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研究
2023-10-27胡甜予
胡甜予
摘 要: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碳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监督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基于传统碳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降低碳审计数据采集成本、提升碳审计数据质量、提高碳审计数据透明性和构建碳排放实时审计与预警机制为优化目标,分析区块链应用于碳审计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工作流程并进行详细说明,为“双碳”目标下的碳审计工作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转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区块链;碳审计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X321;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3)03-0048-05
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会排放出二氧化碳、臭氧等温室气体,面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极端气候风险,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表示争取在205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即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相互抵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气候领袖峰会上首次提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同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项专门性国家政策出台。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党对“双碳”的最新战略部署,2023年亦是我国向“碳达峰”发力、稳步推进“碳中和”的关键节点。[1]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审计工作要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碳审计存在数据采集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实时风险预警机制等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减排和控排工作的推进。鉴于此,科技部等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监测、计量、核查、核算、认证、评估、监管以及碳汇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支撑保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决策支撑”[2]。基于当前“双碳”政策指引,将区块链等技术嵌入碳审计业务,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提升碳审计监督效能,对助力碳审计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职能转变,赋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一、“双碳”目标下传统碳审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碳审计,属于环境审计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由政府审计部门、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等独立审计主体依据相关审计准则对被审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重要治理工具。随着我国低碳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碳审计监督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最新战略部署,也是落实新审计法中“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距离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实现也仅有3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审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在“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采集碳审计数据的成本较高、碳审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碳审计核算流程效率低下和碳审计分析流程工作滞后等问题与挑战。[3-4]
(一)采集碳审计数据的成本较高
碳排放流程包括能源消耗、原材料加工、废弃物处理、运输和物流和污染物排放等,除了流程中涉及的企业内部审计数据,还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和碳排放权历史交易数据等外部审计数据。因此,碳排放审计数据类型复杂、数量繁多、相关性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此同时,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会留下“碳足迹”,这些“碳足迹”又通常与企业机密有所关联,因此,数据壁垒和环节壁垒难以打通,无法实现碳排放数据互通共享,采集碳排放数据的成本和难度较大。
(二)碳审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碳排放流程与被审计企业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数据壁垒和环节壁垒难以打通,因此,审计人员无法获取真实、完整的碳排放审计数据,不利于碳排放审计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从一方面来说,这为企业舞弊行为提供了自我合理化的借口,为伪造、瞒报、偷排和超排碳排放数据提供了操作空间,管理层也可以逃避超排导致的经济处罚;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难以获取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相关政府部門无法清晰掌握并监督被审计企业的碳排放实际情况。除此以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仅会使碳排放数据在写入、输送和读取环节面临篡改和丢失的隐患,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
(三)碳审计核算流程效率低下
常规审计流程一般只涉及基础的财务和法律法规常识,审计核算方式较为单一化。相比之下,碳审计不仅需要审计人员深入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还需要掌握碳排放标准、碳交易市场等专业知识,对审计人员的核算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给审计取证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如前文所述,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工作已经占用大量的审计资源。此外,碳审计还包括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作人员因公出行排放量、使用公务交通工具排放量等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核算工作。因此,审计人员核算流程耗费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下,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四)碳审计分析流程工作滞后
碳审计工作是为被审计企业挖掘潜在的碳减排放机会,并排除伪造、瞒报、偷排和超排等风险事项。传统碳审计是基于被审计企业在过去某一个时间段内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核查与分析,而瞒报、超排,以及偷排等碳排放违规行为实际上出现在出具审计意见之前,这意味着碳审计分析流程具有滞后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纳入事后审计范畴。[5]因此,传统碳审计无法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环境决策,亟需构建实时审计与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满足企业对于实时监督与治理的需求,及时解决瞒报、超排及偷排等问题。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审计的技术优势分析
“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逐渐渗透各行业各领域的生产经营环节,审计人员或将面临更多难以识别的碳审计造假手段、更广泛的“碳足迹”审计范围和更繁杂的碳排放数据,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碳审计需求。区块链是一项新兴信息技术,拥有不可伪造、能够追溯、交易留痕和共同维护等技术优势。因此,通过区块链技术和传统碳审计业务的有效融合,可以解决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信息不对称和碳排放无法实时监督预警机制等棘手难题,对于推动传统碳审计数据采集工作与审计分析流程的创新性变革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降低碳审计数据采集成本
区块链的数据是以区块的形式链接在一起,去中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分布式的数据储存和维护为碳审计数据采集提供了更优化、便捷的方式。首先,在每个与碳排放关联的部门系统中嵌入数据自动采集节点,并赋予该节点输入权限,轻松实现碳排放数据的自动化抓取和采集;其次,系统依据区块链提前设置好的转换规则对数据进行自动清洗和归类,为审计人员减轻了数据转换压力;最后,系统各节点用户可以借助共识机制检测数据真伪,真实的数据将被正式写入系统内储存。综上,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各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精确延伸取证,提升碳审计的数据采集工作效率,更快捷高效地达成碳审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目标。
(二)提升碳审计数据质量
真实、公允的审计数据不仅是审计人员披露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被审计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核算依据。区块链是由不计其数的区块组成的,每个区块又通过Hash指针相互连接,同时每个数据区块中都包括前一数据区块的Hash值,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逆的系统。这意味着只要数据区块的内容被更改,其对应的Hash指针也会同步自动更新。因此,一方面,区块链使用的是非对称加密技术,有利于避免数据在使用过程中被恶意篡改;另一方面,区块链内节点用户需要对被审计企业的能源采购与耗用、碳排放交易数据、生产经营数据进行真伪验证,经过大部分节点验证后方可正式写入区块链内,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数据造假风险。基于以上两方面,区块链技术拥有的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和数据加密等技术特征可以很好地满足碳审计对于提升审计数据质量的要求。
(三)提高碳审计数据透明性
作为多个节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内部节点用户共享链内所有数据,该技术可以增强碳排放数据的公开透明性,对于打通数据采集壁垒和环节壁垒,提高被审计企业碳排放活动的自主调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6]除此以外,区块链分为私有链和公有链,独立的个体或企业通常选择开放程度较低的私有链,链内节点用户获取、写入数据都需要进行单独授权,有助于充分保护链内共享数据的隐私安全。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在获得授权后直接读取企业能源采购和消耗、原材料加工、废弃物处理、运输和物流、污染物排放等碳排放流程数据,在维护隐私的前提下对审计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和优化。
(四)构建碳排放实时审计与预警机制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核心机制,实质上是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一种计算机协议。[7]首先,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碳排放数据的获取规则、量化方法、分摊方式等转换为智能合约形式,自动评估碳数据量化方法和碳排放量分摊方法的合理性,实时验证碳排放数据是否真实、碳排放量计算是否精确,并同步标记审计疑点,将事后审计转变为实时审计,从而同步生成审计意见并出具碳排放审计报告,有助于及时查证审计异常情况并遏制风险行为。其次,智能合约有助于构建碳排放活动实时预警机制。在各部门信息平台的内部节点上自动采集碳排放数据之后,智能合约会将碳排放因子选取规则、碳排放数据量化规则等转换为代码,利用代码自动核算碳审计数据。当碳排放量达到起初设定的预警值时,智能合约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实时调控企业碳排放量并及时查明异常原因,帮助审计人员有效克服碳审计的抽样偏差,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碳排放数据优化、探析碳减排可能性等工作中,为着力提升审计成果和价值提供智力支持。
三、“双碳”目标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工作流程优化
真实公允的碳排放数据是高质量开展碳审计工作的重要支撑,更是决定碳审计成败的生命线。传统碳审计是由政府审计部门、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相关审计准则,以独立的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核算和评价,并提供客观的审计鉴定意见。如图1所示,传统碳审计工作流程一般分为计划准备阶段、审计执行阶段和出具报告阶段。首先,审计人员通过调研被审计企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明确此次碳审计所需人力和物力资源,收集碳排放活动相关的原始凭证,初步確认碳审计思路;其次,审计人员赴现场对碳排放源进行抽样审计,根据《IPCC2019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相关准则核算企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并完成审计底稿的编制和内部复核;最后,审计人员充分挖掘并分析审计证据,与被审计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沟通审计意见,出具正式的碳排放审计报告,并归档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佐证材料。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将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碳审计工作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前文所述传统碳审计中面临的碳数据集成困难、碳排放监测核算技术繁琐、可视化透明性不足等棘手难题,立足于传统的碳审计工作流程,创新并优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工作流程,以被审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流为主线,借助区块链技术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全流程确权,将技术优势嵌入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优化传统碳审计工作流程,大幅提升碳审计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碳审计在助力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准备阶段
不同于传统碳审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首要任务是与被审计企业建立良好可靠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环境。首先,审计人员通过了解企业决策者对区块链技术是否接受、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信息系统使用范围等来预判被审计企业的区块链技术环境。其次,审计人员在掌握碳审计智能合约商业逻辑的基础上,检测智能合约漏洞,确保智能合约准确、可靠、科学、合理。最后,审计人员赴被审计企业进行现场查验,梳理碳排放数据的原始凭证,同时在碳排放源头采取审计随机抽样,并对碳排放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复测试,为后续开展碳排放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实施阶段
嵌入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实施过程围绕被审计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流展开,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验证、数据核算及数据实时预警四个阶段。首先,通过区块链技术采集企业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节点与内部各部门节点的碳排放数据,分别把这两部分数据转换为主体、金额、数量、排放类型等交易字段,保证采集的数据与链内字段完整一致。其次,通过共识机制,区块链内节点对交易信息的真伪进行验证,在获得整个网络50%以上节点的确认之后,交易信息会同步在区块链内各个分布式节点上生成副本,使得数据无法再进行篡改。最后,根据区块链预设的智能合约,一方面,系统会自动核算直接碳排放量,转换间接碳排放量,并将两部分碳排放量分别储存到各自区块中;另一方面,系统实时验证分析碳排放数据是否真实合规,并自动更新审计工作日志,为审计人员分析异常行为记录、提供准确的职业判断加强信息化技术保障。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审计报告阶段
借助区块链技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碳审计系统自动生成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有助于同时兼顾碳审计工作效率和碳审计数据质量,以期将碳审计工作流程向智能化、信息化推进。首先,审计人员根据由区块链技术自动核算和转换的碳排放数据、实时生成的审计工作日志以及异常行为记录,来对被审计企业的各项碳排放活动作出审计鉴定意见并出具碳审计报告;同时,在预设的权限范围内,被审计企业各部门内部节点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节点均可以实时查看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除此以外,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碳排放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减排机会和效益最大化方案,为企业优化能源消耗、生产流程和供应链提供合理建议与举措,进一步完善企业减排战略部署。
四、结语
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更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8]在新审计法“坚持科技强审,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指引下[9],应用区块链技术和碳审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碳审计向智能化、信息化职能转变,创新性地解决了传统碳审计面临的碳排放数据采集成本高、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核算工作量大和审计工作滞后等难题,有助于加速碳排放实时审计和实时预警的纵深发展,进一步重塑和优化碳审计工作流程,对数字化赋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和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0]
参考文献:
[1]李兆東,李萝宇,蔡植锴.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23(4):79-86
[2]陈丽兰,乌云陶丽.基于RPA技术的碳审计信任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23(7):121-126.
[3]徐丹丹.碳中和与稳增长协同推进的机制设计与实现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23(1):77-87.
[4]郝芳华.价值·路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双碳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3(1):1-10.
[5]吴花平,刘自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审计模型构建与研究[J].财务与会计,2022(15):60-63.
[6]王甲迎.区块链技术下碳会计信息审计系统:构建与应用[J].财会月刊,2023(10):103-110.
[7]罗斌元,郭小雨.区块链审计模式:机制、架构及路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9):69-74.
[8]欧阳志远,史作廷,石敏俊,等.“碳达峰碳中和”:挑战与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5):1-11.
[9]侯本忠,王威,黄松,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审计信任体系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2022(4):153-161.
[10]李兆东,李萝宇.基于云计算的碳审计主体协同研究[J].会计之友,2022(24):58-63.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Carbon Audit Workflow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under the goal of “dual Carbon”
Hu Tianyu
(School of Account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Since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reaching the peak of carbon and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audit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raditional carbon auditing, and aiming to reduce the cost of carbon auditing data colle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bon auditing data,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carbon auditing data and build a real-time audit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carbon emis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blockchain applied to carbon auditing, and proposes a carbon auditing workflow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describes it in detail.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intelligent and information-bas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rbon audit workflow under the goal of “dual carbon”.
Key words: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 Blockchain; Carbon audit work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