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段衔接工作,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
2023-10-26高洪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_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加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因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依次递进。如同一列火车,每节车厢都有其承载对象,是整体运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车厢之间的衔接则是保证火车整体运行的关键。所以,把整体性德育目标要求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需要明确不同学段间的联系点和差异点,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衔接得当。
厘清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重点
德育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从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开始,到爱祖国爱人民,再到爱领导人民过好日子的中国共产党;从树立是非观念开始,到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逐步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再到逐步树立为人类求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马克思主义;从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始,到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到遵纪守法、树立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再到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性。这样,层层递进,逐步增强学生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德育工作的目标导向需要贯穿大中小学各阶段,德育工作是贯穿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的教育形态。但是在实践中,各个学段的德育内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割裂、分散、重复的问题,需要探索各学段有机衔接的途径,厘清德育一体化建设有机衔接的重点。
1.突出学段间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德育目标从宏观视角和结果导向看是一体的,但各学段都有相应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设计。做好衔接就是要分清楚不同学段的层次差异,打通不同学段的目标边界,制定各学段合理的任务分解,形成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德育递进序列,纵向衔接、由浅及深、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小学阶段可以侧重学生的德育情感培养,着重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情感认知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中学阶段可以侧重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培育,着重使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担当。大学阶段可以侧重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着重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段都要为下一个学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2.明确学段间德育内容的差异性
各学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决定了德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差异。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式教育和体验式学习,通过营造相应的德育氛围和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奖惩引导和行为示范的方法,将爱党爱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内心。中学阶段重在知识性教育和适应性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德育内容也相应地要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概念和应懂尽懂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了解真善美、明辨是与非。在这一阶段,一方面需要形成德育类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育人合力,强化学生认知;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认同。大学阶段重在理论性教育和探究性学习,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做好“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3.把握学段间德育工作衔接的规律性
做好各学段间德育工作衔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体化德育体系。从教育对象来看,学生的思想认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但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做到无差别的德育效果和有差别的德育设计的统一。从教育者来看,各学段的德育课程、教材不尽相同,教育者需要关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注重相邻学段德育设计的连续性,特别是低学段毕业年级和高学段起始年级的德育内容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更高学段的学习,避免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教育者也需要在各学段中处理好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处理好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实现横向贯通。从教育管理者来看,德育一体化衔接还需要从全局视角出发,建立健全与一体化衔接相关的德育目标机制、德育内容机制、德育管理机制、德育评价监督机制以及德育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探索、总结德育一体化衔接的规律,推动这一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解决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一体化要求,使德育目标循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学生,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德育实施格局,就需要解决在推动一体化衔接中的几个难点和痛点,找准切入点,明确衔接工作由谁来落实、依托的载体和渠道,以及如何评价和监督,各司其职,精准发力,提高德育成效,真正推动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落地。
1.以教师互动为重心,推动德育队伍建设一体化的衔接
教师队伍是德育工作的关键,德育管理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等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主要承担着各学段德育工作。要做好德育教师及队伍建设一体化衔接,首先要推动构建各学段校内外德育教师队伍的共同体,配齐、配足一体化德育的专职队伍,邀请校外道德楷模、专家教授、基层工作者走进校园,兼职参与德育工作,形成各学段校内外教师的德育合力。其次,要消除各学段德育队伍的壁垒,建立德育教师队伍一体化的研修机制和研修基地,开展大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示范教学、交流研讨,增加各学段间教师互动的机会和频率,增进对于不同学段德育工作的了解,增强德育教师德育一体化衔接的意识。最后,要建立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助力德育教师更充分了解各学段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也方便各学段教师更好地密切配合。
2.以资源融通为中心,搭建推动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平台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完整的一体化顶层设计框架和充分的一体化德育支撑保障。目前,大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均由不同机构进行对应管理,因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要搭建推动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平台,各地可以建立相应的德育衔接研究和工作中心,全面统筹德育衔接的方向和体系建设,承担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经费保障、课题申报、成果转化、示范评选等具体任务的落实。平台也要为推动教师研讨交流提供支持,鼓励举办相应的学术论坛、研讨交流会,使教师能够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同时,要统筹好校外德育一体化资源。开发、利用好各地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国防资源,打造适合各学段学生学习的特色德育品牌,推动校内外德育队伍和德育资源的有效衔接。建设好网络德育一体化媒介,充分开发在线资源平台和网络宣传平台,创造良好的德育衔接氛围和环境,形成相应的德育衔接一体化经验和特色案例。
3.以育人成效为核心,做好效能监测一体化的衔接
目前,大中小学德育分别有相应的德育评价和监督机制,但是缺乏整体性思维,往往只关注各学段德育目标的达成,缺乏对于德育衔接成效的评价监督,也并未形成可视化的过程性一体化评价形式。德育衔接要匹配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连续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提升德育成效。
首先,要制定学生完整学段的一体化德育电子档案,形成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突出对整个德育过程的综合反映和个性关注,贯通各学段学生德育的记录和成绩,不以个别行为和某个学段成绩来判定德育成效。其次,在德育评价中,要形成学生自评、学校主评、家长参评、社会乐评的综合评价主体,多维度客观记录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形成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树立学生自我评价导向,促进学生根据德育记录实现自我转变。最后,要推动实施德育衔接工作的相关监督措施,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推动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双赢。
找准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落点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是一项创新工作,涉及多个教育主体和教育环节,关乎学生成长成才。要推动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提升育人质量,不仅需要基本的衔接思路,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衔接方法论,找准衔接的落脚点,春风化雨,久久为功。
1.加强顶层规划,统筹学段间衔接的机制建设
做好德育各学段的衔接工作,需要从整体性视角和全局性视角出发,统筹规划德育衔接的发展与改革,打破原有的德育课程界限,建立德育要素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和实施纲要。围绕德育衔接机制、德育衔接框架、德育衔接实施、德育实施效果等方面,一揽子解决当前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从衔接机制来看,要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德育监督机制、德育沟通机制、德育反馈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从衔接框架来看,要优化整合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队伍、德育评价体系,打通纵向衔接的壁垒;从衔接实施来看,要建构多主体参与、多课程协同、多要素联动的德育工作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从实施效果来看,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好大中小学德育的理念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关系,融合好知识教育和价值导向的关系,协调好政策制定和部门协同的关系,衔接好整体育人目标和阶段育人成效的关系,注重各级各类学校的联系和影响,形成一体化设计螺旋上升的最终目标。
2.推进先行试点,摸索总结学段间衔接的规律
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各地的进度和条件不尽相同。为更好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还需要试点先行,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互通有无,最终实现全国德育一体化衔接的整体成效。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地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部分高校、中小学也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特别是北京,2021年7月已经制定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并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北京是首善之都,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专业的德育团队,有能力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彰显德育衔接工作特色、提高育人能力效果,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作经验。但是,因教育资源和地域环境等差异导致的德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还需要先行带后行,不断总结德育衔接经验,进而推广到更多地区,缩小差距,实现德育整体效果的提升。
3.形成育人合力,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质量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主体是学校,但是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形成各学段衔接的有机结合,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育人共同体,协同发力,推动各学段德育更好地衔接。学校教育层面,要积极邀请家长全过程参与学生德育培养,听取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特别是指导家长关注在不同学段间、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减少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带来的思想波动,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和远大志向。家庭教育层面,要与学校同心同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注重家风传承和家教规范,特别是在各学段结束时,要克服应试的单一指向,帮助孩子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社会教育层面,要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和积极的社会风气,搭建公益志愿德育工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和帮助,逐步弱化对应试考试的结果导向和宣传,形成大中小学德育一体的社会助力,不断提升德育一体化学段衔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