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作品语言中的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

2023-10-27聂志平

关键词:老舍方言词语

聂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在老舍作品研究中,对北京方言成分的关注是比较多的,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老舍是公认的“京味”作家,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北京方言词语。其原因有三:第一,老舍是北京人,出生于旧时北京下层满族市民家庭,周围人都说北京话,老舍的母语是北京话,这是老舍语言的“根”;第二,老舍作品很多都是写北京人的故事,反映北京的风土人情必然有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的痕迹——北京话又构成了老舍作品的语言文化背景;第三,老舍文学创作的语言策略,老舍以方言、口语为写作语言基础进行提炼、加工,使其所形成的文学语言,“在20 世纪30年代,人们(包括严厉批评他的作品的人)都已经承认他的作品是‘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1],所以,《二马》中的英国人、《小坡的生日》中的从福建移民去的新加坡华人,都使用这种糅合了北京方言的口语化的白话。

对于方言词的认定具有不同的层次。人们所使用的词语,有的是各地都通行的,应该看作普通话词语;有的在部分地域通行,比如东北人所说的东北话有些词语不仅在东北方言区内被使用,在北方话区的其他方言中也使用;有的只在该方言区使用。来自某种方言区,被认为说某种方言的人,其话语中的词语实际上都包含着这三个层次。不仅如此,在语言学家的研究中,对方言词的认定标准也是有差异的。李荣主编的汉语方言词典系列属于描写词典,是对方言区代表性方言点词汇面貌的描写,收录的是某方言点的词语,包括上述三个层次,这也无可厚非。如果特别强调方言的特殊性,那么就应该着眼于方言词的最核心的层次也就是第三层次,是只有该方言区使用的词语,那么,对方言词语的认定自然就应该严格一点。

我们确定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北京方言词语,根据以下三个原则。

1.有些词典认为是北京方言词,但代表20 世纪60 年代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面貌、1973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收录并且没有标注〈方〉或〈口〉,即没有标注为方言词或口语词的,如老舍小说中使用的(括号内词形)“抽搭(抽答、抽达)、趿拉(踏拉、蹋拉、塌拉)、搭拉(搭落)”,我们予以排除。

2.如果《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标为口语词,而且其他北京方言词典收录,则作为北京方言词语看待。因为普通话基础是北京话。

3.在对词的确定上,如果意义一致,有的词形有“儿”,有的没有,都按同一个词处理,同时看作儿化词(或含有儿化成分的词语)。例如:

(1)最爱他们哥俩的是李永和先生。(《老舍全集·第7卷·赶集·也是三角》)

(2)逛窑子还不能哥儿俩挑一个“人儿”呢,何况是娶老婆?(同上)

即便如此,也不能绝对保证我们所收录的词语一定是只有北京话中才有的,正如赵元任那句名言所说的:“言有易,言无难”[2]。

由于对词、方言词语判定标准的不同,以及词语收集范围的不同,我们与其他研究者所收集的方言词语有所不同。比如,任娟的硕士论文《〈四世同堂〉词汇研究》[3]从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收集了270 条方言词语,并从词类角度简单地进行举例说明。而依据本文对方言词语的判定,我们从《四世同堂》中收集到的方言词语就有413条。

本文研究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作品中名物性北京方言词语,语料来源于作者根据修订本《老舍全集》第1卷至第8卷自制的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其中排除马小弥从英文回译的《四世同堂》第八十八章至第一百章(收入《老舍全集》第5卷)和《鼓书艺人》(收入《老舍全集》第6卷),也不取赵武平根据新发现的、经老舍定稿的英文本翻译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的最后部分(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六章)。文中例句,长篇小说标注《老舍全集》中的卷数、小说篇名和章数,中、短篇小说,标卷数、所收录的文集名和小说篇名;因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跨第4 卷和第5 卷,所以只标篇名和章数。义项放在{ }中。

名物,是“表达各类事物的概念,它们所指称的对象具有实体性,能够独立存在”[4]。名物类词语内部,根据从老舍小说所收集到的词语,再分作“人”“人体及附属”“动物和植物”“食物”“场所、建筑”“社会事务”“其他实体”“抽象事物”和“时空”等九类。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名物类词语共有425个。

一 表人词语

(一)亲属称谓

这一小类词语,表示亲属称谓;或者词语构成中含有亲属称谓性语素,表示非亲属。后者属于认知与构词中的隐喻用法。这类词语共有以下29个。

公母(夫妻);公母俩(夫妻二人,在北京话中,“夫妻”既可以称“公母”,也可以称“公母俩”。我们之所以把“公母俩”也看作一个词语,是比照“爷儿俩/仨”“哥儿俩/仨”“娘儿俩/仨”,没有“爷儿”“娘儿”“哥儿”单独使用的用法),爷爷(同普通话[5-6]),奶奶(①同普通话[7-8];②旗人称母亲),姥姥(①外祖母;②接生婆),太爷(爷爷的父亲),老爷子(对老年男人的尊称),“排行/姓或姓+排行+爷”(对男人的尊称),爷们儿(①长辈和晚辈男子的合称;②对男子的尊称;③丈夫,爷儿俩父子合称),娘儿俩(母女或母子合称),哥儿俩(兄弟二人合称),哥儿们(①兄弟;②称呼亲密的朋友),当家的(①主持家务的人;②丈夫),当家子(丈夫),家小(妻子儿女),媳妇(①儿子的妻子;②妻子),孙媳妇(孙子的妻子),外孙媳妇(外孙子的妻子),长孙媳妇(长孙子的妻子),二孙媳妇(二孙子的妻子),姑奶奶(娘家称出嫁的女儿),姑娘(①女儿;②未出嫁女子;③妓女),姑妈(已婚的姑姑),舅妈(舅舅的妻子),胯骨轴上的亲戚关系(极远的亲属),舍哥儿(没人照管可怜的孩子),老妈儿(女佣),老娘婆(接生婆),三哥(对送水的山东人的称谓)

例如:

(3)可是二姥姥当着四姨怎肯倚老卖老,四姨是姑奶奶呀……(第8卷《集外·有声电影》)

(4)当母亲追问的时候,她也还是笑着说:没事!真没事!奶奶放心吧!(我们管母亲叫作奶奶)(第8卷《正红旗下》第一章)

(5)瑞宣站住,先对小顺儿说:“你打不下枣儿来,不留神把的玻璃打碎,就痛快了!”(《四世同堂》八)

例(5)写的是汉族家庭称谓,“奶奶”是{祖母}的意思;而例(4)来自老舍最后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1962),写的是满族家庭,称母亲为“奶奶”,老舍在正文中还用括号作了注释,说明20 世纪60 年代,这种用法已经不大使用了。

在上列词语中,“老妈儿”“三哥”“老娘婆”实际上是对某种职业人员的称呼;不过,形式上还是用亲属称谓语素构词的。

(二)特征称谓

“特征称谓”是指从人某方面的特征来称谓,单就构词的核心语素来看,大部分都是不表人,如“座儿”一般表示{座位},但是“饭座儿”表示{餐馆顾客},“车座儿”和“座儿”都表示{坐车的人}的意思。这种根据特征构成的表人称谓共有43个。

白吃猴(只吃别人而不回请的人),病包儿(病人),雏儿(①幼禽;②比喻年轻阅历少的人),大瓢把子(武艺高强者[9]),大的(家里子女排行第一),二的(家里子女或儿媳妇排行第二的人),三的(家里子女或儿媳妇排行第三的人),小三儿(家里子女排行第三的男子),二毛子(教徒),逛的(嫖客),高子(个子高的人),姓/部分名/排行+姑娘(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光眼子(①裸体;②一无所有的人),横(hèng)虎子(比喻粗暴的人),老实头(老实人),老好子(善良谦和的人),老八板儿(拘谨守旧的人),老来俏(上年纪喜欢打扮的人),老人儿(在一个地方或机关团体中生活或工作很多年的人),里手(内行人;行家),骂挡子(挨骂泄愤的对象),手儿(有能力的人),篾片儿(跟在富家子弟后边白吃白玩的无耻之人),饭座儿(餐馆顾客),车座儿(雇车的人),散座(临时坐车的人),座儿(①座位;②坐车的人),小可怜儿(可怜的孩子或年轻人),虚子(精明、有经验的人),钱狠子(特别吝啬的人),学油子(熟悉学校情况又狡猾的学生),窝脖儿的(长年累月以扛东西帮人搬家为业在脖子上有肉包者),主儿(称人),照顾主儿(服务对象),买主儿(买主),吃主儿(餐馆顾客),主心骨儿(可以依靠的人),睁眼瞎(①睁着眼看不见的盲人;②不识字的文盲),苦人(穷苦人),全口人(父母子女及配偶齐全的人),小人儿(①对未成年人的爱称;②年轻夫妻中的一方),小小子(儿)(对小男孩儿的昵称),债主子(债主)

例如:

(6)张二有三个小孩,大的捡煤核,二的滚车辙,三的满院爬。(第7卷《赶集·柳家大院》)

(7)一向他拿人和厂当作家:拉包月,主人常换;拉散座,座儿一会儿一改;只有这里老让他住,老有人跟他说些闲话儿。(第3 卷《骆驼祥子》第四章)

(8)“要加薪?”司长笑了笑,“老人儿了,应当的,不过,我想想看。”(第8 卷《集外·沈二哥加了薪水》)

在上列43个特征称谓中,“窝脖儿”是脖子长期用力而形成的肉包,而有这特征的人实际上是表示搬家职业劳动者。

(9)在二三十年前,北平有不少这种脖子上有肉包的人。他们自成一行,专给人们搬家……人们管这一行的人叫作“窝脖儿的”。(《四世同堂》二)

(三)职业称谓

职业称谓,是对某种职业从业者的称谓。这种名词,除了有些避讳之外,如“暗门子”“老叉杆”,一般都能从构词语素上看出职业信息。这类词语有19个。

暗门子(暗娼),车把式(对赶车人的尊称),车主儿(出租人力车收取佣金的人),打鼓儿的(收旧货的小贩[10]),赶脚的(牵赶驴马等为雇主代步者),花把式(以种花卖花为业者),金鱼把式(以养金鱼为业者),拉骆驼的(以骆驼驮运为职业的人),老叉杆(妓院男老板),花子(乞丐),拍花子(偷拐小孩的人贩子),练把式的(以表演武术、杂技为生者),练家子(武术家),票友儿(对京剧有相当爱好并有时登台表演的人),拴车的(同“车主儿”),碎催(干杂活儿的人)(《老舍全集》第3 卷,第115 页注释:“碎催,即打杂儿的”),小绺(扒手),小力笨(小伙计),洋老道(外国传教士)

例如:

(10)用最低的价钱买入,以最高的价钱卖出,是每个打鼓儿的所必遵行的;没有狠心趁早儿不用干这一行。(《四世同堂》七十三)

(11)我们城里的新官儿非常地讲道德,要扫清了暗门子。正式的妓女倒还照旧做生意,因为她们纳捐。(第7卷《樱海集·月牙儿》)

(12)到我洗三的时候,他已在北京过了六十年,并且一步一步地由小力笨升为大徒弟,一直升到跑外的掌柜。(第8卷《正红旗下》第四章)

(四)贬称

贬称是对所指称的对象用含有贬义的词或语素构成的称谓,包含对指称对象否定性的评价。贬称有以下31个。

胎里坏(从小就品性恶劣的人),碎嘴子(说起来没完的人),歪毛淘气儿(①顽童;②地痞流氓),窝囊废(怯懦无能的人),小妖精(对男人有诱惑力的年轻女性),煤黑子(①煤矿工人;②摇煤球或运煤身上总有煤灰的人),嘎杂子(不正经调皮胡闹的人)(《老舍全集》第4 卷,第56 页注释:“嘎杂子们,指不正经,调皮胡闹的人”),坏嘎嘎(流氓),高丽棒子(对朝鲜人或朝鲜族人的蔑称),刺儿头(滋事不好对付的人),蒙古大夫(医术差用药量大的医生),出窝儿老(出窝老)(幼年就显得老气横秋缺乏朝气的人),二五眼(能力差的人),二把刀(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兔子(男艺人被作为同性恋者),小丫头片子(对少年、青年女子的蔑称),野丫头(对性格活泼或不注意小节、礼貌的女孩子的蔑称),傻丫头(对女孩子的蔑称),贱丫头(对女孩子的蔑称),老娘儿们(对已婚妇女的蔑称),娘儿们(娘们)(①对成年女子的蔑称;②妻子),野娘们(对成年女子的蔑称),臭娘们(对成年女子的蔑称),楞葱(莽撞的人),楞小子(愣头愣脑的少年、青年男子),处窝子(怯懦的人),小菜碟(没有地位的人),怯货(没用的废物),琉璃球儿(油滑邪佞之人),糟蛋(没有本事又窝囊的人),下溜子货(不长进的人)

例如:

(13)民族要是老了,人人生下来就是“出窝儿老”。出窝老是生下来便眼花耳聋痰喘咳嗽的!一国里要有这么四万万出窝老,这个老国便越来越老,到老得爬也爬不动,便一声不出地呜呼哀哉了!(第1卷《二马》第二段)

(14)小丫头片子,有了婆婆家就这么扬气,搁着你的!(第7卷《樱海集·柳屯的》)

(15)家里的女人在后面戳脖颈子:“说话呀!处窝子!”(第2卷《牛天赐传·八·男女分座》)

(五)詈称

詈称,即通俗所说的“骂人话”。老舍小说写的对象很多都是旧时北京下层市民,因此争执或发泄不满时使用骂人话,也是很正常的。与真正的初版相比,标明是“根据初版”收入《老舍全集》的文本,还是删去了个别粗俗露骨的动词和名词以及表述。例如:

(16)a.她的祷告大略是:“愿夏老头子一个跟头摔死。叫夏娘们一口气不来,堵死……阿门!”(第7卷《樱海集·柳屯的》)

而初版相关文字则是:(下画线为《老舍全集》第7卷《柳屯的》中被删除的部分)

(16)b.她的祷告大略是:“愿夏老头子一个跟头摔死。叫夏娘们一口气不来,堵死,夏娘们的大丫头让野汉子操死。叫那个二丫头下窑子,三丫头半掩门……阿门!”

在250 万字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中的詈称,有以下14种。

吃货(除了吃饭一无所能的人、饭桶),狗日的,老薄儿脆(对年老体弱老年人的詈称,“薄儿脆”是油炸的又薄又脆的面食),老梆子(对老年人的詈称),老不死的(对老年人的詈称),老不要脸的(对老年人的詈称),孙子(骂人话),三孙子(骂人话),孙泥(骂人话,孙子的孙子),妈的,他妈的,丫头养的(未婚生育的孩子),你姥姥(骂人话),什么东西(表示不满的骂人话)

例如:

(17)他妈的,你们一个个的皮鞋呢帽啷当的,孙子,你们是孙子!听明白没有?你们是孙子,孙泥!(《四世同堂》四十九)

(18)(二强子……:)放着你们这群丫头养的!招翻了太爷,妈的弄刀全宰了你们!(第3卷《骆驼祥子》第二十章)

(19)我有心给他一茶碗,把老头子的花红脑子打出来!继而一想谁有工夫和半死的老“薄儿脆”斗气呢!(第1卷《赵子曰》第十八章)

近二三十年间北京青年中常使用的詈称“丫挺的”以及“你丫”“丫”在老舍作品中没有出现过。

(六)专指称谓

我们这里所使用的“专指称谓”是指本来是一般名词,亦即通称,后来指称范围缩小,专指某一类事物。在老舍小说语言中的这种称谓有两个:

人(①同普通话“人”;②婚外男性情人,《老舍全集》第3 卷,第150 页注释:“人,这里指男人。这种称呼,限用于非正式的男女关系上”),人儿(①同普通话“人”;②具有人应有的样子,一般用在“像个~”“~似的”中;③婚外情人,指女性)全部例句如下:

(20)为别人说过媒,买过人儿,总是为别人,可是自己没占了便宜,(第7卷《樱海集·老年的浪漫》)

(21)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回来了。小福子的“人”是个军官。他到处都安一份很简单的家,花个一百二百的弄个年轻的姑娘。(第3卷《骆驼祥子》第十七章)

(22)这点差事扔了可惜,做着又没劲;这些人也就人儿似的先混过一天是一天,在没劲中要露出劲儿来,像打太极拳似的。(第7 卷《火车集·我这一辈子》)

(23)搭人儿不见得比娶小省钱。为得儿子,他这一回总算下了决心,不能不咬咬牙。(第7卷《樱海集·柳屯的》)

(24)夏廉已经自动地脱离教会,那个柳屯的人儿已接到家里来。(第7卷《樱海集·柳屯的》)

(25)我心里笑开了,好个“人儿”!高高的身量,长长的脸,脸上擦了一斤来的白粉(第7卷《樱海集·柳屯的》)

(七)指代称谓

表人指代称谓,亦即一般所谓的人称代词。在老舍中文小说中这类北京方言指代称谓词语共有7个。

你老(尊称对方),您(尊称对方),自个儿(自己),自己个儿(自己),独自个儿(自己),人家(jia/jie)(①同普通话[11-12];②放在人名或称谓前复指同一人),大家伙儿(大家)

例如:

(26)老张替孙八回答,又接着说:“今天教得好坏,你老多原谅!”(第1卷《老张的哲学》第三章)

(27)在这儿丢不了车,您·只管放心,对过儿就是巡警阁子。(第3卷《骆驼祥子》第十章)

(28)这可不是为我自个儿发愁,是为大家伙儿。(第7卷《赶集·黑白李》)

(29)后来她有了名,大伙儿也就让她独自个儿在屋里,好在来逛她的决不去找别人。(第3卷《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

(30)但是当他升为讲师的时候,他感到自己个儿的快乐,像孤独的一枝美丽的花,是无法拦阻暴风雨的袭来的。(第8卷《贫血集·一盒炮台烟》)

(31)“曹五,人家找你半天了!”李二很不满意的样儿说。(第8卷《集外·裕兴池里》)

(32)再说,谁家落了红白事,不是人家丁主任第一个跑来帮忙?谁家出了不大痛快的事故,不是人家丁主任像自天而降的喜神一般,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第8卷《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

(33)你们二位大概得挨家去说一声,教大家伙儿都有个准备,也顺手儿教他们知道咱们办事是出于不得已,并非瞪着眼帮助日本人。(《四世同堂》五十七)

二 表示人体及附属的词语

老舍作品中,表示肢体的词语有32 个,表示与肢体有关的事物的词语有15 个,共计47 个。词目见下。

身子骨(体格),八棱脑袋(头部棱角分明),窝窝头脑袋(讽刺别人眼界低是受苦的命),后脑海头的(正后部),后脑瓢儿(头的正后部),脑杓儿(头的正后部),脑门(前额),脑门子(前额),脸蛋(脸),脸子(脸),脖颈儿(两侧和后部的脖子),嘬腮帮(两腮无肉干瘪状),眼杪儿(靠近两鬓的眼角),鼻翅儿(人鼻子侧下方重呼吸煽动的部分),翅儿(①小鸟蜻蜓等的翅膀;②人鼻子侧下方重呼吸煽动的部分),耳唇(耳垂),嘴巴(用手打脸时接触的部位),嘴巴子(同“嘴巴”),心口窝(胸口心脏所在的位置),脊梁盖儿(脊背),脊梁背儿(脊背),脊梁骨(脊柱),胯骨轴儿(髋骨),磕膝(膝盖),磕膝盖儿(膝盖),膝磕(膝盖),腿肚子(小腿后部隆起的部分),脚丫儿(小孩的脚),大拇指头(拇指),大拇脚趾头(脚拇趾),痒痒肉(身体上的怕痒处),痒痒筋(①同“痒痒肉”;②关键之处),白毛汗(有冒热气感的大汗),脖儿拐(打嘴巴),大爬虎(脸朝下摔的跟头),眵目糊(痴抹糊)(眼屎),花斑秃(因生疮而使头部头发不齐全),月亮门(一种刘海儿理成圆弧形的发式),坠根(儿童后脑勺梳小辫的发型),歪毛儿(男童偏向留头发梳小辫的发型),朝天杵(女孩子一种发辫在头顶直立的发式),后影(身影),水音儿(润朗嘹亮的嗓音),蔫溜儿屁(没有声响的屁),四六步儿(很有节奏感地行走或跑),手彩(变戏法的手法),左嗓子(嗓音有些失真)

这些词语中,有6组同义词:

磕膝~磕膝盖儿;后脑海~后脑瓢儿;脑杓儿~脑门~脑门子

脊梁盖儿~脊梁背儿;脸蛋~脸子;嘴巴~嘴巴子

三 表示动物和植物的词语

在老舍中文小说语言语料库中,有方言特色的动植物名称有以下18种。

口马(张家口外的马匹),板凳狗(普通狗与哈巴狗杂交的后代),笨狗(土狗),哈巴狗(一种体小腿短毛长宠物犬),胡伯喇(伯劳),鸦虎子(一种体型较小的鹰),金刚(槐虫的蛹),男狗(公狗),招子(用于诱捕其他同类的动物),花布手巾(七星瓢虫),大马猴(用来吓唬小孩的传说中的怪物),串秧儿(不同品种的动物或植物杂交改变原来的品种),指甲草(又名凤仙花,花瓣红色,用白矾捣碎后可以用来染指甲),赤包儿,红颏儿(红颏歌鸲),蓝颏儿(蓝颏歌鸲),紫乌头(褐色的观赏鸽子),黑玉翅(主体为黑色的观赏鸽,因翅膀大,翎从最外一根开始有若干根雪白如玉而得名,又名亮翅鸽、白翅鸽)

老舍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观察得很细致,不仅使自己的作品带有浓郁的北京风味,而且更有将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妙笔。老舍成为专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和老舍自称最满意的作品《四世同堂》中的重要人物“大赤包”,这两个人物绰号一个来自动物——骆驼,一个来自一种植物:

冠太太是个大个子,已经快五十岁了还专爱穿大红衣服,所以外号叫作大赤包儿。赤包儿是一种小瓜,红了以后,北平的儿童拿着它玩。这个外号起得相当的恰当,因为赤包儿经儿童揉弄以后,皮儿便皱起来,露出里面的黑种子。冠太太的脸上也有不少的皱纹,而且鼻子上有许多雀斑,尽管她还擦粉抹红,也掩饰不了脸上的折子与黑点[13]。

四 表示食物的名称

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千年文化古城,北京属于平民阶层的食物也很丰富,有众多的京味风俗小吃。老舍中文小说中也有很多故事情节跟饮食有关。较特殊的词语有以下46 种。

艾窝窝(用糯米、面包、豆黄、桂花、玫瑰、芝麻等蒸制的京味小吃),冰碗(碗内盛冰块,上覆荷叶,叶上托鲜菱角、核桃、杏仁和鲜藕的小吃),煮饽饽(饺子),饽饽(面制干粮),窝窝头(用玉米面发酵后蒸熟的圆锥状底部有凹孔的面食),棒子面(玉米面),半空儿(做小吃的籽粒不饱满的花生),炒菜面(炒几个菜最后上炸酱面或打卤面的招待亲友的简单宴席),槽子糕(用鸡蛋面粉和糖为原料调好放到模具中烘烤而成的糕点),豆汁儿(绿豆粉渣滓发酵制成的流质食品),鸡子儿(鸡蛋),挂炉烤鸭(挂在炉中烘烤制成的烤鸭),高末儿(好的茶叶末儿),芥末蹲儿(用芥末腌制的白菜),回头(半圆形的带馅火烧),卤煮(用猪肠猪肺等猪下水、花椒等香料和酱油煮成的小吃),硬面饽饽(用发面兑上碱戗干面,包上红糖桂花馅烤成带花纹的扁形面点),蜜供(祭神或先人的蜜饯贡品),马蹄烧饼(马蹄状的烧饼),杏仁茶(用杏仁磨成粉加面粉白糖冲成的稀糊状饮品),猫尿(贬称酒),烧刀子(高度白酒),切糕(用糯米或黄米面加红枣豆沙制成刀切零售的小吃),豌豆黄(用豌豆面加糖和红枣制成的京味小吃),小焦油炸鬼(一种油炸面食),树熟儿(树上熟透了的果实),剩汤腊水(残汤腊水)(剩汤剩菜),荤汤腊水(有点荤腥的剩汤剩菜),五毒饼(五月节吃的带有蛇、蝎子等五种毒虫图案的点心,传说食用可以避免五种毒虫伤害),瓦片烤酥(形状如瓦片的点心),虎拉车(沙果),羊角蜜(一种银白色酥甜香瓜),三白(一种绿皮金黄瓤的香瓜),蛤蟆酥(绿皮有花纹的一种香瓜),莲蓬子儿(一种酸甜脆的小枣),老头儿乐(一种圆形绵软的香瓜),杂拌儿(多种水果杏仁等糖渍晾干切块制成的小食品),零吃(小食品、零食),嚼谷(吃用的花费),缸炉(廉价点心),吃儿(吃的东西),光眼子鸡(屠宰后退去羽毛的鸡),韭菜末(将韭菜粉碎腌制的食品),虎皮冻(用去油切碎的猪皮加花椒等香料和酱油熬制的凝固食品),零嘴(小食品、零食),冰核(hér)(夏天零卖供解暑食用的小冰块)

例如:

(34)早知道这样,就应该预备“炒菜面”!三个海碗的席吃着,就出一毛钱的人情?(第3卷《骆驼祥子》第十四章)

(35)他用各色的洋纸糊成小高脚碟,以备把杂拌儿中的糖豆子、大扁杏仁等等轻巧地放在碟上,好像是为给他自己上供。(第8 卷《正红旗下》第一章)

(36)邻近的人家,呱嗒呱嗒地切煮饽饽馅子。(第1卷《赵子曰》第六章)

五 表示场所、建筑的词语

具有反映旧时北京地方场所建筑的方言词语,有以下21个。

白房子(最下等的妓院),大酒缸(室内有盛酒大缸的简陋酒馆),车口儿(停放车辆以等待雇主的地方),野茶馆(路边、郊外或农村的简陋的小茶馆),二荤铺(可喝茶和带菜加工的低档餐馆),大碗居(低档饭铺),窑子(妓院),澡堂子(浴池),池堂(供多人沐浴的热水池),盆堂(供单人沐浴的浴盆),前脸(房屋的正面),素泥(不掺其他东西只用水和土和成的泥),随檐大炕(顺房檐依南墙或北墙建的与其等长的炕),清水脊(不带装饰起脊较小的盖瓦的街门),顺山大炕(依山墙建的与其等长的东西向的炕),暖洞子(冬季培植花木瓜果蔬菜的暖房),脏房(有过人非正常死亡的房子),瓮圈儿(城门口的小围城),进深(房屋进门到后墙的距离),乱死岗子(旧时埋葬穷人和无主死者的坟地),门脸儿(①城门附近的地方;②商店的门面)

例如:

(37)“真干净!”马威嘴里说,心里回想北京的二荤铺、大碗居的那些长条桌子上的黑泥。(第1 卷《二马》第二段)

(38)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摆在关公面前。(第8卷《正红旗下》第一章)

(39)最使他们俩和全家伤心的是常二爷在城门洞里被日本人打了一顿,而且在瓮圈儿里罚跪。(《四世同堂》三十五)

六 表示社会事务的词语

社会事务词语,是反映个人之外与他人相联系的活动或事物的概念的。在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有以下51个。

营生(工作、职业),黑面上(黑道),地面上(当地),外找儿(工资之外的收入),车份儿(租车费),车铺(提供人力车出租并提供车夫住处的经营处),家伙铺(出租成套餐具的经营处),黑杵本(不应获利的票友暗中拿的演出报酬),浮假(不能真正实行的假日),说章(讲究儿、说法),里儿(礼仪规矩),面儿(礼仪规矩),公议儿(共同商定的礼物、礼金),人情公议儿(共同商定的礼物、礼金),黑活(违法的事),花道儿(有异性陪伴的消遣活动),烧活(huór)(用纸秸秆等糊制车马生活用品,旧时下等人丧礼时焚烧),白活糊裱匠(为民居糊顶棚),头儿钱(一天中挣到的第一份钱),接三(旧时人去世三天搞的僧道诵经焚烧纸车马的祭祀活动),洗三(婴儿出生第三天给他洗澡并进行祝福的仪式),送三(人死后第三天焚烧纸钱、纸人、马等送亡灵上路的祭祀活动),歪脖子胡(在背后看人打牌并帮助出主意的行为),索儿胡(一种纸牌),女儿寡(未结婚未婚夫死亡),饭局(宴席),份儿(①身份资格;②红白人情给别人喜事丧事所送的礼金),好儿(①称赞性的评价;②看到精彩处喊“好”的喝彩声),破五(农历新年初五),俏买卖(很容易做的生意),开路(庙会上舞飞叉的杂耍),买卖地(做买卖的行当),胶皮团(拉车这一行),高摊(水果等放到床子上出售的售货方式),地摊(水果等放到地上,下边只垫席子类东西售货的方式),铁杆儿庄稼(满族旗人分等按月领取的金钱),床子(摊贩所用像床的货架),生意口(做买卖时说得有欺骗性的套话),玩意儿(①玩具;②曲艺杂技相声等;③东西),一七(人死后七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也叫头七),五七(长辈去世三十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五供(祭祀时摆在供桌上的五种器皿,位于香炉中间,两边对称各摆一个花瓶和蜡扦),供花(供品上所插的纸制或绒制的花签),武把子(武戏中的打斗动作),光头三(死后三天请和尚念经超度亡灵),当当(当出去的东西),响盆(婴儿在洗三时哭被看作吉兆),娄子(祸事),印子钱(高利贷),死数(固定的数量)

例如:

(40)瑞丰笑了。他虽肤浅无聊,但究竟是北平人,懂得什么是“里儿”,哪叫“面儿”。(《四世同堂》二十八)

(41)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第8卷《正红旗下》第一章)

(42)你就这么说吧,成家为干吗?能摆着当玩意儿看?不能!好,这就是娄子!(第3 卷《骆驼祥子》第十六章)

在上列词语中,除了“杵、假、路、子、嫁、七”外,其他没有写出“儿”的,实际上也是儿化词。

七 表示其他实体的词语

指称其他实体的词语有如下41个,全部列举释义如下。

玷儿(损伤痕迹、斑点),像匣子(盒状照相机),冰盏(卖果饮所敲击的专用响器),冰箱(内部上放铁盒盛放冰块,下部放置食品用以保鲜的木柜),穿张(服饰穿戴),穿张打扮(穿着),棺材本儿(积攒起来用于买棺材出殡的钱),搭头儿(次要经营的货物),花棒(万花筒),哗啷棒(万花筒),话匣子(留声机),响尺(出殡时敲击的棍状器物),唤头(沿街理发者所持的形如巨镊吆喝工具),杠箱官儿(《老舍全集》第4 卷,第253 页注释:“杠箱官儿,清末民国初年,一种民间的文娱节目。一个扮演官员的人坐在箱子上,前后有人扛着,旁边还有‘官员’边走边耍”),鬼脸儿(过节儿童玩耍时戴的面具),狗碰头(品质极差的薄板棺材),连三(一种老式并排三个抽屉的桌子),家伙(餐具),家伙座儿(成套的桌椅食具),酒闷子(便于携带的小酒壶),笨锯(钝锯),取灯儿(火柴),水簸箕(人力车上像簸箕状的乘客放脚处),水月灯(煤气灯),捎马子(一种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长形、中间开口厚布袋,也叫马褡子),笤帚疙瘩(扫炕用的短笤帚),判儿(驱鬼钟馗的画像等),搪布(窄幅粗线织的很稀的一种布),汽辗子(压路机),尿窝子(撒尿冲出来的小坑),透亮杯儿(比喻透彻了解的东西),纹付(《老舍全集》第5 卷,第967 页注释:“‘纹付’,印有家徽的和服”),殃榜(旧时人死后阴阳先生写的死者生辰死因的纸),洋沤子(一种搽脸用的水粉化妆品),胰子(肥皂),月牙儿(新月),支炉(《老舍全集》第5 卷,第928 注释:“‘支炉’,烙饼用的一种砂质上有小孔的炊具”),张子(牌),张儿(牌),滋泥(身体上能搓下来的泥垢),子儿(铜板)

例如:

(43)老郑拿来五十块现洋,交给王举人,请举人公给他保存,作他的“棺材本儿”。(第3 卷《火葬》第六章)

(44)他也不肯挑起剃头挑子,沿街响着唤头,去兜生意。(《四世同堂》七十八)

(45)武端说到这里,两眼睁得像两盏小气死风灯,好像把天涯地角的一切藏着秘密的小黑窟窿全照得“透亮杯儿”似的。(第1卷《赵子曰》第十七章)

八 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

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有以下24个。

乐子(快乐的事情),谱儿(样子),老妈妈论(陈规陋俗),小过节儿(细节、小规矩),闲盘儿(闲话),心程(心思、心情),蹦儿(本领),诡病(鬼病,不可告人的秘密),牛脖子(比喻倔强脾气),外场劲儿(喜欢应酬交际的作风),意儿(想法),辙(办法),故典儿(隐情、秘密),钩儿套圈(比喻骗人的把戏),道儿(途径、办法),杜撰儿(新奇的想法),关门子誓(把话说死的誓言),节骨眼儿(比喻紧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饥荒(经济困难),哈哈(笑可笑的事),点儿(关键之处),来派(气度、神情),随心草儿(价值无客观标准随个人主观爱好而定的东西),窑调(在妓院里流行的小曲)

例如:

(46)冯先生们把刘四爷也劝进去,老头子把外场劲儿又拿出来,请大家别走,还得喝几盅(第3 卷《骆驼祥子》第十五章)

(47)老人改脾气,按照着“老妈妈论”来说,是要快死的预兆!(《四世同堂》八十)

(48)鸽子是随心草儿,不爱,白给也不要;爱,十两八两也肯花。(第8卷《正红旗下》第三章)

九 表示时空的词语

(一)表示时间的词语

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今天、明天、后天、前天、什么时候”以外,还有32个。

不会儿(不大一会儿、时间很短),当儿时,黑早(凌晨天没亮时),黑天(夜里),黑间半夜(夜里),这早晚/这咱晚(这时),早半天(上午),下半天(下午),晚半天(黄昏时分),晌午(中午),一早儿(早晨),年下(春节),现而今(现在),一时半会儿(暂时),一会子,一会儿,会子,会儿,一程子(一段时间、一些时日),这一程子(这一段时间、这些时日),末末了(最后),今儿(今天),今儿个(今天),昨儿(昨天),昨儿个(昨天),前儿(前天),前儿个(前天),明儿(明天),明儿个(明天),几儿(什么时候),几儿个(什么时候),多咱(多喒)(什么时候)

例如:

(49)今儿个这点羊肉,你吃吧,敢保说好。连卤虾油都是北平能买得到的最好的。(第2卷《离婚》第一章)

(50)“玛力,别这么说!爱情是多少有些波折的。忍耐,信任,他到末末了还是你的人!你父亲当年”,温都太太没往下说,微微摇了摇头。(第1 卷《二马》第四段)

(51)这样,咱们几儿个才能走到城里呢?(第2卷《小坡的生日·十三影儿国》)

如果把“今天、昨天、明天、前天、哪天/什么时候”看作通用词语,把“今儿、今儿个”之类的看作方言词(后来在《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标为口语词),那么,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对时间词中的方言词语的使用是不均衡的。有些作品没有方言时间词,如最早的两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时间方言词最早出现在老舍的第三部作品《二马》中,这部作品代表老舍中文小说语言的北京口语化。即便是使用了方言时间词,但也不是只用方言词,书面通用时间词更为常用,请对比以下3个表。

从3个表可以看出,即便是被认为很口语化、北京方言词语使用比较多的《骆驼祥子》,从时间词使用角度来看,实际上还是通用词语占主流。因此,不能说老舍是方言作家。同时,在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方言词的使用特点也很突出。

表1 《二马》(1929年)通用时间词与方言词对比表

表2 《骆驼祥子》(1936年)通用时间词与方言词对比表

表3 《四世同堂》(1944—1949年初)通用时间词与方言词对比表

“今儿个”5 例次:祥子1,车夫2、虎妞1、高妈(曹家女佣)1

“明儿”8例次:虎妞、高妈、老马、小马、老者、妓女各1次,另外两个车夫2次

“明儿个”4例次:祥子2次,老马、小马各1例次

“几儿/几儿个”2 例次:祥子,各一次,“老马”“小马”是祖孙二车夫。这样来看,在《骆驼祥子》中,时间方言词都是由旧时北京下层市民使用。这一点在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的人物的同一个话轮中,对比大学教师与样子的对话表现得最为明显:

(52)先生,我几儿上工呢?(“那什么”,曹先生想了想,“后天吧”。)(第3卷《骆驼祥子》第六章)

因此,老舍对北京方言词的使用,更应看作一种社会方言现象。

(二)表示空间的词语

在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表示处所,除了“这里”“那里”“哪里”这三个通用书面语处所词以外,老舍还使用以下9个词语:

溜儿(①一串;②一带),那溜儿(那一带),这儿,那儿,哪儿,一边(一旁),四外(周围),四围(周围),四下里(周围)

例如:

(53)伊太太的左手在磕膝盖儿上放着,右手在肩膀那溜儿向温都寡妇指着。(第1卷《二马》第三段)

(54)“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四世同堂》四)

(55)我们快走到校门了,我回了回头,他还在那儿立着。(第7卷《樱海集·牺牲》)

这些词语,都是口语性的普通话用词。

此外,老舍20世纪20年代初的小说,表示处所的疑问的代词,字形写作“那”,而不写作“哪”,“哪”被用作语气词。

例如:

(56)“啊!爹回来了!你娶的小媳妇在那儿··哪?给我瞧瞧!”小三说。(第1卷《老张的哲学》第四十一章)

(57)马威站了好大半天,没心去听讲,也想不起上那儿去好。(第1卷《二马》第一段)

(58)“那儿哪?哟!可不是吗,多么美呀!还抱着个小狗儿!”(第2卷《小坡的生日·十生日》)

一直到1932年的《猫城记》,表示处所的疑问代词字形才被写作“哪”:

(59)外甥问我是哪·一派的写家?属于哪·一阶级?代表哪·种人讲话?(第2卷《猫城记·自序》)

猜你喜欢

老舍方言词语
方严的方言
北平的秋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方言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找词语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