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3-10-25刘士琴闫帅领崔红芳孙朝云张军芳

福建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茶文化思政

刘士琴,闫帅领,崔红芳,孙朝云,张军芳

(衡水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茶文化视角下,数学专业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对专业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注重学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培养。目前,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效果不理想,教师对数学专业教育融入思政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会影响数学教学的进度。即使在数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也只是从数学发展史角度入手,未能根据茶文化发展特色和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提高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因此,研究与分析茶文化视角下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实践策略,可以推动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

1 茶文化起源与特性分析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与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发现至今,呈现出长盛不衰、传遍全球的发展特征。在中国茶文化发展中,重视以茶代礼,家里来客人会通过沏茶、敬茶的礼仪方式,有效表达自身对客人的尊重。茶文化的演变历史丰富,在武王伐纣时期是贡品。茶叶有一定发展规模是在战国时期,后来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等,推动社会形成全民饮茶的发展状态。茶产业越来越昌盛繁华,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饮品。另外,茶文化的发展中出现许多茶馆、茶宴、茶会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并取得显著发展成效。从茶文化的特征角度而言,其特征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历史性。形成茶文化历史性特征的主要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其形成和发展历史十分悠久,融和了儒家、道家、释家等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第二,时代性。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不同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茶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第三,地区性。在研究与分析茶叶种类、饮茶习俗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存在地区性特征,主要原因是茶叶种类、饮茶习俗和不同地区历史、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点,且茶文化善于与不同地区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茶文化。第四,国际性。在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体系发展中,可以看出其体系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茶文化。我国茶文化在对外传播中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经济的结合,演变成拥有国际性特色的茶文化,推动茶文化在国际性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提升国际化的发展水平和效率,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1]。

2 数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教学改革大力发展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水平和效率。部分学校在发展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其他国家教育经验提高本校的办学实力。但是众多学校在发展中将精力放在品牌专业建设、特色办学等方面,未能做好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等工作。并且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改革相比,作为基础课的数学专业教育改革被轻视许多,且很多学校将数学专业教育改革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探究数学专业教育发展内涵。现阶段数学日常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听不懂,也不能直接将所学的数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薄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数学基础能力较差,所以课堂学习中跟不上进度,难以满足自身的实际学习需要。除此之外,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需要结合课程抽象、枯燥等特点,合理落实数学课程思政,从多角度优化和改善数学教学问题。然而无论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角度,都尚未意识到加强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未能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实。同时,数学专业教育发展中未能寻找与茶文化、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契合点,通常以传统专业教育理念、模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对茶文化和思政教育内容了解不足,未能从多方面挖掘数学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元素或者茶文化精神,数学专业教育形式相对单一,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专业教育发展中未能明确学生文化素养、思想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且在专业教育中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茶文化教育的融合效果不佳[2]。

3 数学专业教育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数学专业教育发展中,通过专业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和学习能力,同时数学知识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实践与发展。当前数学专业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从数学知识角度而言,数学专业教育是初等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续,然而在具体教学中二者育人内容的跨度较大,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数学专业教育的学习。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缺少数学能力,所以在接受数学专业教育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阻力。另外,教师需要运用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未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用途,进而影响数学专业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注重学生数学专业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育,加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最后,从专业课程要求角度而言,部分学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未能加强传统数学专业教学改革,其传统课堂教育方法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以及数学专业教育发展要求,进而出现相关教育问题[3]。

4 数学专业教育对思政融入的误区

4.1 认为数学教学进度会受到影响

数学专业教育对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存在误区,认为数学教学进度会因思政融入而受到影响。教师在数学专业教学中对思政融入工作缺乏重视,未能了解思政教育与数学专业教育融合的价值,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不佳。出现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所影响,通常根据自己教学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并以自己教学为主体,自顾自地组织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未能全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效果不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考出好成绩以后,也会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体现出来。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灌输,尚未结合课程思政实施要求,促进教学全面发展,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会浪费教学时间,可以运用讲解思政相关内容的时间,为学生讲解专业教育知识,尽快完成教学大纲和计划。此外,即使有教师在数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却出现表面化的现象,未能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涵,专业教育和思政的融合方式比较单一,只是片面地向学生讲解思政理论知识[4]。

4.2 认为融入就是讲解数学发展史

数学专业教学中,教师认为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征,在教学中更应该做好学生数学知识教学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专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比较困难的,即使强行让数学知识和思政知识相融合,也只能从数学专业的发展史入手。所以,这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思政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主要结合数学发展史讲解思政教育内容,或者在教学中掺杂个人观点,未能尝试探究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这种教学观点下,导致很多教师通常以知识为本位、混淆了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的真正含义,尚未明确二者在运用和教学中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虽然运用数学发展史讲解知识,但是一部分教师未能深入挖掘数学发展史和发展背景,缺乏对数学发展史的足够了解,尚未有效掌握数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手段,对潜在的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素材了解不足,进而阻碍数学专业教学发展,无法真正落实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任务。

5 茶文化视角下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实践策略

5.1 合理落实数学课程思政

其一,明确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内容、实施目的,重新构建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分析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挖掘茶文化中的育人精髓,从而探究三者结合教学和一致性发展的路径。教师需要将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实践作为结合点,全方位融入茶文化。同时,结合茶文化来自于自然世界、生活情境的相关理论,研究茶文化以礼待人、以理服人的特点,构建茶文化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发思政话题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其二,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概念和特点,树立课程思政实施目标,从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教育学生,做好学生在各个学科之间的思想迁移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在零碎的学科知识点中寻找茶文化元素,运用茶文化元素构建数学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正确文化素养和思想意识的培养。其三,因为数学专业本身存在抽象性概念的优势,并有着逻辑思维严谨的特点。在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理论具有论证和思辨的价值,可以多方面帮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学习内容和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茶文化视角下提升与增强实践教学力度,落实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目标。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茶文化和思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推理的严谨性,令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5.2 构建一体化的文化体系

当前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中的方法较多,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据茶文化的发展特征和数学文化内涵,创建集数学文化、茶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推动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一方面,数学专业教育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学科也包含一些文化特色,其文化力量一直支撑数学学科发展。数学学科文化有着丰富的实用价值,可以在教学中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又能提供审美价值。数学文化在应用中可以与其他文化门类相结合,实现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与传递。现阶段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门类,为数学学科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文化基础,数学学科可以与茶文化这一大文化门类有机融合。从而让数学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保障,推动茶文化和数学文化的全面发展,挖掘二者有效融合价值,让数学学科教学和数学文化更具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突出文化育人的特点。在一体化的文化体系建设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提炼著名数学家、教授等人的思想品质,让思想品质与茶文化中的类似的思想品质进行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全新的文化体系,通过理论介绍和讲解定理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全面完成思政与数学、茶文化高度融合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学科发展历史,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和发展历史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微积分的产生过程相关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来源生活的相关观念,数学的来源与茶文化的来源相似,茶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人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而数学学科可以增强人类智慧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才能推动学生爱上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思政的理解。

5.3 结合茶文化交流与互动

数学专业教育中为了合理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教师需要结合茶文化辅助学生交流文化内涵,推动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与实施。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师生互动,认识到茶文化视角下加强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只有结合茶文化开展数学思政教育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和思想水平。开展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组织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发挥互动教学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政融入的重要作用。在交流与互动中,教师可以依据茶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当前组织课外辅导交流活动是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课外辅导交流活动,采用线上网络、线下课堂的形式,全面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数学学习、思政学习为载体,组织茶文化主题活动,运用茶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分析学生内心世界,提升教学水平和效率。比如“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全方位掌握学生内心想法和感受,及时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地丰富自身学科知识,运用新媒体平台、技术宣传数学课程思政知识,以及尊师爱学的茶文化思想,让学生每天充满正能量,提升学习效果。

6 结语

茶文化背景下,思政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价值较多,有利于合理落实数学课程思政,并对数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当前,数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中,学校需要根据茶文化内涵和学科特点,合理落实数学课程思政、构建一体化的文化体系、结合茶文化交流与互动,提升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茶文化思政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茶文化的“办案经”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