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区域选科排课智能化教育治理探究

2023-10-26周林刘羽彭靓芳杨子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选科东城区师资

周林 刘羽 彭靓芳 杨子 _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2014年起,我国分阶段逐步实施新高考改革。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陆续下发重要文件,为推进新高考改革谋举措定方向。新高考在考试基本模式、考试评价形式和内容、高等学校招生机制等方面均有新变化,自2020年起,普通高中不再分文理,北京考生高考成绩由语、数、外三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合理高效的选科走班成为新高考改革后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在新高考推进过程中,学校在选科课程设置、走班教学形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评价等方面面临着新挑战,普遍存在选科排课的经验不足、建设成本较高、师资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针对此现状,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东城区以改革的思路打破困局,就学校如何实施选科排课开展专项调研,搭建区域统一的选科排课管理平台,集中解决学校排课、学生选科、师资配备等关键问题,实现资源共享,精准对接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落地,为应对新高考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1.东城区选科排课管理平台架构设计与特色

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东城区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合理安排和调配区域教育资源,选科排课管理平台是创新区域教育治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探索新高考背景下区域选科排课新模式的重要工具。

东城区选科排课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核心系统:第一,选科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全区中学生的选考科目数据,提取学生单科选择和组合选择分布,统计学生生涯测评结果和选科匹配度。第二,分班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全区高中的分班情况,包括区域内整体教学班、行政班,各校走班的比例等数据。第三,排课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全区高中的走班模式、分层教学情况和各个学科的课时分配情况等数据。平台通过获取区域内学校的资源评估数据,根据选科数据、教学资源配置数据、走班方式选进行整合分析,对区域内各校选科、分班、排课情况进行了解与管控。

学校层面,利用平台实现选科需求的自动收集、分析,适时了解学生选科情况,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从学科能力、学科兴趣和专业匹配三个方面立体评估学生的选科需求,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高效排出学生课表和教师课表和选科报告。

学生层面,通过选科系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科优势、兴趣爱好,并结合高等教育专业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学科最佳方案,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度,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2.“业务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成效分析

截止到2022年,平台为东城区内27所高中提供选科服务、分班排课服务及其他应用。形成区域年度资源评估总报告、学校选科报告,学生参与选科系统测试形成个人选科报告。积累排课近2200个班级,走班学生人数占比95%,覆盖东城区大部分高中学校。

(1)东城区分层单科选科、组合选科占比分析

以东城区2018至2020级高一学生选科情况为例。

梳理2018级学生单科选科中物理、化学、地理为前三名;2019级学生单科选科中物理、生物、地理为前三名;2020级学生单科选科中物理、历史、地理为前三名;通过对比2018-2020级四年的单科选科人数占比,发现物理、地理稳居前两名。

数据表明,2018-2020级连续四年学生组合选科人数占比,物化生、政史地、物化地稳居前三。2018级学生在20种组合选科中“物化生”“政史地”“物化地”为前三位,2019级学生在20种组合选科中“物化生”“政史地”“物化地”为前三位,2020级学生在20种组合选科中“政史地”“物化生”“物化地”为前三位。

因此,“大走班”模式较为符合东城区多数学校的教学实情,学校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对教学管理而言有一定压力,但可以实现在最少课时内,满足所有学生的选科志愿,大大提高课程价值,为新高考积累经验。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区域师资和教室资源分析

根据部分学科现有师资与需求师资对比,各科选科人数与师资的比例出现不均衡现象。通过对教室资源分析可知,实施走班后约94%的学校需要考虑增加教室,平均每校需要增加的教室数为1.92(即两间教室),约6%的学校不需要增加教室;区域整体需要增加约50间教室。这为区域教育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3)区域学生生涯规划分析

截止到2022年3月,东城区共有27所高中校99.1%的学生通过平台完成高中模拟选科。从兴趣能力、专业匹配等角度进行自我评估,并得到全面的个人选科报告。学生高校专业意向测评结果显示,心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教育学类等专业,意向人数较多排名靠前。学校可以利用数据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管理平台实践研究中的创新举措

从分班排课数据和调研分析来看,东城各校的走班模式除个别采用学校特色模式外,大部分学校改革首年采用“大走班”模式。有学校采用“优选三科+大走班”方式、“定一走二”方式、“小走班+大走班”结合方式、“定二走一”方式实施走班。面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管理平台不断拓展数据空间,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寻找选科排课问题的最优解。

一是优化选科走班的区域资源配置。通过对各校选科走班后,师资、教室配备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学区进行校际间师资的相互协调,缓解教师潮汐性短缺情况,并及时通过功能教室改造等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空间。

二是形成选科走班的区域引领性研究。依托东城区选科排课管理平台建设,运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思维方式,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开展数字化追踪管理。获取区域内所有学生的选考科目选择数据并进行统计,评估出高考选考的学生数量及分布情况,对统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进而实现对学生选科过程的动态监控,形成区域动态监控预警机制研究,实现学生优势增强。

三是宏观调控新高考选科的供求关系。新高考背景下,东城区选科排课管理平台建设帮助区域教育管理者直观、快捷了解区域整体选科排课情况,并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精准把控供求平衡关系。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成熟的科学理论基础,通过评测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升学和职业生涯方向规划,解决学生和家长疑惑,增进社会对高考综合改革的了解,减轻学校负担,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2014年新高考改革,是高考发展史上深刻、系统的变革。因为人才选拔模式的变革,高中教育面临着全方位的冲击,高中学校面临如何应对“学考+高考”的考试模式,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高中学校做好选科走班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科模式和高效的走班教学,进而为高中学生适应新高考改革、提升教育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东城区结合区情校情,集全区之力,统筹规划,创建区级选科排课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多主体、多场景、多维度实时动态大数据,动态监控学校运行,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东城区选科排课管理平台是满足区域治理现代化、学校资源调配精准化、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以破解当前区域教育面临的选科排课、走班管理等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海量教育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分析挖掘,驱动教育精细化管理、利用数据进行决策支持、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促进大数据与新高考的深度融合。在平台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新思考,如何安排选考科目和学考科目的教师,如何实施走班管理后的评教评学,如何进行学科组合多样性后的教师评价,如何看待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与选科的关联性……针对系列问题,学校应提前谋划,根据平台分析报告和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特色的方案,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平台建设的研究基础、架构设计与特色、成效分析及创新举措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后续将基于平台支撑深入开展“选科排课”个性化学校典型案例研究、学生成长轨迹跟踪分析等实践应用研究,以期为区域教育治理提供更为优质的个性化指导和精准支持,促进区域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猜你喜欢

选科东城区师资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