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助交通强国
2023-10-26当代党员王婉玲
文|《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王婉玲
9月14日,重庆交通大学在明德楼开展“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图/重庆交通大学
9 月14 日,一场颇具新意的“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土木工程学院杨俊教授、严仁章教授围绕“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的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交流发言,与在场的专家学者谈思路、说感受、谋策略。
“杨教授和严教授的发言具有一定前瞻性,青年学者做学术、做科研就要沉心静气、戒骄戒躁,破除自我的‘信息茧房’,促进学科交融,携手成长发展。”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说。
“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是重庆交通大学为凝聚青年人才思想共识的交流平台,以轻松活泼的氛围加大团队“传帮带”力度,推动青年人才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建设交通强国,需要培育高水平交通人才。近年来,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紧扣人才强校战略目标任务,把人才工作放在学校战略发展首要位置,在青年人才储备、领军人才培育、战略人才引进等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模式、新生态。
“甘为路石”引领青年人才储备
“青教赛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它让我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我感受到教学的魅力。”4 月24 日,作为教坛新秀,张东培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理科组二等奖,实现了重庆交通大学在青教赛上的历史性突破,而此时的张东培,从教时间仅有一年半。
“一开始我只是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讲懂书本上的知识,教会他们做题就可以了。”张东培苦笑,“但很多学生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总会抱怨高等数学太难了,公式还是很复杂。”
如何让学生们不仅会做题,还能从根源上了解高数、理解高数、喜欢高数?这成为张东培常常思考的难题,但苦于经验不足,张东培始终找不到解决之道。
终于,机会来了。
以市赛理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拿到全国青教赛入场券的张东培在备战全国青教赛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知识的可视化”“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她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如巍峨高山般再次摆在她的面前。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重庆交通大学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几位极具教学经验的老师组成了指导团队,与张东培并肩作战。
伴着李子湖畔的星光和黎明,大到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小到仪态仪表、服装搭配等,张东培与指导教师团队不断讨论完善,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教学设计,一遍又一遍地演练教学过程。
“从校赛到国赛,这120 个日夜、2400 个小时,都有指导专家们的支持与陪伴,是他们的坚守与奉献,让我飞速成长。”谈起指导教师团队的帮助,张东培眼里含着笑意,“我很感恩,遇见了他们。”
为紧扣人才强校战略,重庆交通大学立足人才成长规律,“以老带新”引领人才不断发展,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几年,涌现出重庆市杰出青年10 名、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5 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5人,一批有潜力冲击国家“四青”人才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人人有规划、人人进团队、人人有导师’,是重庆交通大学下一步做大做强人才‘蓄水池’的工作方针,将进一步助力青年人才高质量成长。”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称。
“以诚动人”推动领军人才培育
地处板块交界处的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每年对人和环境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尽可能为国家和社会的灾害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基础设施安全。”2021 年9月,带着这样的信念,吴礼舟受重庆交通大学的邀请,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加入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万一失防。”吴礼舟依托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三峡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减灾需求开展科技攻关。
“简而言之,我们正研究创建滑坡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基于变形和降雨的临界值来预测滑坡的发生时间,这跟地震预警类似,预测得越快越精准,越能尽早给相关部门传达滑坡的预警信号。”吴礼舟说道。
信念,不仅让吴礼舟甘坐“冷板凳”潜心科研创新,更让他“甘为人梯”育一流人才。
从教16载,吴礼舟认真指导学生的每一篇论文、每一个研究课题,还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以身作则指导学生勿让科研工作脱离实践。近年来,吴礼舟指导15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指导朱帅润博士发表SCI/EI论文10篇,解决降雨滑坡分析的实际问题。
“礼学文章誉寰球,舟航地海有诗书。慈竹万丈润心田,师恩不忘永探究。”朱帅润临毕业前为吴礼舟写下的诗篇,道出了学生们共同的心声。
吴礼舟加入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实了重庆交通大学科研与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也反映出重庆交通大学全链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出类拔萃。
长期以来,重庆交通大学坚持用事业发展愿景激励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调配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交通底蕴”助力战略人才引进
“一所大学的底蕴与声誉,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众、学问之深、精神之美。”9月21日,重庆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在重庆交通大学2023 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述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历史:重庆交通大学建校源于新中国一号工程川藏公路的修建……
辽阔的川藏地区连接着赖远明与重庆交通大学的缘分。
“我长期从事寒区工程理论和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冻土研究就像大海拾贝,非常有趣,也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赖远明笑道,“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气候对碎石路基的影响是不可逆的,研发新的路基结构形式可以很好地减少碎石路基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对青藏铁路的影响。”
赖远明曾完成的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结构的设计理论研究和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及其维护措施等研究,为青藏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
2010 年,受重庆交通大学邀请,赖远明成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从此作为特聘教授与重庆交通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多年来,赖远明成功攻克一个个冻土领域的难题,被誉为“世界冻土研究的领跑者”。
基于赖远明学术主攻领域与重庆交通大学优势学科特色方向高度契合,今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成功引进赖远明担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静下心,认真做,成果有。”履职后,赖远明不放过任何细节,牵头制定一流学科建设5 年行动方案,亲自指导修改学科申报材料和国家级人才申报材料,针对报告所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反复推敲。
“赖远明校长常询问我们3个问题:对此有什么想法?目前进展如何?目标能达到吗?”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徐向阳说,“这督促我们不断思考,不断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同时,依托重庆交通大学的师资和科研平台,赖远明牵头承担G109 高速等国家重大技术攻关,研发的新型爆破技术和隧道智能运维技术在重庆云雾山隧道、渝中连接隧道、中梁山隧道、彭水隧道等10座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国家重大工程贡献了一份重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