黄河全图一、大禹导河之图一、商二、秦一、西汉一、东汉一、魏晋一、前五代一、宋四、元二、明九、清一。】

*Ф.184 / IV / 48.1 北洋图 1 【纸本,设色。高55厘米,宽67厘米。朱墨二色。即渤海周边图,与《南北洋总图》为一套。图题下小字注“每方百里”。东北至海城县,西北至古北口,东南至文登县外海,西南至商河县,无政区界线。朱笔画经纬线(京师为经度起点)、标注各处水深。海水略设淡绿色。洋河、滦河、清河、凌河诸河口,大沽口,均标注炮台。旅顺、威海卫仅有地名,无其他标注。。又绘出长城、辽东木栅。附残破红纸信封一枚,封面右上墨笔书“丁大人送中国南北洋图”。】

*Ф.184 / IV / 48.2 南北洋总图 1 【纸本,设色。高56.5厘米,宽54厘米。朱墨二色,朱笔画经纬度并省界。海水略设淡绿色。日本海为中心。最北为“俄罗斯西比里亚省”,最南至吕宋北部。东至东经四十度(京师为经度起点)以东太平洋面。西至甘肃贵州海南一线,最西至成都。】

Ф.184 / IV / 49 酌绘西南夷各国图 1 【纸本,设色。“上北下南每方四百里”。标注“法国属地”、“英吉利所属印度地”。】

*Ф.184 / IV /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 / 1 [越南地图] 1【纸本,设色。标注乂安省、平顺省、富春京城等地名。纸张已碎裂。】

*Ф.184 / IV /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 / 2 旅顺口内水深图 1【纸本,设色。高64 厘米,宽97 厘米。题名据纸背墨书。1880年哥嘉(Thomas E.Cocker)绘。】

*Ф.184 / IV /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 / 3 旅顺口挖煤图 1【硫酸纸,设色。高35厘米,宽44 厘米。托裱纸张高49厘米,宽60厘米。1881年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呈。】

*Ф.184 / IV /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 / 4 [明辽东镇全图] 1 【绢本,设色,纸张托裱。长卷右端首残,存2米左右,无题名。图面地物晚于万历六年(1578)。】

*Ф.184 / IV /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 / 5 [闽浙交界福鼎县沿海水深图] 1【纸本,设色。无题,纸背署“瑞安协刘兴邦呈”。绘制时间约在光绪初年,刘兴邦时任瑞安协副将。】

Ф.184 / IV / последний раздел / 8 [德文印本中国南海图] 1 【印刷品。ReduzirteKartevomChinesischenMeere.2tesBlattdenNördlichenTheilenthaltend.Gotha:Justus Perthes,1835.出自Heinrich Karl Wilhelm Berghaus’AtlasvonAsia.】

地图部藏品

*КИ 23 / I-10 大清中外壹统舆图 1 【同治二年(1863)刻本。存第4册凡16叶。高22.5厘米,宽34厘米。表现东北、朝鲜西海岸,至琉球以北海域,有经纬线、方格线,无度数。有俄文朱笔注记。】

*КИ 22 / VII-46 江西全图 1 【同治二年刻本。高75厘米,宽65厘米。有方格线。】

*КИ 56 / IX-37 首善全图 1 【清刻本。高117厘米,宽66厘米。北京内外城总轮廓近长方形,为清代中后期常见样式。】

*КИ 20 / IX-15 中昔京师地图 1 【明治三十四年(1901)彩色印本。本图为日本京都城平面图,卡片目录误著录为北京地图。】

*КИ 31 / VII-145 富士见十三州舆地全图 1 【天保十二年(1842)刻本,设色,东京书肆锦森堂藏版,众星堂藏梓。卡片目录误著录为中国地图。

猜你喜欢

题录全图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图画捉迷藏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近刊题录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近刊题录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