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2023-10-26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曼山小学郭聪慧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曼山小学 郭聪慧
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产生了碎片化教学问题,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乏味和倦怠感,单一知识点的各要素缺乏关联,学生只能完成记忆任务,难以真正意义上进行独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最终流于形式。为了达到深度学习下的自主学习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解决当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创设深度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一种外在表现,具有深度学习的一般特性。作为教育领域内的一种概念,自主学习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点与技巧的深层次挖掘,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寻找更便捷的解题方法,培育高阶思维,提升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深度学习下的自主学习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广泛链接多方信息。作为一种系统化且深刻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深度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各学科知识繁杂,特别是数学学科,知识点抽象化与碎片化特征明显。以往的浅层化教学已经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多角度链接信息,对知识点进行递进式教学,从而突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深刻性。其次,体现思维高阶发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是自主学习的一项目标,要求学生对复杂的情境与繁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深度认识,实现思维的拓展,学会利用创新思维看待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认识新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以形成自主意识为前提。只有保持高度自主,才能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态度,开阔知识视野。
二、自主学习的意义
首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的记忆上,而要学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与本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自主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知识应用环节挖掘学习潜能,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对学习内容的把握程度。最后,有利于打造优质数学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数学本质,被其中的内容吸引,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原则
深度学习理念的落实对学生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上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深度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知识与方法,从中获得学习体验。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数学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尊重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其次,为师生深度互动创造有利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主动学习或独立思考的过程,也体现于师生间的深度交流与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最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讨,以多元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助力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需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学习资源。
四、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当前依旧有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现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学习目标并不明确,甚至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以及数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帮助。在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没有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期间难免会产生厌烦、逃避以及懈怠等心理,甚至认为自己只要听教师的安排就好,课上听讲,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其余时间无须自主学习。由于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较低,难以进行深度学习。
其次,受学习习惯和生活环境等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与初中、高中的教育不同,小学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不高,且该时期强调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理解的深度要求不高。因此,学生没有产生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也难以在深度学习情境内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如此,受传统灌输式学习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对课后习题作业进行更精准深入的设计。而且,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衔接,无法深度思考各知识的关联性,不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进行。
最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如课上容易走神,路过走廊的脚步声或窗外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更难以谈及自主学习了。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1.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
比如,在讲解关于“负数”知识点时,教师需加强课堂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主动思考。比如,课上向学生展示各地区的天气预报,从北部到南部各城市的气温分别是-10℃、-6℃、1℃、12℃,提出问题:“以上温度数据应该怎么念?”学生给出正确答案,随后教师再问:“你们知道‘零下’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表示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就是零下。紧接着,教师引出“比零度低”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不断独立思考,逐渐了解“负数”的实际用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空间,根据学生的具象思维发展情况,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现自主学习,促进学与做的统一,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已经学到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利用在方格纸中的两组图形,理解复杂图形向简单图形的转化过程,引出后续面积公式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成深度的自主学习与思考。
2.实施生活教学。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容易受到生活的影响,导致学生难以进行深度学习。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教学法,拉近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需要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是相互无法分割的,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当学生拥有一定数学能力后,在生活上也能得到更多便利。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生活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深度学习,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潜移默化地进行自主学习,逐渐缓解学生对学习数学的逃避与畏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关于“立体图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世界有名的建筑物,让学生针对建筑说出它的立体图形,进而从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
(二)创设深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深度学习情境。
深度学习视角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情境,将生活联系知识点,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理解数学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分数的大小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下生活情境:同学A说:“我们学校的操场有这么大,可以容纳那么多学生。”学生B说:“看看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比操场占地面积都大。”究竟谁说的更大?教师为两人提供平面布局图,又带他们参观了教学楼与操场,让学生丈量大概面积,提出“操场与教学楼哪个占地面积更大?”的问题。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与两个数字,用来代替教学楼和操场的面积,学生根据面积大小,进一步验证分数的大小。
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当前小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学生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在观察与归纳总结后探究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比如,在讲解“认识小数”知识点时,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小数?学习小数有什么作用?小数和整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利用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组不同的小数,并提出问题,即回忆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数字?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超市经常看到商品价格带有小数,也有学生表示身高体重的数值也是这样。慢慢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小数。此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三袋零食,这些零食的价格分别为11.56元、15.16元以及16.15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可以告诉我这些零食的标价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作出解释:11.56元换算为11元5角6分;15.16元换算为15元1角6分;16.15元换算为16元1角5分。经过比较后,分析商品价格的大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度的自主学习。
2.设计导学情境。
为学生设计导学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深度学习的特征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自主学习可以从增强学生主观意识入手,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性,并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深度思考,促进思维朝向高阶发展。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被广泛用于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或数字游戏等资源融合起来,以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将抽象化的知识点融入更加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情境内提炼有价值的内容,感受数学的不同形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点时,为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导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带有三角形的生活常见物体,如自行车的车架、飞机的机翼等,然后分析为什么这些物品会被设计成三角形。教师提供四边形与三角形教具,拉动后观察图形是否有所变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四边形只要一拉动就会变形,但是三角形却不会。随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损坏的四边形板凳的凳腿经常摇摆,怎样可以让板凳保持稳定呢?”一部分学生联系实际,认为在四边形的中间加1根木条,让此处形成三角结构即可。经过自主动手操作,学生将木条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对角位置上,此时四边形果然具有稳定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之外,还要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审题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一旦某个细节出现差错,解题答案也会错误。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在审题时时刻注意“和”“差”“积”“商”等题干中常见的字眼。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有利于让学生一边审题一边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时刻抓住题目关键点。
2.培养边读题边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应一边读题一边自主思考,同时联合教材进行分析,通过手眼结合,标出重点内容,不断梳理知识脉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良好习惯。
一直以来,数学知识点比较细小零散,教材各章节相对孤立,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分散。为了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后总结,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中的重难点,避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混淆概念知识。总结归纳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将教材中分散在各个单元中的知识点连成线,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四)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巧妙地为学生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并对问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优化,以深度学习为前提,把控问题设置质量,在问题的指引下促进学生自主深入探究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关于“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再以此为基础提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性质”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当前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较强的问题,以突破其思维障碍为目标,实现学生思维的高阶发展,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刻且全面。
此外,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小学数学知识相对分散,学生在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时,必须不断拓展知识范围,一边积累,一边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使自身知识体系逐渐细化与扩展,扎实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在新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上一课的知识点,做到温故而知新。随后,在新课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课程讲解,促进新旧知识点的有效关联,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学时,以学生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对分数小数产生初步认识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各知识的关联,做到承上启下,在课后环节关注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小数知识,并将其与“数与代数”知识体系相互融合。
六、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以提升学生合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给予学生科学指导,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