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研究
2023-10-26王春黎
王春黎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9)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以数据为核心、以云计算技术为驱动的大数据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强调,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2]。高校教务管理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核心部分,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涉及到学籍信息、教师信息、课程资源等诸多方面。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也是高等学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务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高校教务管理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教务管理提供了数字化选择。在教务管理中,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已有的教务管理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和预测,从而提炼出更具价值的信息,助力高校教务管理高质量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课程成绩进行挖掘分析,从总体上掌握任课教师和学生基本能力素质,多维度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制约因素,可视化展示教学质量成果,进而为高校教务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此外,通过大数据技术也可以深入分析课程计划、教学目标、教师职称、学生年龄等多元要素之间联系,从而为高校教师教学及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总之,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依托大数据技术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教务管理能力,推进高校教务管理高质量发展。
(二)有助于落实高校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
高校教务数字化管理能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数字化”发展要求,要求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教务管理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升级关系高等学校数字化发展战略实施。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可以为高校教育管理搭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源支撑。此外,通过数字化整合各类优质教育管理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各资源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凝聚高校教育数字化发展合力。同时,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还可以充分依托大数据优势,深入分析各项指标数据,多元立体展现高校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成果。总之,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既是教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战略部署的应然重任。
(三)有助于创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提供重要理论遵循。高校教务管理作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重要环节,其数字化创新可以有效完善现代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增进人才培养发展实效。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学生行为偏好,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借鉴,进而反思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是否合理,明确人才培养方面不足。此外,还可以实时掌握教务管理各项数据,预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规划指引和路径选择。总之,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有效提升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意识有待提升
管理意识数字化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尽管当前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改革在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都能够建立相对完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务系统,并且有意识的把教务管理数字化改革与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但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转变,始终停留于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比如,部分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数字化意识淡薄,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并且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思想意识不能很好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发展需要。这就导致在面对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时,往往依赖于传统管理经验,对大数据新技术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更谈不上有效利用。此外,一些教务数字化系统推出后,由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宣传思想意识,使得广大师生对于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教务系统不了解、不熟悉,这进一步制约了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进程。
(二)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载体有待完善
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载体是指高校教务管理的系统模式构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不够合理,可扩展性不足。如,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多数基于实用层面考虑,缺乏对大数据挖掘技术扩展的关注。此外,各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时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在数据收集存储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在技术层面,尽管高校创设了不少数字化基地,但教务管理系统发展模式并不完善。如,浏览器和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因版本问题出现卡顿、停机现象,加之缺乏经常性维护保障,经常出现坏死问题。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对数据使用和收发的规划设计,导致数据应用场景过窄,出现数据拥堵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系统难以实现定期维护更新保养。总之,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载体是连接教务管理者和师生使用者的中转站,其系统化构建亟待进一步完善。
(三)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人才有待培养
当前,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汇聚了众多数字化人才,但这些人才中懂得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则十分有限。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足,所具备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往往是较为基础的,不具备应对大量复杂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难以精准收集动态数据。此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缺乏数字化技术的经验积累和长期培训,创新能力有限,面对突发状况时难以提出合理方案。而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也难以理解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深层次需求,这就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想法和创新思路难以通过程序形式转化为数字化方式呈现,制约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服务师生的发展水平。此外,教务系统的数字化开发任务量巨大,涉及学籍信息、教师信息、课程资源等诸多方面,并非个别专业人士能够解决,迫切需要技术精湛的数字化管理团队,才能有效推进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进程。
(四)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资源有待整合
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资源涉及到课程信息、教师资源、作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教务系统中通常是以模块化方式呈现。从资源获取角度而言,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一般是以教务部门单向度发布信息为主,师生之间通过教务系统沟通途径有限、交流不足,并且平台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此外,构建教务管理系统并未充分考虑到平台的互动性和主动性,致使师生依托平台进行数字化资源利用时存在一定盲区。从资源协同角度而言,由于各部门采购厂商、软件类型多样,导致资源难以共享,产生资源壁垒,存在“数据孤岛”难题。同时,校际间教务管理的交流合作有限,资源共享存在发展瓶颈。如,伴随大数据技术发展,国内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应用也愈发广泛,但高校教务管理并未将其充分纳入管理范畴,致使内容重复资源较多,课程内容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路径
(一)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意识是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应以管理者为主体,不断提升教务大数据意识。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应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了解制约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的矛盾问题并总结经验,推动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意识入脑入心,走近、走深管理人员的思想土壤。此外,教务管理人员应积极创新数字化管理意识,把高校教务数据信息拓展到人事部、学生管理等相关部门,并结合学校特点,依托高校教务管理相关规划,探索教务管理数字化理念创新。同时,高校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着大量教务信息,教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主动了解和掌握相关教学数据,同时在师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大数据意识,争取教师、学生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协作支持,不断扩充高校教务管理大数据信息,共同推进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高质量建设。因此,通过积极创新教务管理数字化意识,可以有效增强数字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二)完善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载体
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务系统的平台设计。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建设成为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4]。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务管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复杂业务统一化、冗杂内容规范化,极大提升高校教务管理质量。通过建立VRP 数字校园系统,可以实现考务、成绩、后勤、教学等多管理系统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规划与开发利用,不仅提升了高校教务管理效率,而且通过系统设置可以方便师生使用,提升服务体验。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人性化服务体验,使高校教务数字化管理系统功能可以被更好地完善应用。如,教务系统可以应用VC6.0 和SQL Server 将相关文件放置于同一文件夹,通过设置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为参数,完善教务管理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互动性。另外,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化载体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等工作,而学生可以通过教务系统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办理等业务事宜。总之,完善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载体平台,可以有效提升数字化系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提升了效率和响应速度,增强了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培育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人才
人才是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培育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人才,建设具有数字化经验的高校教务管理人才队伍,需要注重人才能力素质培养,通过开设“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培训课程,让更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学习数字化管理的理论知识,激励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高校应积极做好相关人员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高校教务管理大数据挖掘、分析、研究工作,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此外,还应畅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沟通渠道,让数字化专业人才参与到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找出不足、优化提升,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培训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这样可以缩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沟通鸿沟,优化数字化管理流程,更好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同时,还应优化管理队伍人才结构,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和人才团队,通过设置实验班的方式,进一步验证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成果,对比预期进行调整优化和迭代升级,更进一步巩固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成果。
(四)整合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资源
当前,高校管理系统较为分散,招生、学工、人事等部门都具有各自的专业化系统,但系统与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渠道,存在各自为战问题。因此,应当充分调动各部门资源优势,打造以共享为基础的高校教务数字化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资源共享合作,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开发整合利用。此外,还应加强大数据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务信息数据库,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判断,通过分类、总结、预测研究,把握数据规律和整体发展趋势,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势,将其凝聚为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势能,提升把握规律趋势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拓展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网络,联动校内外数据信息,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经过对比吸取经验,不断优化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总之,通过加强校内各部门数字化资源共享,强化大数据挖掘、分析、研究工作,可以把大数据时代技术优势转化为高校教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质量。
(五)完善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机制
数字化是21 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能力和水平而做出的方向性选择[5]。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完善和强化相应研究及反馈机制。完善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机制,需要构建大数据常态化研究分析利用机制,强化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相关工作研究,以工作汇报或工作总结的形式,数字化呈现高校教务管理研究成果,以期对高校教学和管理提供数据理论支撑和工作指导。此外,还应当完善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评估反馈机制,教务管理者应当把学生选课、课程评教、课程资源等大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从而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进而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成效。同时,还应积极畅通师生对高校教务系统的反馈通道,积极搜集、汇总和整理师生反馈意见建议,从而更好优化高校教务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服务师生水平和质量。因此,通过完善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建设相关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数字化发展的规范性水平,确保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务管理数字化发展科学、稳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