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市红菜薹主栽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3-10-26孙信成张忠武杨连勇陈位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菜薹常德市

黄 琳 孙信成 张忠武 杨连勇 陈位平 康 杰 蒋 万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湖南常德 415000)

红菜薹又名芸菜薹、紫菜薹,以嫩茎供食,营养丰富,色泽鲜美,品质脆嫩,经济效益好,深受广大种植户及消费者欢迎, 是长江流域洞庭湖区秋冬蔬菜栽培的大宗品种之一[1]。 近年来,常德市以“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集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红菜薹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生产,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 目前常德市红菜薹播种面积约3 533 hm2,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汉寿县、鼎城区、安乡县、澧县、桃源县,栽培模式多为中稻+红菜薹或一季晚稻+红菜薹模式[3]。 鲜嫩的红菜薹经过采摘、分拣、打包后,由专业冷链物流运往深圳、广州、香港等地, 成为大湾区人们餐桌上的绿色安全食品, 配合稻薹轮作种植,效益可达68 343 元/hm2,有力带动了本地农户增收致富, 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能[4]。现将常德市红菜薹主栽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目前常德市红菜薹主栽品种有油亮小叶红、柳叶靓红、 小叶红棒棒薹、 五彩紫薹2 号、 亮洪菜薹等[5],均为早熟或偏早熟品种,秋冬栽培从播种至始收60~70 d,采摘期可从当年11 月上旬到翌年3 月上旬,采收8~10 次,菜薹产量为22 500~30 000 kg/hm2。上述品种还具有无蜡粉、薹叶小、薹色鲜艳、耐寒性强、商品性好、口感甜脆等特性,较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 适合蔬菜基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2 培育壮苗

根据多年种植及推广经验表明, 本地红菜薹最佳播种时期为9 月中下旬[6]。 播种时间过早,茬口衔接时间紧,同时高温导致育苗困难,花芽分化推迟,营养生长期加长, 种植过程中易发生病毒病及软腐病,产出的菜薹味苦,食用品质欠佳。 反之,移栽成活慢,发棵小,营养体生长不足,花芽分化提早,抽薹提前,不利于菜薹提高产量,同时采收期缩短,采收次数减少,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生产中,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顺畅的地块作苗床,结合整地施用商品有机肥15 000 kg/hm2和45%三元复合肥450 kg/hm2作基肥,深翻耙平做成宽度为120~150 cm 的畦面, 播种密度0.7~1.0 g/m2。为预防各种苗期病害, 须进行种子消毒, 一般使用50℃热水浸泡0.5 h 或使用种子质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播种前1 d 苗床要浇透底水,播种后覆盖银灰色遮阳网降温保湿,出苗后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当在清晨或傍晚洒水,并及时防治黄曲条跳甲、蚜虫和菜青虫等害虫,一般可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或噻虫嗪进行防治。 待幼苗真叶抽出后开始间苗,苗龄以20~25 d 为宜。

3 整地移栽

红菜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对营养要求较高。 想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红菜薹,需要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灌溉条件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栽培,远离“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区。 移栽大田至少要在定植前10 d 整地完成, 一般用旋耕机翻耙2 次再开沟做畦, 高畦栽培, 畦宽2.2 m, 沟深15~20 cm。 整地时施足基肥, 可混施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菜枯750 kg/hm2或其他腐熟有机肥。 当苗龄20~25 d且有4~5 片真叶时即可择晴天定植于大田, 株行距40 cm×(40~50)cm,密度450 00~49 500 株/hm2。 定植前1 d 苗床浇透水,便于取苗,宜挑选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子叶肥大、颜色深绿、大小基本一致、无病斑的菜苗用作定植苗。 定植时应随取随栽, 带土移栽,且根系不要直接触及肥料。 栽植深度以子叶节同地面基本相平为宜。 栽苗后立即浇施定根水, 但不宜大水漫灌。

4 田间管理

肥水与红菜薹的形成密切相关, 因此整个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不得欠肥欠水。 如果有叶片失水萎蔫,应及时进行浇水,但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尤其是在冬季及春季地面温度偏低的情况下, 大水浇灌甚至可能会引发菜薹冻害。 田间培管时分阶段施肥4~5 次。 一是定植成活后,可追施45%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提苗。 二是现蕾时用尿素75 kg/hm2兑水稀释后浇施, 以保证植株菜薹形成。三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 每采收3~4 次就要追肥1 次,每次施入45%三元复合肥150 kg/hm2和适量尿素,以维持次生莲座叶和再生莲座叶对养分的需求,保障侧薹顺利抽出,提高产量。

在搞好肥水供应的同时也要注意田间病虫害的防治,本地红菜薹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软腐病,可用恶霉灵、霜脲氰、新植霉素等药剂喷雾进行防治[7]。 害虫主要为跳甲、蚜虫、菜青虫、蓟马等,可利用害虫的驱避性进行物理防治, 如用银灰色地膜和遮阳网驱蚜,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机油板进行诱捕。 也可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8]。 注意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的禁用农药,采收时间要达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5 及时采收

红菜薹主薹宜适当早采,促进植株生长,侧薹早发。 当菜薹长到高25~35 cm,2~3 朵花瓣张开,少量花蕾转黄时即可采收上市。 秋冬栽培的红菜薹一般于11 月上旬开始采收,前期每隔2~3 d 采收1 次,后期气温低,抽薹较慢,可每隔5~7 d 采收1 次。采收宜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最好用利刀割薹,不可蛮折,以减少对植株的机械损伤。 主薹采收位点要低,不要留桩,以保障侧薹的发生。 侧薹采收时要注意不要伤及外叶,并在基部留1~2 个叶芽后切薹。 采薹切口要稍倾斜且表面平整,采收标准要统一,保证产品整齐一致,按照0.5 kg/梱扎成小把,入塑料筐进冷库制冷,然后装泡沫箱放入冰块通过冷链车运输后销往外地市场[9]。 采薹后不得马上直接向植株浇水施肥,以防菜薹伤口感染引起软腐病, 而要在畦间漫灌或在行间轻浇,促进继续抽薹。

6 结语

红菜薹营养价值较高,投入少,效益高,风险低,且不与粮食争地, 还能有效改良水稻田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有利于下茬水稻的生长。 因此,在本地大力推广稻田种植红菜薹等秋冬蔬菜 “一举两得”,既稳定了“米袋子”又保障了“菜篮子”。

随着红菜薹产业的不断扩大, 常德市红菜薹栽培技术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品种结构滞后于市场需求。 随着设施农业的推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耐贮运、高品质、富营养的红菜薹品种日益受到市场青睐,应加快良种引进、选育和技术创新步伐,加速优良品种更新换代。 二是轮作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中稻+红菜薹”或“一季晚稻+红菜薹”模式下生产的红菜薹过于集中上市,造成销售挤兑,价格下滑,可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探索夏秋栽培[10],如早稻+早熟红菜薹、烟叶+早熟红菜薹模式,也可采用稻稻+红菜薹种植模式,延长产品的市场供应期。 三是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够高。 种植中的土地翻耕、起垄平厢、水肥管理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幼苗移栽、采收包装等环节仍为手工作业,人工成本偏高,有待于研究开发适用于洞庭湖区黏重土壤的小微型移栽装备及采收配套装备。 四是秸秆还田技术不够成熟。 红菜薹采收后残留的老叶、病叶、茎秆等废弃物大多数未进行发酵处理,而是直接散留于田间,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常成为翌年病虫害的侵染源, 有待于研究应用轻简化的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

猜你喜欢

菜薹常德市
仪征的紫菜薹
仪征的紫菜薹
家乡的蕻菜薹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春来菜薹鲜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立志正德 开拓创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简介
常德市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