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地设鸡鸣驿
2023-10-28刘媛
刘媛
鸡鸣驿堡是明宣镇所辖的长城军堡,属宣府守道的不属路,位置在今河北省怀来县的鸡鸣驿乡,紧傍着鸡鸣山。“驿”在《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夏征农、陈至立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中的释义是:“供传递公文者及往来官吏、使臣提供休息、置换交通工具的场所。战国已设。汉有驿使负责传递公文,以车传送称‘传’,马递称‘驿’,步递称‘邮’。一般三十里设一驿。唐时因汉制,全国共有驿一千六百余所。每驿设驿长主之。宋代又有发展,全国驿道四通八达,二十里有歇马亭,六十里有馆,水行有水驿,官员乘驿需持驿券。驿与传递文书的驿铺合称驿递。由枢密院管辖。金代给驿用牌,乘驿按官秩规定其随从人数、给马数和饮食钱数。元代称站或站赤。明代在京城设会同馆,地方分设水马递、递运所和急递铺,驿设驿丞,掌邮传、迎送之事。后与急递铺合一,十里一铺,有铺长,下设驿卒以传递公文。属兵部车驾清吏司管理,由所在各布政使及府、州、县设官督理。清代大体沿袭明制,各省腹地所设者称驿,属州、厅、县管辖。”这是一套运行了近三千年的大范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和保障体系,由国家政权主导,有固定的食宿用房,有专门的交通工具、管理机构、工作流程。这套体系如同人体的大动脉一样,在古代社会的每一个朝代,在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直到民国时期,随着铁路和火车、公路和汽车等现代交通方式的兴起,这套古老的运转体系随之衰亡,专职人员被裁撤,驿亭、驿站等相关设施也迅速凋零甚至湮没,而“硕果仅存”的鸡鸣驿,就是这套古老体系的完整标本。
鸡鸣驿的设置,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当北京成为元大都,鸡鸣山下的这个位置,正好处于元大都到元中都的路上,所以在这里设置了“站赤”,以保障草原与京城的联络畅通。到了明代,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元“站赤”的基础上正式设置了鸡鸣驿。《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鸡鸣驿堡图说”记载,本堡乃宣府镇城入京要路,站设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化十七年(1481年)始因旧民堡增筑之,隆庆四年(1570年)砖包焉。高三丈五尺,周长四里有余。“镇城至此适六十里,正北达龙门,西北通赵川。虏由两路入犯,驰骛东、南,本堡咸当其冲。至今堡人谈嘉靖四十二年之变,犹有戒心。”
上文中“龙门”“赵川”皆为宣府镇所辖军堡。“嘉靖四十二年之变”,指1563年春,草原上的蒙古首领俺答率大军直入宣府的滴水崖,被大同总兵刘汉打退,鸡鸣驿等均遭到重创。到了冬天,俺答卷土重来,大掠顺义、三河,一时间不仅边关告急,就连京师都被迫戒严。这并非俺答第一次前来掳掠,也不是最后一次。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俺答犯东西诸塞。隆庆元年(1567年),俺答数犯山西;秋,率众数万分三道入井坪、朔州、老营、偏头关诸处,长驱攻岢岚及汾州,破石州,复大掠孝义、介休、平遥、文水、交城、太谷、隰州间。同时又有土蛮部入犯蓟镇、昌黎、抚宁、乐亭、卢龙等地,游骑至滦河,“京师震动”。(《明史》卷327《鞑靼传》)自此,大明王朝在北部边疆更加大修长城设施,鸡鸣驿堡也因此强化了军事功能,“初设防守官一员,与站官共守,近裁革站官,专责防守,庶省科索之扰。顾所领见在官军四百四十五员、名,骡止一百七十五头,守御之计尚烦顾虑云。”原先只是一座交通驿站,后来成了一座重兵把守的专责军营。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鸡鸣驿所处之地的物产并不丰富,“本堡虽倚山带河,其险足恃,乃生聚渐繁,附廓流沙积石,即行道之人亦苦之。近山可耕者仅五十余顷,以故家鲜盖藏、仓乏储蓄。”人多地少,而耗费又繁多,一直入不敷出,直到“隆庆议和”后,这种情形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整个嘉靖年间,俺答犯边几十次,有的时候甚至已经兵临北京城下,而大明军队虽然屡败屡战,但也只能是次次都拼命抵抗,明蒙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来明廷意识到蒙元骑兵入侵的根本目的只是生存所迫,重在掳掠物资,并非前来分疆裂土,就出现了“俺答封贡”,明廷给俺答封王封赏,俺答以草原上的马匹牛羊来换取粮食布匹茶叶等,所谓“茶马互市”,明蒙双方从战争转换到了和平时期,从官方到民间各种贸易纷纷兴起,而鸡鸣驿又成了主要商道,是“张库大道”(张家口到库伦,库伦即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与京城连接的重要咽喉,人流物流在此川流不息,很快就富庶繁华起来了。到清朝末期和民国早期,鸡鸣驿依然地位卓然。民国3年(1914年)北洋政府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城的驿站使命宣告结束。2001年6月25日,鸡鸣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鸡鸣驿城被开发成了一个景区。有资料显示,鸡鸣驿是全国现存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富有特色的古驿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有“世界第一邮局”的美誉,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今鸡鸣驿正方形的城墙获得了修缮,每边长约300米,墙高达15米,原有东、西两座城门,各有门楼和瓮城,青砖拱券门洞,上有门额“鸡鸣山驿”,下有大道,可供人马车辆出入。今人在北墙上也开了通道,各处门外均有停车场和售票亭。城墙可以登临,视线颇为宽展。城内有驿丞署、指挥署、马号、军号、驿仓、驿学等官方设施遗存,有戏台、日杂、杠房、缸房、酒肆、当铺等民用设施遗存,还有泰山行宫、文昌宫、龍神庙、财神庙、普渡寺、城隍庙等佛、道、儒教寺庙建筑遗存。有些建筑内遗留了明清壁画。今人在驿城内修建了邮票展览馆、邮驿博物馆,还有当代的邮电局,卖特色明信片等。
鸡鸣驿因山而得名,山叫“鸡鸣山”,形状突兀。《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10月)记载:“摩笄山,摩一作磨(《括地志》)。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鸡鸣山。战国时,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灭代,夫人摩笄自杀于此,代人怜之,名之为摩笄山,并立祠其上。每夜有野鸡群鸣于祠屋上,故亦名鸡鸣山。”《水经注》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归乎,遂摩笄于山而自杀。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襄子(?—前425)的姐姐嫁给了代王。襄子利用姐夫这层亲戚关系获得信任,把代王骗出来,在酒宴上杀了代王,夺取了代地。一边是娘家弟弟,一边是自己的丈夫,襄子的姐姐面对如此不堪局面,选择了用发笄自杀,后人就把她自杀的地方称为摩笄山。今山上有代夫人墓和祠。《怀来县志》载,唐贞观年间,东突厥犯中原,边民不得安宁,太宗李世民亲征,驻跸此山,夜闻山上有鸡鸣声,故称鸡鸣山。
鸡鸣驿北55公里处,有宁远站堡,其职责作用与鸡鸣驿相同,也是永乐初年设置,周长三里二十六步,高三丈五尺。《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宁远站堡图说”记载:“本堡建自永乐年,初设防守站官,原属镇城。”从堡名及设置“站官”,可见最初功能依然是延续元朝时期的旧有内容。到后来,“嘉靖四十一年被虏攻毁,万历六年因当张家口之冲,递送市夷,转输市货,皆关涉右卫,始改属右卫参将,更设操守官一员,并议砖包焉。操守所领见在官军三百三十员、名,马、骡一百三十四匹、头。平时接递尚艰,遇变岂能防御?倘虏寒盟,逾张家口而南,未有不以此为鱼肉者也。近万历二十七年,于刘平寺湾新置土墩一座,周围建瓮城以翼之,往来行旅庶可恃无恐焉。”和鸡鸣驿同一个时期,宁远站堡也包砖加固了城墙,增加了军队人员,改变了职能,后来也成了茶马互市商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