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实践研究

2023-10-25

福建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茶文化茶叶

陈 宇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茶叶包装不仅起到保护茶叶的作用,也便于顾客快速了解茶叶信息,特别是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出口茶叶包装尤为重要,其包装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茶叶信息能否被准确规范地传达至目标国消费人群,继而影响到出口茶叶的销量,还会影响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1]。不过,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包装管理不规范,中途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翻译不规范、翻译片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茶叶出口规模的扩大,也制约了中国茶叶流入海外市场,甚至可能会引发国际纠纷,导致国内茶叶企业蒙受损失。所以,保持高水准的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尤为重要,要通过规范、准确、地道的翻译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促进出口茶叶销量节节攀升。

1 加强茶叶包装英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茶叶包装英语翻译,宣传并推广茶叶

对于茶叶生产及销售企业而言,对茶叶包装进行英语翻译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发本国顾客对茶叶的关注,提高茶叶的知名度;二是助力本国茶叶走出国门、打入海外市场,促其在帮助海外消费者获取茶叶信息、了解茶叶功能的同时打开海外市场知名度,提高茶叶销量。由此可以了解到,对出口茶叶包装进行翻译可以促进茶叶在海外市场得到进一步宣传与推广,便于更多海外顾客认识、了解并喜欢茶叶。所以,国内茶叶出口企业应深刻认识到包装翻译的重要性,要组织专业人员对茶叶包装进行规范地道地翻译,促进茶叶在海外国家得到推广。

1.2 加强茶叶包装英语翻译,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随着产品类别、形式的多元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一般首先会查看包装,比如包装形式及其提供的各种信息,包装是否精美、信息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比较注重迎合顾客需求完善包装。对于国内茶叶出口企业来讲,在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及翻译时,既要增强包装设计的艺术性,也要增强英语翻译的地道性、规范性以及趣味性,充分调动海外市场顾客的购买兴趣,促其积极关注和了解产品[2]。在对茶叶包装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要充分一方面需要考虑向消费者传递出准确全面的茶叶信息,另一方面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背景,采取合适的方式让消费者接受茶叶文化的理念及其蕴含的文化,由此使其真正地认识到茶叶的独特品质及超然魅力,由此提高其购买产品的可能性。

1.3 加强茶叶包装英语翻译,传播中国优秀茶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不仅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创造了璀璨绚烂的传统文化,而茶文化则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理念等产生了深刻且深远的影响。为提高中国茶叶的海外销量,并使得中国悠久的茶叶文化在西方世界得以传播和弘扬,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要以茶叶包装为媒介,向海外消费者传递真实全面的茶叶信息,向海外消费者传递博大精深的茶叶文化,而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对茶叶包装进行翻译时,要注重翻译的艺术性和规范性,促进海外消费者通过茶叶包装了解中国茶叶及其功效和其蕴含的文化,尽可能地赢得海外顾客的喜爱与信任,从而使得我国茶叶出口贸易规模日益壮大,使中国茶文化在海外国家及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弘扬。

2 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翻译方式单一且浮于表面,无法有效传递茶叶信息及品牌理念

纵观国内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很多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往往直接采用直接的或简单的翻译方式,导致茶叶信息及其品牌理念无法有效传递,有时会引起海外消费者的误解,甚至会引发国际纠纷,导致茶叶企业蒙受损失,同时也阻碍了茶叶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很多翻译人员在对茶叶包装进行英语翻译时,过度强调表现茶叶包装信息的字面含义,不注重挖掘和翻译茶叶文化及品牌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品牌的推广,也不利于提高中国茶叶的海外知名度。例如,部分翻译人员在对茶叶包装上的“生茶”、“熟茶”信息进行翻译时,并没有结合这两个概念的实质进行翻译,而是按照字面含义将“生茶”译为“Raw Tea”,将“熟茶”译为“Ripe Tea”,导致海外顾客无法理解两者的真实含义,无法了解生茶是未发酵的茶叶,熟茶则是经过发酵及炒制的茶叶,所以应根据其制作流程的不同,将“生茶”翻译为“Unfermented Tea”,将“熟茶”翻译为“Fermented Tea”,这样不仅能够使海外顾客了解何为熟茶、何为生茶,也能够帮助海外消费者理解中国茶的制作方式及制作流程,增进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3]。

2.2 翻译思维不灵活,忽略中西方文化差异

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是西方消费者了解中国茶叶及茶文化的重要媒介,属于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是否规范、地道、准确直接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茶叶的销量,继而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对国内企业的出口茶叶包装翻译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有些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思维僵硬、忽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情况,未结合海外顾客的文化背景、思想理念以及文化信仰等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及表达,导致海外消费者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茶叶的名称及其实质含义。例如,有些翻译人员将中国知名茶叶“大红袍”直接翻译为“Big Red Robe”,根本没有考虑“红”在中西方文化代表着不同的涵义,在中国,“红”通常被寄予了吉祥、红火、兴旺、喜庆等积极涵义,而在西方,“红”则往往与“暴力”相挂钩,将其视为不祥之物,所以,若直接将“大红袍”翻译为“Big Red Robe”可能会引发西方顾客的抵触甚至愤怒,所以,要在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范地翻译,建议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大红袍”翻译为“Da Hung Pao tea”或者“Da Hong Pao tea”,则不仅能够让西方消费者更好地记住中国茶叶名称,也不会引起文化误解[4]。

2.3 尚未形成统一科学的标准体系,影响翻译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亦是东方茶道的发源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种植着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茶叶,很多茶叶直接以原产地进行命名,但是也有一些茶叶会按照品种进行命名,命名的多样多元化导致我国茶叶存在着品牌与名称混乱的情况。同时,由于我国缺乏对茶叶的集中管理,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命名体系,造成我国出口茶叶的名称较为混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翻译问题,比如有些国内茶企在对出口茶叶产品进行命名时。直接运用传统固有名称,未考虑其生产茶叶的特色,导致国内大量企业推出的茶叶产品采用相同的名称,比如“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等,这就容易出现某一类产品因质量不达标或而对其他同类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再比如,在我国茶叶市场上,“铁观音”占据重要位置,其特点在于清香雅韵,国内企业进行翻译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翻译名称,比如“Tea Buddha”、“Tit Kwun Yin”等,既不利于海外消费者甄别茶叶品牌,也影响了中国茶叶品牌的发展[5]。

2.4 精通茶叶及茶文化的翻译人才匮乏,不利于保证翻译质量

目前,我国很多茶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且也注重茶叶包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茶叶包装信息的翻译,并未正确认识到茶叶包装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可接受度及其销售情况。

首先,很多国内茶叶企业没有引入专业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只是安排一些英语比较好的销售人员或者行政人员负责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导致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国内茶叶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及口碑。

其次,随着各类翻译软件的兴起,很多企业直接要求内部人员通过机器翻译的方式对出口茶叶包装信息进行英语翻译,导致翻译水平低下,海外消费者无法准确全面地理解茶叶包装呈现的信息,更难以理解其蕴含的品牌理念和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宣传与销售,也影响了中国茶文化在海外地区的传播与弘扬。

3 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改进建议

3.1 灵活运用不同翻译方式,提升翻译合理性

在对出口茶叶包装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要善于打破陈规,以灵活的思维、多元的翻译形式为基础展开生动规范且有趣的翻译,从而增强翻译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一般来讲,人们主要通过直译、音译、意译三种方式进行翻译,翻译人员对于已约定俗成或已形成标准的茶叶名称可以直接按照标准进行翻译,而对于具有区域色彩或企业特色的茶叶产品,在翻译时建议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式,一方面,音译可以更好的表达茶叶的名称,另一方面,注释则能够帮助海外消费者理解茶叶的内涵内及其蕴含的深意,有利于激发海外顾客的购买欲。

以“七子饼”为例进行有些说明,有些翻译人员将其直接翻译为“seven sons beeng tea”,令海外消费者感到非常茫然,这与有些翻译人员将胸有成竹翻译为“肚子里有棵竹子”大同小异,都只注重字面意思,忽略了其内本质涵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其实,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茶,也属于压榨茶,它是将茶叶压成圆饼茶,外形漂亮,像满月,然后将每7块茶叶包装成L形管,因此得名“七子饼茶”。所以,翻译人员直接将其翻译为“seven sons beeng tea”是不合适的,建议采用直译+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6]。

3.2 发散翻译思维,深谙中西方文化之精髓

翻译人员需要认识到,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进行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茶叶的特点与品牌理念,还需要考虑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结合目标国消费者的文化理念、信仰习俗等,探寻合理的方式进行翻译,力求翻译的地道性和合理性。

第一,翻译人员要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理念意识,深谙西方国家的文化精髓,避免因为翻译不合理而出现误解甚至引发纠纷;第二,翻译人员要加强对茶文化的学习,在明确茶叶内涵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茶文化的精髓,进行规范地道地翻译。第三,翻译人员要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常规俗套,学会站在海外消费者的立场上分析茶叶包装英语翻译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可以接受。

3.3 完善英语翻译标准,强化翻译的规范性与统一性

科学合理的英语翻译标准体系是保障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规范统一的重要前提。国内茶企致力于推进茶叶国际贸易时,一方面需要借助茶叶协会、翻译协会等对中国茶叶、茶文化翻译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通用性的标准,比如,对“龙井茶”、“普洱茶”、“大红袍”等中国传统名茶的英语翻译名茶进行统一,为翻译夯实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翻译人员根据现行标准进行翻译,避免出现包装翻译不规范或者翻译五花八门的情况,以此使中国茶叶在海外市场上逐步成为一种底蕴深厚且极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及文化符号,促进中国茶叶品牌以茶叶包装英语翻译为路径在海外市场得到宣传与推广,增进海外顾客对中国茶叶及茶文化的认识、理解及认同,从而使得中国的茶叶销量不断提升,也使得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大放异彩。

3.4 培养优秀翻译人才,提升翻译质量

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翻译人才的专业能力及其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只有同时精通翻译和茶文化才能够扛起出口茶叶包装翻译的大旗,翻译出规范标准且没有歧义的英语,让海外消费者准确理解中国茶叶产品及其蕴含的茶文化,促进茶叶销量稳步提升,推动茶文化在海外得到传播与弘扬。本文认为,茶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优秀翻译人才。

第一,严格甄选,保证翻译人才引入质量。茶企在招聘翻译人才时,要结合翻译内容、翻译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遴选标准,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考核,从源头上保障翻译人才质量。

第二,强化培训,提升翻译水平。茶企领导人或者管理层要有卓越的发展意识,还要加强对翻译人才的定期培训,根据海外消费者的反馈对翻译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或者开展行业内部交流会,促其在提升翻译实力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茶文化,使其在翻译茶叶包装的同时注重传播茶文化。

第三,加强考核,增强翻译人员的责任意识。为激发翻译人才的工作热情并提升翻译质量,茶企应将翻译人员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根据他们的翻译速度、翻译质量、茶叶海外销售量及海外消费者的反馈等对翻译人员进行客观准确地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薪资及晋升,由此增强翻译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出口茶叶包装英语翻译质量。

4 结语

综上,现代茶企业要认识到出口茶叶包装翻译的重要性,可通过四个渠道提高翻译质量:一是灵活运用不同翻译方式,提升翻译合理性;二是发散翻译思维,深谙中西方文化之精髓;三是完善英语翻译标准,强化翻译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四是培养优秀翻译人才,提升翻译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买体验需求。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