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禽场的消毒技术
2023-10-26郭日新付兴周
郭日新 付兴周
养禽场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消除禽场病原体的方法或措施。通过消毒能消除禽场病原体,阻断疫病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一、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
物理消毒指通过净水冲洗笼舍、地面的粪便、禽毛等垃圾污物,加强机械或自然通风换气,采用高温及紫外线等电磁波照射等措施对禽场中的病原体进行消杀的方法。
1.机械清除。采用清扫、刷洗等方法能去除笼具、地面及家禽羽毛黏附的污物,同时附着在这些污物上病原体也被除去。
2.电磁波照射。通过可见光、紫外线或其他电磁波的辐射,如利用可见光暴晒的热效应、紫外线等电磁波的电离生物学效应消杀病原微生物。这种消毒方法无污染、无残留,对于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禽舍及舍外运动场、用具和物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最好先清除粪便、污物后再进行电磁波照射。
3.高溫灭菌。高温可使病原生物因蛋白质和核酸变性而灭活,达到消毒目的。火焰喷枪喷出的火焰温度在1000℃以上,可较好地杀灭禽舍环境的细菌、病毒、虫卵等有害生物,且火焰喷枪操作方便,消毒效果明显。可以对禽舍地面、墙壁、垃圾污物及耐高温的笼具等进行高温消杀处理。
(二)化学消毒
养禽场要经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禽舍、场地及物品等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1.作用机理。第一,可以破坏其结构。化学消毒可破坏其细胞膜、遗传物质等,干扰其成长和繁殖;或致使其菌体蛋白变性而灭活,如用75%乙醇溶液消毒等。第二,是干扰其正常代谢活动。如干扰病原生物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其代谢障碍而灭活。
2.常用消毒剂。禽场常用的消毒剂根据其化学结构不同主要有醇类、醛类、酸类、碱类、酚类、氯制剂、碘制剂、氧制剂和表面活性剂类等。要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经济、性质稳定、操作方便的消毒剂。为提高消毒效果,各种消毒剂要根据具体情况交替使用。
3.提高消毒效果的措施。一般消毒剂的作用效果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以及有机物的影响,为提高消毒效果一般要做到:一是清除污物。消毒环境中的有机物会保护病原微生物,消耗消毒剂,降低消毒效果。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消毒环境中的粪便、羽毛及其他污物,然后经彻底冲刷清洗干净后再进行化学消毒效果较好。二是消毒剂浓度要合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浓度成正比。但增加消毒剂浓度并不一定能提高消毒效果,如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杀菌作用比无水乙醇还要强。如果稀释过量达不到应有的浓度,消毒效果不佳。三是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消毒剂。不同的病原体,其结构形态和代谢方式不同,对消毒剂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如细菌的芽孢体结构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营养体强得多;各种消毒剂对病原体的作用机理不同,消毒效果也不一致。四是消毒环境温度、湿度及消毒时间要适宜。只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时间才能发挥消毒剂的作用潜力,产生较好的消毒效果。如采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禽舍时,环境温度在25℃以上、相对湿度75%左右,时间48 h以上为好,相对湿度过低、时间过短如少于8 h则会大大降低消毒效果。
(三)生物热消毒
生物热消毒指通过对家禽粪便,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污物等进行堆积发酵、沉淀池发酵或沼气发酵等,产生生物热,温度可达70℃,可以杀死有害病毒、病原菌、寄生虫虫卵等病原体,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所以生物热消毒技术在各禽场被广泛应用。
二、消毒程序
禽场消毒程序是指根据消毒目的、消毒对象、环境条件及疾病流行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将多种消毒方法加以组合而采用的消毒措施。
(一)禽舍的消毒
禽舍消毒可消除上一批家禽饲养期间积累的污染,为下一批家禽创造一个洁净的生活生产环境。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清除污物,高压水枪冲洗,喷雾消毒剂,干燥后用化学熏蒸消毒或火焰消毒,再次喷洒化学消毒剂、清水冲洗、晾干,最后再转入下一批家禽。
1.粪污清除。上批家禽全部出舍后,先用消毒液喷洒环境地面,再将舍内的禽粪、垃圾和污物等清扫出禽舍。为方便冲洗,可先对禽舍进行喷雾、湿润舍内四壁、顶棚及各种器具的外表。
2.高压水冲洗。将清扫后内剩下的有机物去除以提高消毒效果。冲洗前先将非防水灯头、电器等用防水布包裹严,然后用高压水龙头冲洗舍内,不留残存物。彻底冲洗可以显著减少病体的数量,提高消毒效果。
3.干燥。环境干燥可使舍内冲洗后残留的细菌数进一步减少,同时避免在潮湿环境稀释使消毒药物浓度,降低灭菌效果。因此,喷雾消毒药一定要在冲洗并充分干燥后再喷施消杀。
4.喷雾消毒剂。用喷雾器雾化消毒剂,将消毒场所全面均匀喷洒,消毒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5.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待鸡舍干燥后熏蒸消毒。熏蒸前将舍内所有的缝隙封严堵死,关闭门窗,使整个禽舍不透气。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7%~40%甲醛溶液)40 mL、高锰酸钾20 g,密闭48 h以上可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完毕后,要打开禽舍门窗,通风换气48 h以上,使其中的甲醛气体逸散,保证人禽安全。
(二)料槽、水槽和笼具的消毒
1.料槽、饮水器。料槽与饮水器可先用清水冲刷,洗净晒干后再用0.1%的新洁尔灭刷洗消毒。禽舍熏蒸前送回,再经熏蒸消毒。
2.笼具。禽舍笼具和禽舍一起做清洗和消毒处理,运输待屠宰家禽的笼具最好在屠宰场消毒后再运回,或应在场外设消毒点,将运回的笼具冲洗、晒干再消毒。
(三)环境消毒
1.消毒池。禽舍门前通过车辆的消毒池宽2 m、长4 m,水深5 cm以上;行人与自行车通过的消毒池宽1 m、长2 m,水深在3 cm以上。用2%苛性钠溶液每天更换1次,用0.2%的新洁尔灭每3 d更换1次。
2.禽舍之间的空地。每季度先用器械将表面土翻入地下,然后用火焰喷枪对表层喷火做烧杀处理,烧去各种有机物、有害微生物,并定期喷洒消毒液。
3.生产区的道路。每天用化学消毒溶液喷洒1次,要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
4.带禽消毒。家禽体是排出、附着、传播病菌及病毒的根源,也会污染环境,因此须经常消毒,多采用喷雾消毒。消毒药品的种类和浓度与禽舍消毒相同,操作时用电动喷雾装置,每平方米地面喷洒60~180 mL,每隔1~2 d喷雾消毒1次即可。
三、结语
禽场采用科学消毒程序,合理的消毒方法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只有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才能较好地预防家禽传染病的发生。这对于充分发挥家禽的生产性能,提高家禽产品质量,促进养禽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