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语言运用情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023-10-28骆婷婷

新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文语言

骆婷婷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品”中发展语言、“写”中运用语言。

【关键词】读 品 写 语言运用能力

一、“读”中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为语言的发展奠定基础。

1.有感情地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语感,又能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验,感受语言的魅力。以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为例。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景;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既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又能积累优美词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大声读+背诵。大声朗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同时达到入眼、入耳、入口、入脑、入心,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语言的积累离不开大声朗读,有的时候还需要背诵。优秀古诗词、经典小古文,还有好词好句、精彩片段,都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背诵,在背诵中积累、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默读。默读便于思索。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默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去亲近语言、感受语言。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一语文要素的提出,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默读明确了方向。教学时,可以先结合课文《牛和鹅》的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从中感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如有疑问的地方、自己获得启发的地方等。然后在学习后两篇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时,引导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从多个角度进行批注;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二、“品”中发展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好词佳句进行咀嚼,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和芳香,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另一方面,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咀嚼语言——感受独特的韵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品味好詞佳句,学习其用法,体会其精髓,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四年级下册《猫》一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以及满月的小猫们的淘气,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它要是高兴……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一处时,笔者先让学生圈出描写猫的动作的词:蹭、伸、跳、踩印,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有什么体会?”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了猫高兴时表现得很温柔。”有的学生说:“我体会到猫和主人关系很亲密。”这时,笔者适时引导:“你们觉得猫对主人是什么态度?”学生纷纷回答:“喜欢。”还有的学生答道:“信任。”笔者说:“对,猫很喜欢主人,也很信任主人,这都源于主人对它的——”学生接着回答:“喜爱。”笔者又说:“是的,透过这些动作描写,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猫亲近人,人喜爱猫’。这段话中还有一处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你们找到了吗?”学生思索片刻,答道:“几朵小梅花。”笔者说:“对了。能不能把‘小梅花’换成‘脏脚印’呢?”学生又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不能。如果换成‘脏脚印’,就让人感觉作者对猫很厌恶;而写成‘小梅花’,就让人觉得猫的脏脚印在作者心中都是可爱的,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这为学生语言的运用提供了外在形式的借鉴。

2.品读语言——理解丰富的内涵。语言文字的魅力绝不仅仅只体现于外在的形式,更体现于它的内在价值——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感悟语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从而进一步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要特别关注文中那段简短有力的对话。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这段对话,交流一下自己的初步看法:对话写得简洁有力,这样可以体现出当时时间的紧迫,同时也能感受到船长面对灾难时的镇定和果断。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句话,启发学生联系“‘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其中十二名是妇女”“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几句话,来感受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画面感、急迫感,体会哈尔威船长既有着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智慧和能力,又有着自己绝对坚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动作描写,抓住“巍然屹立”“纹丝不动”等词,深刻感受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

三、“写”中运用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找到恰当的突破口,有效地启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关注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文练笔的机会,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适时安排一次“小练笔”,引导学生围绕一种听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教师可以先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方面,通过播放音频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各种美妙的声音,如鸟儿的歌声、小伙伴的笑声、厨房里的声音等,拓宽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回顾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学习文章的写法,如形象的拟声词以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让学生围绕一种声音来写,描述自己对这种声音的真实感受。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从身边的事物写起。

2.抒发感受。教学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重视语言文字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适时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良好契机。例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大家是如何看待哈尔威船长的做法的;然后引导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进而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启发学生结合学过的其他人物故事、看过的课外书,以及积累的关于生命价值的名言警句,来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3.表达创意。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富有创意的表达,让鲜活、灵动的思绪在笔下涌动。以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为例。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短诗,很有新鲜感。教学时,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对短诗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笔者以此为契机,给学生一次自由创作的机会,让学生也来做诗一首。学生尽情发挥,虽然作品略显青涩,但充分体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和主动运用语言的欲望。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文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