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以及体能康复训练策略
2023-10-25展瑞仙
文 / 展瑞仙
◆ 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我国,乒乓球运动多年来始终在竞坛上名列前茅,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我国优越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乒乓球现实训练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尤为重要,但是在运动员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运动损伤将是阻碍运动员获取比赛优胜的致命问题,良好的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将选取部分乒乓球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研究,对其出现运动损伤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给予相关体能康复训练策略。
◆ 乒乓球训练;体能康复;运动损伤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择为135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调查,包括省队、市队、校队、社区等专业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首先是对所选择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其出现运动损伤情况、运动损伤类型、出现损伤时间等因素。最终回收1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
1.2.2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中,逻辑分析法主要用于专家访谈之后的相关问题梳理和分析,对于与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结合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对出现运动损伤的体能训练策略进行设计,同时,逻辑分析法在全文的撰写过程中也全面体现出来。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收集的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调查问卷中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
1.2.4 访谈法
访谈法分别是对与乒乓球相关的训练专家以及部分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访谈,主要针对于康复体能训练以及一般损伤特点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访谈名单如表1。
表1 访谈专家名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的回收情况来说,出现损伤的运动员共有82名,所以本研究将这82名运动员出现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2.1 乒乓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部位分析
首先对乒乓球运动员身体所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运动员自身损伤的部位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损伤部位统计表
通过表2的结果呈现和分析,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和肩关节,因为乒乓球运动需要经常性动用下肢肌肉进行发力,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对于下肢肌肉的使用几乎全场都在进行。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快速移动自身的下肢,以保证运动员自身获得一个良好的进攻和防守位置。其次,肩关节是运动员进行击球和持球中最为常用的上肢关节,肩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等功能的出色发挥才可以促进运动员接发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运动比赛强度的骤然上涨不仅仅会增强运动员比赛受伤的风险,而且更加容易导致运动员出现比赛生涯提前结束的局面[1]袁辉.乒乓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4):90-92.。
2.2 乒乓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时期分析
本研究对于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时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将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时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休赛期,准备期是运动员为进行比赛而主要准备的运动训练时期,包括大量的基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比赛期是运动员以夺取比赛优胜和发挥出竞技能力的重要时期;休赛期主要是运动员进行伤病恢复和体能储备的重要时期,对运动员身体上的恢复和心理上的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所调研运动员出现损伤的时期进行分析,多数运动员出现损伤的时期都是比赛时期,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同时,本研究通过与教练员的访谈和交流后认为:第一,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体能消耗较大,运动员对于不同比赛中的局面难以出现精确的把握,导致运动员在展现某一些技术动作时出现了错误的动作力学模式和风险因素的出现。第二,如今运动员的比赛强度大大增加,增加了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和原因。第三,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所进行的比赛技术动作和体能发挥远比平时训练过程中的要大,运动员心理和身理都将可能出现损伤。
图1 出现运动损伤时期统计
2.3 乒乓球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本研究对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有以下不同的几个方面,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损伤原因统计图(频次统计)
3 乒乓球项目的运动技术特点以及体能需求分析
3.1 乒乓球项目的运动技术特点分析
乒乓球项目的运动技术特点具有多面性,在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有着不同的训练风格和运动体系,对于我们国家的乒乓球运动技术风格之中,运动员在比赛中常用到正手攻打,下旋球、反手攻打、上旋球,对于不同的运动员,其接发球和持球过程中的命中率都比较高。而对于一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所使用的的正手攻打技术,恰恰能说明此技术风格特点在我国乒乓球技术运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质量,和正反手的对球相持能力以及自身专项体能都对他们竞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所以,要想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尤其是想通过技术能力对其进行改变和突破,就必须应加强技术能力和技术风格方面的系统训练。
另一方面,除了需要练好的基本技术外,运动员必须到真实比赛中去感受比赛、参与比赛、体会比赛,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各项技术的应用能力,更可以提升他们的赛场转换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自我判断能力、攻防转换能力、体力分配能力、技术转变能力、准确把握比赛和对手的能力。所以,对于成型的运动员的培养需要系统化和实践化,在其运动项目的选材中更要注意选择机灵、判断力强的运动员进行乒乓球的青少年训练。对于其战术意识和战术行为的培养更需要在这一时期进行完成,以面对运动员在技术成型期和体能上升期过程中更好地将运动技术转化为运动成绩。
3.2 乒乓球项目的体能需求分析
体能是保障运动员技术稳定发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体能指标可以促进运动员更加出色的赛场表现,同时,充沛的体能储备可以预防运动员在运动或者比赛中出现损伤。首先,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体能需求分析,本研究从运动所需身体素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主要是在半蹲的姿势下进行接球和发球,进行水平和左右位移的距离较短,在爆发力发展方面主要是在运动员下肢稳定的情况下,利用核心力量和上肢屈伸爆发力进行击球、接球、发球。运动员的进攻和防守都是需要用到全身肌肉的力量,并且需要强大的核心稳定能力来对运动员自身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出手条件,所以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核心力量、上肢爆发力、背部力量等都是运动员良好发挥的重要的身体素质基础,这也是影响最终运动成绩的主要体能因素之一[3]杨成波.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乒、羽、网)训练学特征的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06):96-106.。
4 乒乓球项目运动损伤体能康复训练策略
4.1 加强下肢肌肉力量及其各个关节的稳定性
美国体能协会(NSCA)曾经有相关研究报道认为力量是体能训练的基础,也是运动员稳定发挥和防止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良好的下肢力量素质可以使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更加具有安全性,下肢力量也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下肢动作发力力线的准确性和下肢关节的稳定性。而在乒乓球运动员受伤的过程中,在过度使用不良动作、神经疏忽等原因下,如果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比较弱就更加促进了受伤出现几率。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相关调查和分析,运动员的体能情况、心理状态、比赛发挥等都是影响运动员出现损伤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及其关节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运动员出现损伤[4]尚清华,尚学东,鲁智勇,李伟,张乐伟.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05):83-86.。
4.2 周期性安排运动员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适宜负荷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达到高效化的重要基础。为了防止运动员突然实施较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就必须对运动员常年实施系统性的体能训练,更重要是的必须周期性安排好运动员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在准备时期,对运动员实施较大训练量的体能训练,而其训练强度则较小,主要为了将运动员自身的基础体能得到强化,为后续专项准备时期和比赛时期奠定基础。在比赛时期则主要对运动员进行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对其整体的训练量给予总量较小的控制。因此,只有周期性安排运动员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才可以更加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
4.3 注重运动员全过程性的体能防伤训练
防伤体能训练最先被欧美等国家所提出,主要是为了降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而实施的体能训练。对于不同类型运动员所出现的运动损伤,其防伤训练就有不同类型的实施,对于灵活度不好的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重要加入较多的关节活动训练和肌肉柔韧性训练[5]肖丹丹,苏丕仁,胡宗祥.运动生物力学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1381-1382+1391.;对于稳定性较差的运动员,则需要在稳定平面和非稳定平面进行体能训练,包括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肌肉容易疲劳的运动员来说,注重其运动训练后的肌肉放松好治疗,这其中包括主动恢复和被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