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言童心话童真
——浅谈寻找学生本真作文教学研究

2023-10-26江苏省宜兴市徐舍小学马晓奕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童言好书习作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小学 马晓奕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学生却依然一句话都写不出。再观学生,每逢写作,总是抓耳挠腮,如临大敌。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我们会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和教学主体的迷失。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之中,与精彩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导致中小学生作文与素质教育逐渐变得不协调:语言模式化,没有自己的思考与灵魂。长此以往,学生感官封闭、情感压抑、自我迷失、活力萎缩。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思其所想,写其所感,才能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实践重拾童趣

笔者之前做过一个小调查,在班级里问学生有多少发自内心喜欢写作的,举起的手寥寥无几。不少学生表示,写作于他们来说是件极其头疼的事,更有甚者表示对写作“深恶痛绝”。愕然之下询问缘由,得到的回答是“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也不知该如何写”。写作对学生来说竟成了一种负担。究其原因,是学生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

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学情有很大关系,教师也有责任。许多教师疲于帮学生应付考试,将各种“写作宝典”“写作金句”一一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死记硬背,写出的文章空有其表,没有灵魂。

卢梭曾说过,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繁重的课业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童年,笔者认为,只有改革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把童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心灵触动,让他们享受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产生表达欲望,让他们“有话可写”,让作文成为他们童年的一部分,他们才会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

笔者曾经利用大课间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一二三木头人” “品橘大会”“紫藤花架一日游”“嗑瓜子大赛”等,可能这是某些家长甚至教师眼中的“不务正业”,但笔者却认为,帮助学生寻找丢失的童年和童趣是件“事半功倍”且“刻不容缓”的事情。把学生从刻板的学业中抽离出来,唤醒逐渐麻木的心灵,让他们发现原来在“玩乐”中也能学到知识。实践的效果是显著的,如在“一二三木头人”游戏结束以后,笔者问学生的心情如何,学生的回答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太开心了”,而是变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动都不敢动,生怕被淘汰!”这些具体的、充满活力与童趣的语言比一整本“金句宝典”带来的心动与体验要多得多。

“教育,应该学会尊重儿童的身体生活,解放他们的感觉、体验,让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朱自强如是说。可以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往往可以为作文教学做一个好的铺垫。如“紫藤花架一日游”,这是一篇写景文的指导活动。课始,笔者就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当一日导游,带你们去旅游!”一句话,直接让蔫蔫的学生如打了鸡血般坐直了身体伸长了耳朵,这可比“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写景作文课”吸引人多了。为什么公开课总是比随堂课有趣?因为公开课的每句语言都是教师精心打磨过的,是充满趣味能吸引学生注意的。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同样的意思,换种表达,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说,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同样的方法笔者也用在了“品橘大会”中,课堂导入时,笔者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橘子上市了,咱们一起来品橘!”严肃的课堂瞬间变得松弛愉悦。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把学生领到了学习情境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勾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的教学就会容易很多。

(二)寓教于乐,引发思考

做好了铺垫,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内容呢?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并表达,比教师一句句地教更有效。依然以“紫藤花架一日游”为例,笔者以导游的身份带着学生游览了紫藤花架,同时让学生自己用心观察,之后又让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整个过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为了扮演好“最佳小导游”一角,学生都绞尽脑汁去发现别人没注意的地方,也会努力思考能用上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发地用眼且用心了,而且人人都成为小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完成了思维碰撞。

在“嗑瓜子大赛”中,教学重点则在于“比赛”,学生都想方设法嗑更多的瓜子,有向别人“取经”的,有默默观察别人“偷师”的,还有自己耐心琢磨不断改进的……无论是比赛的经验还是别开生面、热火朝天的比赛场景,最后都化成笔尖的文字落到了纸上。课堂上,笔者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写,而是让他们交流了一下自己的所观所想。有学生说看到这个同学在比赛时急得满头大汗,有学生说那个同学不小心把瓜子洒了一地,还有学生说自己学到了嗑瓜子最快的方法……因此,每个学生的写作角度都不一样,都写出了各自的特点。饱含了学生自己所思所感的文章总是格外生动。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个学生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习作教学要不断搜索、唤醒、捕捉、发现这些富有童趣的生活,及时引导,为学生打造说“童言童语”的平台,让成人眼中“无聊的嬉闹” “冥顽的童性”成为一次次鲜活无比的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一次次快乐动感的习作之旅。

二、侧耳倾听童心

(一)打破思维定式,求同存异

作文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而今许多学生却陷入了思维固向化,定向思维让他们说到帮助他人就会想到老一套的“扶老奶奶过马路” “让座”等内容,说到云朵就是像棉花糖,说到眼泪不管情绪悲喜就是像珍珠……学生的作文中很少会出现自己的想法和语言。其实不能全怪学生,现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没有自主化的思维,更多的是“接受”,接受教师、家长教给他们的所谓“标准答案”。思考被打断,想象被扼杀,呈现出的作品只会是标准化、统一化的。

要打破这个僵局,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并接受学生的想法。曾经看到有位教师修改学生的作文,把“军训时,同学们一个个在地上爬着前进,就像一条条青虫在地上蠕动”改成了“军训时,同学们一个个匍匐前进,就像一个个真正的军人向敌人的阵地挺进”。原本充满童真的句子顿时变得严肃,不能说改得不好,只能说这语言不再有孩子视角所特有的魅力。

(二)鼓励创新,放飞想象

孩子总是天马行空,不拘形式,他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语言可能不够规范,却是原汁原味的,可能没有那么多华丽辞藻的修饰,却胜在了那份活力与灵性。教师应拒绝填鸭式教学和格式化教学,不轻易否定每个学生自己的创造,让每个学生勇于且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文学浇灌童言

(一)多动笔墨,多开金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早就道破了写作的关键。为此,笔者一直鼓励学生要在阅读时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在课上举行“好词好句交流大会”。“交流大会”不仅仅是分享,还要点评,学生作为“评书人”说出此词此句好在哪里。如此积累多了,耳濡目染,在写作时自然就会一点点学进去。另外,“讲故事大赛”“诗朗诵比赛”也是少不了的,既能督促学生读书,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多读好书,多加思考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学期的“好书有约”也能给学生提供分享好书的机会。在分享好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围坐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游美妙的书海,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被好书浇灌过的童言,定然独特而又富有情趣,这样形成的作文才会充满灵气。

四、鼓励呵护童真

(一)以生为本,多元评价

每篇习作都是学生一次自我展示的载体,一次让他人了解他的机会。比起批评指正,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学生文字中的闪光点,小到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只要写得好,就可以以此表扬学生,给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如何判断内容好坏?教师不该站在成人立场去进行衡量评判,而应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心去欣赏与品味。没有人生来就会写作,只不过有人学得快而有人学得慢,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也不一样,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二)鼓励赞美,璞石成玉

习作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言语,所以哪怕这篇文章不够完美,只要有闪光点,教师也要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放大这份充满童真的美好,并发自内心真诚地去鼓励他们。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呵护童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对于好的习作,教师可以打印出来张贴在黑板报上,或拍照做成作品集发给学生家长一起欣赏,让鼓励赞美代替审视挑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不断成长。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的生长规律,不对学生的生命加以扭曲和约束,不以文学的眼光苛求学生,不以教化的重任压迫学生,给学生的习作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回归到“从心出发”的状态。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遵从自己的内心,记录自己快乐的生活,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用儿童的眼光,遵从儿童的天性;用舒展的姿态,呵护儿童的灵性,真正走进儿童心灵,使童心飞扬,童言灿烂,童笔生花!

猜你喜欢

童言好书习作
童言·童画
童言·童画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竹兄弟
习作展示
童言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