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与传统名画的完美融合

2023-10-28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古筝

魏 静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也被称之为“众乐之王”。古筝作品在表现中其力度的不同,在对作品的表现亦不同。《清明上河图》是我国传统名画之一,作品展现了北宋的民俗风情,是张择端的存世精品。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是实现音乐与传统名画融合的典范,也是音画结合的典型作品。富于作品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它采用音乐的形式将作品的内容进行表现,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更赋予作品听觉上的艺术感知,在表现中实现视听学的结合,表现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同时,赋予传统名画现代艺术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从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艺术特点出发,对现代筝曲艺术风格与传统名画进行的完美融合路径的探析,从《清明上河图》筝曲艺术风格出发,探析《清明上河图》与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进行对比分析,为实现现代筝曲的艺术风格与传统名画的完美融合,提供路径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一、现代筝曲的艺术风格——以《清明上河图》为例

(一)音乐材料的选择

筝曲《清明上河图》在音乐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通常将自由的音型与旋律作为主要的音乐材料,按照自由音型的表现形式,对固定且具有重复性的节奏音型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进行排列,在演奏的过程中更加重视音型的灵活使用。音乐材料的选择对筝曲《清明上河图》的表现形式及音乐作品最终的呈现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清明上河图》在音乐材料的选择中没有按照传统的音乐形式,将旋律作为重要的表现要素,而是在作品选择及表现中,将具有旋律的音型按照内部逻辑的组合形式进行表现,突显作品表现的曲调线条,又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将色彩元素充分融于主体旋律中,使整个乐曲更加的灵动。

(二)重视速度与强弱

筝曲《清明上河图》的织体结构丰富,结构相对单一,在表现的过程中能相对整齐的进行对位,在织体结构选择及组成的过程中,不仅重视音乐元素的选择和节拍的运用,更加重视速度和强弱的表现,使其具有非常丰富的特征。筝曲《清明上河图》采用速度与强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现,利用古筝结构特点,通过速度及强弱的变化,突出作品的重点,将画面感及听觉感受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表现出织体的丰富形态。

(三)人工调式定弦

人工调式定弦是现代音乐表现形式中最突出的特点,传统的筝曲采用四音区和五声音阶组成,并按照该方式进行定弦,从而更好地进行作品的表现。但筝曲《清明上河图》打破传统的定调方式,采用人工调式方式进行定弦,用四个五声音阶的表现形式,使整首音乐能更好地体现创作的技艺。筝曲《清明上河图》在这种创作技法下,能进行更加精细准确的定弦方法进行表现,在作品表达以及演奏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突显作品的艺术内涵,同时也展示出创作者的高超技艺。

(四)和声色彩灵动多变

和声是音乐表现形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能使作品表达得更加生动。在筝曲《清明上河图》中,灵活运用多种和弦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与传统的音效相对比,为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音响效果。和声色彩的灵动多变是现代筝曲中突出的特点之一,也为现代筝曲艺术的表现划定了独特性的艺术风格。

二、《清明上河图》与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

(一)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艺术特色

1.传统曲式结构

古筝《清明上河图》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我国传统的曲式结构进行表现,按照慢、中、快等形式和顺序进行。第一部分按照中慢的音乐结果后进行编排,将筝曲整个调性设置为D 商调式,通过不同声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从主音到属音再到主音。在第二个部分音乐结构的设置中,采用单二部结构进行,使得前后两个部分在表现中能有相对较强的对比。小快板设置在第三部分,其占比的结构也最大,综合音乐表现的形式,在反应的过程中,使前奏以及引子材料能更加的契合。第四部分采用急板结构,在音乐表现中充当高潮部分。《清明上河图》在和弦以及结构编排的过程中,均采用传统曲式结构进行表现,采用三段式结构进行综合性的表现,按照相应的段落构成,在最终音乐元素使用的过程中,采用收拢性的方式进行停止。

2.清乐调式音阶类型

清乐调式音阶类型是筝曲《清明上河图》中最突出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创作以及表现中均采用清乐调式进行表现,其中在创作选择过程中,以清乐羽调式和商调式为主要类型,将两种调式按照相应的逻辑顺序进行表现。在清乐调式音阶类型以及组成选择中,两种清乐调式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羽调式是商调式的关系属调式,两者具有相互协调的作用表现。在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音乐表现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中心,采用商调式进行表现,第三部分的序曲也采用商调式的方式进行表现,在演奏中系那个羽调式进行转变。第四部分沿用商调式进行表现,在240 小节结束后仍沿用商调式进行。对不同的清乐调式音阶类型进行使用,在作品表现中能通过曲调式的合理运用,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

(二)以画作《清明上河图》为基础的古筝三重奏

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在创作以及表现中,凸显以画作《清明上河图》为基础的特征,在内容表现过程中,从节奏、形式以及音乐元素的选择,在筝曲《清明上河图》表现中均体现画作《清明上河图》的影子。画作《清明上河图》的基本内容,为筝曲《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和表现提供了具体的视觉感知以及画面的指导,能更加深刻的从画作内容出发,在音乐表现中,从空间以及时间的角度进行表现。换句话来说,画作《清明上河图》是筝曲《清明上河图》的基础,没有画作具有音乐作品形式,筝曲《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是视听的融合发展,也是音乐与画作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

三、现代筝曲的艺术风格与传统名画的完美融合

(一)音乐创作与绘画内容的融合

1.以画作内容为主体

筝曲《清明上河图》在创作的过程中,以画作的内容为主体,针对人物的出场以及人物形象的表现,在音乐表现中采用不同的节奏以及音乐元素进行表现,对不同的画面表现,采用慢旋律进行展开,采用听觉的形式将视觉上的感受进行表现。筝曲《清明上河图》在创作的过程中,结构的选择以及音乐元素的运用,均以画作的具体内容为基础,采用不同的节奏变化,将视觉上的感受进行表现。在内容表达的过程中,不脱离画作《清明上河图》的基本内容,采用不同的节律进行综合性的表现,针对性的展开相应的研究,选择适当的音乐元素进行音乐表达,在反映画作基本内容的同时,实现音乐作品的创新发展。

2.以旋律表现画作文化内涵

古筝《清明上河图》在艺术形式中,采用旋律的方式对画作的文化内涵进行表现,首先,在对画作中热闹场景的表现中,筝曲《清明上河图》采用主和弦的方式结束整个段落,主音的稳定性,能更好地将画面逐一向听众进行展示,给予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对画作中北宋风景进行表现中,采用古筝三重奏的方式进行表现,在第二个段落采用行板节奏进行,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同画作中,老百姓的轻松之感进行协调,共同组成相应的行板段落,采用不同小节重音提示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画面,将踏青人们心情愉悦的感受进行表现,采用不同的乐曲旋律,将不同群体各自的状态进行表现。

3.绘画线条与音乐线条的融合

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在创作以及演奏的过程中,均采用摇指方式进行表现,利用音乐的线性特征,使作品在表现中能更好地体现音色的颗粒感,实现点与线之间的结合,体现线性旋律音乐演奏的技巧,在演奏中,采用快速以及重复的方式进行管理。点线之间的结合,能获得更具有现状流动的背景画面,推进音乐情绪的表现层次,在表达过程中提高音乐表现的整体画面感以及层次感。

(二)音乐元素与绘画内容的统一

1.速度的调试

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在音乐表现中,实现音乐元素与绘画内容的统一,需要实现对速度的调试,比如,音乐采用慢板进入的方式,能自爱第一时间将听众的思绪拉入到作品中,其次,在表现的过程中给听众一种悠远朦胧的感觉,采用更为细腻且委婉的选择作为乐曲的引子,通过不同的速度调试,表现不同的画面色彩。在演奏中辅以柱式和弦作为点缀,逐渐加速方式能进一步将听众的思绪拉入到音乐作品中。和弦速度的调整,也是实现音乐元素与绘画内容有机统一的主要形式表现。

2.形式各异的乐曲旋律与变形的不同状态

采用不同表现形式的乐曲旋律,能更好地将画作《清明上河图》中的郊野风光进行展示,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就体现了形式各异的乐曲旋律与变形的不同的状态。在第二部分创作中采用行板节奏进行表现,能同行走百姓的轻松愉悦心情进行对照,具有一定的对比效果。在主题旋律选择以及演奏,更表现出场面的更换意义,在作品内容的表现中,将踏青的喜悦以及游人的愉悦之情进行表现,采用形式各异的乐曲旋律表现不同的人物形态。

3.休止符与不同人物的展示

合理使用休止符,能表现出灵动以及跳跃的感觉,在休止符的合理使用中,能使画作中各式的人物形象进行一一的呈现,能更好地体现音乐的质感。比如作品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间奏部分在表现的中,承接第一部分的音型材料,对河两岸的繁荣景象进行表现,对尾声部采用八分音符进行表现,在节奏以及速度的转换以及变化中,能表现出热闹的场景,使人物在音乐作品中一一出场。

(三)演奏技法与绘画的融合

1.声部的选择

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在声部的选择中,采用中单声部的演奏技法进行,采用小指拨奏的方式进行,在不同力度状态下,拨奏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通过左右手之间的配合,在演奏的过程中体现音乐的流动感,使得不同声部能更好地进行区分,能更好的进行表现。此外,筝曲《清明上河图》与多声部演奏技法进行融合运用,采用有效结合方式进行演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表达,这种多声部之间的融合运用也是常见的点线结合方式。演奏中将多重奏采用多声部结合方式进行演奏,能更好地将正确的层次感进行表现,在声部配合中,使线性的音乐更具有丰富性,增加线性音乐的饱满程度,使其能更加流畅的被表现。声部选择的不同,在音乐作品呈现中也有不同的听觉效果,筝曲《清明上河图》在声部的选择中,既体现筝曲与画作内涵的协调,在表现中也展示了筝曲的流畅性和层次感。

2.泛音演奏技法的运用

基音和泛音是筝曲演奏最最常见的演奏技法,基音在表现的过程中能通过整体性的振动实现对音质的表现。泛音则是指接触到弦位置后,其弦长部分振动发出的音。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中就采用泛音这一技法进行表现,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左手与右手进行配合,将小拇指与琴码进行紧贴,右小拇指在同一弦上进行弹奏,泛音的运用,需要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实现多手指之间的配合,控制音量以及延长音的表现形式,在发声的过程中保证音色的和谐统一。

四、总结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十大名画之一,其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我国风俗画派系中一个经典画作,画作将我国宋朝时期百姓生活的场景进行真实的表现,画作作品中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文景象和自然风光,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以及对宋朝文化的历史研究均提供了理论依据。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对画作《清明上河图》的创新,在音乐艺术表现中赋予传统画作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中,其时代、艺术特点对现代筝曲的艺术风格与传统名画的完美融合提供了一定的路径支持,在对其《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后,对其演奏方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将现代筝曲的艺术风格与传统名画的艺术特色有效结合,在展现出古筝音色的同时旨在用现代的演奏风格去表现传统技法。

猜你喜欢

三重奏清明上河图古筝
三重奏
三重奏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幸福三重奏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粮的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