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经历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影响:基于CFPS调查面板数据的研究
2023-10-27朱亚鹏唐海生
朱亚鹏 唐海生
(1.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 510275;2. 中共潮州市委党校,潮州 521000)
引 言
在中国,退役军人群体数量庞大,累计高达约5 700万人,相当于每24人就有1名退伍军人(1)冷昊阳: 《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107天 这些政策关系每个退伍军人》,新华网,2018年7月3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7/31/c_1123203986.htm,2023年3月15日。。这一群体事关军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2)倪光辉: 《全力推进退役军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访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孙绍骋》,人民网,2019年12月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1209/c1001-31495609.html,2023年3月15日。。地方政府是退役军人服务最直接的递送单位,尤其是县级政府,与退役军人直接互动。提高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的好评度,促进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以及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从军经历影响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证实了从军经历对收入溢价(3)王兵、杨宝: 《参军经历会导致农村青年收入溢价吗?——以CFPS2010调查9 628个样本为例》,《南方经济》2019年第1期,第137—148页。、婚配(4)何兴邦: 《参军经历对农村居民婚配的影响: 基于经济因素和身份转变的视角》,《南方人口》2021年第36卷第4期,第37—46页。和生活满意度(5)Chunkai Zhao, Jianhao Guo, “Are Veterans Happy? Long-Term Military Service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Individuals in China,”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vol.23, no.2 (2022), pp.477-508.,以及企业高管盈余管理(6)权小锋、醋卫华、徐星美: 《高管从军经历与公司盈余管理: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新考察》,《财贸经济》2019年第40卷第1期,第98—113页。、内部控制(7)廖方楠、韩洪灵、陈丽蓉: 《高管从军经历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8年第6期,第121—128页。、并购(8)赖黎、巩亚林、夏晓兰等: 《管理者从军经历与企业并购》,《世界经济》2017年第40卷第12期,第141—164页;曾宪聚、陈霖、严江兵等: 《高管从军经历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烙印—环境匹配的视角》,《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年第42卷第9期,第94—106页。和创新(9)罗进辉、李雪、向元高: 《军人高管是积极的创新者吗——来自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管理学季刊》2017年第2卷第3期,第91—118页。等方面的影响。尽管这些研究涵盖了经济社会领域的诸多方面,但直接探讨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等政治态度影响的研究仍相对匮乏。
西方政治学者对从军经历的政治效应一直较为关注,但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结论。一些研究表明,从军经历能够有效地塑造个人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使退役军人具有更高的政治信任(10)Travis W. Endicott, “Trusting the Process: Combat Veterans Trust in Government,”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6954727_Trusting_the_Process_Combat_Veterans_Trust_in_Government, April 1, 2023.和更积极的政治参与(11)David L. Leal, Jeremy M. Teigen, “Military Servic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Vote,” Electoral Studies, vol.53, no.1 (June 2018), pp.99-110; Etienne Fize, Charles Louis-Sidois, “Military Service and Political Behavior: Evidence from Franc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122, no.1 (February 2020), pp.1-16.。然而,也有研究认为,军队无法隔绝外部世界的影响,退役军人与普通平民在政治态度和行为上并无显著差异(12)Benjamin G. Bishin, Matthew B. Incantalupo, “From Bullets to Ballots? The Role of Veterans in Contemporary Elections,” The Monkey Cage,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577.4698&rep=rep1&type=pdf,April1,2023.。甚至有观点认为,军队高压环境反而可能降低退役军人的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13)Kaye Usry,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Combat: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Political Alienation among Vietnam Veterans,”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40, no.5 (October 2019), pp.1001-1018.和投票积极性(14)Jeremy M. Teigen, “Enduring Effects of the Uniform: Previous Military Experience and Voting Turnout,”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vol.59, no.4 (2006), pp.601-607.。
数量不多的一些研究隐含了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从军经历可能会提高个体政府评价的推论。这主要基于两个因素: 首先,中国军队非常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强调爱国主义和对国家、军队利益的服从(15)权小锋、醋卫华、尹洪英: 《高管从军经历, 管理风格与公司创新》,《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6期,第140—151页。,这可能使退役军人更积极地看待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其次,参军入伍是中国青年追求进步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16)Xiaogang Wu, Donald J. Treima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1955-1996,” Demography, vol.41, no.2 (May 2004), pp.363-384.。这些都有助于提高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的评价。然而,中国军队同时强调奉献、自我牺牲和对道德规范的遵从性(17)权小锋、醋卫华、徐星美: 《高管从军经历与公司盈余管理: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新考察》,《财贸经济》2019年第40卷第1期,第98—113页。,以及高执行力和高效率的军队组织文化,这可能导致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形成过高的规范和经验期待(18)贾奇凡、尹泽轩、周洁: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众的政府满意度: 概念, 测量及影响因素》,《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62—82页。,反而降低他们的地方政府评价(19)孙宗锋: 《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再探究——锚定场景法的应用》,《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5期,第3—27页。。
综上所述,既有研究并未明确从军经历能否提高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及其影响机制是什么,且相关文献给出的结论也相对模糊。这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加以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12—2020年5轮调查构建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实证检验的方式,探究从军经历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其余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数据来源、变量测量和模型设定;第三部分呈现了实证分析结果;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 从军经历如何塑造政治态度和行为
从军经历如何塑造个体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一直是西方政治学者关注的主题(20)Neil J. Diamant, Embattled Glory: Veterans, Military Families, and the Politics of Patriotism in China, 1949-2007, New York and Toronto: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0.,但研究结论仍存争议。部分研究认为,从军经历能显著影响个体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提高个体的政治信任(21)Travis W. Endicott, “Trusting the Process: Combat Veterans Trust in Government,”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6954727_Trusting_the_Process_Combat_Veterans_Trust_in_Government,April 1,2023.和政治支持(22)Jerome S. Legge, “Support for Democracy by Veterans and Non-Veterans in Early Post-War Germany,” Journal of Political & Military Sociology, vol.36, no.1 (2008), pp.147-165.,减少政治参与障碍(23)Rebecca Nesbit, David A. Reingold, “Soldiers to Citizens: The Link between Military Service and Volun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1, no.1 (January 2011), pp.67-76.,促进选举投票(24)Etienne Fize, Charles Louis-Sidois, “Military Service and Political Behavior: Evidence from France,”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122, no.1 (February 2020), pp.1-16; David L. Leal, Jeremy M. Teigen, “Military Servic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Vote,” Electoral Studies, vol.53, no.1 (June 2018), pp.99-110; Sven E. Wilson, William Ruger, “Military Service, Combat Experience,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Armed Forces & Society, vol.47, no.3 (2021), pp.551-585; David L. Leal, “It’s Not Just a Job: Military Service and Latin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Behavior, vol.21, no.2 (1999), pp.153-174; Min Jae Choi, Seung Wook Yoo, Zack Bowersox, “Conscrip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ow Conscription Policies Affect Voter Turnout,” Armed Forces & Society, (2022).。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从军经历的政治效应并不明显,甚至可能是消极的。在这种观点看来,军队无法使个体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个体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仍可能受到社会政治趋势的影响(25)M. Kent Jenning, Gregory Markus, “The Effect of Military Service on Political Attitudes: A Panel Stud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71, no.1 (March 1977), pp.131-147.,导致退役军人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与普通平民并无显著差异(26)Edward M. Schreiber, “Enduring Effects of Military Service? Opinion Differences between US Veterans and Nonveterans,” Social Forces, vol.57, no.3 (March 1979), pp.824-839; Klaus Roghmann, Wolfgang Sodeur, “The Impact of Military Service on Authoritarian Attitudes: Evidence from West Germa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78, no.2 (September 1972), pp.418-433; Benjamin G. Bishin, Matthew B. Incantalupo: From Bullets to Ballots? The Role of Veterans in Contemporary Elec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2008; Yusuf Baktir, Aminata Sillah, “Volunteer Service after the Volunteer Service: The Sector of Employment and Veteran Volunteer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45, no.3 (2021), pp.256-277.。而军队的高压环境可能对个体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他们的政治效能感、信任水平(27)Kaye Usry,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Combat: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Political Alienation among Vietnam Veterans,” Political Psychology, vol.40, no.5 (October 2019), pp.1001-1018.和选举投票积极性(28)Jeremy M. Teigen, “Enduring Effects of the Uniform: Previous Military Experience and Voting Turnout,”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vol.59, no.4 (December 2006), pp.601-607.。
近年来,中国从军经历影响的研究日渐丰富,这些研究多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方面的研究表明,从军经历能够提升农村青年的收入溢价(29)王兵、杨宝: 《参军经历会导致农村青年收入溢价吗?——以CFPS2010调查9628个样本为例》,《南方经济》2019年第1期,第137—148页。,提高企业高管财务管理(30)权小锋、醋卫华、徐星美: 《高管从军经历与公司盈余管理: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新考察》,《财贸经济》2019年第40卷第1期,第98—113页;蔡三希、欧建猷: 《管理者从军经历能降低高管薪酬粘性吗?》,《财会通讯》2019年第30期,第16—21页;曹雅楠、蓝紫文: 《高管从军经历能否抑制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基于高管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22卷第4期,第123—137页;权小锋、徐星美、蔡卫华: 《高管从军经历影响审计费用吗?——基于组织文化的新视角》,《审计研究》2018年第2期,第80—86页。、内部管理与控制水平(31)邵剑兵、吴珊: 《管理者从军经历与政府补助——基于慈善捐赠和冗余雇员的双重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63—78页;廖方楠、韩洪灵、陈丽蓉: 《高管从军经历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8年第6期,第121—128页;钟熙、宋铁波、陈伟宏等: 《高管从军经历与企业道德行为——基于企业商业腐败行为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21年第2期,第201—224页。、创新(32)权小锋、醋卫华、尹洪英: 《高管从军经历,管理风格与公司创新》,《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6期,第140—151页。和经营业绩(33)赖黎、巩亚林、马永强: 《管理者从军经历,融资偏好与经营业绩》,《管理世界》2016年第8期,第126—136页。,但也可能导致企业并购溢价增加(34)曾宪聚、陈霖、严江兵等: 《高管从军经历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烙印—环境匹配的视角》,《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年第42卷第9期,第94—106页。。在社会领域,研究发现从军经历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资源网络和上升机会(35)Robert J. Sampson, John H. Laub, “Socioeconomic Achievement in the Life Course of Disadvantaged Men: Military Service as a Turning Point, Circa 1940-1965,”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61, no.3 (June 1996), pp.347-367; Xiaogang Wu, Donald J. Treima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1955-1996,” Demography, vol.41, no.2 (May 2004), pp.363-384.,帮助退役军人获取体制内身份,增加其婚配的概率与质量(36)李瑰华: 《军人退役安置制度完善研究》,《法学杂志》2014年第35卷第6期,第30—36页;何兴邦: 《参军经历对农村居民婚配的影响: 基于经济因素和身份转变的视角》,《南方人口》2021年第36卷第4期,第37—46页。。但是,研究也发现,长期服役可能显著降低其老年时的生活满意度(37)Chunkai Zhao, Jianhao Guo, “Are Veterans Happy? Long-Term Military Service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Individuals in China,”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vol.23, no.2 (2022), pp.477-508.。
然而,在考察中国从军经历政治影响的维度上,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入伍经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个体在一个强调整体性、等级制与服从、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中,从平民转变为军人(38)Joshua J. Jackson, Felix Thoemmes, Kathrin Jonkmann, et al., “Military Train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 Development: Does the Military Make the Man, or Does the Man Make the Milit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23, no.3 (2012), pp.270-277.。这种转变可能对他们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已有一些研究从政策遵从的角度发现,拥有从军经历的企业高管会更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39)邵剑兵、赵文玉: 《高管从军经历会提升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度吗》,《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22卷第3期,第50—63页。。本文将从政府评价的视角,对从军经历所带来的政治效应展开研究。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公众的政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既是对政府治理绩效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深受公众主观感知的显著影响(40)周长城、徐鹏: 《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91—96页。。众多研究已经指出,公众主观感知甚至比客观绩效更能稳定地预测其政府评价(41)贾奇凡、尹泽轩、周洁: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众的政府满意度: 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62—82页。。这种主观感知可以从现实生活境遇和个体期待两个维度来考察: 首先,现实生活境遇对政府评价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于生活境遇不佳的“失意者”,那些在住房、教育、医疗、收入、养老和治安等方面受到积极影响的“获益者”,会更积极地评价政府(42)王晓莹、罗教讲: 《生活境遇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基于对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07—111页。。其次,公众的期望也会影响其政府评价。那些对未来生活有积极期望,相信未来生活会得到改善的公众对政府的评价更高(43)周长城、徐鹏: 《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91—96页。。然而,当公众对政府治理抱有过高期待时,现实与期望的认知落差会降低其政府评价(44)Gregg G. Van Ryzin,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the Expectancy-Disconfirmation Theory of Citizen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vol.32, no.3 (2013), pp.597-614;孙宗锋: 《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再探究——锚定场景法的应用》,《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5期,第3—27页;贾奇凡、尹泽轩、周洁: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众的政府满意度: 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62—82页。。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将采用以生活境遇和个体期待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以更全面且深入地理解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1. 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
根据“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双轮模型,政府评价受到政府、个体以及政府-公众互动层面因素的影响(45)张书维、李纾: 《行为公共管理学探新: 内容,方法与趋势》,《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7—36页。。从军经历可能从个体和互动两个层面提高其政府评价。首先,从军经历对个体的生活境遇有积极影响。既有研究发现,个人生活境遇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其政府好评度(46)周长城、徐鹏: 《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91—96页。。参军入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历程,会对青年的人生轨迹产生重大影响,在教育、婚姻、入党、房产、获得城市户籍和收入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47)Xiaogang Wu, Donald J. Treima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1955-1996,” Demography, vol.41, no.2 (May2004), pp.363-384;何兴邦: 《参军经历对农村居民婚配的影响: 基于经济因素和身份转变的视角》,《南方人口》2021年第36卷第4期,第37—46页;王兵、杨宝: 《参军经历会导致农村青年收入溢价吗?——以CFPS2010调查9628个样本为例》,《南方经济》2019年第1期,第137—148页。,并提升职场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更高的报酬(48)Harley Browning, Sally C. Lopreato, Dudley L. Poston Jr, “Income and Veteran Status: Variations among Mexican Americans, Blacks and Anglo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8, no.1 (February 1973), pp.74-85.。这些都有助于改善退役军人的生活境遇,从而提高他们的政府评价。其次,军队的意识形态教育可能强化退役军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49)权小锋、醋卫华、尹洪英: 《高管从军经历,管理风格与公司创新》,《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6期,第140—151页。,从思想层面提升他们的政府评价。最后,退役军人可能比普通平民体验到更好的政府与公众互动。在我国,《国防法》《兵役法》以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军人优先权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使退役军人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优先服务。同时他们还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金融服务、就业创业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50)何兴邦: 《参军经历对农村居民婚配的影响: 基于经济因素和身份转变的视角》,《南方人口》2021年第36卷第4期,第37—46页。。这些都有可能提升退役军人与政府的互动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政府评价。
然而,从军经历也可能降低其政府评价。期望对政府评价有重要影响,过高的期望可能降低政府评价(51)Theodore H. Poister, John Clayton Thomas, “The Effect of Expectations and Expectancy Confirmation/Disconfirmation on Motorists’ Satisfaction with State Highway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21, no.4 (October 2011), pp.601-617.。一方面,军队对纪律、道德和思想意识的强调,塑造了退役军人较高的道德期望和要求(52)Volker C. Franke, “Generation X and the Military: A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and Values between West Point Cadets and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Political & Military Sociology, vol.29, no.1 (2001), pp.92-119.,以及对不道德行为的厌恶(53)王元芳、徐业坤: 《保守还是激进: 管理者从军经历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41卷第9期,第17—30页。。这可能提高从军经历者对地方政府的规范期望,降低其政府评价(54)Nicolai Petrovsky, Jue Young Mok, Filadelfo Len-Czares, “Citizen Expec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in a Young Democracy: A Test of the Expectancy-Disconfirmation Model,”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77, no.3 (May 2017), pp.395-407.。另一方面,军队强执行力、高效率的组织文化可能让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有过高期望,而地方治理效率的现实与这些期望间的落差可能降低其政府评价(55)孙宗锋: 《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再探究——锚定场景法的应用》,《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5期,第3—27页。。
综上所述,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然而,考虑到从军经历对个体收入、婚姻等生活境遇的切实改善(56)何兴邦: 《参军经历对农村居民婚配的影响: 基于经济因素和身份转变的视角》,《南方人口》2021年第36卷第4期,第37—46页;王兵、杨宝: 《参军经历会导致农村青年收入溢价吗?——以CFPS2010调查9628个样本为例》,《南方经济》2019年第1期,第137—148页。,本文倾向于认为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普通公众,从军经历者对地方政府评价更高。
2. 生活境遇在从军经历与政府评价中的中介作用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参照标准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和质量做出的总体评价(57)孙宗锋: 《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再探究——锚定场景法的应用》,《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5期,第3—27页。。从军经历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首先,军人身份带来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将个体与具有良好声誉的组织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58)Henri Tajfel, John C. Turner,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in Political Psychology: Key Readings, Psychology Press, 2004.。其次,从军经历可以对个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产生影响,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例如,研究表明,从军经历可以提高收入溢价(59)王兵、杨宝: 《参军经历会导致农村青年收入溢价吗?——以CFPS2010调查9628个样本为例》,《南方经济》2019年第1期,第137—148页。、婚配概率和质量(60)何兴邦: 《参军经历对农村居民婚配的影响: 基于经济因素和身份转变的视角》,《南方人口》2021年第36卷第4期,第37—46页。,这些均可能提高生活满意度。最后,从军经历还可以显著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61)Dale Griffin, Amos Tversky, “The Weighing of Evidence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onfidence,” Cognitive Psychology, vol.24, no.3 (July 1992), pp.411-435.,增强其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认知,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诸多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与政府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2)Tufan Ekici, Selda Koydemir, “Social Capital, Government and Democracy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in Turkey: A Comparison of Surveys in 1999 and 2008,”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vol.118, no.3 (2014), pp.1031-1053;郑昱: 《生活满意度与政府满意度的关系变迁——基于2005年~2010年某省城乡居民社会态度的调查数据》,《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6卷第3期,第20—26页。,即随着生活满意度的增加,政府评价也随之提高。基于前述分析和现有研究证据,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从军经历可以通过提高生活满意度来提升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
从军经历可能通过使个体享受到政府设立的优待政策,增加其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的可能性。中国军队为在役军人提供涵盖伤亡保险、退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多个项目的保险服务。这些保险项目由国家提供保费补贴,由军队部门收取保费并进行管理和赔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以及《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政策文件明确规定,我国为退役军人提供与保险费同等标准的医疗补助,并允许他们在退役后将医疗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接至地方机构(63)郑莉莉: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军人保险的可行性分析与基本构想——基于外国军人保险的研究》,《保险研究》2011年第7期,第75—85页。,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参保优待政策,允许将军龄和养老保险参保年限合并计算。
这些优待政策提高了退役军人参加医疗和养老保障的机会。已有研究发现,参与社会保障项目与政府评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64)王晓莹、罗教讲: 《生活境遇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基于对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07—111页。。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 从军经历能够通过社会保障参与来提升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
假设3a: 从军经历能够通过养老保障参与来提升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
假设3b: 从军经历能够通过医疗保障参与来提升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
个体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通常被理解为阶层属性的反映。从军经历可能在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上提升个体的社会地位感知。首先,在客观维度上,参军入伍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资源网络及上升通道(65)Ulrike Malmendier, Geoffrey Tate, Jon Yan, “Overconfidence and Early-Life Experiences: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66, no.5 (October 2011), pp.1687-1733.,提升其社会地位(66)Xiaogang Wu, Donald J. Treima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1955-1996,” Demography, vol.41, no.2 (May 2004), pp.363-384.。对中国青年而言,参军入伍增加了他们在国有单位或公共部门工作、获取体制内身份的可能性(67)李瑰华: 《军人退役安置制度完善研究》,《法学杂志》2014年第35卷第6期,第30—36页。。即使未能进入体制内工作,从军经历也可通过提升个体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68)曾宪聚、陈霖、严江兵等: 《高管从军经历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烙印—环境匹配的视角》,《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年第42卷第9期,第94—106页。,从而提升其就业质量和晋升机会(69)Ulrike Malmendier, Geoffrey Tate, Jon Yan, “Overconfidence and Early-Life Experiences: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66, no.5 (October 2011), pp.1687-1733.。其次,在主观维度上,军人身份所带来的群体认同感也可以提升个体的社会地位感知。根据塔吉菲尔(H. Tajfel)和特纳(J.C. Turner)的社会认同理论,个人的自我认知往往与其所属的社会群体紧密相关(70)Henri Tajfel, John C. Turner,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in Political Psychology: Key Readings, Psychology Press, 2004.。因此,身为高社会地位和广受尊重的军人群体的一员,退役军人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这种由集体身份带来的社会地位提升。
因此,从军经历可以通过提升社会地位感知——包括促进社会阶层上升和增强社会认同,来提升个体对现行社会体制的认同,从而提高他们对政府各项工作的评价(71)周长城、徐鹏: 《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91—96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 从军经历能够通过提升社会地位感知来提高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
3. 个体期望在从军经历与政府评价中的中介作用
从军经历可以使个体变得更加自信(72)Efraim Benmelech, Carola Frydman, “Military Ceo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17, no.1 (July 2015), pp.43-59.。首先,军队的高强度、富有挑战性和风险性应对训练,可以锻炼个体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危机处理能力,并使他们在完成多次高难度任务后强化对自身能力的过高估计(73)Joe Griesedieck, Chuck Wardell, “Military Experience and CEOs: Is There a Link?,” in Korn/Ferry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6.。其次,从军经历能够磨炼个体的意志力。军队对勇猛、敢拼、冒险精神的强调塑造了退役军人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自信地直面未来挑战(74)Glen H. Elder Jr, Elizabeth Colerick Clipp, “Combat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Health: Impairment and Resilience in Later Lif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vol.57, no.2 (June 1989), pp.311-341; Glen H. Elder Jr, Cynthia Gimbel, Rachel Ivie, “Turning Points in Life: The Case of Military Service and War,” Military Psychology, vol.3, no.4 (1991), pp.215-231.。因此,从军经历往往使个体变得过度自信(75)Ulrike Malmendier, Geoffrey Tate, Jon Yan, “Overconfidence and Early-Life Experiences: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66, no.5 (October 2011), pp.1687-1733.,让他们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76)Laurie Larwood, William Whittaker, “Managerial Myopia: Self-Serving Biases in Organizational Plann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62, no.2 (1977), pp.194-198.并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未来不利事件的发生(77)Dale Griffin, Amos Tversky, “The Weighing of Evidence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onfidence,” Cognitive Psychology, vol.24, no.3 (July 1992), pp.411-435.,对未来表现出更强的信心和乐观情绪。已有研究表明,对未来生活改善表现出乐观态度的个体,对政府工作评价会更高(78)周长城、徐鹏: 《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91—96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 从军经历可以通过提高未来信心来提升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
期望差异模型提出,当实际体验不及预期时,这种负向认知落差将导致满意感的降低(79)Richard L. Oliver,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17, no.4 (1980), pp.460-469.。相较于普通平民,退役军人可能由于对政府治理的高期待而高估治理问题严重性,进而降低政府评价。
首先,军队的高道德标准可能提升了退役军人对政府的道德期待。军队的严明纪律和高尚价值观教育,让军人以国家与军队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放在较低等级(80)权小锋、醋卫华、尹洪英: 《高管从军经历, 管理风格与公司创新》,《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6期,第140—151页。,并通过灌输崇尚诚信、忠诚、自律等价值观念(81)付超奇: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行为与 CEO 生活经历》,《投资研究》2015年第34卷第2期,第112—127页。,培育了他们正直、自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82)James Griffith, “Multilevel Analysis of Cohesion’s Relation to Stress, Well-Being, Identification, Disintegration, and Perceived Combat Readiness,” Military Psychology, vol.14, no.3 (2002), pp.217-239; Joe Griesedieck, Chuck Wardell, “Military Experience and CEOs: Is There a Link?,” in Korn/Ferry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6.。中国军队对思想道德与意识形态教育尤为重视,并通过组织建制、意识形态和纪律执行等方式强化军人的道德水平和纪律要求(83)权小锋、醋卫华、尹洪英: 《高管从军经历,管理风格与公司创新》,《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6期,第140—151页。,使对纪律和道德准则的恪守和执着成为中国军人融入骨髓的天性(84)付超奇: 《资本结构,公司治理行为与CEO生活经历》,《投资研究》2015年第34卷第2期,第112—127页;王元芳、徐业坤: 《保守还是激进: 管理者从军经历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41卷第9期,第17—30页。。相关研究证实,退役军人通常具有更高的道德感和责任意识,更不可能卷入不当行为和欺诈活动(85)邵剑兵、赵文玉: 《高管从军经历会提升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度吗》,《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22卷第3期,第50—63页。,对股东更加忠诚,也更加遵守市场规则(86)曾宪聚、陈霖、严江兵等: 《高管从军经历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烙印—环境匹配的视角》,《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年第42卷第9期,第94—106页。。因此,军队对军人的利益偏好和精神思想进行规范和优化(87)陈俨、杨建军: 《关于军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若干政策启示》,《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第73—80页。,塑造了退役军人的高道德要求与对低道德行为的厌恶(88)王元芳、徐业坤: 《保守还是激进: 管理者从军经历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第41卷第9期,第17—30页。,使他们对政府的道德状况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
其次,军队文化可能塑造了退役军人对政府服务绩效的高期待。军队作为一种肩负特殊使命的特殊武装集团,其组织文化强调执行效率(89)张建华: 《向解放军学习: 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4年。,重视训练军人的执行力和办事效率(90)曾宪聚、陈霖、严江兵等: 《高管从军经历对并购溢价的影响: 烙印—环境匹配的视角》,《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年第42卷第9期,第94—106页。。这使退役军人表现出更高的执行力(91)权小锋、醋卫华、尹洪英: 《高管从军经历,管理风格与公司创新》,《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22卷第6期,第140—151页。、更强的时间观念和更高的效率追求(92)赵西卜、杨丹: 《高管部队经历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数理统计与管理》2022年第41卷第5期,第916—926页。。这种高效率追求可能使他们对政府的服务绩效有更高的期待。
因此,这些高道德和绩效期待可能使退役军人在评估地方政府的治理问题时,使用更高的道德和绩效标准,让他们对治理问题的感知比普通公众更敏感和严苛,进而降低其地方政府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6: 退役军人治理问题感知可能遮蔽从军经历对地方政府评价的积极影响。
因此,本文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从军经历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影响
二、 研 究 设 计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12—2020年的数据。CFPS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全国性大规模社会跟踪调查项目。调查样本覆盖了中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标样本为16 000户,于2010年正式开展调查,并于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实施了5轮追踪调查。CFPS调查问卷共有社区、家庭、成人和少儿四种类型。由于2010年数据的调查统计方法和其他年份相差较大(93)黄锐、王飞、章安琦等: 《民族地区防返贫机制研究——基于多维返贫视角》,《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9卷第1期,第119—129页。,而且缺乏政府信任、社会信任等关键变量,因此,考虑到数据结构与数据质量问题(94)周强、赵清云、王爱君: 《“志智双扶”: 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居民努力程度的影响》,《财贸研究》2021年第32卷第12期,第37—49页。,本文并没有选取2010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而是选取了2012—2020年5轮成人追踪调查组成的面板数据。变量测量与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测量与设计
(二) 变量测量
1. 被解释变量: 政府评价
本研究主要被解释变量是公众的地方政府评价。具体利用受访者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来衡量其政府评价: “您对去年本县或县级市/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评价”(1. 有很大成绩,2. 有一定成绩,3. 没有多大成绩,4. 没有成绩,5. 比之前更糟了)。使用单一条目(Single-Item Mearsures)衡量公众对政府整体绩效的评价(95)Gregg G. Van Ryzin, “The Measurement of Overall Citizen Satisfaction,”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3 (March 2004), pp.9-28.,更适用于对政府评价影响因素的探究(96)贾奇凡、尹泽轩、周洁: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众的政府满意度: 概念, 测量及影响因素》,《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62—82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97)Gregg G. Van Ryzin, “The Measurement of Overall Citizen Satisfaction,”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3 (March 2004), pp.9-28;柳建坤: 《从严反腐与中国政府绩效评价的优化——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公共行政评论》2019年第12卷第4期,第44—61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使数据与认知知觉相一致,本研究对其进行反向编码,数据越大表示人们对政府的评价越高。
2. 核心解释变量: 从军经历
本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受访者的从军经历。本研究根据受访者对“您是否是退伍军人”的回答来衡量其从军经历,若受访者是退伍军人赋值为1,不是则赋值为0。
3. 中介变量
生活满意度: 在参考霍灵光和陈媛媛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CFPS中受访者对“您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的回答来衡量其生活满意度(98)霍灵光、陈媛媛: 《“新农合”: 农民获得幸福感了吗?》,《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9卷第2期,第38—49页。,其中“很不满意”赋值为1,“非常满意”赋值为5。
未来信心: 本研究根据受访者对“您对自己未来的信心程度?”的回答来衡量其对未来的信心程度。这类似于拉瓦雷(Ravallion)和洛克辛(Lokshin)预期态度变量测度问卷中的“您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如何”这一问题,反映了个体对自身未来的预期(99)Martin Ravallion, Michael Lokshin, “Self-Rated Economic Welfare in Russia,”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46, no.8 (September 2002), pp.1453-1473;李涛、方明、伏霖等: 《客观相对收入与主观经济地位: 基于集体主义视角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9年第54卷第12期,第118—133页。。若受访者表示对未来“很没有信心”,赋值为1,“很有信心”则赋值为5。
社会地位: 在参考孙大鹏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依据对“您给自己在本地的社会地位打几分?”的回答来衡量受访者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100)孙大鹏、孙治一、于滨铜等: 《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了吗?》,《南方经济》2022年第3期,第17—36页。,其中1表示受访者认为自己在本地的社会地位很低,5则表示很高。
养老保障: 本研究根据受访者“参保了哪几种养老保险项目[离退休后从所在机关或事业单位领取离退休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老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来衡量其养老保障参与情况,若受访者都没有参加赋值为0,至少参保了其中一种赋值为1。
医疗保障: 本研究根据受访者“享受哪些医疗保险(公费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医疗)”来衡量其医疗保障参与情况,若受访者都没有参加赋值为0,至少参保了其中一种赋值为1。
治理问题感知: 本研究根据对问卷中“您认为政府腐败/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在我国有多严重?(0代表不严重,10代表非常严重)”8个问题的回答,来衡量受访者对治理问题的感知。具体是利用主成分法对8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经最大方差法旋转后提取出“治理问题感知”因子。
4. 控制变量
在参考周长城和徐鹏、方帅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年龄、性别、户籍、婚姻、教育年限、健康自评、收入水平、工作状况等因素进行了控制(101)周长城、徐鹏: 《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91—96页;方帅: 《人口结构,家庭资本与农民的政府满意度》,《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7卷第3期,第115—124页。。考虑到政治态度和社会态度可能的影响,本研究控制了官员和社会信任(102)贾奇凡、尹泽轩、周洁: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公众的政府满意度: 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公共行政评论》2018年第11卷第1期,第62—82页。。具体操作上,参考韩华为和陈彬莉的研究,选取受访者对县(县级市、区)政府干部的信任度来衡量官员信任(103)韩华为、陈彬莉: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政治社会效应——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4期,第88—97页。;借鉴周广肃等的研究,利用受访者对邻居的信任来反映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的信任(104)周广肃、谢绚丽、李力行: 《信任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管理世界》2015年第12期,第121—129页。。
(三) 模型设定
本研究建立如下模型,以检验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
政府评价it=β0+β1从军经历it+λZit+εit
下标i和t分别代表受访者个体和年份,政府评价it是受访者个体i在t年的政府评价。Zit是其他随时间变化的控制变量;εit是随机扰动项。被解释变量政府评价属于有序分类变量,1表示受访者认为本县或县级市/区政府的工作比之前更糟了,5表示受访者认为有很大成绩。从军经历为反映受访者是否有从军经历的二值虚拟变量,如果有从军经历则取值为1,反之则赋值为0。Z为控制变量,包括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生活状况、社会态度等。由于政府评价属于有序分类变量,因此本研究采用面板有序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三、 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 描述性分析
表2为本研究所使用各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从中可以看出,公众县级政府评价的均值为3.419,这表明公众认为县政府工作在“没有多大成绩”与“有一定成绩”之间。3.5%的受访者有从军经历。
表2 变量的描述统计
(二) 结果分析
1. 基准回归
本研究首先使用面板有序Logit模型检验了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并得到了有力的结果。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回归结果以第1个级别即“比之前更糟了”为参考水平。表3模型1显示,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系数为0.274,并在1%的水平显著不等于0。这表明,相对于普通公众,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有更高评价。
表3 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
表3的模型2、3、4分别加入了个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生活状况、社会态度等控制变量。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控制了个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生活状况、社会态度等其他变量,从军经历系数始终为正,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相对于普通公众,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的评价更好。
为进一步控制不可观测遗漏变量造成的影响,降低模型内生性,本研究利用贝茨曼(Baetschmann)等人提供的固定效应有序Logit模型(feologit)对个体固定效应进行了控制(105)Gregori Baetschmann, Alexander Ballantyne, Kevin E. Staub, et al., “Feologit: A New Command for Fitting Fixed-Effects Ordered Logit Models,” The Stata Journal, vol.20, no.2 (June 2020), pp.253-275.。表3中的模型5呈现了估计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在考虑个体固定效应的情况下,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进一步说明本文的结果基本稳健,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1得到证实。
2. 稳健性检验
在研究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时,必须确保退役军人与普通公众之间是可交换的(Exchanageability)(106)Guido W. Imbens, Donald B. Rubin: Causal Inference in Statistics, Soci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即不存在系统性因素影响是否参军入伍和政府评价。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个体是否参军是一个自我选择的非随机分配过程。那些拥有更高权威认同、国家认同意识的个体更可能报名参军,并且也可能有更高的政府评价。此外,还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即对地方政府不满的个体更不愿意参军,参军个体对政府的评价本来就较高。这些内生性问题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严重偏差。为此,本文用反向双重差分法(DDR)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别处理反向因果和自我选择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首先,本文利用DDR来处理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问题。具体来说,在筛选出所有退役军人子样本的基础上,利用DDR来检验,在已知所有个体都已参军的前提下,参军入伍是否显著提升了个体的政府评价(107)Kimin Kim, Myoung-jae Lee,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in Reverse,” Empirical Economics, vol.57, no.3 (2019), pp.705-725.。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政府评价it=β0+β1参军it+γZit+αi+λt+εit
αi是个体固定效应,主要控制不同受访者个体间的固有差异;λt是年份固定效应,主要控制不同调查年份的差异;参军it是处理变量。与双重差分法(DID)不同,在DDR中,控制组处理变量参军it始终等于1,处理组在参军前为0,在参军后为1。本研究主要关注处理效应的系数β1,它代表了参军对个体“政府评价”的影响程度。如果系数β1显著为正,那么意味着相对于其他退役军人和参军前,参军能显著提升个体的地方政府评价。这就意味着参军对政府评价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3的模型6给出了DDR的估计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参军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与其他退役军人和参军前相比,参军后的个体对政府的评价有显著提高。这进一步证实了从军经历能够提升政府评价。
其次,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减少自我选择带来的偏误。倾向得分匹配法基于协变量估计个体参军入伍的概率(即倾向得分),然后匹配处理组(从军经历者)和控制组倾向得分相近的个体,以形成可比的样本。在选定协变量时,本文不仅选择了可能影响个体参军概率的年龄、性别、民族、户口、省份等因素,也考虑了在我国征兵流程中重要的政审、体检环节(108)付碧强: 《东莞多个镇街严把征兵体检初检关》,《东莞日报》,2022年7月31日,https://pub.timedg.com/s/2022-07/31/AP62e5fd3ee4b060f192158e03.html,2023年6月24日。。该环节在整个征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筛选作用,成为影响个体能否成功参军入伍的关键因素(109)刘昊: 《难过体检关 近六成09年报名参军大学生遭淘汰》,《北京日报》,2009年11月17日,https://www.edu.cn/edu/gao_deng/gao_jiao_news/200911/t20091117_421644.shtml,2023年6月24日;杨玉国: 《征兵体检某市淘汰率达56.9%,这值得全社会深思》,澎湃网,2017年8月21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0075,2023年6月24日。。因此,本研究还引入了健康自评、身高、体重、吸烟、喝酒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变量,以及反映政治态度的官员信任等变量。在实际操作中,本研究参考罗森鲍姆(Rosenbaum)和鲁宾(Rubin)建议,采用形式更加灵活的Logit来估计倾向得分(110)Paul R. Rosenbaum, Donald B. Rubin, “Constructing a Control Group Using Multivariate Matched Sampling Methods That Incorporate the Propensity Score,”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vol.39, no.1 (1985), pp.33-38.。
为了避免匹配方法可能带来的偏误,本研究采用了近邻匹配(neighbor=2)、核匹配(kenrenltype=tricube, bwidth=0.01)、卡尺匹配(caliper=0.01)、卡尺近邻匹配(caliper=0.01, neighbor=1)以及局部线性回归匹配(kerneltype=biweight, bwidth=0.01)等方法,分别进行匹配以重新构建可与退役军人相比的样本。
在条件外生的假设下,倾向得分匹配法要求所有协变量在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是平衡的,其分布没有系统性差异。图2以近邻匹配为例,呈现了匹配前后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倾向得分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前处理组与控制组倾向得分均值与分布都呈现明显差异,而在匹配后,处理组和控制组倾向得分均值和分布近乎重叠,并不呈现出明显差异。这意味着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处理组和控制组协变量已达到平衡。
图2 匹配前后处理组与控制组倾向得分值对比
表4列举了倾向性得分匹配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见,在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后,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仍具有正向影响,且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等于0。在不同的匹配方法下,从军经历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在考虑样本可比性的情况下,相比于普通民众,退役军人的政府评价更高。
表4 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倾向得分匹配检验)
3. 影响机制检验
表5列举了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影响的作用途径。
模型1与模型2展示了对生活满意度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模型1检验结果表明,从军经历的系数为正,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预示着退役军人倾向于汇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模型2进一步考察了从军经历以及生活满意度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发现生活满意度对政府评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也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从军经历可通过提升生活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个体的政府评价。假设2得以验证。
模型3和模型4则针对养老保障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模型3显示,从军经历对养老保障的影响为正,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具有从军经历的个体更易获得养老保障。模型4结果显示,养老保障对政府评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也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揭示了养老保障在从军经历和政府评价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假设3a得到了证实。
模型5和模型6列举了医疗保障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模型5显示,从军经历对医疗保障的影响为正,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拥有从军经历的个体,更容易获得医疗保障。模型6的检验结果显示,医疗保障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仍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医疗保障在从军经历和政府评价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机制的作用。假设3b得到证实。
模型7和模型8反映了社会地位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从模型7可以看出,从军经历对社会地位的影响为正,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从军经历有利于提高个体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感知。而模型8的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地位对政府评价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从军经历的影响也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从军经历可以通过提高个体对自身社会地位感知,来增加其政府评价。假设4得到证实。
模型9与模型10关注了未来信心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模型9显示,从军经历对未来信心的系数为正,并在1%的水平显著。这表明,相对普通公众,退役军人对未来表现得更加乐观。模型10检验了从军经历、未来信心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发现未来信心对政府评价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也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从军经历可以通过让个体对未来更加乐观来提升政府评价。假设5得到证实。
模型11和模型12呈现了治理问题感知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从模型11中可以看出,从军经历对治理问题感知系数为正,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示,具有从军经历的个体对各种治理问题严重程度更加敏感,倾向于认为各种治理问题更为严重。模型12列出的检验结果显示,治理问题感知对政府评价的系数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温忠麟、叶宝娟认为,这属于遮蔽效应(111)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22卷第5期,第731—745页。。因此,模型11和模型12检验结果表明,治理问题感知部分遮蔽了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正向影响,降低了从军经历对政府评价的正向效应。假设6得到证实。
模型13同时加入了生活满意度、未来信心、社会地位、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治理问题感知,以分析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对结果的影响。从模型1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从军经历、生活满意度、未来信心、社会地位、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治理问题感知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这表明上述检验结果基本稳健。
4. 替换自变量
为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采用了更具体的特征变量“服役年限”来替代二元变量“从军经历”。表6展示了相关的估计结果。
模型1给出了服役年限对政府评价的影响,从结果中可以发现,服役年限对政府评价的系数为正,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个体的服役期限越长,对地方政府的评价就越高。
模型2至模型13分别揭示了生活满意度、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地位、未来信心和治理问题感知中介效应。从这些结果来看,除了服役年限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变得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显著性和影响方向均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模型14加入了所有中介变量,主要结论仍然保持稳定。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主要结论的稳健性。
四、 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20年5轮调查所构建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了从军经历对地方政府评价的影响。整体来看,从军经历显著提升了个体对地方政府的正面评价。在使用反向双重差分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这一结论仍得到了稳健的验证。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显示,从军经历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个体对地方政府的评价。一方面,从军经历能够提高个体的生活境遇,如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提升社会地位感知以及生活满意度,来提高个体对地方政府的评价。另一方面,从军经历也可能通过改变个体期望,影响其政府评价。从军经历可以通过增强个体对未来生活境遇改善的信心来提高地方政府评价,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对治理问题严重性的高估,降低退役军人的地方政府评价。因此,有从军经历者的地方政府评价可能并非单一或固定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存在以下两点潜在贡献: 首先,本文将现有从军经历影响研究范围从经济社会领域拓展至政治领域。目前,对国内从军经历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经济社会影响,而在政治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政府评价的角度出发,验证了从军经历对个体政治态度的积极影响,为全面理解从军经历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本文基于中国制度背景,验证了从军经历的政治效应。相比于美欧等西方的志愿兵役制所蕴含的更严重自我选择,本研究为仍以义务兵役制为主的中国验证从军经历的影响提供了更为合适的制度背景。在利用反向差分和倾向得分对潜在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本研究发现从军经历可以正向积极地影响政治态度,提高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的评价。这进一步支持了从军经历会对政治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的观点。
同时,本文通过构建“从军经历—生活境遇—政府评价”和“从军经历—个体期望—政府评价”的逻辑链条,对完善我国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也有重要实践启示。
首先,鉴于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好评度更高,本文建议应摒弃掉将退役军人简单视为维稳对象的看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 “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然而,一些人却在工作中简单地将他们视为维稳对象。本文研究发现,这种看法是错误和片面的,军队的培养和军人身份所带来的能力、社会福利和地位的改善,使退役军人对地方政府的评价更为积极。因此,地方政府也应摒弃对退役军人的负面看法,建立起与退役军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退役军人进行和谐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营造尊重、关爱、支持军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军政团结”。
其次,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对提升退役军人政府评价至关重要。虽然退役军人的政府评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参军所带来的社会保障、社会地位和生活满意度等生活境遇的改善是其重要提升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应在退役军人的安置、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制度,更好地掌握和分析退役军人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服务。这将有助于提升退役军人对政府的评价和政治认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本文建议,在不断提升军人道德和意识形态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好军人的预期,避免过高期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发现,过高的期望可能导致退役军人对各种治理问题的认知与实际情况偏离,从而降低对地方政府的好评度。因此,相关部门在加强道德纪律、爱国主义和政治思想水平教育,塑造中国军人优良作风的同时,也应加强退役后的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对政府治理形成合理的期望。这样的做法能帮助退役军人更准确地认知地方治理的现实情况,更有效地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避免由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认知差距引发的负向反应。这对于建立和维护退役军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提高退役军人对政府治理的好评度和政治认同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国际上,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等学科已经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了退役军人的政治参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相关主题。然而,在国内学术领域,对于退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刚刚起步,仍关注不足。本文试图揭示退役军人的政治态度与影响机制,然而囿于资料和研究方法,本研究是探索性的,所得结论也是初步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推进。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在我国特定的政治行政体制和军政、军民关系下,退役军人的政治参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有何特征,其内在逻辑和影响机制为何。应从退役军人研究这一特定领域出发,立足中国的特色实践,积极探索本土化概念和理论解释,自觉回应和践行学者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下的重要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