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与健美操的融合策略

2023-10-25

福建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动作

刘 婧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1 茶文化内涵阐述

1.1 茶学方面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文化的专著,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煮茶的方式配以成套的茶具,“茶道”以中国茶饮的特别文化形式,开始声名远播。伴随着朝代更迭,斗茶、分茶等习俗风靡城乡,茶叶贸易远渡重洋,传到朝鲜、日本以及欧洲,丰富着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茶的种类也逐渐增多,明清时期出现白茶、黄茶,清代时期普洱茶开始为人所重,康熙年间武夷乌龙茶已经出现。当代,茶书画艺更是空前繁盛,例如,关于茶主题的绘画、书法、茶歌、茶舞、茶记录片等等,话剧《茶馆》几十年来经久不衰。茶艺的编创,以及茶席、茶具、茶包装设计等,成为茶文化艺术领域的新兴产业。随着各种茶馆、茶楼、茶社等茶艺馆的涌现,茶艺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等等。茶叶起源、生产、饮用,以及茶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茶文化中中国传统元素的沉淀,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1.2 茶礼方面

礼仪是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是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具体表现。茶礼所呈现的形式和仪式,传递出精神、学识和修养之意。含蓄的动作和温文尔雅的表情,表达出谦逊的态度和诚挚的情感,仅简单的伸掌礼,动作轻柔,气韵含而不露。在泡茶的过程中,有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一些列动作难过,当用回旋动作进行斟茶时,右手需逆时针方向动作,左手需顺时针方向动作,寓意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宾主双方不用语言描述,就能明白所代表的寓意,例如,“凤凰三点头”,右手提壶,先靠近茶杯口倒水,然后提腕,再压腕,反复三次后,恰好将茶杯倒满七分,表达向宾客三鞠躬,欢迎其到来之意。作为最后一步关键的动作奉茶,茶盘要端稳,不能过高,先行礼,体现对客人的尊敬。同时,礼仪还包括,得体的着装、整齐的发型、干净的面部,以及站姿、坐姿、跪姿等仪态,等等。

1.3 茶艺方面

茶艺包括了选茗、择水、泡茶、茶具以及环境等一系列过程,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仅泡茶的程序,就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无盖杯泡法,常见于高级绿茶等;盖杯泡法,常见于普通绿茶、花茶等;泡茶还包括壶泡法、冷饮法、功夫泡饮法等等。茶具也各具特色,瓷器的盖碗和陶器的紫砂壶是茶具中的佼佼者,少数民族地区因为饮茶习俗不同,茶具也各具特色,例如,维吾尔族的萨玛瓦铜壶,藏族盛酥油茶的金银茶具等等,这些茶具通过不同的装饰、造型、材质,赋予不同的功能,传递出或质朴或华贵、或安然或热闹的气质。严谨的工序,娴静的心态,配套的茶具,优美的服饰,还可以加上背景音乐营造茶境,让心底的静谧淡淡散发出来,引发对美的共鸣,培养对艺术审美趣味的追求。

1.4 茶效方面

《本草拾遗》中,茶有“万病之药”的美名。研究表明,茶可以抗氧化和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减肥、防治高血压等方面的功效,例如,红茶和绿茶里均含有氟,可以预防龋齿;白茶由于保持化学成分最接近鲜叶成分,可以抗菌,具有解毒、降火等功效;黑茶是经过发酵后的茶,含有高亮的有机酸,可以改善肠胃道功能。研究发现,茶叶经过提取、过滤、澄清等加工后,可以提高能量代谢,缓解疲劳等等,可以达到控制大学生的体重体形、增强身体机能等作用[1]。

2 茶文化对健美操的价值分析

2.1 健美操的文化内涵方面

健美操融合了体操、音乐、舞蹈等项目,具有体育与美育等多种文化功能。融入茶文化,从传统文化角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朝代更迭,茶文化被赋予丰富的历史内涵。在进行茶文化与健美操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方面,深入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内涵,探究健美操所蕴含的文化、审美、礼仪与茶文化的融合点,以及茶饮品对身体健康素养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兼顾健美操教学和文化传承两项工作,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茶学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让健美操教学的文化内容更加饱满,进而促进健美操理论、技术、文化的相互交融。

2.2 健美操的技术创新方面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健美操创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动作的协调性、技术的整合性,配以音乐、故事、情境等内容,呈现美的视觉体验。采茶、泡茶以及斗茶、分茶;茶舞、茶歌等通过动作、气韵所传递出精神、学识和修养。在进行茶文化与健美操的融合过程中,可以通过茶礼、茶艺、茶舞等形式与健美操的技术动作融合,一方面,注意茶礼、茶艺、茶舞的动作特点,以及健美操动作技巧的特点[2]。在进行健美操技术动作创编时,可以对茶礼、茶艺、茶舞的动作与风格进行模仿和改编,进而增加主题的创新性、演绎的观赏性。另一方面,掌握茶礼、茶艺、茶舞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哪些动作是本源动作,哪些是衍生动作,并理解本源动作所传递的意义,例如,“凤凰三点头”,通过手腕的力量控制和动作展示,表达了从容优雅的意趣美感,展现了中华茶礼的热情好客。

2.3 健美操的审美素养方面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融合了音乐、动作、服装等多种美的表现形式,在作品欣赏和创编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通过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茶具、茶礼、茶艺可以引发学生对美的共鸣,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不同的装饰、造型、材质的茶具,欣赏茶艺严谨的工序和娴静的心态、优美的服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融合茶礼、茶艺,茶戏、茶舞等动作和传统文化,创编健美操的动作,提升自身的审美经验,进而提升审美能力[3]。

2.4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

通过健美操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塑造形体。健美操对专业运动员的体重、体型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茶文化内涵阐述发现,茶效有提高能量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可以达到控制大学生的体重体形、增强身体机能等作用。同时,茶中含有咖啡因,可以缓解焦虑情绪,将此功效应用到健美操的比赛中,帮助抵抗面临比赛时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精神状态。茶叶的消食、解毒、提神等功效,可以帮助在训练过程中维持良好的状态。除此之外,茶文化清、静、和的精神内涵,对提高心理素质亦有一定的帮助。

3 高校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的现实分析

3.1 融合的理念陈旧

高校健美操中,成套动作使得身体每个部位都有活动,得到全面的锻炼,无论站立或行走的姿态都表现出舒展的气质和风度,再加上或激烈欢快或婉转悠扬的旋律,或鲜明或沉浸的节奏,在自己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审美素养得到了培养。将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旨在通过知识、技能、文化三者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有效提升健美操教学的整体质量。

毛泽东同志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高等教育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态势之下,地方高校怎样抓住“黄金发展期”,将改革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刻不容缓地摆在了各级各类地方高校的党委面前。笔者认为从中观层面入手,就是要选好用好中层领导干部,以此为抓手,不断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高校当前的健美操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茶文化的内涵,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或者,虽然有部分教师在健美操中加入了茶文化,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健美操所蕴含的文化、审美、礼仪与茶文化的融合点,以及茶饮品对身体健康素养的影响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教研和探究[4]。

3.2 学生的兴趣不浓

在茶文化的品鉴中,部分学生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鉴享誉中外的茶文化,更愿意深入理解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从动静相宜的茶艺中享受恬淡、闲适、豁达和宁静。在健美操与茶文化的融合创编中,形成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例如,以传统采茶舞为主要动作设计元素,在亦歌亦舞中,进行动作的创编和文化的传递。在校园活动中,茶艺社团通过举办各种茶艺表演,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然而,由于上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想,在融合的内容创新与发展中,未能很好的解决健美操理论、技术和文化的相互融合点,导致茶文化的特色没有彰显出来。例如,在采茶舞的编排中,为了满足创新性的要求,一些动作的编排忽视了所含的茶文化的内涵,将茶文化的本源性动作和后来的衍生动作混淆。进而,由于融合形式的陈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浓,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对茶文化所表现出的清净、淡雅、宁和的意境不感兴趣,更愿意追求动感、快速的节奏和韵律;或者部分学生只是迫于学分的压力而暂时性的进行学习,学期结束后不再感兴趣,等等,学生未能真正了解茶文化背后的内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 高校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的策略

4.1 从学生角度分析,关注个性化需求

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形式相对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班级集体授课背景下,对教学的设计往往只侧重于学生的群体特征,对其做出整体性、概括性的描述,以此来说明学生在某个特定阶段身心发展及学习发展的整体规律。然而,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在自己独有特质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必然诉求,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水平、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在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尽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创建情境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并在运动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潜能。

4.2 从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内容分析,关注跨领域知识的统整

从学科角度划分,茶文化和健美操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从健美操单一学科领域向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的跨学科领域转移,打破学科界限,将二者的知识进行联系和统整,要挖掘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与关联性。例如,建立情绪的关联性,在健美操竞技比赛中,大学生会有紧张不安的情绪,通过学习茶文化清、静、和等精神内涵,可以起到抵抗不安情绪的作用;建立动作的关联性,《印象大红袍》中,从厚重的武夷山茶文化和历史中抽离出来的撑竿动作,演绎成可视化的文化符号。

4.3 从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目标分析,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综合性的培养。在融合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认知因素,还要关注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例如,健康意识、审美素养、价值观念、意志品质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把这些概况性较高、较为抽象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进行拆解和具体化,转化为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描述[5]。

4.4 从健美操教学活动设计分析,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设计常常由教师向学生传递,往往弱化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形式,不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影响了学生探究、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融合的过程中,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本体,并非直接向学生传递与输送知识,而是通过引导、支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与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

4.5 从健美操教学方式分析,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音频、视频等材料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媒介,但是依然跟侧重于教师作为主体,进行的预设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由此,在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例如,对于“凤凰三点头”,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通过手的翻转挪移、上下挥洒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然后让学生演示,亲身感受如何通过手腕的力度来控制注水的水量和水流的轻重缓急,并展现出动作的舒展和美感。

4.6 从健美操教学评价分析,关注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真实需求间的差距,聚焦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的培养。由此,在茶文化与健美操融合的评价分析中,一方面,教师需要结合特定的评价场景、评价任务与评价目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从而将学生的复杂行为简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与评分细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将技术工具与个人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相结合,来记录学生的表现。由此,关注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茶文化魅力,以增强文化自信。

5 结语

综上,唐朝的煎茶,宋朝的斗茶,清初的功夫茶……无一不把一代代中国人喝茶的秉性、民族的气韵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有效挖掘和整理茶文化对健美操在文化、技术、审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方面,寻找茶文化与健美操的融合点,提升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猜你喜欢

茶艺茶文化动作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动作描写要具体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