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资背景产业基金发展路径的研究与思考
——以四川省为例

2023-10-25杨立锦刘念

商业会计 2023年17期
关键词:基金

杨立锦 刘念

(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产业基金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旨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产业基金快速发展。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0 年末,我国已设立1 800余支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11万亿元,募资到位规模5.7 万亿元,主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基金将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集聚,形成循环利用效应。产业基金采取股权投资形式,通过择机退出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对传统政府投资方式形成有效补充,对于提高政府投资持续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产业基金以地方政府发起为主,其中地市级、区县级占比较高,客观上形成了产业基金小而散的局面。2020 年新设立产业基金中,地市级、区县级基金数量占比接近90%,目标规模占比则不到50%。地市级基金平均规模42亿元,区县级基金平均规模28亿元。国家级基金和省级基金平均规模为738亿元和106亿元。

三是区域间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普遍,产业基础强、自身资源好的地区更具备产业基金发展条件,而发展较落后的地区难以获得基金支持。2020 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区域高度聚焦粤京浙苏沪五省市,获得基金投资比例超过70%。

四是基金运营管理不够规范。产业基金运作具有专业性、市场化的内在要求,但在现实中,政府和市场边界难以清晰界定,往往导致基金运作方式行政化;部分基金管理人员投资经验、专业能力不足,难以保证产业基金市场化运作,对风险防控形成较大压力;目前各地产业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尚有待完善,导致基金运作效率不高,存在资金闲置现象。

二、产业基金的作用、定位以及国资背景产业基金的特点

(一)作用分析

有效的产业投资能拉动经济增长,厚植产业发展动能,既是激发创新动力的谋远之策,更是促进转型升级的根本之计。但在招商引资实践中,传统的“硬补贴”模式难以为继,普遍存在杠杆小、效率低、落地难、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亟需以股权合作方式破解,推动招商引资扶持方式由“财政直补为主”向“投补结合、以投为主”转变。

“十四五”期间,产业基金发展责任重大、正当其时,更应回归本源,解决市场失灵,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各地产业基金因区域发展程度不同,要走差异化道路,明确不同定位,制定差异化战略,注重实效和质量,满足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

(二)定位区分

产业基金应区别定位:第一类是投资于种子轮、天使轮的创业投资基金。需由国家层面引导基金加大关注和投入,强调“投早投小”,不设返投比例,更加灵活地整合创业投资资源,满足未来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第二类是围绕招商引资、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引导基金。主要表现为产业基金和项目基金,立足政策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区域、产业、项目进行配置,通过产业基金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引高能级项目支撑重大战略、发挥“极核”作用。

应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城市发展产业基金的主要思路和功能定位,以功能思维和深度产业研究引领投资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工作方式变革,以招引重大项目、头部企业为中心,围绕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和技术创新链布局,组建专业领域子基金,牵引配套链、供应链、平台型企业落地,突出功能实现开展协同招引,促进高能级项目、高端资源聚集,助力培育产业生态竞争优势。

(三)国资背景产业基金的特点

本轮国资国企改革强调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提高国资营运效率,推动政府与企业的合作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与投资企业的合作。首先,清理整合国有经营性资产,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做大国企规模体量,全力提高国企的议价能力和行业话语权。其次,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提高产业投资和市场运作水平,全面推行三级架构:集团公司以财务投资为重点,形成成本中心;二级公司以产业运作为重点,专注于有竞争力的行业,形成资源整合中心;三级公司以“混改”方式全力推进市场化,以产品供给为重点形成利润中心。最后,全面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片区开发和科创空间打造,找准适合自身业务领域的契合点,做强企业能级,全面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股东背景优势的特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基础金融、小微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具有深厚基础,为产业基金业务协同提供了天然条件。同时,国企在多年经营中积淀了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市属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各类机构联系紧密,是推动产业基金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政策定位优势的特点。政府“无形之手”的作用以及财政资金安排,为国资公司的战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为国资背景产业基金整合资源提供了基本依据,对于产业基金的业务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政策保障。

三是人才优势的特点。国资背景产业基金的人才队伍以市场化方式选聘,具有优异的教育背景,丰富的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从业经历,具备专业的项目投资、风险控制、企业管理经验,并积累了广泛的资金募集和优质项目来源渠道,有助于产业基金业务良好开展。

三、产业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复杂宏观环境形成较大冲击

2020年以来,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全面下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外需萎缩,投资下跌,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稳住经济基本盘压力增大。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但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韧性强大,市场空间广阔,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总体而言,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对经济基本盘和产业形势带来巨大挑战,进而对产业基金发展造成长期性的冲击和影响。

(二)监管政策收紧带来较大影响

自2017 年7 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金融工作主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开展,特别强调金融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当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业内共识。

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外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也给基金业带来深刻影响。在产业基金这一特定领域,接受证监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行业监管和遵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约束要求,接受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政府性基金的监督指导,以及国资委国有资产交易监管要求,多头管理、央地交织、文件频出。在各项政策深入实施的影响下,行业已进入明显的“强监管”周期,特别是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杠杆比例和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多层嵌套进入市场进行了严格限制,并提高了资管产品投资者的个人LP(有限合伙人)准入门槛,对产业基金业务造成了较大影响,产业基金的“募、投、管、退”市场化运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出资收紧、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政府态度从大规模设立转向精细化管理,并向结果端考核评价延伸。但全过程绩效评价尚处于启动阶段,如何与实际衔接、同时对业务开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国资背景产业基金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

西部地区对产业基金、产业投资的理念和认识相较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场化投资运作模式,普遍面临绩效考核趋同化、政策目标与市场目标难以兼顾、高风险特性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以平衡等矛盾,同时存在激励不足、股权交易审批流程严苛、团队稳定性和人才流失等现实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企考核模式滞后。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通常成立后的3—5年为募资期和投资期,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用,可能处于持续亏损或微盈利状态;基金进入退出期后,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商业模式决定了利润波动较大,与国企考核中要求的利润线性增长难以匹配。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局。受工资总额、激励约束机制等因素限制,国资基金管理公司难以吸引、留用顶尖基金人才。四川地区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及发达地区同类国资机构,并且项目经验和专业能力不足。具体来看,在成本增幅不高于利润增幅的框架下,对于初创期企业而言,早期1—2 年业务量达不到完全饱和,但为了打开薪酬总额空间,企业理论上倾向于按3—5年后的人员规模进行提前招聘,可能导致当前人员效率不高;等到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务扩张、人员增长,势必会带来薪酬总额的大幅上涨,如果资源难以匹配,又会造成成熟人才流失的问题。

三是缺少完整的市场化顶层设计。目前产业基金监管缺乏针对国资的绩效评价、考核、激励和容错机制,还涉及到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区(市)县等各个层面的沟通、协调、审计等,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资金端“募资难”

四川地区产业基金平台整体实力和资金规模较弱,但却承载了更多元化、更复杂的投资任务,投资领域涉及全产业方向,承接主体局限在少数几个国资平台。特别是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违规的资管产品逐步被清理,市场资本供给量相应减少,部分已对基金承诺出资的金融机构无法完成后续出资。同时,前期设立的基金陆续到期,受到资本市场低迷等影响,导致退出困难,而退出不畅又加剧了募资端的困难。此外,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地方财政资金也比较紧张,各级政府对产业基金的态度有一定转变,审核出资、遴选基金管理人更加谨慎。除了返投比例之外,在参与子基金的投资进度、管理费支付等方面予以关注,提出了更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惩罚机制,产业基金的设立、募资、组建、运营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五)投资端“退出难”

当前,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募资日益困难,普遍面临募资难、好项目少、退出难等困境,加之监管部门不断加大行业清理整改力度,过去部分地区的操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已变得难以复制。不少LP为维系自身业务运转,加强现金流把控,收紧额度,出现了较严重的出资违约现象,使得资金形势更为严峻。

事实上,投资退出一直是政策性产业基金运作的瓶颈性问题,退出压力越来越大,难以构建良性互动的资金循环。虽然现在有科创板的加持,但根本性问题仍得不到缓解,政府也一直积极推动设立PE二级市场的LP退出机制,但目前尚未落地。产业基金退出期限往往超出预估,退出通道也非常有限。

潜在的LP 利益冲突正在进一步加剧。对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而言,出资人包括各类LP,财政资金和市场化LP的利益诉求不同,对项目退出的考量不一致,难以兼顾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要求,最终导致项目退出困难,政策目的也发生偏离。此外,在母基金实践中,政府出资人往往出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考虑,要求基金管理人必须承诺返投当地比例,使母基金无法完成基金资产的最优配置。

四、产业基金发展对标分析

本文通过对苏州元禾、江苏高投、深创投、湖北长江基金、合肥产业基金等具有代表性的机构进行研究,得到以下启示:

(一)坚持市场化为导向

苏州元禾、江苏高投、深创投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投资决策、投资退出、绩效评估等方面全面对标市场化,推动了企业和行业发展。产业基金发展需有效平衡政府、出资人、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和利益捆绑机制,实现政府引导职能与资本盈利属性的有机统一,使产业基金平台真正作为独立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二)坚持服务实体企业

苏州元禾、江苏高投、深创投等机构聚焦高科技产业,重视服务链条延伸,围绕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多层次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产业基金发展应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深耕重点产业领域,针对企业需求,充分发挥“产业母基金+项目直投”的放大引领效应,建立以投资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体系,覆盖企业初创阶段、成长期、发展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形成包括孵化器、风险投资、PE、并购投资等阶段的完整投资链条,形成梯度性的投资格局和功能完整的投资产业服务链,搭建产业金融服务大平台。

(三)坚持激励约束并重

江苏、深圳等地的国资基金平台已在实践中将基金管理团队激励待遇与其经营业绩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基本与国际接轨。深创投等机构多年来实行项目收益比例分成、净利润超额奖励等措施,并规定高管和投资经理团队成员强制跟投,实现团队与公司利益捆绑、风险共担;建立了区别于传统国企的激励机制:净利润的10%奖励给全体员工,项目净收益的4%奖励给项目团队,为公司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江苏等地也建立了以项目业绩分成为代表的激励机制,和以跟投机制为代表的约束机制,使项目选择更加合理。此外,在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进一步深化趋势下,谋划在二级、三级子公司层面推进混改,打造更加市场化的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在根本上解决国资基金面临的激励待遇、决策效率等问题。

(四)坚持资源集中运用

目前,深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 000亿元,江苏高投和苏州元禾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 000 亿元,湖北长江基金财政资金管理400亿元。产业基金发展要整合“小、散、乱”以及效用不明显的各类资金,避免在同一行业或领域重复设立基金,使政策目标和社会资本目标趋向一致,努力实现各方共赢。同时,依靠政府公信力,发挥财政拨付的放大引导作用,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提升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协作的能力,打造功能定位更加突出的集团化产业基金管理平台。

五、对国资背景产业基金的发展建议

(一)构建适应国资特点的产业基金管理模式

对标深创投、苏州元禾、江苏高投等行业内优秀机构,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投资决策、投资退出、绩效评估等方面全面推行市场化,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但在四川地区,大部分产业基金运行仍然限制在国资管理框架下,基金目标与管理人诉求、长期产业导向与短期国企考核、激烈人才竞争与刚性人事管控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亟待有效平衡政府、出资人、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和利益捆绑机制,特别是对优秀基金管理人、LP提高让利幅度,实现政府引导职能与资本盈利属性的有机统一,使产业基金平台真正作为独立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应进一步明晰承担产业基金任务的各层级企业职能定位,由二级业务板块投资公司统筹资源分配与整合,推动业务链延伸和价值实现,分类建立市场化、差异化管控模式和授权体系,谋划在三级子公司层面推进混改,打造更加市场化的产业基金管理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国资产业基金面临的激励待遇、决策效率等问题。

(二)打造集中统一的国资产业基金平台

部分地区的产业基金规模较小,亟需整合“小、散、乱”以及效用不明显的各类资金,避免在同一行业或领域重复设立基金,整合资源打造优势明显的规模化产业基金平台。建议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依靠政府公信力,利用财政资金放大引导效应,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做大产业基金规模,完善多层次政府基金体系,提升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协作能力,构建差异化定位、功能突出的产业基金体系。加快对接多层次资本,吸引银行、保险、券商、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积极争取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省市级重大产业化基金等政策性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通道。

二是争取更高政策定位与更多资源支持。按照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争取更高政策定位,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政府性基金管理平台和承接主体,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获取更多财政资源倾斜。加快对接多层次资本,吸引银行、保险、券商、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子基金组建,积极争取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等政策性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通道,推动政府性基金资源有效整合,建立产业投资联动机制,提高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协同性,使政策目标和社会资本目标趋向一致,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与产业资源广、投资业绩优、募资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基金管理人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优化产业基金中财政资金部分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深度捆绑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GP(普通合伙人)、各LP 目标一致性,支持引导传统金融机构、长期险资等对产业基金实施规范投入,做大产业母基金规模。同时,不断深化对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参与度,探索设立合资GP,深度融入子基金的“融、投、管、退”全面工作,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信息、项目资源优势,着力提升产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持续发展。

四是放眼国际,对标国际一流,强化创新思维,补齐产业短板,依托“一带一路”和“西向开放”,探索开展国际双边基金合作,努力在引入外资做大规模、组建国际化基金上实现突破。

(三)提升专业化的产业基金运作能力

一是搭建产业研究体系。结合宏观经济、区域环境及产业趋势,并结合实际资源等因素,形成对主题投资领域的判断和对产业链的研究分析,以高质量产业研究指导和促进业务发展,确立科学的基金投资布局。

二是建立多层次项目库。发挥国资系统资源优势,联合省市大型国企,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有实力的产业资本、上市公司等,形成合作伙伴间协同,建立持续稳定的优质标的来源。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区(市)县、行业协会项目遴选功能,积极对接联动,梳理机会清单,建立动态更新的项目库,提高项目搜索获取的质效。

三是打造资本运作有力抓手。瞄准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等优质标的,掌握战略性资源,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投资项目IPO或参与资本市场定增、并购、重组,完成“资金——资产——资本”的转化,实现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退出和再投资的良性互动循环。同时,着眼于产业基金保值增值,深入开展产业趋势分析,强化价值思维和趋势思维,聚焦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发挥产业基金撬动、纽带作用,以更宽广的视野发现投资标的,优化投资结构与资产配置,促进国有资本流动,提高资产证券化率,为国企股东在战略投资、资本运作、产融协作层面打开资本通道。

(四)完善投后管理体系和项目退出机制

一是健全子基金投后管理体系。加强与子基金互动,对子基金实施持续评估和后续管理,不断发现、研究、管理子基金,充分挖掘、撬动项目,以投资为纽带促成子基金资源整合,取长补短、协同发展,进而实现母基金主动管理的价值。

二是完善投资退出路径。提升资金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全面构建产业基金退出机制与监管机制。创新发展S 基金(Secondary Fund),构建私募投资基金二级市场;加快发展并购基金,鼓励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私募投资基金项目退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产业基金实现多渠道高效退出。

三是规范直投项目投后管理。完善项目投后管理及退出制度,对投资项目形成规范的投后管理,履行出资者职责,派驻股东或合伙人代表,加强财务监控和风险管控,规避直投项目运营风险。

四是强化直投项目退出管理。积极开展资源嫁接,提升直投项目价值,发挥平台优势,通过份额转让、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项目退出通道,实现良性循环和增值,提升公司现金流和利润。

(五)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

产业基金应建立独立客观的项目筛选机制,由投决机构独立自主作出科学判断,通过综合考量投资领域、发展前景、期限匹配、退出路径等因素,深入开展分析评估和产业研判,形成期限合理的投资组合,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发展,规避投资风险、合规风险、退出风险,力求使基金运营平衡。

一是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实施积极风控策略,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识别、监控、分析、追踪、反馈、防范机制,形成集风控、财务、审计、纪检于一体的“大风控”网络,并在实际运营中层层分解风险点,推动责任落实,构建服务于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战略布局的总体风险管控体系。

二是严守业务风险防线。建立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完善项目筛选机制,综合考虑子基金以及直投项目的投资领域、发展前景、期限匹配、退出路径等因素,深入开展科学评估和分析研判,形成长、中、短期项目投资组合,实现投资与退出良性循环发展,规避投资风险和退出风险。抓好风险隔离机制建设,设置母、子基金风险隔离措施和防火墙,实行基金专户管理,保持基金管理公司与母、子基金的独立性,防止风险传导。

三是严守合规风险底线。着眼于制度建设日常化,以制度执行为落脚点,大力实施合规管理,持续改进合规管理机制,建立法律法规库并动态更新,强力推进全面依法经营。

四是严守法律风险红线。完善重大事项法律审核机制,确保规章制度、经济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法律审核率100%,提高法律审核质量,防范法律风险。特别是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强化对可行性与合法性的法律分析,防范重大决策风险。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健全法律风险防范、司法案件处理等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法律管理水平。

(六)建设市场化管理的基金人才队伍

产业基金的第一资源是人才,打造一支担当作为的管理团队,是产业基金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本文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全面对标市场化,建立符合行业本身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事实上,发达地区的国资基金平台已经开始将基金管理团队激励与经营业绩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基本与国际接轨。以深创投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多年来实行项目收益比例分成、净利润超额奖励等措施,并规定高管和投资经理团队成员强制跟投,实现团队与公司利益捆绑、风险共担。此外,深圳等地建立了区别于传统国企的激励机制,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奖励给全体员工,项目净收益的一定比例奖励给项目团队,从而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江苏等地也建立了以项目业绩分成为代表的激励机制,和以跟投机制为代表的约束机制,使项目选择更加合理。为此,应加快探索试点团队跟投、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个人利益与基金利益的有机结合。

二是建立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招引机制,联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制定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在人才安居、工作开展、有效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切实引进一批精通专业金融,产业背景深厚,掌握核心能力的基金管理人才,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运作市场、整合资源目的,推动重大项目招大引强。

三是全面加强人才培养,依托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大型国企等资源,建立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方式,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外派、跨单位交流锻炼、网络教学等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工作;同时探索实行职业资格认证管理,鼓励传统金融人才、重点产业从业者向产业基金方向转型,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七)大力打造产业基金标杆品牌

一是提高品牌显示度。加强基金品牌宣传,参与国内外重大会议和活动,与知名机构、行业协会、基金小镇平台加强合作,深度融入基金行业生态圈,运用政府基金平台,拓展项目资源、提高募资成效,扩大产业基金品牌影响力、号召力,打造私募基金管理品牌。深化开放合作,举办产品推介会、投资交流会等,推广基金品牌,维护拓展渠道资源,建立具有品牌效应的市场宣传体系。陈列产业基金发展历程、荣誉等内容,并在对外交流、来访考察等活动中向客人展示,展现产业基金良好企业形象。

二是提高品牌传播力。借助网站、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工具,发布重大工作进展和丰富行业信息,以此加强与合作方、潜在客群间的互联互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树立基金营销理念,制作高品质图册,挖掘投资品牌资源,建立契合产业基金特点的品牌营销体系。与各级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运用新闻报道、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广泛宣传企业的投资成果、社会价值等,拓展对外宣传平台和对外交流渠道,全面提升产业基金品牌价值。

三是提高品牌凝聚力。注重人文关怀,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以“品牌”为纽带,凝聚人心、坚定自信,发扬团队精神攻坚克难,在工作中团结协作,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八)培育良性互动的产业基金服务体系

产业基金运作涉及的尽职调查、形势分析、项目评估、信息服务到财务法律咨询等阶段,需要一流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和支撑,因此培育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对整个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支持建立高水平中介服务机构群体,强化服务功能,在项目研判与尽职调查阶段,发挥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作用,在项目退出阶段,发挥券商投行、资产评估等机构的作用,强化专业服务机构在募、投、管、退各阶段的渗透服务,提升项目运营质量。

猜你喜欢

基金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一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