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2023-10-25杨玉叶
杨玉叶
[摘 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及共产主义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43-03
2018年中央军委印发的《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指出,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政治建军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此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各项政策的要求下,教育领域也需要做出改变,将红色文化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爱国精神培养
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人民群众换来了和平、安稳的生活,这便是爱国主义的最高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他们了解我国的红色文化,激發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红色文化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渗透红色文化,用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孩子得到了父母越来越多的关爱。父母的溺爱,让一些孩子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面对困难时,他们会不知所措或逃避,抗压能力较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在教学中给学生讲红军不畏艰难的长征故事,引导学生将苦难化为动力,形成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
一些初中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将来的生活比较茫然,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对未来也缺少规划。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及共产主义理想,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用红军长征的事例:红军战士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吃不饱、穿不暖,但仍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战略远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将红军的艰苦生活与自己富足的物质生活进行对比,使学生受到启发,进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初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任务,教师可利用初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向他们传输红色文化,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学理念,用红色文化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认同。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初中是一段新的旅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例如,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将知识点告诉学生,会阻碍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可更新教学理念,渗透红色文化,为学生讲述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革命先辈身上的优秀品质,如陈乔年、陈延年和杨靖宇为了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革命先辈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认知,并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努力提升自己。
(二)丰富教学内容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也就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以丰富教学内容,为构建高效课堂助力,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和分析教材内容,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作为切入点,积极渗透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
例如,“少年有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大力弘扬。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表现出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2岁的周恩来远离家乡,来到东北求学,那时这片土地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来到这里后,周恩来的伯父交代周恩来:没事不要去租界。当时的周恩来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中国人不能去,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周恩来背着伯父去租界一探究竟。他看到了洋人欺辱衣衫褴褛的妇女,中国警察不仅不惩处洋人,反而帮助他们,这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思,在课堂上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涉及一个简单的红色故事,而且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反映。在教授“少年有梦”一课时,教师展示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将周恩来、毛泽东等革命人物作为偶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师可以创设有关红色文化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學“守望精神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电影《长津湖》的片段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的处境:“1950年的寒冬,第9兵团战士的棉衣还没有完全发放,很多战士只能穿着单薄的衣服,相较于装备先进、条件良好的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而言,不论是装备还是条件都十分落后,并且敌军还在两场艰难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展现出强劲的实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正处于长津湖战役中,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条件相差这么多还敢与敌军作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身上坚韧不拔、不畏艰苦、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分析现在的和平生活与志愿军战士作出的贡献之间的联系,深刻感受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又如,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情境中渗透红色文化:“我国戍边战士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在守卫边境时即使遇到恶劣的天气,也一直坚守岗位,没有退缩和放弃。”为了让学生对此有更直观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戍边战士在冰雪中笔直站立的照片,并为他们介绍戍边战士的生活环境,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能自觉为祖国美好的将来而努力奋斗。
(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纵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不会灵活变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到索然无味。部分教师渗透红色文化的方式比较老旧,只是在课堂上生硬地讲述红色文化,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红色文化。对此,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例如,“绽放生命之花”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探究,但初中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因此关于生命意义的话题很难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引入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平凡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如引入“用生命捍卫信仰的革命伉俪”这个真实的故事:藕儿的父亲田波扬和母亲陈昌甫均为共产党员,他们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一直坚持在长沙城内留守,当时陈昌甫还怀有身孕。由于叛徒告密,这对革命夫妻于1927年5月30日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摧残,他们始终威武不屈,不背叛党,最终于1927年6月6日不幸牺牲,当时田波扬23岁,陈昌甫22岁。他们的女儿藕儿在家乡的桂花树下等待了父母一辈子。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像藕儿父母这样的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引发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当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教材,学生的学习体验比较单一,不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注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很少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此,教师在开展红色教育时应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以使学生了解本土的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给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故事,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要懂得感恩。在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成为信念更加坚定的人。教师还可以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让学生讲述党史故事,或者让学生课后阅读一些红色读物,使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通过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利用好红色文化,使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晓菲. 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10):74-75.
[2] 马越湖.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2(23):52-54.
[3] 陈俊娴.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102-103.
[4] 江素娟. 用红色文化资源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1(30):106-107.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