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10-26杜佳欣孔学礼吴礼平姜中其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宠物院校高职

杜佳欣,孔学礼,吴礼平,姜中其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分院,陕西杨凌 712100;2.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也需要引入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同时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长久以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长远的综合性发展。简单来说“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针对性的教什么,只是在顺应产业时代的发展,短期来看能暂时解决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从长期考虑无法发挥人才的带动领跑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曾言:“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因此,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当下发展,而更应该是面向未来的,不仅需要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型的人才,也应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逻辑思维、沟通表达等。总之,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引入新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本文以宠物类专业核心课《宠物解剖生理》为例,系统阐述在使用“认清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了解专业提出和建设背景、明确课程的专业定位、聚焦课堂内容和方法”四步走教学策略时,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测和评估,以确保高职专业课程“课堂革命”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其他专业的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职普比”大体相当是我国建设技能型社会、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基础性政策[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 年会”上指出:“职业教育在中国整个教育版图中占有绝对比重,虽目前约为45%~50%,但未来的比重应达到70%”。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更多的重视[2]。根据我国2018—2020 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8—2020 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总人数分别是790.99 万[3]、914.9 万[4]、967.45 万人[5]。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我国就业市场将涌进2018 年和2019 年入学的4年制本科教育毕业生,以及2019 年和2020 年入学的3 年制专科毕业生共计2000 余万人。那么,如何让高等职业专科学生在有限的就业岗位中具备更加有效的资源竞争力?仅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已不能满足饱和人力资源市场下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现状,而更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强化学生在“信息时代、知识型社会”背景下的综合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1 认清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潜力也在随之改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了解行业的国内外最新动向、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适应事物发展的动态变化,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可持续发展的脉搏。以《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在绪论通过讲授法以具体表格形式展示宠物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一方面能更新教师对前沿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内容前对行业背景有一定认知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

宠物行业在美、德、日等经济发达国家有200 年左右的历史,已形成宠物繁育、食品、用品、医疗、保险、驯导、婚介、美容、活体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宠物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约20 年左右[6]。根据《2021 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数据,该文使用Graphpad Prism 8.0 对宠物保有率及发展现状做出具体统计,结果如图1 所示,我国目前宠物保有率(宠物数/ 家庭数)仅为2.6%,而美国则高达65%,中国市场远未饱和。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单身经济和人口老龄化持续推动国内宠物经济的崛起,社会关注度提高也为宠物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泉动力。根据《2020 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中国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与宠物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从2010 年的140 亿元增长到了2020 年的1885亿元(图2)。根据目前现有的宠物数量体系和增长速度预测,到2025 年之前宠物数量整体规模有望达到30000 万只。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到2023 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23亿元。教育作为培育社会需要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7]。因此,作为培育未来宠物行业接班人的教育者,关注宠物行业前沿动态与发展现状并向受教育者传达,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更充分认识行业面临的挑战,探寻可发展的机遇,促进行业良性循环。

图1 不同国家宠物保有率(宠物数/家庭数)

图2 中国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与宠物数量关系

2.2 了解专业背景

在高校,专业是指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专业设置取决于国民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行业发展前景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支撑性的事实依据[8]。在认清行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了解专业建设背景,既有利于教师对专业教学的深度把握,也有利于学生明晰自身专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的宠物医疗市场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营宠物医院达23058 所,其中以东部沿海地区店铺分布最为密集,广东、江苏两省份均超2000 家。但基础设备落后、行业标准化低、供应链成熟度低、终端连锁化程度低等问题与高速发展的宠物行业不相匹配。行业内部不标准,不规范的根本原因是职业化和专业化人才的极度紧缺,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且实践技能过硬的科班出身宠物医生及助理师迫在眉睫[9]。本科院校虽已设有兽医专业,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猪、牛、羊等大动物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涉及犬、猫等小动物甚少。而高职院校处于本科院校和中职院校之间的办学层次,对接市场需求办学的理念尤为突出,申报新专业也比本科院校难度相对低。在行业迅猛发展、专业人才稀缺和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压力的三重因素下,开办宠物专业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肩上。根据《2019 年宠物医院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宠物医院从业人员以专科及以下的学历层次居多,占比高达62%,高等职业院校是宠物人才供给的主要培训场。本研究使用截至2022 年3月全国宠物医院在营数目分布统计及全国31 个省市内开展宠物专业高职院校数目进行统计,得出2022年全国宠物医院在营数与开设宠物专业高职院校数的关联度(表1)。以陕西为例,目前全省内的在营动物医院总数为548 个,开设宠物专业高职院校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3 所,各院校每年宠物类方向的毕业生总数仅200 余人,科班出身的专业型人才远无法满足庞大的劳动市场需求。

表1 2022 年全国宠物医院在营数与开设宠物专业高职院校数的关联度

2001—2004 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职业院校率先开设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宠物训导与保健专业。经过10 年发展积淀,乘着宠物行业迅猛崛起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东风,各地区高职院校逐渐加大对宠物类专业基地建设和师资投入的比例。以下是统计近10 年高职院校设立的宠物类相关专业及开办院校总数(图3)。

图3 全国高职院校宠物类专业开设情况(港澳台地区数据不在统计范围)

2013—2015 年,开设宠物类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增加7 所,新增宠物医学、宠物医疗与保健、宠物护理与美容等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呈现多样化。据调查显示,仅2016—2018 年就有超过10 亿资本涌入宠物医疗领域,在庞大的宠物基数的市场需求刺激下,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宠物医疗进入快速扩张时期。2016—2020 年,宠物类专业的名称伴随市场需求变化随之改变,整体上呈现出集能性、综合化的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和宠物养护与驯导两个专业。2021 年起,由于宠物专业人才培养蕴含了更加广泛的内涵,教育部重新修订专业目录,将宠物临床诊疗技术更名为宠物医疗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名称保留,专业代码510306 转变为410309,这也意味着对宠物从业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目前开设宠物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77 所,涉及全国27 个省市;以宠物医疗技术专业居多,占总数的54%。尽管5 年期间,开设宠物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数目实现倍比增长,为社会稳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的宠物从业者,但仍面临人才数量的短缺与组织结构性的不足。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只有做好人才的储备才能消除制约宠物医疗市场发展的掣肘。

2.3 明确课程定位

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8],而构成专业体系的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落脚点。明确课程在专业体系构成中的定位,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握本门课程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更合理的进行课程内容重构、重难点划分;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双高”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为例,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板块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通识课、个性发展课、创新创业课3 个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涵盖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能力培养课四方面课程。明确的是,《宠物解剖生理》课程是宠物医疗技术专业第1 学期开设的专业平台课,同时也是其他课程的前导必修课程(表2)。简而言之,学不好《宠物解剖生理》的宠物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会举步维艰。例如,如果对宠物机体的方位名称、器官体表投影、骨骼定位等知识点含糊不清,那么在学习《宠物外科及外科手术学》《宠物针灸》《宠物临床诊断》等课程中将无从入手;不清楚宠物机体在生理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就无法判断宠物机体是否异常患病。即使判断出《宠物病理学》中所学的宠物患病种类,却不知道如何用药才能使宠物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学生学习《宠物药理学》也终将一头雾水。因此,教师强调《宠物解剖生理》课程在宠物医疗技术专业构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既能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是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有效举措。

表2 宠物医疗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体系

2.4 聚焦课堂实施

既然专业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课程,那么如何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关键点。近年来,高职教育整体上由规模化扩张阶段逐渐过渡到“重质量、拓内涵”阶段。教师更应基于行业发展现状、专业建设背景、课程定位,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多角度的把握学生发展动向,以实时调整课堂实施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重要的专业建设与管理基础性文件,对促进专业与课程规范化建设,支撑各类教学比赛和评审有着重要的意义。《宠物解剖生理学》既是高职院校宠物类专业的平台课,也是其他专业必修课的先导课程,能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但是,在高职的实际教学中,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3 年,《宠物解剖生理》的理论课程内容不仅囊括兽医本科五年制教育中动物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三门课程,还更加注重临床的实践动手能力。面对繁多细碎的知识点和缩短的教学实践课时,为使教学质量不成为“压缩饼干”,在“课前”教研中针对《宠物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进行完善与修订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将80 学时理论课内容重构为4 部分内容,教师以宠物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为切入点,依次讲解组织、器官和系统总论部分。面对《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中复杂、抽象、晦涩的生理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等繁杂知识点,枯燥式“师讲生听”的授课方式往往无法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无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通过构建“MOOC+SPOC+Easy Anatomy”课前的自学多平台模式,将重难点解剖生理知识逐步渗透。课中学生分组汇报构成宠物生命个体的各系统组成器官及相应生理功能,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纠正、补充、评分。此种“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对自学知识进行归纳输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课程实施全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

3 小结

本文以《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为例,在结合大量文献及数据基础上,分别举例说明宠物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专业建设背景,提出明确课程定位和聚焦课堂实施的重要意义。首先,认清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了解专业提出和建设背景是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在宠物类专业中,随着宠物市场的发展和宠物饲养人群的增加,对宠物医疗和管理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针对这一需求,高职院校就需要优化宠物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其次,明确课程的专业定位,针对专业核心内容和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在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家养宠物饲养者的需求,课程设置了宠物解剖生理、宠物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还会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最后,聚焦课堂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标。在《宠物解剖生理》课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注重课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以确保教学效果的高质量。

猜你喜欢

宠物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抬起脚来
养宠物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