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血管成像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作用
2023-10-25贾慧芳
贾慧芳
(天津市第一医院心电图室,天津 300000)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以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血供障碍导致的心肌组织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以休克、胸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相关研究显示[3,4],心肌梗死发病较急,致残、病死率较高,因此临床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心肌梗死依据心电图特点分为ST 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不同类型临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及早明确罪犯血管是临床治疗的关键[5]。但常规临床症状、心电图无典型特点,而经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操作,且检测价格昂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因此,寻找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测价格低的检查方法是关键。本研究结合2017 年9 月-2019 年9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规培期间收集的200 例疑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血管成像对罪犯血管定位的诊断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规培期间收集的200 例疑似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 例,女98例;年龄45~82 岁,平均年龄(58.19±3.26)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65 例,糖尿病43 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84例患者,共检出274 支罪犯血管,其中左前降支(LAD)103 支、左旋支(LCX)83 支、右冠状动脉(RCA)88 支。本研究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7];②常规心电图显示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③随访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精神、认知异常者;②合并风湿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重要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以及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①心电图[9]:采用Seer12 动态数字心电记录仪(美国GE 公司)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依据操作要求连接肢体、胸前导联,并有效排放导联线。参数设置:走纸速度25 mm/s,增益10 mm/mv,确保基线平稳,保持零干扰和图像清晰。在软件中输入患者信息,并打开传送按钮,设置参数:走纸速度25 mm/s,增益10 mm/mv。常规消毒皮肤后,连接电极,佩戴仪器,并进行多体位心电图记录,排除体位变化引起的ST 段变化,24 h 后由专人进行数据调取和处理。②冠状动脉血管成像[10]: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 第三代双源CT 检测。于右肘正中静脉埋置留置针,扫描时嘱患者屏气,电压100 kV,电流288 mA,螺距3.2 层间距1.0 mm,层厚0.75 mm,阈值100 Hu,时间5 s,最后将原始图像和数据通过后台处理,评估罪犯血管。③冠状动脉造影:采用飞利浦UNIQ FD20 大平板数字减影机,由经验丰富心血管介入医师操作,由专业主治医师进行罪犯血管评估。
1.4 观察指标 比较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以及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在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罪犯血管(LAD、LCX、RCA)定位中的准确性、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图像特点。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诊断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11,1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2检验。以<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罪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比较 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LAD、LCX、RCA 定位准确性高于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且冠脉血管成像LAD、LCX、RCA 定位准确性高于动态心电图(<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罪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比较[(%)]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罪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比较[(%)]
2.2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诊断效能比较 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定位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且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动态心电图(<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诊断效能比较
2.3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 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联合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32,=0.000),且一致性高于动态心电图(Kappa=0.704,=0.006)、冠脉血管成像(Kappa=0.812,=0.003),冠脉血管成像高于动态心电图(<0.05)。
2.4 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的图像特点 常规心电图:P-P 间期0.958~1.008 s,频率58~63 次/min,窦性心心律,Ⅱ、Ⅲ、avF、V4-V6 导联ST 段呈凹面向上型及水平型抬高(0.14~0.74 mV),伴T 波直立,STⅢ>STⅡ,Ⅰ、aVR、aVL、V2 导联ST 段下移(0.12~0.44 mV);动态心电图:P-P 间期0.816~1.050 s,频率57~73 次/min,窦性心律不齐,Ⅱ、Ⅲ、avF、V4-V6 导联ST 段抬高(0.26~11.51 mV),STⅢ>STⅡ,Ⅰ、aVR、aVL、V2 导联ST 段下移(0.26~0.71 mV);冠状动脉血管成像:LAD、LCX、RCA 均可清晰显示,LAD、RCA 多为钙化斑块,LAD 和RCA 近端多发混合斑块;冠脉造影:LAD 近端明显狭窄(>50%)、CAG RCA 近端狭窄(约10%)、远端多发狭窄(20%~30%)。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操作简单,但是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诊断准确率较低[13]。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24 h 连续记录心电图,并分析心脏活动情况,从而判断、定位罪犯血管[14,15]。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情况,但是对于易损斑块的循环和稳定性等无法评估[16]。因此,对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寻找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对此,临床提出动态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发挥优势互补的特点,从而明准确定位罪犯血管[17]。但目前临床关于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血管成像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诊断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是否促进罪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18,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LAD、LCX、RCA 定位准确性高于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且冠脉血管成像LAD、LCX、RCA 定位准确性高于动态心电图(<0.05),提示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可提高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后期溶栓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实现动态观察心肌组织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罪犯血管。同时,联合冠脉血管成像可减少心律不齐、呼吸等干扰,从而更清晰、准确的观察罪犯血管,进一步定位罪犯血管位置,提高定位准确性。同时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定位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且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动态心电图(<0.05),表明联合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可提高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诊断效能,预防漏诊、误诊,该结论与粘琦玉等[20]的报道相似。因以上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可发挥两种检查技术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联合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一致性高于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冠脉血管成像高于动态心电图(<0.05),提示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黄金标准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给予患者更科学的治疗。不同检查方法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会表现不同的图像特点,显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P-P 间期存在差异,相对而言动态心电图可表现出窦性心律,且在不同导联ST 段上移和下移更显著,更有利于对罪犯血管的定位,同时联合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可清晰观察LAD、LCX、RCA 血管具体情况,更准确定位罪犯血管位置。因此,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联合检查可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促进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定位,加之两种检查方法显示的图像特点,可为临床制定溶栓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在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定位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冠脉血管成像联合可有效提高定位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实现与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相似的结果,并且两种检查方法可表现出不同的图像特点,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致谢:感谢天津市人民医院提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