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州市小麦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

2023-10-26林开创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衣剂吡虫啉拔节期

林开创

孟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年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586.9 mm,耕地面积2.7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4万hm2。近年,受耕作制度、秸秆还田、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病虫草害呈现多发、重发趋势,为害程度日趋加重,防治成本不断攀升。为推广小麦田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技术,笔者开展了相关技术探索与示范,通过优化施药方案,摸索出一套能有效控制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新模式。

一、材料与方法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孟州市城伯镇西后津村,示范区核心面积666.67 hm2,试验地土质为中壤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8.6 g·kg-1;全氮含量1.48 g·kg-1;有效磷含量16.4 mg·kg-1;速效钾含量161 mg·kg-1,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地力管理水平等基本一致。

(二)试验材料

示范区内采用20 cm等行距种植,小麦品种为百农4199,10月20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14 kg。返青拔节前示范区统一化学除草,扬花初期进行“一喷三防”作业,6月3日收获。供试药剂为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0.01%芸苔素内酯、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2.5%联苯菊酯水乳剂、43%戊唑醇悬浮剂。

(三)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置3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不设重复,处理1至处理3面积均为1.33 hm2,处理4为空白对照,面积667 m2,具体设计为:

1.处理1:播种前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返青期至拔节期前每667 m2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 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mL,兑水20~30 kg均匀喷雾;齐穗期至扬花初期每667 m2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 mL+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20 mL+0.01% 24-表芸苔素内酯10 mL+98%磷酸二氢钾晶体150 g,兑水20~30 kg均匀喷雾。

2.处理2:播种前用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播种量的0.5%拌种;返青期至拔节期前每667 m2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 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mL,兑水20~30 kg均匀喷雾;齐穗期至扬花初期每667 m2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0 mL+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5 mL+0.01% 24-表芸苔素内酯10 mL+98%磷酸二氢钾晶体150 g,兑水20~30 kg均匀喷雾。

3.处理3(农民自防区): 播种前用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0 mL药剂拌种;返青期至拔节期前每667 m2用43%戊唑醇悬浮剂25 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mL+2.5%联苯菊酯水乳剂50 mL,兑水20~30 kg均匀喷雾;齐穗期至扬花初期每667 m2用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 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mL+0.01% 24-表芸苔素内酯10 mL+98%磷酸二氢钾晶体150 g,兑水20~30 kg均匀喷雾。

4.处理4:空白对照(CK)。

所有处理均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前统一化学除草,每667 m2喷施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 mL+3%双氟·唑草酮悬乳剂30 mL。

(四)调查项目与方法

1.苗情调查。越冬期调查各处理区的基本苗数,返青期调查分蘖、次生根等。

2.纹枯病防效调查。在返青期至拔节期,5点取样,每点取样50株, 记录发病株数和严重度级别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3.白粉病防效调查。在灌浆末期,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检查50片叶(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记录调查总叶片数及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4.赤霉病防效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于灌浆末期,每点调查100穗,记录调查的总穗数及各级病穗数。按赤霉病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5.蚜虫防效调查。 在小麦灌浆期调查穗蚜发生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20株,调查记录穗蚜量。统计植株上穗蚜量,计算防治效果。

6.产量调查。于蜡熟末期,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0.667 m2,单独收获,统计总穗数并脱粒称质量,籽粒含水率使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10次重复,取平均数,并计算实际产量。同时在各处理取有代表性1 m2样段进行考种,调查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

各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基本苗、单株茎蘖数、次生根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

基本苗中处理3表现最好,但与其他处理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处理1、处理2单株茎蘖数最多且与空白对照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次生根数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空白对照出现了轻微的冻害之外,其他处理表现较好,未发生冻害;各处理长势叶色差异不大,空白对照略差。

(二)各处理对小麦病虫害防控效果

近年,示范区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越来越重,通过药剂处理发现(见表2),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纹枯病以处理1防效最好,达到了88.5%且与其他处理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白粉病、赤霉病以处理2防效最好,分别达到了95.9%、86%,与其他处理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蚜虫以处理1防效最好,但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三)综合效益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室内考种可知(见表3),药剂处理对产量三要素均有一定影响,处理2在穗粒数、千粒质量指标中

表现较好,处理1在亩穗数表现最好;在穗粒数、千粒质量指标中,各处理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通过实际测产,处理1、处理2、处理3每667 m2产量分别达到了500.6 kg、506.8 kg、465.4 kg,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为33.1%、34.7%、23.7%,且3个处理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每667 m2纯收益指标中,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分别增加了235.7元、245.2元;每667 m2药剂施用量,处理1、处理2分别比处理3下降了37.8%、30.8%。

三、结论

小麦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不仅对小麦分蘖、次生根的生长、预防冻害产生有利影响,而且可以极大地压低土传病害,如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发病基数,返青拔节期前科学喷施杀菌剂可以进一步降低小麦后期的白穗率。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以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处理1、处理2模式通过3次用药,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穗粒数、千粒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对照相比,增产率分别达到了33.1%、34.7%,每667 m2纯收益分别增加了235.7元、245.2元;与处理3相比,处理1处理2的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了37.8%、30.8%,达到了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处理3农民自防区,未根据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时用药,甚至乱用滥用农药不但造成用药量较大,而且防病效果和增产能力较差。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选择防治适期及对路药剂进行科学防治。小麦田土传病害较为严重的地块可选用处理1模式进行处理,白粉病、赤霉病等发病较严重可选用处理2模式进行防治。

(责任编辑   劉素芳)

猜你喜欢

衣剂吡虫啉拔节期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天然高分子小麦种衣剂作用机理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