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3-10-28胡晓燕
胡晓燕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成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一、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导向逻辑
1.精准理解“三个为什么”重要问题
将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历史的维度,以理性和辩证的思维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三个重要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并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其时代性与开放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变成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变化,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科学和真理的光芒,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根本原因。其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多的奋斗历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并不断创造“中国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最好印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繁荣昌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始终牢记初心与使命、勇于自我革命。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具体包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广大人民群众见证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最好证明。
2.精准认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伟大建党精神是革命性、实践性、整体性与先进性的有机统一,是大学生学习和认识百年党史的“金钥匙”,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内涵,培养历史情怀、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
在今天的国家治理中很多问题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答案,历史既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学习、尊重并牢记历史,充分挖掘其现实价值就是为了从中获取经验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学习党史并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大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通过历史经验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国家观与民族观,消除在党史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认知误区。将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让广大学生学习和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始终能够坚定不移跟党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3.精准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现实目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问题。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明确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实现育人目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最终培养出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爱国情怀的一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科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发展经验,新时代探索伟大建党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准融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党情、国情和世情,形成历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责任使命,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
二、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然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根红线”[3]。伟大建党精神在育人的导向方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生动教材以及珍贵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实践等方面具有内在逻辑关联。
1.教育目标契合
伟大建党精神包含灵魂、核心、精髓、根基四个方面的内容,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能够有效发挥政治宣传及教育功能。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守理想、坚定信念,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见,伟大建党精神凸显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方向,二者相互契合,借助知识、理论、实践,传递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教育内容耦合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这栋‘精神大厦’之源,孕育、培育并造就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精神高地’”[5],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元素与教育资源,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内容方面具有耦合性。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理想信念和爱国爱党的教育内容,能够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其奋斗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始终坚守着初心与使命,自觉履行职责,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通过“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内容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勇担重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艰苦奋斗、勇于斗争等方面的内容。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敢于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奋勇拼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律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做到守大德、明大理,积极传承优秀文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四部分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相耦合,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导向相契合。
3.教育实践同向
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二者紧密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通过党史以及历史规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国家观,勇担责任与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推进“三进”是高职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推进“三进”需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征程中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只有正确认识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有效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三进”成效。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将其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学习党史,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将精准思维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反馈等层面进行精准化探索,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教育对象精准化:兼顾“师”与“生”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精准识别,即对受教育者的年龄构成、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要素进行精准识别。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因为来源渠道相对较广,学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同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他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以往的学生差异较大。为此,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打造专业化的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生活方式等信息进行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状态等信息会通过学生自身使用的电子设备浏览记录展现出来,或者通过学校的图书馆、食堂、学习活动中心等场所的数据记录学生的日常情况。专业化的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可以对学生的日常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合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的思想状态、需求偏好,从而更好地制定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此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历史知识、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全面掌握和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学历学位以及历史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等,可以在摸排教师存量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培训和学习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优惠性政策引进历史专业的教师充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中,解决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思政师资队伍的短板问题。
2.教育内容精准化:对接“供”与“需”
精准思维要求全面梳理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教育资源,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找准切入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高职院校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以高职学生具体的学情、学风为基础,在融入的过程中注重教会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同时,伟大建党精神的精准融入需要保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收集并分析不同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并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制定教学方案。具体而言,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知识水平等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可以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和辅导用书,让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此外,“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先驱心路历程的高度概括”[6],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印证。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案例和重要元素等形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
3.教育方法精准化:结合“知”与“行”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感官学习课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知”与“行”两方面为切入点,保障教育方法精准化。首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理论阐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性的理论阐释,能够向学生有效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及当代价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是,仅仅运用理论宣讲的形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以及体验式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其次,注重以媒介资源融合课堂教学。要以百年党史中的红色故事为着力点,以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所彰显的精神为落脚点,借助新媒体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传播红色故事,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最后,以红色遗址拓展课堂教学。“红色遗址是红色故事的见证,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地”[7]。红色遗址蕴含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彰显着共产党人坚守的初心与使命。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遗址,通过社会实践获得深刻感悟,引发情感共鸣,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4.教育反馈精准化:融通“教”与“学”
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取得教学实效离不开及时准确的教育反馈。为此,在课前需要做好精准调研和精准分析的准备,在课中保障教与学的精准对接,离不开对教学效果及时精准的反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搜集、分析并处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效果反馈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教育主体的反馈。伟大建党精神精准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需要教育主体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不同教育主体所反馈的问题,从而准确了解教育对象的学习情况。其次,教育客体的反馈。可以借助教育客体,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最后,对各类教学手段的反馈。教学效果与教学手段紧密相连,对各类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并对教育手段和媒介进行及时调整,可以让教学手段和媒介既符合教育对象的需求,又能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