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宣圣庙的建筑艺术与价值特色
2023-10-25杨亚男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高平市博物馆山西晋城048000
杨亚男[高平市文物保护中心(高平市博物馆),山西 晋城 048000]
宣圣庙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石末乡石末村中,当地人又称文庙,是当地群众专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据记载,宣圣庙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始初仅有主院,后在元泰定三年绘塑大殿内塑像,经历世代更替,庙宇坍塌,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重修,后在民国十二年至二十一年之间,修筑了仓房院及山门后垣基础,修东配殿、西配殿,始成现状。2013年3月,宣圣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宣圣庙的建筑艺术
宣圣庙坐北朝南,全庙为主院带仓房院,主院南北长38.11米,东西宽27.85米,仓房院南北长19.99米,东西宽9.82米,占地面积约1 240平方米。主院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建有山门(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设东、西耳殿,两厢设东、西配殿,东、西厦子,山门两侧设东、西妆楼;仓房院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大门、正房以及东、西厢房。
庙内现存3通碑碣,分别立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万历八年(1580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栱眼壁及大殿后檐局部残存壁画,栱眼壁及梁枋间、大木构件上有色彩鲜艳的彩绘,主要描绘的是龙的图案。
其历史沿革,据正殿须弥座束腰部位题记“……人督视匠石取石于山輦;石于河□久不少怠期于;必成□己蓋□始于大德八年□月之春而断手于是年九月之秋,文石既具;以弟冯昕为纪介嘱记……”,可知宣圣庙创建于元大德八年。
由庙内《宣圣庙记碑刻》记载“高平县举东乡石末里碑记;籍以栋宇经营盛立;大成之教至贤绘塑严行释奠之仪匪独力而可兴以□功而迺就鸠资;立石悉数芳名今列维那人等姓名于后……”,可知其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绘塑大殿内塑像。
据庙内明万历八年(1580年)《山西泽州高平县举东乡石末镇碑记》“因先原係正德十五年重修古迹;先师孔圣庙工完未记今因本镇设立乡约于先□手惟那张忠赵友□等率领本镇同心协力各施资材闻名于后……”,可知其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重修。
庙内《重修白马寺玉帝庙三教堂碑》记载:“蓋习古之祀神国有定例天子祭天地诸侯记……石末居县之东南距城四十五里名之曰镇镇之东偏有白马寺一所□其残碑先有……三教堂一所,北有三教大殿五楹,东北三官殿三楹,西北高禖殿三楹,东西配房各七楹,正南舞楼十一楹。溯始寻源创建于元大德八年,几经朝代几番修筑奈无记载,今见大殿坍塌、舞蹈楼倾圮,若不即时重修诚不足以栖神同人,虽早萌修志为因资财所困越明年重修大殿以及东北西北各偏殿,延至十三年重建舞楼后垣之基础、修筑东西配房,连日成之。斯时也可妥神像可随人愿。十七年创修街南市楼房三楹,庙东意欲增修院宇资乏工止,十九年春增修仓楼四楹、西厦四楹,秋八月大军涖境驻扎不去,供给秣支应差役一月,数资耗财无算财尽力疲,中途而憩更兼连年葳收歉薄迨至今夏窃思功亏一篑若不勉力成之祇恐后人笑其萎靡,遂增修仓房院东房三楹、门楼、墙垣继次整齐……。大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次壬申夏历十一月中完。”
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大殿、东耳殿、西耳殿。
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山门后垣基础,修东配殿、西配殿。
民国十九年(1930年),修建仓房院仓楼和西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修建仓房院东房及门楼墙垣。
由以上庙内碑刻内容记载结合现存建筑形制分析可知,宣圣庙正殿为元代遗构;戏台,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东、西妆楼,东、西厦子为清代建筑;仓房院大门,正房,东、西厢房为民国建筑。宣圣庙整体布局有规矩、有讲究、有象征、有寄托,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高耸挺拔。
正殿为元代建筑,坐北面南,是宣圣庙的主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露明造;单檐不厦两头造;灰陶筒板瓦屋面,黄绿琉璃脊饰。殿内柱网减柱造,只在后檐用内柱,内柱间用大额枋及绰幕枋纵向联构。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昂重栱计心造。各间用补间斗栱一朵,明间一朵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并出45°斜栱;次、稍间一致,五铺作双抄重栱计心造里转出双杪。补间斗栱里转皆用挑斡和鞾楔(图一)。
图一 宣圣庙正殿
山门亦称倒座戏台,清代建筑,坐南朝北,面阔五间,五间无廊,两层,单檐悬山顶,一层为进出庙宇的通道,二层为戏台(图二)。
图二 宣圣庙山门(戏台)
东、西配殿,清代建筑,高二层,面阔七间,六檩前廊式,单檐悬山顶,屋顶灰陶脊饰、仰合瓦屋面(图三)。
图三 宣圣庙西配殿
正殿东、西耳殿,清代建筑,位于正殿东、西两侧,坐北面南,面阔三间,五檩无廊式,单檐悬山顶,屋顶灰陶脊饰、仰合瓦屋面。
山门东、西妆楼,清代建筑,坐南面北,二层,面阔三间,五檩无廊式,单檐悬山顶,屋顶灰陶脊饰。
东、西厦子位于东、西配殿与东、西妆楼之间,一层,面阔一间,进深两椽;檐檩及脊檩搭设于东、西配殿与东、西妆楼之上;后檐墙体为外包砖砌筑形制;屋面整体为灰陶,仰合瓦,两端设望兽,瓦件形制多样,正脊为花卉图案。
主院院落的正殿东、西耳殿与东、西配殿之间设围墙,蓑衣顶,青砖砌筑,下部设墙基石,东侧围墙设板门通往仓房院。院面整体铺墁条砖,在山门与正殿之间设甬道,雨水自正殿东、西耳殿前檐排往正殿须弥座预留水道,后排往院面,流经东、西配殿前檐再汇入山门前檐的排水通道,从东、西厦子后檐预留的排水口流入院落外侧并入村镇的雨水设施,院落外侧设散水。
仓房院院落的正房与西厢房之间设围墙,蓑衣顶,现已不存在。院面为素土地面,雨水自正房前檐流经东、西厢房,从大门阶条石预留的排水口排出院外并入村镇的雨水设施,院落外侧设散水。
仓房院大门位于院落中轴线南侧,一层,面宽一间,进深一椽,单檐硬山顶。地面条砖铺面;墙体为外包砖砌筑形式;脊檩与檐檩搭设于两山墙之上;灰陶仰合瓦屋面,两端设望兽,正脊为花卉图案,板门改制。
仓房院正房位于院落中轴线北侧,坐北朝南,面宽四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二层建筑。
仓房院东厢房位于院落中轴线东侧,坐东朝西,一层,面宽三间,进深两椽,单檐硬山顶。地面条砖工字缝铺墁,通面阔为7.05米,通进深为2.59米。墙体四周围合,南山墙与院墙共用一堵,外包砖砌筑形式;梁架结构为三檩无廊式建筑,前檐出圆椽,后檐为封护檐;圆椽之上铺设荆笆,前檐口铺设望板。前檐墙体明间辟门,两次间设窗,为原有形制,现全部不存、封堵。屋面为灰陶,仰合瓦梢垄两垄筒瓦,边砌披水瓦,灰陶捏花正脊,北侧置望兽,现已不存。
仓房院西厢房位于院落中轴线西侧,坐西朝东,一层,面宽四间,进深两椽,单坡硬山顶建筑。地面条砖工字缝铺墁,通面阔10.21米,通进深3.485米;墙体四周围合,后檐墙体与主院东配殿共用一堵,南山墙与院墙共用一堵,外包砖砌筑形式。梁架结构为三檩无廊式建筑,双步梁通搭前后檐墙之上,中立金瓜柱,纵向金枋拉结稳固,上坐单步梁施短替承托金檩,单步梁中立脊瓜柱,纵向脊枋拉结稳固,柱头施短替承托脊檩。装修为明间设板门,其余各间设方格窗扇,现全部改制不存。屋面为灰陶,仰合瓦梢垄两垄筒瓦,边砌披水瓦,灰陶捏花正脊,北侧置望兽,现已不存。
二、宣圣庙的价值特色
(一)历史价值
宣圣庙创建于元大德八年,保存了元、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建筑,建筑平面布局完整。该庙历经时代更替,建筑形制演变至今,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寺内现存碑刻历史脉络基本完整,寺院建筑时代信息丰富,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为研究宣圣庙自身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宣圣庙提供了自宋以来晋城地区兴办乡学、提倡儒学教育的实例,对研究地方教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宣圣庙还是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司昌龄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及村内相关碑刻尚存,真实地反映了清代文化名人活动的历史环境。
(二)艺术价值
宣圣庙建筑布局完整,高低错落有致。正殿结构古朴大方、梁架彩绘精美。彩画去除了繁杂的绘画色彩,进行了抽象简化,用线条的形式保留了骨架,形成了大气简约的抽象装饰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图四、图五)。
图四 宣圣庙正殿壁画
图五 宣圣庙正殿斗栱彩画
宣圣庙是体现地方耕读文化的重要景观,与周边传统民居共同构成了石末村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科学价值
宋、辽后期出现减柱法,金、元时期加大内额,元代出现了移柱造。宣圣庙正殿始建于元代早期,同时采用减柱造与移柱造,时代特色保留完整,是研究古建筑从金末到元初这一转型时期的典型实物资料,对考证古建筑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宣圣庙的活化利用
现如今,宣圣庙的活化利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为广大文物爱好者参观、访问、游学提供了实物场所,为研究古建筑发展历史、地方教育和文化发展等提供科学的实物研究价值;二是当地民众每年都举办富有当地特色的祭孔典礼,通过吟诵经典、恭读拜文、追思圣贤,彰显宣圣庙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结语
宣圣庙是我国星罗棋布的诸座庙宇之中的一座,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建筑艺术,还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再加上宣圣庙祭祀仪式的独特性、历史记载的完整性,在晋东南现有文化遗存中实属罕有,称得上弥足珍贵。笔者以为,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基地,宣圣庙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古建筑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民间信仰价值。因为在这里蕴藏了石末乡当地人民的历史文化,蕴藏了晋东南地区传统文化的范本事例,还蕴藏了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①。
注释
①李平心:《论芦苞祖庙的艺术特色与存在价值》,《文物世界》,2010 年第4 期第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