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蒙城文庙

2023-10-24杨玉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5期
关键词:魁星宫墙大成殿

杨玉亭

(蒙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安徽 蒙城 233500)

地方文庙一般“庙”“学”合一,既做祭祀孔子的孔庙,又做地方教育的学宫。文庙中“庙”的部分一般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先贤祠等;“学”的部分大致有:明伦堂、讲堂、学斋、尊经阁、文昌阁、教师宿舍、学舍、仓库等。

蒙城文庙位于蒙城县老县城的东门里,蒙城文庙的前面有一条东西路,旧时称黉巷街。黉,古时的学校,老百姓俗称其为黉学,又称文庙为圣人殿,是因为这里是供奉孔圣人的地方,是儒士学子心目中的圣地所在。蒙城文庙又称黉宫,黉巷街正是因靠近黉宫而得名,今黉巷街已改名为周元路,是为纪念抗击日寇、保卫蒙城而壮烈牺牲的中将副师长周元而命名的,蒙城文庙的门牌号为周元路219号。蒙城文庙是一处保留较为完整、保护较为完好的古代建筑。

蒙城文庙大成殿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代末年(1368)毁于战火。到了明朝,朱元璋称帝,初拟建都家乡凤阳,后定都金陵(今南京)。在当时,蒙城归属凤阳府管辖范围之内,是皇亲国戚京都出入的门户,所以在蒙城建造一座规模大、规格高的文庙,是理所当然的。

明代重建的蒙城文庙是依照孔庙礼制的建筑特点修建的。大体上来看建筑群的布局为坐北朝南,东西有三个跨院,东是文昌宫,中为大成殿,西为明伦堂。大成殿是文庙的中心,是人们祭孔演礼的场所。蒙城文庙是以大成殿为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的建筑群(图1)。

图1 明万历壬午年 蒙城文庙(原蒙城县学宫)

蒙城文庙的最前边是宫墙,宫墙刷朱红涂料,上书“宫墙万仞”四个大金字,字体端庄敦厚,气势磅礴。万仞宫墙是文庙特有的建制,是为学生崇敬孔子写的词,出自《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因此,后人筑万仞宫墙于文庙之前,用来象征孔圣人的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不是寻常人所能仰及,并规定只有出了状元才能拆除,蒙城文庙“宫墙万仞”四个大金字一直保留至今。宫墙前为青云街,取平步青云之意。

蒙城文庙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东月门和西月门,两门之间有一条小路,方便人们日常通行。宫墙内有井,名“圣井甘泉”,意为饮水思源,不忘师恩;寓意不忘圣人训,修身、立业、进德,好日子会源源不断。蒙城古称漆园,古往今来流传着漆园八景之说,明代蒙城县尉李廷甫曾作《台咏八景》诗:“涡水晚舟横,冷涧落垂虹。晓钟慈氏寺,春雨漆园城。雪压狼峰白,泉流圣水清。嵇山明月夜,蝴蝶梦庄生。”“圣井甘泉”就为漆园八景之一。

宫墙后边是蒙城文庙的正门,过正门是泮桥,桥下有水池,名为“泮池”,是地处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为“泮宫之池”,同时泮池是地方官学的标志。根据古代礼制,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其四周环水,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名为泮宫”。在古代,镜子还没有达到方便随身携带的程度,在朝拜圣人前,可站在泮桥上面对着水面,整理衣冠,掸尘垢,以清净的身心跪拜先师孔圣人。

过了泮桥就可至棂星门,棂星门有东、西两个便门。过棂星门就来到大成门前,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过了大成门前行,这才来到大成殿。大成殿五间,东西两侧各有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殿后有藏经阁,东院是文昌宫,西院是明伦堂。

大成殿,原名先师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内正中的神龛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神像,神像东侧为宗圣曾子、亚圣孟子,西侧为述圣子思子、复圣颜子。先前殿的北墙并排竖立有八块屏风,上面分别书写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且殿的上方悬挂有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御书“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大成殿两侧东西庑各有7间,东为先贤祠,且先贤祠内供奉了孔子的三千弟子牌位,西为先儒祠,先儒祠内供奉有历代大儒牌位。殿前墙东、西两边有回廊,可至后院的藏经阁。藏经阁东、西院墙上又各开有东、西便门,分别与文昌宫、明伦堂的便门相通。

大成殿的东侧是文昌宫,它与大成殿西侧的明伦堂左右对称。文昌宫的大门与大成门、棂星门是并列的,进大门过二门才能到文昌宫,文昌宫的后面是后厅。文昌即文昌星,又称文星,在古代传说中是主宰功名的神。文昌宫院内的西墙开有便门,与大成殿东墙门互通。门前是一条南北小巷,名为“月光巷”。月光巷的南头是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文昌宫的东南角,跨建在黉巷的路上。魁星楼高两层,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雕刻精湛、秀丽。魁星意思是通奎星,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星宿的名称。在古代神话中魁星主要掌文运、文章。例如,宋代张元干《感皇恩·寿》:“绿发照魁星,葛多巴平康争看。锦绣肝肠五千卷。”元代刘埙《隐居通议·造化》:“淳熙中,殿试进士,有邓太史者告周益公,魁星临蜀。”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到第二回:“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奎星犯太白,不利于四川。”魁星主掌文事,顾名思义魁星爷即魁斗星,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就极为崇敬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楼又称魁星阁,魁星神是科举重要神职,古代科举制度盛行,进而产生了对魁星的崇拜,魁星崇拜兴于宋朝,至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多建有魁星楼、魁星阁、魁星塔等建筑。

蒙城文庙魁星楼的正殿有魁星神像,该神像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脚踩一条大鳌鱼头部,所谓“独占鳌头”。传说每逢民间考试时,魁星神便右手握一管大毛笔、左手捧一斗到人间各地巡视。据说斗星是众考生的姓名,有幸被魁星神的那支笔点中者就可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故而,每当科举考试前儒士学子们大都去魁星楼烧香供奉、叩拜、还愿,祈求魁星神保佑自己金榜题名,取得魁首。

魁星,又称“馗星”,即钟馗。传说钟馗就是文曲星,所以古代文人学者都拜钟馗。民间有所流传,“拜请钟馗,中榜中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所以人们都会请钟馗神像,供奉家中,以便祭拜。

西院明伦堂建筑规模、格局与东院的文昌宫左右对称相应。进入明伦堂要先过儒学门,再到大门,过了大门才到明伦堂。明伦堂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七间厢房,是供人们吃饭和休息的。明伦堂后面是宫厅,宫厅前的东院墙开有月门,与大成殿后院的西月门交错相对,方便人们出入。明伦堂是文庙的又一重要部分,是古代办学和科举考试的场所,它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传承文化与学术研究。《孟子·滕文公上》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明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点核心内容,“明伦”又为“明人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懂得“五伦”,人就与禽兽区别开了;不懂“五伦”,人与禽兽就没有区别。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中国文学的一句经典。这句话不是从自然气象、物理空间的意义上来说的,而是从人心上来说的,人心即人性,人的本心即人的本性。在我国心、性是合一的、不分离的。儒家教育最大的意义是教导我们人兽之别。“万古如长夜”中的“长夜”是黑洞洞的,一无所见;而“明”是有了光,一灯可点亮千年暗室,光来暗去,黑暗结束;“灯”,千里遥远一盏灯,那是指路的明灯、导航的灯塔。那么我心,有阴暗的时候;我性,有无明的时候。孔圣人让我们哪里“明”了呢?让人心明朗,人性开明,是把人之所以为人的心灯点亮了,这就是“明伦”的立义、孔圣人的意义。

明伦堂的西山墙镶嵌着两块古代青石碑(图2),至今保存完好,碑文是《程子听箴》(“箴”意为劝导、告诫)和《宋儒范氏心箴》。

图2 《程子听箴》和《宋儒范氏心箴》碑文图片

《程子听箴》是宋代大文学家程颐撰写的一篇关于视听言动的文学著作。明代时期的明世宗喜好并且推崇理学,明世宗在位期间对《程子听箴》进行了多次注解,并且在天下的所有学校中均颁发《程子听箴》。嘉靖九年(1530),岳麓书院非常荣幸得到了世宗皇帝钦赐的《程子听箴》以及世宗皇帝亲自书写的一箴,岳麓书院特地建造一所箴亭用来保存它们。碑分别有四块,每一块碑石上的字体均为正楷,四块碑的四周都雕刻有龙纹,被称为“四箴碑”。四箴碑现如今依然保存在此地的四箴亭之中,但四箴之一的《视箴碑》残缺较为严重,上面的文字有所残缺。《程子听箴》同时也告诉我们平时做人做事要讲礼貌,做任何事情要讲究度,要有所节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无论在言语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平时生活中要不断用这个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在闲暇时间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去触碰。《程子听箴》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要秉承特有的思想来严于律己,只有每个个体的思想得到提升,整个国家的思想才能得到一定的升华和巨大的进步。我国是礼仪之邦,对于礼仪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对人礼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国家以及民族文明方面进步的一个体现。《程子听箴》在个人道德修养的层面对我们的言行举止提出要求及标准,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刻思考。

蒙城文庙明伦堂西山墙的《程子听箴》和《宋儒范氏心箴》碑文彰显出了嘉靖皇帝登基时尊孔崇儒的思想。《宋儒范氏心箴》摘录如下:

宋儒范氏心箴

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眇然有身。

是身之微,太仓梯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

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

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

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鸣呼几希。

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宋儒范氏心箴》碑文告诉我们,人在天地之间,身心非常渺小,就好像是大谷仓中的一粒米。如果心要是被身形所驱使,那么就和禽兽一样。能够发现本源而存留本心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我们需要不断地克制欲念,保持敬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必须秉承内心的准则,同时坚守住自身的原则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因素,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守法守制,违法乱纪的事情切勿接触。

在古代,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都要修文庙,以此来尊崇和宣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蒙城文庙是安徽皖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蒙城文庙的明伦堂是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育场所。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当今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丢弃儒家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增加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

文庙是国家文物,文庙的文化内涵是全民族的,也是全世界的。蒙城文庙是儒家文化的传播地,发挥了传承中国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正是历代蒙城人民对孔子的伟大精神与人格魅力的敬仰,才使蒙城文庙得以保存下来。2014年至今,每年都在文庙国学堂开展公益经典诵读活动,沉寂的文庙又传来了朗朗诵读声,这是一个好现象,应该发扬光大。

昔日的蒙城文庙是一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建筑物为砖木结构,砖刻木雕,雕工精细,气势不凡,栩栩如生,屋面以五色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蔚为壮观。院内外遍植松柏百余棵,疏密有致,老百姓俗称“圣松”。这是一处学习的好地方,更是一处修身的净土。可惜现在仅存大成门、大成殿和明伦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先后多次拨款对文庙古建筑进行维修,对文庙周边环境进行治理。2019年,安徽省文物局和蒙城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142万,对蒙城文庙的现存建筑进行全面维修,正着手准备充实蒙城文庙文化内涵的布展工作。维修后的蒙城文庙,面貌焕然一新,蒙城县文物保护中心拟将蒙城文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众教育馆(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古建筑群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魁星宫墙大成殿
兴业文庙大成殿复原设计研究
传统礼制中孔庙大成殿建筑形制与空间形式研究
云南文庙介绍
——凤羽文庙大成殿
金榜题名——珊瑚魁星点斗盆景
吴超英:一缕神光照宫墙
悬崖上有字
到潞州
“夺魁”的来历
万世之功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