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价值意蕴及践行路径

2023-10-26贺东建王清皿王晓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二十大

贺东建,王清皿,王晓琳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琼海 5714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围绕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敏锐政治鉴别力、扣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及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论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已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青年有远大理想、有坚定信念、有愈挫愈勇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心系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与时代同向同行,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勇担责任,甘于奉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书写青春绚烂诗篇。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守正创新、筑牢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自媒体背景下,一些网络媒体为了博眼球、捞好处,故意歪曲事实,加大对负面新闻的传播,把个案问题放大,用极端情绪化的文字语言,诱导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产生质疑甚至诋毁[2]。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3]。西方敌对势力将青年学生作为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对象,企图把他们作为颠覆中国的最大的政治变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拓展阐释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路径,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理性思考“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增强其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养、培育“四有好老师”的迫切需要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做学生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教导学生与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决不妥协,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出自信、讲出深度、讲出情怀、讲出温度。教师的价值在于“使人明”,欲使人明者必自明。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道是前提,信道是关键,传道是目的。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讲清楚,教师需从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这六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增强自身教养性,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B.A.苏霍姆林斯基(B.A.Сухомлинский)认为,一些优秀教师都是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里吸收养分,所以在教育技巧方面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师要求高,讲好不容易。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本领、勤恳的教学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及时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理论武装,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条件保障

面对新冠疫情给教学工作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搭建教学平台,借助网络渠道,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云端“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及时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交流时间、平台条件、专家指导等保障到位。

(一)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顶层设计部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想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主渠道。近年来,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指导,并围绕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战略部署,为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科学指导。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为各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地政府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思政教学实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和建设要求,如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等。各高校党委书记亲自筹划、亲自部署,深入课堂听课指导,以身示范,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活动。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了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方案,各部门协同配合,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向同行,共同发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平台条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深深融入教育领域,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冲击,倒逼学校和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推动教学工作开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在全国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之时,全国各地学校借助媒体、微信公众号、QQ 群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教学活动,有效改变了传统课堂“我讲你听,我给你收”的单向信息输送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手机族、低头族和睡觉族等群体大大减少,打造了健康、绿色的学习环境。为及时有效贯彻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录制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系列微课视频,借助现代媒体平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学习宣传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为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了专家传经送宝、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名师讲坛、青椒论坛等品牌学习交流平台为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教育部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立即组织专家宣讲二十大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精准指导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此外,“高校思政研究”“理论创新研究院”等微信公众号,为教师开阔视野、创新思维、获取知识提供了交流平台,推动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了以共享教学资源、及时交流信息、实现互利共赢为特征的“教学共同体”。

(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政策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打造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志。世界上不存在文盲遍地、现代化程度却很高的国家,不存在人均产出很高、生产设备却由文化素养很低的工人来操作的国家。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力量的雄厚及公共福利的丰厚,而是取决于公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砥砺前行的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标志和力量所在。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教育;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展教育;打好科技创新“主动仗”需要发展教育;助力青年实现美好人生梦想、成为国之栋梁需要发展教育。美丽中国之花只有在教育热土上才能永远绽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履行好既传播知识又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多下功夫讲深、讲透、讲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道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提供了原则立场遵循。

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具体路径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引导学生全面系统领会大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是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政治任务。在“形势与政策”课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大会主要精神、大会重点内容、学情分析,以及教学方式等厘清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路径。

(一)从科学规划专题授课内容方面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具体路径

讲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是关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既关注热点又回应现实,主要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时间把党的方针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关键课程。如何把“形势与政策”课办成学生愿意听、喜欢听、热爱听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内容是王道。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形势与政策”课须科学组织好专题授课内容。要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形势与政策”课要重点开设好以下专题:全面从严治党专题,重点讲授近年来党的伟大建设工程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产生的深层次影响;新时代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清楚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动力因素;新时代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专题,重点讲授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重要意义;守正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专题,重点讲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理论探索、核心要义、战略部署及世界意义;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专题,重点讲授我国打好科技自强“主动仗”的迫切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与担当专题,重点讲授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征程、新担当。通过开展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形察势和议政论策的能力。

(二)从“知、情、意、行”四维视角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具体路径

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为: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内容新颖、接地气、有说服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创新力,教学载体便捷先进、有吸引力,教学主体有感召力和亲和力;学生喜欢听、愿意听、有兴趣听,对授课内容有强烈的认同感、亲近感和信任感;不但能让学生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而且有真和善的升华。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用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把党的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还要凭借育人情怀的魅力和情感交互来主导育人效果[5]。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提升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家J.A.夸美纽斯(J.A.Comenius)在《大教学论》中写道,“真正的智慧在于具有健全的判断,在于这样去得到真理”[6]。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味的向学生单向“灌输”,而是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理性思考、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性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做出透彻分析,得出正确判断。在具体专题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增强专题教学与听课对象的关联性,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

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亲和力,要从“知、情、意、行”多维视角共同发力,尤其应在“知”上下功夫。理性认知是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认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认真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战略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立场、观点、原则及世界意义。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打造务实接地气的“形势与政策”课堂。教育的终极旨归是升华人的灵魂,并非对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受教育者达到自我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进而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这些道理,在实践中奋力践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授课要动之以情、晓之有理,引导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在内心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自觉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奉献青春年华。

(三)从开辟实地教学课堂、善用“大思政课”方面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具体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7]。“大思政课”概念的提出,在育人格局、视野、内容、方法上拓展升级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开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新局面。善用“大思政课”,需要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双线驱动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大思政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协同育人格局,创造良好“大思政课”教学育人环境,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共同发力。

开辟“形势与政策”课实地教学课堂,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育人课堂”。青年学生需拥有一双发现大美中国的眼睛,躬身社会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认真聆听老百姓奋勇前行的壮美故事,用心用情感应时代发展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养分,健康成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通过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育人课堂”,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身体力行中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在调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度,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所在,体悟中国共产党能、社会主义好、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真理价值和理论魅力所在。直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和短板问题,增强忧患意识,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胸怀“国之大者”,肩负青年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从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方面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具体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勤于学习。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是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典型品质。要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该汲取整个知识海洋的亮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境界、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眼里,教师应当是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厚植专业理论素养,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好教师。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形势与政策”课,关键在教师。在具体融入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会,加强线上网络平台资源学习,积累知识储备。高校应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讲座活动,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深悟透大会精神,提升专业知识,厚植理论功底,提高教学能力。

五、结束语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结合学情,从科学规划专题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等方面探索有效融入路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教研室要开展校内外集体备课活动,共商大会精神融入课堂的策略路径,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形势与政策”课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