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低段学生数学语言,培养表达技巧

2023-10-28林世清

新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菠萝表达能力语言表达

林世清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本文从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特征出发,给出培养数学表达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 低段学生

学生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能力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经常被分配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反倒容易被忽视。事实上,数学语言表达流畅精准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明确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须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质疑与思维发散能力,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发展。

一、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特征

小学低段学生主要指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六七岁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认知阶段,主要是通过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方式来感知事物,并从具象思维逐渐过渡至抽象思维。在这个阶段中,动作、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将会并存。同时,该阶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还具有情境性、跳跃性和习得性三大特性。

1.情境性。

小学低段学生年纪尚小,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形象思维占据他们思维的主要地位,经常需要通过具象化、生动化的事物认识抽象的知识内容。因此,在表达某一数学观点时,仍需通过特定的情境才能陈述清楚。以低年级“解决问题”中有关加法的内容为例,某学生如此表达:“天气真好,小河里有6只鸭子游来游去,它们看上去很快乐,后面还跟着3只更小的小鸭子……”在表述时,学生融入相应的情境进行想象,更易于准确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与内涵。

2.跳跃性。

低段学生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在描述一个情境时,学生往往找不到完整的数学信息,更多的是进行碎片化的表达,无法精准阐述,且不能很好地把握数学信息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3.习得性。

人从一出生,就已经开始接触语言了,口头语言更是常见于日常生活中。但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启后,学生才正式接触数学语言。所以,数学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陌生而又新奇的领域,更需要数学教师做好数学语言的示范,加强引导,让低段学生打牢数学语言基础,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予以提升。

二、培养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技巧的策略

1.以身作则,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影响学生。

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受到大人行为举止的影响。若想规范低段学生数学语言,教师要以身作则,力求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做到精准、前后有衔接、逻辑性强。事实证明,教师数学语言规范、精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受其影响,得以规范。但是长久以来,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培养并未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不少教师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理应存在于语文课堂,数学课堂只要会思考、会做题即可。由于思想上的忽视,导致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难度较大,使他们不能准确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逐步提升语言修养,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进行示范,进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正向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人教版二上“表内除法”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算式12÷4=3,教师的准确示范读法应为“12除以4等于3”。另外,为了使学生明白除法算式的意义,又对除法知识的本质进行规范的解说:“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或12里面有4个3。”同时,让学生明确:如果“除以”缺了“以”,或没有“平均分”等字眼,文字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截然不同。

2.调动感官,在直观体验中理解数学信息。

有些学者认为,学习者学习的第一步应认识自己的身体,然后借助身体去认识世间万物。低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教师如果只局限于让学生看书、听课和说题,却缺乏感官体验,致使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数学信息。为了避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于空洞,导致表达时词不达意,教师还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调动感官体验,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表达。以人教版二上“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手势比画,分组交流、体验“拃”的长短因人而异,进而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模仿教材中拇指和食指空出距离比画1厘米的长度,以及从身体或身边事物中寻找、感受1厘米的长度,并和同学交流“我发现什么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以上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量感。

3.重视阅读,在感悟数学语言中训练学生。

严谨的逻辑与高度抽象性是数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也有其精准的意义。数学知识学无止境,想要规范运用数学语言并非朝夕就能达到。为此,还需加强数学阅读,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阅读数学教材,体悟数学语言的魅力。由于低段教材中插图所占据的版面会高于文字所占据的版面,整个版面的文字寥寥无几,因而有些教师会认为强调数学阅读不是很有必要。实则不然,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数学语言的一种,有时要阐述某种数学定义或观点时,比起长篇大论的语言文字,图形反而能更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数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以人教版一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做一做”为例,首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例题,并提问:左边有几颗?右边有几颗?图中画的水果是什么?在初步观察之后,学生便能迅速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约而同地说出:“左边有3颗菠萝,右边有4颗菠萝。”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将图形语言转为文字语言,用文字语言口述加减法的结果:“3颗菠萝加4颗菠萝等于7颗菠萝”或“7颗菠萝减去3颗菠萝等于4颗菠萝。”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为符号语言,即3+4=7或7-3=4。通过数学阅读,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图形—文字—符号”数学语言的闭环式训练,促使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4.加强实践,在操作活动中强化数学语言。

比起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活动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因此,数学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更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学生实践时,要多注意学生是否能有条不紊地阐述操作过程,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实践的思维过程,实现思维发展、表达能力与动手操作的三维合一。以教学人教版一上“10的加减法”相关内容为例,教师课件中显示情境:有10根竹子分给2只大熊猫,都有什么分法呢?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具,让他们进行实践探索,并按要求边分边说,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从而认识10的组成。等学生实践完了,教师再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代表的意思。通过实操,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了关于10的组成与用法,还能顺畅地写出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如此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也让学生能更有条理地陈述数学知识,实现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互动统一,进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

综上所述,规范低段学生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对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是极为重要、不可忽视的。数学表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长久坚持。尤其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富有耐心地指导学生去学习和表达数学,为学生提供数学语言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说、会说、爱说。长此以往,必能发散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菠萝表达能力语言表达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