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
2023-10-27杨晓宇
杨晓宇
(宁夏大学 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本文所说的固原方言指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方言。原州区是固原市政府所在地,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北麓,黄土高原中西部,东经106°00′-106°30′、北纬35°50′-36°20′之间。东邻彭阳县,南接泾源县、隆德县,西连西吉县,北靠海原县、同心县,东北与甘肃环县接壤。总面积2739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总人口46.45万人,下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在2002 年固原市成立之前,原州区称固原县,原州区方言习惯上被称为固原方言。固原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固海小片[1-2]。
本文发音合作人:闫胜,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原固原县西郊乡城郊村(现原州区清河北路)农民。城郊口音与固原老城区口音一致。初次调查时间为2018 年7 月,后两次核对,时间分别为2019年8月和2021年2月。
固原方言单字调4 个:阴平213,阳平24,上声53,去声44。
固原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可分三类进行观察和讨论。
一 后虚类两字组
(一)后虚类的变调类型
两字组的后字为北京话中通常读为轻声的成分,意义有不同程度的虚化,本文把这类两字组暂称为后虚类,把这类两字组中的后字称为虚化成分。这类虚化成分包括动态助词“着、咧、过”、结构助词“的”、后缀或准后缀“子、儿、头、面、家”、趋向动词“来、去、上、下”、方位名词“里”、语气词“呢”等。后虚类两字组在语流中以语音词的形式出现。林焘指出,普通话里有许多轻音音节的独立性非常差,它们只能依附于它前面的有声调的音节构成一个语音单位[3]。后虚类中的虚化成分在固原方言中也一样,往往是和前面有声调的音节构成一个语音单位,形成语音词。本类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见表1。
表1 后虚类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后虚类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前字阴平类,前字调值由213变为21,后字调值变为24;第二种是前字非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类,前字读本调,后字调值变为21。
(二)“阴平+虚化成分”的连调式性质
前字非阴平类两字组,连调式为“本调+21”,都是轻声两字组。从语义上说,这些两字组的后字语义虚化,在北京话及其他北方方言里,这类两字组一般都是轻声字组。不管后字原调是什么,在这里都中和为一种调,调值21,符合北方方言轻声的一般变化规律。相较于本方言中的四个单字调,21调值轻短,符合轻声的语音特征。
前字阴平类两字组,连调式为21+24,后字并不轻短,但应看作音系学意义上的轻声两字组。
第一,这类两字组的后字意义虚化,语法、语音上都有较强的依附性,在语流中往往与前字融合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语义、语法、语音整体,不需要字字重读,因此这类两字组在北京话及其他北方方言里一般都是轻声字组。
第二,一般的连读变调,是自右向左的作用,左字怎么变取决于右字的调类,而轻声的声调变化是自左向右的作用,右字怎么变取决于左字的调类[4]。“阴平+虚化成分”两字组,不是右字控制左字,而是左字控制右字,即不论右字原调是什么,只要左字是阴平调,右字就会变为上声调24。这显然属于轻声音变。例如:
张家:213+213→21+24 花儿:213+24→21+24
心里:213+53→21+24 收下:213+44→21+24
第三,这类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具有调位中和的轻声音变特征。后字不论原调是什么,在这类两字组中都失去了原调而趋同为同一调,调值24。
第四,同属一个方言,阳平、上声、去声字后跟这类虚化成分都是轻声字组,阴平字后跟这类虚化成分也看作轻声字组,音系结构上则更为严整统一。
那么,“阴平+虚化成分”为什么没有和后虚类其他两字组一样,采取更为常见的后字轻形式?原因在于:这类两字组的前字是阴平字,调值213,是曲折调,连读时为了避免发音拗口必然要变。213的变调一般采取两种策略:第一,只保留曲折调前半程,变为21短降调。第二,整个调型由曲变直,变为音感最接近的24 上升调。如果这类两字组采取后字轻形式,后字的调值就要变为本方言轻声调值21,这时候,如果前字采取第一种策略变为21,整个连调式就成了21+21,前后两部分都是短降音,字组整体发音过于低短,不可取;如果前字采取第二种策略变为24,整个连调式就成了24+21,这又和本类中“阳平+虚化成分”的变调式24+21 雷同了,也不可取。可见,“阴平+虚化成分”没有办法选择一般的后字轻形式。
二 叠字类两字组
(一)叠字类的变调类型
本类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情况见表2(固原方言中动词没有重叠式)。
表2 叠字类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注释
天天1:按天天算;家家2:按家家收;斤斤3:几斤斤苹果;回回4:指回族;牛牛5:指小虫子;层层6:三四层层;条条7:两条条烟;门门8:几门门课;本本9:三本本书;场场10:两场场酒;把把11:几把把香蕉;件件12:几件件衣裳;顿顿13:三顿顿饭;句句14:几句句话;天天15:天天不着家;家家16:家家都有车;斤斤17:斤斤计较;层层18:层层都有人站岗;条条19:条条大路通罗马;门门20:门门课都不及格;本本21:(一共三本作业)本本都是胡写乱画;场场22:贼娃子打官司场场输;把把23:把把都赢着呢;件件24:件件都不合适;顿顿25:顿顿要吃米饭呢;句句26:句句在理;高高27:个子高高的;热热28:炕热热的;辣辣29:萝卜辣辣的;乖乖30:乖乖地吃咧;悄悄31:悄悄说;偏偏32:帽子偏偏戴着呢;红红33:眼睛红红的;长长34:尾巴长长的;实实35:捂得实实的;明明36:明明错着呢;活活37:活活气死了;白白38:白白弄着呢;浅浅39:水浅浅的;满满40:装得满满的;老老41:老老一个人;美美42:美美吃咧一顿;远远43:远远瞅着呢;好好44:好好说话;嫩嫩45:韭菜嫩嫩的;硬硬46:肉硬硬的;碎碎47:碎碎的个娃娃,“碎”是小的意思,“碎碎”就是“小小”的意思;快快48:快快写;慢慢49:慢慢走;定定50:定定站下。副词51:包括副词在内的左列词类是按重叠式整体词性来确定的。
“叠字类”两字组连读变调包括三类。
第一类,重叠式名词和量词Ⅰ的连读变调,量词Ⅰ重叠不表示周遍意义。如果基式是阴平字,叠字组变调形式为21+24,前后字都发生变调;如果基式是非阴平字,叠字组前字读本调,后字调值变为21。
第二类,重叠式量词Ⅱ的连读变调,量词Ⅱ重叠表示周遍意义。如果基式是阴平字,叠字组变调模式通常是24+21,前后字都发生变调。在特别强调的情况下,该叠字组后字可读全调213,连读形式为24+213。如果基式是非阴平字,叠字组前后字都读本调,不发生变调。
第三类,重叠式形容词和副词的连读变调。基式为阴平字时,重叠式通常的变调形式为21+24。基式为上声字时,重叠式前字读本调,后字调值通常变为24,变调形式为53+24。基式为阳平字或去声字时,重叠式通常前后字都读本调,不发生变调,连读形式分别为24+24和44+44。
(二)名词和量词Ⅰ的重叠式
名词和量词Ⅰ两字组的重叠变调,与后虚类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模式相同:基式为阴平字时,变调式为21+24;基式为阳平、上声、去声三类非阴平字时,变调式为“本调+21”,即24+21、53+21、44+21。这表明,这两类变调的性质有相通之处。
基式为非阴平字时,不论基式本调是什么,重叠式后字调都中和为本方言的轻声调21,说明名词和量词Ⅰ类,基式为非阴平字时重叠式都是轻声字组。
基式为阴平字的重叠变调式21+24,也应看作音系学意义上的轻声调式。第一,同样都是名词和量词Ⅰ的重叠变调,语法意义一致,语法结构一致,在语音轻重性质上也应当一致。第二,在北方方言中,这种类型的名词重叠式普遍都是轻声两字组。
(三)量词Ⅱ的重叠式
量词Ⅱ的重叠表示周遍意义,强调“每一”,意义表达有加重强调的需要。意义表现到语音上,重叠式连读变调应该重读,而不应该轻读。从连读实际来看,三种非阴平字的重叠连读,前后字都读本调值,连读式24+24、53+53、44+44,确属重读而非轻读。由此推断,本类中的阴平字重叠式(24+21或24+213)也应该是重读,而不是轻读。
实际情况有点复杂。本来为了强调“每一”意义,阴平字重叠式应该和非阴平字重叠式一样,前后字都读本调,连读形式应为213+213。不过,由于两个曲折调相连,都按本调发音会很拗口,于是前阴平字变读为24,重叠式就变成了24+213。显然,24+213还是重读调。不过,后字曲折调213在语流中要读完整比较费时费力,所以除非特别强调,一般情况下后字曲折调213 都只发前半程音21,这就出现了24+21 调。可见,24+21 实际上已经不是重读调了,后字语音有明显轻化。
量词Ⅱ的阴平字重叠式24+21尽管后字语音有轻化,但其性质与一般所说的轻声不同。第一,在需要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后字的调值可以从21恢复到本调值213,连调式24+21就又变成了重读调24+213。第二,这种连读变调后字调值的变化,是纯粹的语音变化,与语义、语法层面的因素无关。为了与轻声相区别,可以把这种性质的语音轻化现象叫轻音。
(四)形容词和副词的重叠式
这类连读变调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规律很简单。形容词和副词重叠式,具有描摹强调性质,表现到语音上,字组要重读而不能轻读。同时,发音拖长是实现强调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类连读变调后字要选择便于拖长的形式。
基式为阳平或去声字的重叠式,基式本来的调值24 或44 都便于拖长,因此这两种重叠式通常情况下前后字都读本调,连调式为24+24 或44+44。基式为阴平字的重叠式,阴平字本调为曲折调213,作为连读后字因为调型里有拐弯不便于拖长强调,因此发生变调,变为最易于拖长强调的上声调24,作为连读前字为了避免发音拗口也发生变调,变为21调,连调式为21+24。基式为上声字的重叠式,基式的本来调值53,音高逐渐下降,且可拖长的余地有限,因此重叠式后字也变为最易于拖长强调的上声调24,连调式为53+24。
显然,形容词和副词的重叠式连读变调,都属于重读变调。这类重叠式在实际语流中,如果发音时感情色彩比较强烈,重叠式后字往往会拖得特别长,调值会超出表2的描写。
三 一般类两字组
(一)一般类的变调类型
本文所说的一般类,指除了上文讨论的后虚类和叠字类以外的其他两字组。本类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见表3。
表3 一般类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注释
开车1:表中两字组下画横线,表示也可按本格中另一种连调式读;死人2:“死人”读53+21 时为定中结构,动宾结构“死人”读53+24;地道3:“地道”读44+21 时为形容词,名词“地道”读44+44;剩饭4:“剩饭”读44+21 时为定中结构,动宾结构“剩饭”读44+44。
4个单字调两两组合,共有16种组合,可分为三大类来讨论。
第一类,“非阴平+非阴平”类,包括“阳平+阳平”“阳平+上声”“阳平+去声”“上声+阳平”“上声+上声”“上声+去声”“去声+阳平”“去声+上声”“去声+去声”9 种两字组。这一类中的每一种两字组都包含两种连读形式:一种是“本调+本调”,一种是“本调+21”。在这一类中有一个例外,即“上声+上声”两字组,除了上述两种连读形式外,还多了一种“21+本调”式。从数量比例上来说,本文调查的“上声+上声”两字组一共45个,其中只有一个词“耳朵”需按“本调+21”(53+21)轻声形式来读,比例远低于一般类其他两字组的轻声比例,而可以按“21+本调”(21+53)连调式来读的两字组则要多得多。
第二类,后字阴平类,包括“阴平+阴平”“阳平+阴平”“上声+阴平”“去声+阴平”4种两字组。这一类中的每一种两字组也包含两种连读形式:第一种是阴平后字读本调213,第二种是阴平后字读变调21。可以按第一种连读形式来读的两字组只占较少的一部分,且这些两字组都可以按第二种连读形式来读,例见表3。相反,有些两字组只能按第二种连读形式来读,不能按第一种连读形式读,例如“西瓜”“植物”“喜欢”“地方”等。
第三类,“阴平+非阴平”类,包括“阴平+阳平”“阴平+上声”“阴平+去声”3种两字组。这3种两字组一般只有一种情况的连读变调,即“21+本调”(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类里的“阴平+去声”除了有“21+本调”外,还多了一种21+24 的连读形式,不过数量非常少,只能找到几个例词。在我们调查的“阴平+去声”122 个两字组中,只有4 个两字组“兄弟”“公道”“身份”“热闹”可以读为21+24,且后3个词又可以读为“21+本调”,即21+44。因此,这种21+24 连调式暂看作特殊变调,原因待考)。
(二)“非阴平+非阴平”类两字组
本类9种两字组里的第一种连读形式“本调+本调”,前后字都读本调,显然是重读连读,无须多讨论。第二种连读形式“本调+21”是轻声性质的连读变调:后字无论本调是什么,在这里都中和为21调,且调值轻短;凡是可以这样变调的都是常用词,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不选择此种连读变调形式,例见表3。本类中“上声+上声”两字组的21+53连调式,下面第(五)部分专门讨论。
(三)后字阴平类两字组
本类4 种两字组里的第一种连读形式,阴平后字都读本调,前字除了阴平字外,也都读本调。“阴平+阴平”两字组连调式24+213,前字调值由213变为24,是曲折调为了避免发音拗口而不得不发生的连读音变,并非轻化性质的变调。因此,阴平后字都读本调的第一种连读形式属于重读连读。
本类4 种两字组第二种连读形式,前字的变化情况与第一种连读形式完全相同,都是重读,阴平后字的调值变化一致,都是由213 变为21。这种连读形式,从后字的调值变化来看,显然是有轻化,但不能说都是轻声音变。属于本类的所有两字组(指具体的词或词组)都可以按第二种连读形式来读,很显然,所有两字组不可能全部都会成为轻声字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变化只是纯粹的语音变化,与语义语法无关,因为那些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也可以这样来变读,例如“吃药”“流血”“请客”“订亲”等。后字由213变为21,主要的动因是省力,曲折调213 要发完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后字都只发前半程音21。对于大多数两字组来说,这种连读变调要看作轻音音变。(参看叠字类两字组第(三)部分的讨论)
另一方面,根据北方方言的普遍情况,以及固原方言一般类中第一类9 种两字组的情况来看,通常在每一种两字组中,总有一小部分两字组是轻声字组。本类4 种两字组的每一种两字组里,应该也会有一小部分轻声字组。有的两字组因为产生时间较长,使用频率较高,前后字意义有较大程度的融合,从结构上来说已变成稳定的词,这种两字组有变为轻声的可能。这种两字组要变读为轻声,也还只能选择第二种连读形式,即前字与第一种连读形式相同,阴平后字调值由213 变为21。前字重读后字变中和轻短调21,是固原方言轻声变调最通常的形式。因此,我们认为,本类4种两字组的第二种连读形式,既是轻音音变形式,也是轻声音变形式。不过,由于两者变调形式相同,没有办法区别出哪些两字组是轻音音变,哪些是轻声音变。
(四)“阴平+非阴平”类两字组
本类3种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形式,前阴平字调值由213 变为21,后字读本调,连调式分别为21+24、21+53、21+44。阴平字调值213,是曲折调,作为两字组前字,在语流中为了避免发音拗口,调值必须要变,要么变为21,要么变为24。对于这3 种两字组来说,阴平前字调值如果变为24,重读连读式就会与“阳平+非阴平”类两字组的重读连读式雷同。因此,本类两字组中的阴平前字调值只能变为21,连调形式就成了“21+本调”。
一般类两字组,共有16种组合形式,除了本类3种两字组外,其他13 种两字组,都是既有重读连调式,也有轻声连调式。本类3种两字组,都只有“21+本调”这一种连读形式。那么,这种连读形式,是重读性质的连调式,还是轻声性质的连调式?我们认为,要把这种连调式看作重读和轻声共用的连调式。换言之,在本类3种两字组里,重读连读变调和轻声连读变调采用了同一种语音形式。原因很简单,每种两字组里,应该都有大量的重读连读字组,也会有一部分轻声性质的连读字组。这3种两字组都只有一种连调式,那么只能解释为,重读连读和轻声连读采用了同一种连调式。
(五)21+53连调式的性质
在传统认识中,轻声最基本的语音特征就是轻和短。赵元任早就指出,轻声“读得很轻”,“不论本来是什么调的字都是读得短一点”[5]。不过陆续有学者发现,一些方言中有的变调成分与北京话轻声成分相似,但是却不轻也不短。西北地区很多方言,如巴里坤话、焉耆话、敦煌河东话、中宁话、神木话等,都有这类例子。曹德和称这类词为“轻音词”,认为“虽然不轻但要作轻音处理”[6]。刘俐李认为这类变调是词汇平面与构词、语义相关的“语汇变调”[7]。曹志耘称这类变调为“既不轻也不短的‘轻声’”[8]。李树俨认为这类不轻不短的轻声“仍然属于音系学意义上的轻声”[9]。邢向东认为这类变调属于“调位中和”,是不同单字调在语流中失去原调值的声调趋同现象[10]。
上述研究大大深化了对轻声相关问题的认识,不过,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说清楚。比如说,如果将这类成分看作某种性质的轻声,那么它的音值为什么既不轻也不短?
这个问题之所以久而未决,恐怕主要与北京话轻声特点的影响有关,习惯上我们总是把轻声看作轻声字组后字的语音表现。
其实即使对于北京话来说,轻声字组也不只是后字轻短这么简单。T.Π.扎多延柯通过语音实验发现:“有弱读音节的词在长度上要比两个音节都重读的词缩短一半左右。同时,有趣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这种类型的词里,不仅后头的弱读音节缩短了,而且前头的重读音节也缩短了。”[11]实验数据见表4。
表4 T.Π. 扎多延柯实验数据表
数据显示,北京话轻声词主要是后字音长缩短,但是同时前字音长也有明显的缩短。所以说,只从后字的语音表现来判断一个两字组是不是轻声,这个字组有没有轻化,这的确是片面的。
从轻声产生的基础条件来说,轻声是双音词大量出现的结果[12-13];从语用角度来说,轻声是词语高频使用的结果[14-15];从语义角度来说,轻声是词语意义融合和虚化的结果[16-17];从语法角度来说,轻声是词化完成的标志[18-19]。这些角度的观察都提示我们,要把轻声放在词的层面来认识,而不能看作单纯的字音问题。可以说,轻声是词的轻声,而不是字的轻声。
五臺早就指出,词有声调的问题:“每个语音词都有一个独立的声调。”[20]曹志耘认为,词是语言最基本的单位,语音变化主要是在词的层面进行的[21]。彭泽润提出词调的概念,认为方言中存在词调模式化现象[22]。邢向东、马梦玲从词汇、语法层面比较深入地讨论过西北方言的词调问题[23]。
从词的层面认识轻声,观察和分析词的声调,这为轻声不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轻声词(包括语音词)通常对应的是一个稳定的语义融合体,或者是一个临时结合而成的语义体,它在语流中是一个语音词,在省力心理等因素的驱动下,这个语音词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轻化。为了实现整体的轻化,可以采取多种具体的形式。北京话轻声词主要是后字轻,但这只是实现整体轻化的一种形式而已。既然是词的轻声,那么,对于由多个字构成的轻声词来说,轻声也应该可以主要体现在前字上。
回到正题来说。“一般类”中的“上声+上声”两字组,一共有三种连读变调形式:第一种是53+53,第二种是53+21,第三种是21+53。第一种是重读连读,第二种是轻声变调,叠字类两字组第(二)部分已有说明。这里讨论第三种连调式21+53的性质。
从语音变化来说,前上声字调值由53 变为21,音高有降低,音长有缩短,语音有轻化。从两字组的语义和语法结构上来看,前后字意义比较独立的动宾结构两字组,多为临时组合起来的词组,前后字需要重读,因此这些两字组一般采取53+53 的重读连读形式,很少能采取21+53 连调式,如“养狗”“买米”“打水”等。有个别动宾结构两字组也可读21+53,如“保底”,这可能是因为其前后字意义有所融合,已成为一个常用词。假如要强调“保底”的动宾性质,尤其要强调前字的话,就需要按53+53的重读连读形式来读,不能读为21+53。
以上两方面的情况表明,21+53 不是重读性质的连调式。同时,由于这种连读变调还与语义语法等层面有内在的关联,因此也不应看作轻音音变。那么,“上声+上声”两字组的21+53 连调式是什么性质?如果轻声可以前字轻的道理能够成立,把这种连调式看作轻声调式就比较合适。如果21+53确是轻声调式,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既然“上声+上声”两字组已有53+21轻声调式,而且这种后字轻的调式更符合一般的轻声变调模式,又与本方言中其他轻声调式的变调模式相同,为什么还要多出一个21+53 的轻声调式?主要原因可能在于:53+21是一种一贯到底的降调,音高上缺少变化,而21+53调采取前低降后高降的调式,音高上有一种高低错落的变化,更具有韵律上的优势。
再进一步来说,“阴平+虚化成分”的连读式21+24,基式为阴平字的名词和量词Ⅰ的重叠变调式21+24,以及一般类“阴平+非阴平”类两字组中轻声词的连调式“21+本调”,都有轻声后字不轻的问题,是不是都能按照轻声可以前字轻的思路来分析?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文提出这种可能,以求教于更多的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