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深化医疗资源下沉策略研究
——基于4R理论
2023-10-26林琳杨婧杨风刘源何文静曾心怡朱俊敏
林琳,杨婧,杨风,刘源,何文静,曾心怡,朱俊敏
1.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199;2.桂林医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桂林 541199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需求改变日益增长,医疗资源供给区域化不均衡问题越发严峻。这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西部间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间的不均衡[1]。此外,医疗服务体系的层级功能划分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配置呈严重“倒三角”格局,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上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3]中强调,要强化信息库建立,推动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共享,深化医疗机构间合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信息共享能够加速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控制并改善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衡,为患者配备更合适的医疗机构,提供便捷有效的连续性服务。本文基于4R理论,即关联(Relevanc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回报(Reward),多角度探讨建立健全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互享、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路径和策略,打破“信息孤岛”局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资源下沉。
1 管理学4R理论
随着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化发展,新的管理学理论不断被提出。在美国学者家唐·舒尔茨在4C理论的基础上提出4R理论,涵盖了关联、反应、关系与回报4个部分。4R理论被广泛用于管理实践中,对探讨医疗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4R理论对医疗信息共享展开探究,探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策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 区域性医疗资源发展机遇
2.1 政策利好营造发展新局面
正逢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热潮,国家大力出台诸多政策给予支持,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方向性,引导其进行信息化改革。为确保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共享顺利展开,在建设标准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4],明确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新兴技术等方面上的建设内容及建设要求。在安全保障方面,卫建委根据当前卫生信息安全现状,制定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5],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安全部署工作,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联络员机制,落实监督保护工作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提出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普及与共享,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2.2 疫情影响创造发展机遇
在后疫情时代,为响应防控部门相关指令,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加强了对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诊疗途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得到发展。为了提高整体临床试验水平,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临床试验协作与共享机制的策略,推进临床试验信息共享[6]。信息互通共享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使医护人员紧缺、线下诊疗压力过大等问题得以缓解,增强了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受疫情影响,网上问诊和远程医疗呈暴发式增长,人们对于线上诊疗、病历信息数据化等方面的认识度与接受度有所改善,并呈现出常态化发展趋势。
2.3 健康需求创造发展活力
信息化时代激发多领域新型技术产生,使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来源不局限于大众媒体、人际关系网络等[7],互联网、新媒体等多渠道可以了解更多健康信息,及时汲取最新健康知识。大数据的信息监测还会根据浏览情况自动推送,使人们身处于高度重视健康状况的环境,健康素养日益升高。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更直观感受到健康对于自身及家庭的重要性,因而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据2018年与2020年某城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6.03%,增长幅度超过了《“健康中国”2030》的要求[8]。多种因素促使人们对于信息化诊疗模式的需求更胜从前,为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供群众基础。
2.4 技术创新突破空间限制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随着科技发展创新不断更迭,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医疗机构联合信息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构建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平台,深化医疗资源整合,加速资源流动,突破区域地理空间限制[9]。此外,国家为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医疗建设步伐,提出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相关要求,确定987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深化5G技术深入融合医疗高质量发展[10]。不断探索建设信息化医疗,加速技术创新,为实现区域性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创造发展条件。
3 区域性医疗资源发展挑战
3.1 患者粘连度低
随着人民对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提高,健康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但其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却未实现同步改善,健康干预工作始终停留在计划阶段,实施进程相对缓慢[11]。为满足基础医疗服务需求,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部分地区工作落实不到位,“签而不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也逐渐浮现[12]。家庭医生无法发挥长期、连续、综合的特点,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尚未完全落实。单一的服务模式,常规化的服务质量导致群众对其热度逐渐降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衷落空。一系列问题致使医患间粘连度低,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健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落实不到位。
3.2 技术普及有限
信息技术的变革促进医疗卫生行业从传统的诊疗模式到互联网+结合发展模式,增强医疗资源流动性,推进技术创新与改革。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尚未成熟,技术水平仍存在缺陷,共享信息安全问题得不到相应保障。因此,多数医疗机构对于加入信息共享平台持观望状态,无法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医疗服务效率不高。从而导致对患者健康信息汲取不及时,服务质量与效率可能会受到患者质疑,对互联网+诊疗的推广形成阻碍。此外,优质医生下沉缺乏长期选派机制及激励机制,使得实际下沉效果与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迟缓[13]。
3.3 合作效率低下
不同医疗机构间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方式不同,存储系统不同,导致医疗数据呈现出较散乱的状况[14]。虽然国家对于健康大数据的建立提供多项政策方针给予支持,但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立法推进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针对健康医疗相关信息的隐私利益的保护缺乏[15],信息安全问题保障工作始终得不到有效落实。正由于医疗机构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顾虑,导致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平台间的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仅存于基础信息共享。对于人才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等多样化的医疗资源共享无法得到充分落实,合作模式单一,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目标难以落实。
3.4 经济利益冲突
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虽然秉持公益化医疗,但公益性质下其经济目标在发展中同样强烈。首先,患者基本信息及就诊记录等医疗数据具有巨大价值,以及提供医疗设备的厂商、公司之间竞争关系的缘故,使得医疗数据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传输壁垒较高[16]。其次,信息共享建设工作庞大资金支持,参与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后将会共享医疗数据,造成患者的流失,导致经济效益受损。最后,虽部分地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对分级诊疗政策解读与宣传力度不足,且下转患者触及医院利益问题,导致三级医院患者下转基层医疗机构落实效果不佳,形同虚设[17]。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限制医疗机构科学化发展,共享工作难以取得有效进展。
4 医疗信息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4R理论分析
4R营销理论从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强调双方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紧密联系消费者,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而医疗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过程中强调紧密与群众联系,了解群众需求,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医疗服务。通过关联、反应、关系、报酬可以与群众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此外,与群众深入联系过程中可以不断优化品牌形象,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局面。
4.1 关联:落实健康档案,实施个性化服务
医疗数据的信息化需要医患双方深入联系,提高医患间信任度,提供个性化服务。首先建立用户关联,健全健康档案,落实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追踪与监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方案。其次是建立产品关联,通过对位需要,实施针对性的诊疗服务,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服务需求,落实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可以通过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或实施“一对一”服务,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匹配最优专家团队,打破空间、地域造成的医疗资源不均衡限制。最后增强利益关联,通过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改变“签而不约”、工作“流于表面”的不良作风,切实维护患者利益。深化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效率,增强患者在健康管理中的参与度,提高诊疗积极性。增强医患双方间的利益联系,切实发挥信息共享带来的基层首诊变化,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4.2 反应:落实信息共享,增强技术建设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要求医疗机构与信息共享平台具有灵敏反应,能够快速地执行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第一,医疗机构做好思想转变工作,积极参与信息互通共享,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实现分级诊疗转上转下灵活便捷。改变资源区域化不均衡状况,全面提升诊疗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改善资源紧缺或浪费状况。第二,信息平台建设方要增强技术研发,确保信息沟通渠道通畅无阻,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应对。建立并完善制造系统及市场营销系统,加快产品研发进程,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提高市场接受度。第三,国家要健全信息互通共享的安全保证工作,加速推动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做好法律层面的保障工作。此外,还应增强监督系统的实施力度,不仅要强化纵向监督,还应进行横向监察,确保制度的落实与各项工作的真实性,保障优质资源“质”与“量”真实有效落实基层。
4.3 关系:深化品牌影响,强化各组织合作
积极引入知名品牌,利用大品牌优势为自身营造良好形象,深化改革医院管理模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医院文化,做到基层留住患者。此外,医疗机构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合作关系,增强医疗信息共享。既可以促进医疗资源流动,强化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又可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础,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对各医疗机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为核心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减轻各机构单独管理、维护成本。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最大限度进行有效的信息配置,降低资源浪费。让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最大可能地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地同时,降低经济负担,减轻人员紧张,又可以紧密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与患者间地联系,加深合作。
4.4 回报:兼顾经济效益,激发发展活力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关系到平台方、医疗机构、患者多方利益,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缓解多方利益冲突才能更好落实与发展,才能实现与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信息平台方面,应提高自身技术化水平,加强普及力度,深化与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强化信息安保工作,解除信任危机,建立信任机制,扩大市场,提高收益利润。从医院角度,改变医院收益情况,保证资源利用率与其医疗服务质量在信息共享后仍能保持应有高度,深化信息互通共享。不断学习多方医疗机构先进技术,提高自身能力,提高竞争力,从而增强在患者中的认可度,保证患者流量。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合理调配,进而避免医院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从患者层面,群众要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新型诊疗模式的了解及接受,更好享受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所带来的就诊体验。实现群众就诊从医生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强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医疗服务。
信息共享是支撑服务协同的重要基层,也是深化落实优质医疗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建立医疗信息共享体系需不断探索、优化,深化信息平台与医疗机构间的紧密合作,以推进医疗卫生科技化、信息化,为实现健康中国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