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与实践

2023-10-24周超军谭正生段勋兴赵玲杰曾斌

时代汽车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课证等级证书融通

周超军 谭正生 段勋兴 赵玲杰 曾斌

摘 要: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课证有机融通,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本文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以“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相关政策、意义、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探讨了“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教学效果,探索“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借鉴意义,以促进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1+X”证书 课证融通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1 研究背景

1.1 相关政策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3]。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1+X证书是指汽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之后获得1本毕业证的同时还可通过考试取得若干本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如何将1+X证书的培训考核内容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1+X证书课证融通的内核问题[5、6]。

本文以“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相关政策、意义、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探讨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课证融通的教学效果,探索课证融通的实施。

1.2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意义

(1)提升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有利于深化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更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提升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国汽车专业的发展。

(2)提高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就业率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不仅能够鼓励在校学生考取更多的专业技能证书,学习多项汽车专业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就业岗位选择时能够拥有更多的选项,增加学生就业的灵活性,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进而提高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就业率。

(3)提升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教学水平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汽车专业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课程专业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教学水平。

(4)扩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影响力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在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扩大我国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影响力[7]。

1.3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存在的不足

(1)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般分为初、中、高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与相关证书初、中、高级内容均有一定的重合,但重合度不高,且对应的证书等级不明确,导致考证培训内容梳理不清晰。同时,证书对应的初、中、高级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深度和难度从职业能力要求上是逐级递增的,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却没有打通上升通道,无法实现逐级递增考证需求。

(2)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模块不够紧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与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模块要求并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3)课程实施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存在脱节。在当前证书制度实践中,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拥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授课、考核、评价体系,和职业技能的证书基于生产实训任务的培训不相符,直接造成在院校提供的课程教学和社会所需的证书培训产生脱节问题,让学生既要关注学历证书,也需要注意职业技能证书[8]。

(4)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乏体系性的融通。汽车職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分散在课程体系中的多门专业课程内,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乏体系性的融通,造成师资、设备资源浪费,考证培训工作效率大大降低[9]。

(5)师资水平有待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和技能对接了产业链中最新的岗位职业技能,或者是相关专业未来的某一就业方向所需的岗位职业技能,这就导致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已有的师资水平、教学资源和设备以及人才培养水平落后于行业发展的现状[10]。

(6)教材不够完善。“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需要与行业企业、证书考评组织组成三方共建的活页式教材开发团队,融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和开发适合“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教育与培训活页式教材[11]。

(7)人才培养的复合型不强。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下,学生按照教学安排,修完课程,完成学分,就能达到毕业要求,仅能获得毕业证书,虽然也设置了考取职业技能认证环节,但证书相对单一,对于人才培养的复合型不强。

(8)课程评价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分脱节。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是从“安全/7S/态度、专业技能能力、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能力、资料信息查询能力、数据判读和分析能力、表单填写与报告的撰写能力”等6个大项进行评价。现有的课程评价虽多有改革,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仍存在一定脱节,有待进一步融通。

2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模式构建

2.1 制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并结合汽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企业适配、职业岗位能力、学生发展等多维度为核心要义,进一步优化制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教育和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技能培训打通,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培养的学生真正能满足社会所需,是社会可用的人才。

2.2 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对于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以此消除课堂授课与技能培训侧重点不一致,解决课证融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脱节问题。对专业课程划分成以下几种模块:对于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设计动力驱动课程模块,课程内容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对于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则是底盘课程模块,以汽车底盘机械拆装等为主;而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需要设计汽车电气课程模块,将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等内容融入课程当中;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则是对应新能源汽车课程模块,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为核心内容。并且,设计合适的等级,以初级对应检查保养、以中级对应检测维修、以高级对应诊断分析,以此实现专业技能的逐步提升。

2.3 开发课证融通校本教材

针对“1+X”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汽车相关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重新编制传统教材,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并重新设计教材结构体系:将知识和技能点按照任务导向和从学习基础知识到掌握岗位技能的学习逻辑进行编制,针对证书初、中、高级开发活页式教材,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岗位工作任务编制工作手册,有效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不同需求的学生可选用不同等级的教材进行学习训练。

2.4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评价的改进中,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标准为方向,提炼核心课程,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从信息化教学入手,对于教学设计展开科学升级,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保持较高的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同时,教师加强对学生群体日常学习效果的关注,为其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以学生未来发展进行策略调整,提供更为专业的教学指导。同时,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也需要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模式,对于当前考核评价细节内容进行优化、改进方法,展开科学的统筹安排,严格落实考评工作。

2.5 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一,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培养教师具备证书模块的培训、考核的能力和资格。

第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职业教育要求和企业需求出发,专业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

第三,助推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针对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教学与科研,以教改项目、教研项目、科研项目、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1+X”证书考评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推进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

2.6 加强课证融通课程教学实践

第一,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为了更好地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实现所学即所需,达到企业对汽车检测、维修岗位从业者要求,在课程标准制定上体现课证融通思想。

第二,课程设计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训练两部分可以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技能相融合。

第三,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融合,加强和规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第四,课程考核评价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有效衔接,每个教学项目完成后,学生都要提交实训工单,并完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3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效果

3.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证融通的顺利开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教给学生职业最需要的技能,学生的学习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职业真实状态,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

3.2 系统性打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路径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在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结构体系、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多层次、系统性地将高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相融通。

3.3 提升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发展水平

“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任课教师的团队建设,有利于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内容与相关的职业技能相结合,提升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专业发展水平。

3.4 构建“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资源库

針对“1+X”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编制教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和岗位工作任务编制工作手册,有效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不同需求的学生可选用不同等级的教材进行学习训练。逐步构建起以教师、教材、教法、教学项目、任务工单、课程学习资源、考核评价方式、知识技能评价表、培训考核服务中心等为内容的“1+X”证书制度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资源库。

4 结语

为推进“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结构体系,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评价、培训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的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一一对接,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借鉴意义,以促进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重庆市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GZ22321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Z].2019-01-24.

[2]黄关山.“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09):134-138.

[3]白云.1+X证书制度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0,(05):52-57.

[4]林素敏.“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专用汽车,2022,(11):93-95.

[5]吴萍.基于“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1):85-88.

[6]柳炽伟,景玉军,魏胜君,李军.融合1+X证书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9):29-33.

[7]闫勇.“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汽车专业分析[J].南方农机,2022,53(04):182-184.

[8]莫舒玥.“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途径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模式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46):39-42.

[9]冯顺利,姜凌丽,石彦辉.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方法研究——以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82-83.

[10]邹瑞睿,沈言锦,刘骞,张坤.1+X证书制度下专业师资队伍提升策略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9):43-49.

[11]陳娟.基于“1+X”课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教材为例[J].时代汽车,2022,(08):59-61.

猜你喜欢

课证等级证书融通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