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三导师制”在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2023-10-25于晓庆刘玉杰辛香邑韩一戈孟祥玲
于晓庆,刘玉杰,辛香邑,张 斌,韩一戈,孟祥玲
(1.内蒙古工业大学 轻工与纺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2.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23;3.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工程类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对促进工程类教育专业走向国际化、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具有引领作用[1]。工程类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类人才培养体系[2]。但是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教育和技术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深化“三全育人”的改革模式。“三全育人”是指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建立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培养人才的机制[3],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立德树人的全过程[4]。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源于20世纪的欧美,主要是为了指导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5]。目前,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是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受教育质量。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全程学业导师和学术科研导师等。其中,全程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培养等工作,而学术科研导师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6]。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为培养拥有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采用三导师制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
1 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卓越工程师、以创新能力为主的“拔尖创新班”、以“2+2”或“3+1”为主的国际化培养模式等。这几种模式在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难以接触企业具体的实践工艺和项目等问题;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不新、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7]。因此,通过三导师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创新精神,加强专业的产学研建设,有利于校企协作育人,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8]。
轻工与纺织学院给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配备专职的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团建、思想教育和就业等,而班主任则负责学生的学业。但是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的比例低,对学生的指导与帮扶时间短、帮扶效果低,所以学院采用三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优质和完善的辅导与帮助。目前,三导师制主要应用于高职类院校,因为高职类院校专业需要采用“在校学习+企业顶岗学习”的培养模式,而三导师制较为符合这种培养模式[9],但是三导师制在本科院校中的应用较少。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行三导师制的必要性
所谓“三导师制”,就是在学生管理队伍中配备以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学生事务导师、以科研教师为重要力量的学生学业导师、以实习基地或用人单位为主要组成的学生行业导师,实现三位一体的“三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10-11]。这种模式既具有传统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特点,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因材施教的要求,也能缓解学校纺织工程及相关专业“双师型”师资结构性短缺的情况[12],建构“德育+学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大大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对行业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管理制度和文化的了解[13],提高了学生的行业实践技能。因此,在工程认证背景下,积极打通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环境与流程、生产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性纺织工程人才。
3 纺织工程专业中三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和创新性
三导师制是指以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为事务导师,以科研教师为学业导师,以实习基地或用人单位为学生行业导师。通过3位导师的相互协作与沟通,实现对学生“德育+学术+技术”的培养。辅导员和班主任主要是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业服务的,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帮扶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学业成绩;科研教师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和日常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对学生的学业、职业选择和考研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与辅导。同时,学院内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是党员教师,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考察学生党员的基本任务。行业导师主要是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帮助学生了解纺织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其对纺织行业发展的认识,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实习和暑假实践锻炼等。学生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过程中,由行业导师负责指导,加强了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实践能力。在大二暑假期间,通过与合作企业的对接,选取有意向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书本上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了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对有工作意向的学生,毕业设计可以通过科研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在合作企业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进一步打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科研导师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了解企业发展的新纺织技术和新纺织设备,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有利于知识的更新迭代。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和“三全育人”理念下,需要培养“德育+学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通过“三导师制”中的事务导师、学业导师和行业导师三方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实践技能,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觉悟、专业素养和行业技能的需求。通过“三导师制”中3位导师的相互协作与沟通,取长补短,事务导师、科研导师和行业导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指导效果。事务导师教授学生相应的法制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科研导师负责传授学生专业的知识以及科研创新实践的指导,而行业导师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关系相对固定,形成比较完善的相互协作关系。同时,三导师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比如科研导师可以在与事务导师沟通的过程中增加自己对党建方面知识的储备;在与行业导师协作的过程中,可以更新自己在行业的知识,提高自己产学研的能力,把握与凝练自己的科研方向。
4 三导师制在纺织工程专业中实施的情况
自实施三导师制以来,纺织工程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3年,纺织工程系教师指导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9项,且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所有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均为良好及以上,学生获校级“互联网+”大赛12项。近3年,纺织工程专任教师新增发表课程思政论文4篇,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获批教改项目15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2项,新增教学成果奖2项,新增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通过三导师制,纺织工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团队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普通期刊2篇,获得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奖项2项。所获成果高于学院同时期的其他专业。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教学相长”的模式,促进了导师对本科生的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导师的反馈,在实践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储备,由此增加对学生的了解,进而选择满意和有意向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同时,可以缩短学生的实习时间,减少学生因为不适应企业文化和制度而离职的情况,提高学生的留职率,降低学生企业的时间成本。
5 结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学生的工程教育,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同时也要结合“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培养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三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和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满足国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