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生物新授课教学质量管控策略
2023-10-25黄育纯陈立伟
黄育纯 陈立伟
[摘 要]如何加强教学质量管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是生物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以“光合作用”新授课为例,具体阐述初中生物新授课的教学质量管控四策略:一是课前准备质量管控;二是课中过程质量管控;三是作业练训质量管控;四是教学经验总结质量管控。这类具有整体结构性的教学质量管控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授课;教学质量;管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0-0080-0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有大概念提炼、教学过程重实践等要求。顺应这样的要求,结合我校省级立项课题“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管控实践研究”的研究,笔者认为生物教学应加强教学质量管控。下面以“光合作用”新授课为例,探讨初中生物新授课的教学质量管控策略,以期为生物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策略一:课前准备质量管控
课前应管控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光合作用也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知识,故本节课在整个中学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
2.概念分析
生物概念包含名称、内涵、外延和例证。光合作用的概念的内涵指的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外延指的是光合作用的适用范围是绿色植物,条件是有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例证是指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具体实例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本次概念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帮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整体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重难疑困点分析
通过对光合作用概念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难点是通过实验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疑点是海尔蒙特实验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水;困惑点是学生很难理解具体气体的转换。
(二)教学生态环境的分析
1.师情分析
教师已经了解到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初步学习了光合作用,但对学生存在的光合作用的错误前概念还需进一步了解。为了更好地进行授课,教师需要在课前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小范围的问卷调查。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其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但无法完全进行抽象思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3.资源分析
在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的时代,教师的课堂授课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如利用希沃白板、授课助手等软件,可以更好地展示实验的结果,并利用课堂即时小游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分析
在教法上,本节课采用问题、任务双驱动教学法,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学法上,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适切分析
生命观念:通过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使学生初步建立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改进,逐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形成环保意识。
(五)教学流程的科学分析
“光合作用”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举科学史,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用三个创新实验帮助学生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本节课教学的最大亮点;用五个问题形成问题串,给学生搭建思维阶梯,最后联系热点,让学生学以致用。有了科学的教学流程图,教师就能将每个教学流程牢记于心,进而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管控。
策略二:课中过程质量管控
课中教师应管控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以黄少谷与丁当合唱的歌曲MV《光合作用》进行导入,让学生找出歌曲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关键词。
(二)概念建构
任务一:回顾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产物等内容,进而回答问题1。
问题1: 轮胎的原料是树胶,金属的原料是矿石,那么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由什么原料转化的呢?
学生给出“化肥”“水”“土壤”等答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顺势提出问题2。
问题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化肥、水还是土壤呢?
通过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然而这只是一个科学史的分析,接下来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真实的结论离不开实验的验证,进而提出任务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排除“化肥”“土壤”这两个错误前概念,使学生更好地建构概念。
任務二:设计实验证实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
教师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思路,然后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一是选一片暗处理过的叶片,用小刀将其主叶脉切断(因为水是由主叶脉运输的);二是通过光照、脱色、漂洗之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见图2),学生观察到叶片上半部分变蓝,下半部分不变蓝,从而得出结论:水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该实验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水。因此,教师应紧接着提出问题3,及时帮助学生补充正确的知识,纠正认知偏差。
问题3:验证水是否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时,变量除了水,还有哪些?
此时学生一般会回答“还有空气”,若学生回答不出就再引导:在学习水循环时我们学过植物的叶片有气孔,可以让气体进出。接着讲解普利斯特利实验,让学生尝试分析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果。然后提出问题4。
问题4: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回答出“植物能够使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变得清新”,但是对具体气体的变化不太了解。教师可通过事实性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告知学生让空气变得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让空气变得清新的气体是氧气。接着提出任务三。
任务三: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先提示:BTB即溴麝香草酚蓝,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在中性条件下呈绿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会导致碱性的BTB溶液变成中性,颜色由蓝变绿。
再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1)先往BTB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再将溶液分装到A、B两个试管中(A试管放水草,B试管不放水草)。(2)将试管置于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见图3),学生可以看到A试管中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即二氧化碳被水草吸收了;B试管中溶液依旧是绿色,即二氧化碳依旧存在溶液中,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接着让学生完成任务四。
任务四: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氧气。
先提示: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探究其他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提供CO2 用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溶液,浓度较为适宜[1]。
再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1)将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溶液倒入矿泉水瓶中(4/5)。(2)将适量水草用细线固定在螺帽上,从瓶口塞入水中。(3)用手挤压矿泉水瓶,使得瓶壁尽可能向内凹陷,再拧紧瓶盖。(4)把装置放在阳光下2~3 h,由于张力的作用,水草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让凹陷的矿泉水瓶恢复原状。(5)验证 :将快要熄灭的线香插入瓶口内,线香会重新复燃[2]。
通过实验(见图4),学生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线香插入瓶口内,线香重新复燃。
相比教材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材料更容易获取,更加环保和经济,操作也比较简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操作热情,并使学生树立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贡献者”这一生命观念。
(三)知识应用
教师完善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直观化梳理,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接着提出问题5,让学生学以致用。
问题5:根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新能源三个例子,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辅助生产。
策略三:作业练训质量管控
(一)管控作业层次设计
【基础性作业】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暗处理的目的是( )。
A.设置对照 B. 溶解叶绿素
C. 消耗氧气 D. 消耗或运走淀粉
【综合性作业】我区某村通过桑基鱼塘项目脱贫致富,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到该村调研所做的有关实验(见图5,实验中桑叶已经过暗处理)和数据分析(见图6),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将图5所示的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显示A处变蓝,B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图6是根据桑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的测定值所绘制的曲线,图中MN段光合作用的强度 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若降低环境温度,则图6中的M点会( )。
A.下移 B.上移 C.不变
【发展性作业】思考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的贡献,并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示。
(二)管控好作业过程质量
基础性作业主要是让潜力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促使潜力生向中等生转化;综合性作业主要是加强中等生的思维训练,调动组织优等生解决个性化问题,促进中优生向优等生转化。优等生对于基础性作业与综合性作业都能游刃有余,因此主要让其完成发展性作业。在此过程中也可组织特优生巡视与辅导,解决优等生的特殊困惑。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各自独立完成,将重点题目跟不懂的题目都进行标记,并通过网络上传给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或互助学习。小组长可统计小组成员的疑点与困惑点,并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能在互助交流过程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团结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管控好作业反馈质量
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应全部进行检查,进行优秀作业登记,并让科代表每次抽取不同小组的作业放在最上面。教师进行作业批改,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有利于教師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应进行表扬,以及给予加分;对于较好的作业,教师可以进行课件展示;对于质量较优的作业,教师可以将其发到班级群,树立榜样。通过表扬以及榜样的力量,可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促进家校合作,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策略四:教学经验总结质量管控
教师应管控好两种经验的总结质量:
(一)惯用的经验
1.小组合作,团结协助
课上的小组合作,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课后的小组合作,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作业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小组评分制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能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减轻教师的管理难度。
2.问题驱动,循循诱导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提问,可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如“验证水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时,变量除了水,还有哪些?”这一问题可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多环任务,提升能力
利用4个不断递进的任务,从课堂情境导入到实验设计以及实施,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性实验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操作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思想与方法
1.聚焦概念,搭建阶梯
概念是学科知识和思维的出发点,只有让学生领悟生物学概念的本质,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生物学概念,才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3]。本节课通过趣味导入以及问题、任务双驱动教学法,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将概念的本质以及外延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以致用,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境界。
2.提升素养,全面发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物质与能量观,让学生学会从生物学的视角去认识生命。对教材实验的创新改进,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判断,培养了理性思维。光合作用的应用让学生参与了社会事务,学会关注社会能源问题,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教学经验总结质量管控,有利于教师探索教学规律,不断进行反思,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总结教育教学所得的思想,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教学原理的思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教学经验总结质量管控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实施教学质量管控尤为重要,而这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要高,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方法。本节课通过课前准备质量管控、课中过程质量管控、作业练训质量管控、教学经验总结质量管控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的管控,效果较好,有利于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允杰.《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研究[J].高考,2021(15):145-146.
[2] 胡勇卫,赵海春.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12):27.
[3] 杨玉.高中生物学概念转变的教学设计研究: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