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租赁准则下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分析

2023-10-25姜自霞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3年30期
关键词:机械设备准则会计人员

姜自霞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不断发展,对机械设备以及房屋建筑物等方面的租赁任务不断增加,继而对租赁业务功能和协同作用提出更高要求,甚至部分建筑企业主要通过租赁业务,打造产业链生态圈。但是,在新租赁准则下,建筑企业需要各个业务进行调整,转变原本的会计核算模式,满足宏观政策下提出的要求,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新租赁准则主要变化

新租赁准则重新调整了租赁的定义,主要指在一个时间段中,出租人可以将资产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继而获得对价合同,在新租赁准则中,又新增加租赁识别、拆分以及合并内容,其租赁识别内容详细如图1 所示。以上新增加内容在建筑行业有形资产和被动资产租赁中十分适用,承租人改变传统租赁方式,不需要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进行仔细划分,只需要改变后续租赁计量,就可以通过权重估计和或者变更的方式对会计核算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过程中增加信息披露要求。新租赁准则下,对建筑企业会计处理方式也带来变化,除了改变短期租赁和低价租赁外,其他资产租赁也需要融入到会计报表中,促使管理者明确企业内部资产使用情况以及租赁负债情况。另外,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任务数量多以及地域分散等特点,建筑企业对机械设备使用数量十分频繁,不仅需要自己配备对应机械设备,还要向外界租赁机械设备来满足自身施工要求。所以,在新租赁准则下,建筑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费用,需要占据整个施工合同成本5%~10%。如果施工合同在建筑企业整个资产占比较大,如果建筑企业将所有租赁合同融入其中,将会影响会计核算合并报表,所以,在新租赁准则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面临一定挑战[1]。

图1 租赁识别内容

二、新租赁准则下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分析

(一)资产负债率上涨,降低了运营能力指标

在新租赁准则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在租赁大型机械设备时,租赁合同与机械设备租赁使用权资产,以及建筑企业租赁负债资产有直接关系,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如果租赁业务增加,那么,建筑企业的资金负债率也会明显提升,给企业带来较大资金压力,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负债情况。另外,租赁资产增加后,建筑企业的总资产也会增加,继而影响企业资产周转率,甚至建筑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越来越小,促使建筑企业无法达到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资产运营能力指标无法达到后,在这期间,利润将会不断变动,利息前税费也会相应增加。传统的租赁准则,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成本费用主要体现在直线法平均支出方面,但是,在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人需要通过摊销方式,对资产使用权和租金支付方式进行摊销,建筑企业通过此种方式,将会影响承租人在租赁期间的报表效益,利润波动较大。第二,建筑企业需要对现金流报表重新调整,尤其是经营性质的现金流需要重新分类,传统的租赁准则下,在进行支付经营租赁租金时,需要通过经营性活动现金,但是,实施新租赁准则后,建筑企业活动现金流中,又增加支付租赁负债资金和利息,这样一来,建筑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范围增加,可有效改善建筑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结构[2]。

(二)加大识别与管理租赁合同的难度

建筑企业实施新租赁准则后,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新的租赁业务类型和任务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识别和管理租赁合同难度也在加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新租赁准则实施后,重新调整了租赁业务判断条件,主要包括识别资产、实质性替换权、单项租赁合同等,这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加大了合同识别和认定难度。第二,在建筑企业租赁合同中,需要通过产权评估和租赁变更两个方面,提出新的规定,例如,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机械设备租赁时,租赁合同是按照施工周期来确定。但是,建筑企业施工中难免受其他因素影响,出现施工周期推迟或者提前竣工等情况,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重新估算租赁合同,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重新调整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继而对会计人员提出较高要求。第三,新租赁准则要求下,建筑企业需要对经营资产重新计算,并对资产使用权反复确认,按照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折旧措施,继而增加识别范围、租赁合同管理难度。

三、新租赁准则下建筑企业优化会计核算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租赁业务,优化运营模式

新租赁准则下,建筑企业要想优化会计核算,应将租赁业务合理调整规划,优化运营模式,例如,以某建筑企业为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筑企业应根据项目施工周期、类型以及规模等情况,对房屋租赁、机械设备租赁等业务全面评估,结合新租赁准则要求,对应规划租赁业务,避免建筑企业运营和财务方面受到影响。另外,在租赁合同期间,对租赁合同单价、支付方式等方面详细记录,为规划租赁业务提供数据支撑。第二,由于建筑企业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建筑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将机械设备租赁成本纳入自身资金全面估算,根据估算结果,选择对应的机械设备租赁方式,针对租赁成本低的机械设备,就可以优先租赁,再制定不同的租赁时间和规则[3]。

(二)合理规划租赁合同

建筑企业应对租赁合同合理规划,主要从区分租赁范围、争取享受豁免条款、培育新的租赁业务、加强相关业务部门联系等方面入手,下面详细说明:

针对区分租赁范围方面,在制定合同开始后,会计人员需要对租赁合同全面评估,检查租赁合同属于哪种类型,再由业务部门牵头,对租赁合同进行识别,站在建筑企业利益角度,促使租赁合同内容的规范性,针对租赁合同内容和签订形式进行调整。制定和审核租赁合同时,会计人员可以在租赁合同中,向出租方提出机械设备实质性替换权。建筑企业财务部门需要参与其中,主要对物资部门、机械设备部门以及法律部门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核。在租赁合同签订之前,需要率先确定租赁合同类型,再查看合同是租赁合同还是服务合同,只有租赁合同才是正确的。针对争取享受豁免条款方面,一般情况下,新租赁准则中短期的租赁业务合同,最少需要12 个月。所以,建筑企业在规划租赁合同过程中,在不违背新租赁准则的前提下,以及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可以将长时间的租赁合同划分为多个短期租赁合同,根据建筑企业各个租赁业务以及各个部门对机械设备的租赁需求,提前对租赁合同进行规划,确保建筑企业争取到豁免条款。

针对培育新的租赁业务方面,由于新租赁准则会改变建筑企业财务数据,以及改变租赁指标,其原因是租赁业务模式不断变化,所以,建筑企业应针对租赁业务模式变化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与分析,避免给工程项目合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在符合新租赁准则的基础上,尽可能要求施工队伍自带机械设备,将租赁机械设备的资金增加在劳务合同中,按照劳务合同的价格进行结算,避免租赁机械设备支出金额。另外,建筑企业在选择房屋租赁过程中,应分析自身机械设备使用量,尽可能将租赁合同周期控制在12 个月内。

针对加强相关业务部门联系方面,建筑企业应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仔细识别租赁合同,确保租赁合同的正确性。同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联系,促使各个部门了解租赁合同内容,严格把控租赁合同风险[4]。

(三)合理开发运用租赁系统

建筑企业施工具有周期长和施工复杂特点,所以施工过程会使用较多的机械设备,在新租赁准则下,建筑企业在外部租赁机械设备时,需要会计人员对租赁相关数据进行核算,为会计人员增加核算难度和任务量。建筑企业为降低核算难度,提升核算效率,在企业内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合理开发租赁系统,不仅提升会计核算效率,还可以为会计人员减少工作量,通过租赁系统,可有效保证会计核算精准性和时效性。建筑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工作系统检查,查看工作系统是否满足新租赁准则下工作需求。向外部招聘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对现有计算机进行升级,增加租赁系统,并将新租赁准则融入其中,继而在建筑企业内部实现数据信息互通与共享,会计人员根据各个数据信息,完善与优化会计核算工作。

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对我国市场变化情况实时观察,再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租赁系统中增加不同的租赁场景,促使租赁系统能够对租赁场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及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在租赁系统直接核算,为建筑企业会计人员降低难度,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并且还可以保证核算数据的精准性,避免会计核算出现误差。另外,会计人员应明确大数据技术重要性,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数据详细对比,并将建筑企业引发的问题详细整理与记录,一旦财务数据达到规定的标准值,便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避免建筑企业发生更大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及时与税务机构沟通和交流

新租赁准则实施后,建筑企业的经营性租赁模式发生改变,为尽快响应新租赁准则要求,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外部环境建设力度,及时与当地的税务机关交流与互动。但是,在建筑企业中,租赁准则尚未及时更新,导致在纳税方面存在误差,主要原因便是建筑企业与税务机关缺少沟通。所以,在建筑企业纳税过程中,应更新租赁准则内容,促使租赁准则与纳税机关规范保持一致,继而享受较高的优惠,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另外,除了税务机构,还需要与金融机构和投资方保持交流与沟通,确保新租赁准则实施的有效性,在租赁业务报表以及财务指标管理过程中,应保证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并将管理结果上报给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为建筑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

(五)开发租赁业务模块

建筑企业实施新租赁准则后,已经开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搭建租赁系统,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增加租赁业务模板,为建筑企业租赁业务提供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筑企业要想优化会计核算,需要开发新的租赁业务模板,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金额等方面,在符合新租赁准则要求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开发新的租赁业务模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财务共享中心中,增加新的租赁业务模板,将租赁业务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详细录入在共享租赁模板中,按照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变化情况,制定对应的折现率。并将提前设计好的租赁业务模板,融入到计算机分析系统中,在计算机系统自动化处理租赁业务数据,最终转化为结转财务凭证。第二,建筑企业相关人员应明确共享平台重要性,将共享平台功能充分发挥,主要用来收集租赁数据,并将租赁资产做好登记,保证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保持一致。租赁业务模板开发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效率与质量,还可以对租赁业务和企业债务结构进行精准分析,为建筑企业降低租赁风险发生的概率。

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租赁准则实施后,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一定改变,增加会计人员识别与管理租赁合同的难度、降低建筑企业运营能力指标以及增加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难度等,所以,建筑企业要想优化会计核算,应对新租赁准则进行详细分析,继而制定对应的会计核算措施,提升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机械设备准则会计人员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措施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