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域下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以哈尔滨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为例
2023-10-28李桂云马静慧
李桂云,马静慧
(哈尔滨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哈尔滨 1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儿童审美素养,具有陶冶情操、温润心灵、丰富想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意义。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综合艺术教育思潮,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中心,力求帮助儿童建立艺术感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生态结构,提升探索、表现和创造艺术的能力。这种走向生态的儿童艺术教育重视将知识学习与智慧培养合为一体,把人的阶段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将培育人文素养放在首要位置,技能技巧训练放在从属地位,最终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从长远眼光看,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与国际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接轨,更需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向同行,与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同向同行,与儿童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同向同行。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取向重技能,轻审美、创新与人文素养
价值取向功利化,技能技巧至上,过于强调儿童作品的“美”与“像”,忽视审美教育和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缺少对儿童人文素养的关注,忽视培育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
2.内容结构单一,缺少综合性及对儿童生活的关注
美术教育内容没有建立生态关联,仅局限于美术本身。忽视美术与其他领域之间、各艺术门类之间、美术的不同内容之间的沟通与融合;忽视美术与生活、人类情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互联及整合;内容的建构缺少儿童视角,对儿童的生活和需要关注不够,忽视儿童艺术感觉、经验、知识、技能的相互衔接与融会贯通。
3.方法选择多为传授与训练,缺乏互动、体验与创新
没有以儿童为本,忽视儿童学习兴趣和过程,多采用单向传递、机械训练、理性说教、“照猫画虎”等方式进行美术教学,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主动的参与、创新的快乐、忘我的体验和积极的互动。
4.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对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
评价过多地关注儿童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创作的作品,较少关注他们是否喜欢美术,是否能够积极热情地投入美术活动,是否获得了自由、愉悦、创造和其他有益的体验,是否具有良好敏锐的美术感觉和艺术通感能力,这些恰恰是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与国际艺术教育改革接轨,建构基于生态、凸显创意的美术课程,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使命,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丰富想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功能。
2.实践价值
通过构建和实施基于生态的创意美术课程,培养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打好人生底色。
3.改革意义
借鉴国际艺术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将生态观融入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解决幼儿园美术教学功利化问题,重回美育的本真。丰富了幼儿园美术课程内容和方法,创新了美术活动和评价方式,使课程中各生态因子达到互生互补、和谐共生的状态。
4.引领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解决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功利化、成人本位、内容单一、方法机械、重结果轻过程等不利于儿童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美术教学中不符合教育生态的问题,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段、渐进地建构、完善园本创意美术课程。创意美术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课程研究 (2013年—2015年)。依托“主题背景下创意美术活动对幼儿美术素养的影响研究”科研课题,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将创意美术课程的目标放在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方面。改变以往重知识技能,功利化的问题,以主题的推进为线索,以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关注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开放、接纳多种美术表达形式,实现教育内容多样,以教育对象为课程主体,改变“像不像”“好不好”的固化评价方式。
第二阶段:遵循“道法自然”、“儿童天性”与“环境育人”的创意美术课程(2016年—2018年)。强调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遵循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创造自然、自由、自主、自在的教育环境。
第三阶段:生态视域下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体系的建立(2019年—2021年)。生态视域下创意美术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帮助幼儿建立起完整、多元、全面的认知体系,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艺术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并将游戏纳入美术教育,注重教育的生态化、融合性,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对比评价、集体评价等多元化方式,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调研先行,确诊问题
通过访谈家长、观察儿童、观摩教学,诊断和梳理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和靶子。
2.学习跟进,寻找策略
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美育的要求,学习国际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学习通道,寻找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题引领,团队攻关
立项幼儿园美术教育课题,园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以课题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牵动,聚焦问题,组建团队,集中教师团队的智慧破解难题。
4.多方协作,深度研培
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参与课题研究,包括高校学者、科研专家、教研人员、美术专家型家长等。定期组织专题教研,开展基于问题的研讨,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课程建设与实践更加富有成效。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成果概要及理论基础
1.成果概要
本成果以生态观为指导,以幼儿园美术课程为研究对象,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美术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评价五个方面,建构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历经8年研究、实践、反思、改进与完善,形成小组美术活动、区域自主美术活动、社会实践美术活动、亲子美术活动、专项美术活动五种活动类型,熏陶、浸润、体验、感悟、表达、创造六步教学方法,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审美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七项教育原则。突出儿童视角和儿童整体、可持续发展,突出平等对话、创意表达,强化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和谐、共生。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增进幼儿的人文素养、知识技能、审美体验和创新能力,陶冶幼儿情操。
2.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生态”一词来自于生态学,最初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
创意美术课程是幼儿园多年研发、实践的特色园本课程。该课程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创设探索性环境,利用新奇多元的材料,开展五种创意美术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和体验探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展幼儿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理论基础是以教育生态学和生态观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综合艺术教育改革趋势为参照,依据幼儿发展需要,立足幼儿园实际,建构生态式创意美术课程的理论体系。
(二)关照生态的课程基本理念
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应融合生态观与现代艺术教育新理念。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童年世界;理解并尊重幼儿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及其中所蕴含的想象与情感;尊重个体差异,支持幼儿在与世界互动的生态体验中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三)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聚焦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以“尊重、理解、感知、辨别、判断、看法、表达、交流、创新、实践”为发展内核,设定八大主题课程内容,包括:我们的节日、热点话题、神奇的变化、春夏秋冬、动物朋友、长大的我、美味食物、世界真奇妙。以成人设定与幼儿设定双向循环模式,将课程内容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让美术与幼儿游戏、幼儿生活、幼儿学习相融合。支持满足幼儿多种创意美术表现形式,创设九大空间:木工坊、纸艺坊、泥巴坊、沙画坊、涂鸦墙、色彩坊、编织坊、粘贴坊、水墨坊。
(四)三环节、五活动、六步骤、七原则的课程实施
从思维方式入手,运用经验唤醒、通道建构、多元输出三个环节,支撑课程。形成小组美术活动、区域自主美术活动、社会实践美术活动、亲子美术活动、专项美术活动五种课程类型。以熏陶、浸润、体验、感悟、表达、创造六步教学,实施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审美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七原则,规划出课程的路径。
(五)多维度、过程性课程评价
通过主题作品展、特别开放日、观察记录册、游戏故事集、家园档案袋五类课程评价方式呈现幼儿创意美术的内容。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倾听作品表达、记录幼儿讲述,掌握幼儿发展状况,及时反馈改进。以幼儿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作为辅助方式,形成多维度、重发展的过程性课程评价模式。
(六)儿童为本、地域特色的环境与材料保障
以园所文化作为课程支撑,从师幼关系、心理环境、时间保障到园所环境、班级环境、区角环境,充分支持幼儿自由表达的意愿,让环境与幼儿产生联结,梳理出幼儿园环境中蕴含的具有“儿童视角”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尊重、自然、互动、开放、多元、共享等。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园所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自己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直接对话。
(七)三方联动、四库同建的课程资源
社会、家庭、幼儿园三方联动,创建四大课程资源库:家长专家库、社会实践库、教学资源库和材料资源库,助力课程的实施。
四、效果与反思
历经八年的实践与探索,哈尔滨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粗浅到深化,探索出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的框架、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创造性地建构了生态视域下的创意美术课程体系与实施方式,编写了《生态视域下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百变材料库》《创意游戏》系列丛书,形成较系统的实践体系。
(一)实践效果
本成果对全园大、中、小班幼儿全面开设,幼儿变化显著,得到家长、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受到幼儿的欢迎。
1.幼儿美术素养得到升华,各方面和谐发展
(1)幼儿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生态视域下的创意美术活动增加了幼儿发现美、表达美的平台与机会,有利于开拓幼儿视野,发现更多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并将这些美用多样的方式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同时也能对同伴以及经典作品进行欣赏,感受美术作品的美,能从更多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观点。
(2)幼儿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生态视域下的创意美术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如何创作、怎样创作都没有明确的限定,幼儿可以灵活自如地进行选择和发挥。每个作品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彻底脱离了参照范画、作品千篇一律的模式。
(3)幼儿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得到丰富与发展。创意美术活动内容多元,活动形式多样,包含了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沙画、泥工、版画、水墨画、国画、手工、纺织作品等等,幼儿不仅了解到美术的多样性,也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蓄力。
2.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美术教学能力得以提升。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摒弃教师高度控制的美术教学环境,将幼儿对美术技能的学习融入自主的探索之中,告别模仿的幼儿绘画方式,给幼儿创建自由、创新的创造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创造,不将“画得像不像”作为评判幼儿作品的标准,给幼儿最大的想象空间。
(1)价值取向更为多元。80%左右的教师认为在创意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材料与工具的选择以及美术活动的内容对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起辅助作用,占60%。有些教师认为情境更能激发幼儿兴趣,在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也很重要,较传统美术活动中技能最为重要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更加注重发现探索幼儿的自由创意,传统的示范讲解、反复训练等方法已逐渐减少。
(3)评价内容更为多元。在美术活动过程中,80%左右的教师都比较注重幼儿的创造思维发展以及对美的感受,“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等已不是最重要的目的。
(4)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在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进行学习,如今教师开展美术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自由,包括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创意美术活动室、户外写生等。
(二) 研究反思
1.师资队伍反思
生态视域下的创意美术课程是将“生态”理念、思想、价值等意识层面的认知,借助创意美术活动的形式让教师理解、内化,让幼儿感知、体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理念支撑,更需要实践中的专业能力辅助,以有效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来展现。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理念学习和培训以及实践的操作能力。
2.实践路径反思
“生态”不能只局限在美术方面,要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更加关注“生态”理念在多领域的融合性和综合性。同时,园本课程是基于园所的现实情况不断探索出来的,可借鉴却不可生搬硬套,要从本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状况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