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统编版语文散文解读策略初探

2023-10-2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9期
关键词:白鹭父爱散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李 莹

散文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腻丰富的情思、优美动人的语言、精妙深刻的思想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好散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是一线语文教师的一大难点。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课例分析,试图探寻散文解读的抓手和路径,以优化和丰富散文解读策略。

一、用语文要素,细嚼文本内容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基点和出发点。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前用简洁的语言写明了语文要素,让教师明确教学的起点和方向。散文教学同样也需要依托语文要素定位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散文《父爱之舟》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文章共描写了八个场景,作者是用梦来构思的。但梦境写出来,依然是有结构的,“爱”是文章的灵魂。如何理解“父爱之舟”,成了文章解读的聚焦点。舟是一个重要的物件,开头有、结尾有、场景描写里也有。“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的承载作用。“父爱之舟”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出发,可以抓住“父爱”“儿子对父爱的体会”理解全文:文章通过“买枇杷”“欲换房”“逛庙会”“糊万花筒”“背我上学”“筹集学费”“报考学校”“缝补棉被”八个场景以及场景中的细节表达父爱。

依托语文要素,散文文本内容的深度、细致解读就有了落点,还能精准指向文本谈论的言说对象,即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性散文”。它的着眼点:作者自身“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这样才不会偏离散文教学应有的方向。

二、在大阅读中,走近人物形象

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大阅读”的要求,教师更应扎根于大阅读。散文较一般文体,更强调行文思路、文章主旨,教师只有卷入与教材散文相关内容的系列阅读,才能把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亲近人物。

特级教师薛法根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阅读鲁迅”单元中的散文《好的故事》的解读就是在大阅读中,走进人物形象的典范。薛老师说:“阅读鲁迅,就是要以书为媒,逾越我们与鲁迅之间的思想鸿沟,重建‘美的距离’。”他通过阅读散文集《野草》,走进这个将现实和梦境编织起来的“美丽、有趣”的梦。他以参阅“名家解读”的方式,教会一线教师读懂那一段恍惚、转瞬即逝的梦境背后的深意。薛老师告诉我们,冯雪峰先生在《论〈野草〉》中对“昏沉的夜”与“美丽的人和事”做了精辟的分析,让我们对《好的故事》中的意象有了正确的解读:“美的梦境”与“无奈的现实”无法真正连接,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走近鲁迅,看清文字背后的民族之魂。

循着薛法根的散文解读思路,教师就能在“大阅读”的跋涉中寻觅到文本解读的绿洲。在“大阅读”的格局中,运用群文阅读、参照阅读和比较阅读等方式,直达散文深邃意境的核心意象。

三、从多个角度,读懂作者“心智”

所谓作者“心智”指的是作者写文章的结构和谋篇布局。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读懂作者“心智”的功力。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发现文本在思想内涵、布局方式和写作手法等内在结构的独特之处,是散文文本解读的重要策略,也是一种解读的思维模式。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散文《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堪称经典。课文围绕威尼斯极富特色的小艇展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文章结构完整,组段缜密,层次分明。其中,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船夫驾驶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第5、6自然段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衬托出小艇在威尼斯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情趣。关注文本结构,从“围绕中心有展开”“正面侧面有安排”“先写后写有讲究”“动态静态有配合”四个不同的角度解读,我们能理解作者马克·吐温写作这篇文章的“心智”模式。课文第4自然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展开,后面5句话围绕这个中心句进行描写。这一自然段第2~4句是正面描写,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作者以写感受突出小艇行驶速度快,衬托船夫驾驶技术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全面又具体。文章选取“船多”“拥挤”“极险极窄”三个典型的场景,具体地描写了行船的困难和危险,凸显了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这三个场景写作的先后安排,作者都是有讲究的。动静结合的描写是这篇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透过人们生活中的动静场景,抓住其传神的精髓,写出了威尼斯独特的风情美。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全面把握散文文本整体结构,从不同角度解读与发掘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和用心,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是散文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策略。它能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支架,实现散文教学语言情境的真实运用,进行语言的迁移和习得。

四、以单元为纲,用大问题统整

统编版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要有整合与联系的意识,阅读教学要有整体观瞻的思维。统编版语文教材需要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一课一课地备、一篇一篇地教的思想,整合单元学习资源,打通单元课文前后联系是策略,更是思维方式。对于一篇篇散文文本这样的独立篇目的解读,从大问题着眼,统领全文,是从零散的解读走向整体的解读、从表面的解读走向深层的解读的美丽转身。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杨九俊老师在指点一线教师解读文本时指出:这个单元的总体结构是《白鹭》意在审美、《落花生》意在喻人、《桂花雨》意在抒情,三个不同的文本有三种不同的立意。一下子就帮助教师将第一单元的文章和语文要素勾连并统整起来了。

《白鹭》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散文。杨老师用深厚的解读功力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抓住“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就能将整篇文章“拎”起来。从诗的意义出发,“诗”是美妙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美好事物。诗不仅是文学体裁,更是生活情趣,生活就是诗一般的享受。以这个视角解读“白鹭”的美,就贴近生活,关联人们的共同情感了。整篇文章的“韵”又有三层含义:第一层,白鹭长得适宜。(“一切都很适宜”)具体表现在第五自然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排比的用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赞叹、欣赏之情。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读出发现,读出欣喜,读出赞叹。第二层,动静结合。“清水田”是静,“白鹭站着钓鱼”是动;“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是静,“望哨”是动,白鹭低飞是动。如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第三层,三幅图画、三幅场景是一天当中的三个时间节点,时间的节奏是“韵”。

以单元为纲,用大问题统整全文的散文解读策略,让教师对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更加明晰,解读视角更加专业。

散文文本“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使它与小说、童话、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相比,每个具体文本的发掘难度要求更高。探寻小学散文教学适切、有效的解读策略,是一线教师共同的愿景和不断追求的目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散文阅读素养,运用语文教学的专业智慧,在散文解读时,“严防跑到文本之外去谈论言说对象;严防以自己的经验去代替作者的独特感受;严防滞留在对记叙描写客体的评价讨论;严防脱离语句跑向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教师要使“静态”的教材文本,在生动真实的课堂中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白鹭父爱散文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白鹭于飞
白鹭
父爱如山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