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源于实践 主题重在整合
2023-10-25姚培鉴
姚培鉴
“语文主题学习”是教师围绕某个阅读主题,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阅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多个文本共同承载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实现课堂主题意义建构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主题学习”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精研主题内涵是主题学习的基础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时,大多从一篇讲读课文出发,精心选取与讲读课文主题相近或相似的多篇课外文本,指导学生比较阅读,或选取与讲读课文主题相反或相对的多篇课外文本,指导学生对比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其实,“语文主题学习”的选材不一定局限于课外文本,教材中有很多主题相近的文本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语文主题学习”的对象。结合自己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经验,笔者认为,从教材中选材比从课外读物中选材更有必要,原因有三:一是选材便捷,可以减轻师生的选材负担,二是有助于学生巩固教材知识,三是有利于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实施“语文主题学习”时,应该优先从教材中选材。
另外,很多教师认为,既然是“语文主题学习”,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多篇文本共同指向的人文主题上。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向多篇文本共同指向的人文主题,它还可以指向多篇文本共同承载的语文基础知识,指向多篇文本共同承载的语文基本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在实施“语文主题学习”时,我们应该根据文本内容,或将它们共同承载的人文主题作为教学主题,或将它们共同承载的语文要素作为教学主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课就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好载体。这一课包括《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艰难历程。《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记述了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探界者”钟扬》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追求。从文体上看,这三篇文章都是人物通讯,都属于实用类文本;从表现手法上看,三篇文章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而且都是通过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从写作对象上看,三篇文章记叙的对象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者;从人文主题上看,三篇文章都强调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人文主题。所以,无论从人文主题的角度看,还是从语文要素的角度看,这三篇文章都应该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行确定主题
从教的角度看,“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一般是由教师确定的;从学的角度看,这个主题可以交由学生,让学生自行确定。小学生和初中生受年龄、阅历、学习能力和认知所限,很难确定多篇文本的主题,所以,“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往往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辩证认知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确定多篇文本共同指向的学习主题。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确定主题,不必过多干涉,更不要越俎代庖。如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语文主题学习”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教学第4课时,笔者没有为学生设定阅读主题,以避免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阅读主题。首先,笔者让学生自读“单元导语”,从“单元导语”与文本内容相交叉的内容中提炼本节课需要掌握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接着,笔者让学生不限次数地自由通读三篇人物通讯,从中寻找其相似点。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对照“单元导语”,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自身语文知识的薄弱点,从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角度自行确定阅读主题。最后,笔者将不同学生确定的多个阅读主题整合成以下五个主题:①劳动神圣,劳动光荣;②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带来美丽;③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新闻报道中事实与观点的关系;④细节描写与典型事件对人物描写的作用;⑤我来写人物通讯。其中,主题①②指向本节课教学乃至本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主题③④⑤指向本节课教学的语文要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按照学生自行确定阅读主题的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与这5个阅读主题相对应的5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各自的阅读主题合作研讨,最终形成一个简单的主题学习报告。笔者则在各小组研讨过程中巡回指导。
三、整合分主题,形成主题教学合力
“语文主题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适时指导,对学生的主题学习成果进行整合或纠偏。
5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了主题学习报告,并不意味着其他小组也能掌握该小组的主题学习成果。鉴于此,笔者将各小组的主题学习报告分别呈现到白板上,让其他小组借鉴学习,或补充、完善非本小组的主题学习报告,笔者则相机指导和纠偏。
比如,第4学习小组的主题学习报告《细节描写与典型事件对人物描写的作用》从细节描写、典型事件能突出人物优秀品质的角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列举了三篇通讯中的相关内容予以佐证,最终得出“写人物通讯必须敏锐捕捉人物活动的细节,必须从众多的事件中确定最能体现人物精神内涵的典型事件”的结论。
从“语文主题学习”和文本教学的角度看,该小组的学习目的基本达成,但其他小组学生认为,第4学习小组的主题学习报告还有待补充和完善,并提出具体建议:①补充如何捕捉人物活动细节的方法(一般从人物动作和表情等方面入手);②补充如何确定典型事件的方法(主要看事件是否与众不同、能否最大程度地表现人物品质、是不是其他人也能做到但没有做到的、能否折射出不平凡的品质等);③将这一结论再扩而大之,扩大到文学文本阅读、古诗词鉴赏等非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上,更具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学生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既暗合了高考考点,又适当拓展了主题学习的范畴,对学生通过主题学习发散思维具有促進作用。
对于其他学习小组的主题学习报告,笔者也采取了类似的“借鉴学习—质疑探究—补充完善”策略。这样教学,学生不仅能集中精力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能从其他学生的主题学习报告中得到启示,取得“探究一个主题,获得多项收获”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主题学习,增强了质疑思辨精神,促进了思维的发散。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