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杭州凤凰山圣果寺遗迹探究

2023-10-24潘奕弘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5期
关键词:凤凰山石刻遗址

潘奕弘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0 引言

凤凰山圣果寺位于杭州市凤凰山东麓,初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据《凤凰山圣果寺志》记载,旧址面积足足有南宋皇宫的五六倍,现存遗址面积约27500平方米,是杭州凤凰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图1)。后因无著文喜禅师在此修炼,寺院名声远扬,将寺名改为“圣果”这一更具佛教思想的名字。南宋时期其因地理位置优越,被改为殿司衙,是南宋皇城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圣果寺现已毁坏殆尽,仅能通过遗址遗存与文字记载领略过去的恢宏盛况。

图1 《圣果寺图》(图片来源: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

1 圣果寺历史沿革考证

杭州地处江南,自秦设县治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杭州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始自东晋,兴于五代,盛于南宋,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无论哪个时代,佛教在杭州的发展都备受重视,圣果寺便是如此,即便多次遭受损毁,在各朝各代都有统治者或信徒对它进行修缮。

圣果寺始建于开皇二年,由隋文帝于杭州凤凰山东麓建立,起名“胜果寺”。据称,隋文帝从小在佛寺长大,直到成年才走上军旅硝烟之道,在离开寺庙时受恩师委托,希望他得天下后在全国八十三州建造八十三塔。仁寿二年(602),隋文帝下诏:“今舍利真形犹有五十,所司可依前式分送海内。”①令五十三州起塔。仁寿四年(604),又诏令天下三十余州起塔。这样的背景下,隋文帝在全国大量兴建寺院与佛塔,所建寺院数量高达3792所。

尽管寺庙建造于隋朝,但圣果寺最令人惊艳的几座石刻均出现于五代时期。五代时期佛教取得飞速发展,这与当时杭州的统治者钱镠崇释礼佛、大力发展佛教有直接关系,他不仅带头参与礼佛和供佛,更大量兴建寺庙。《凤凰山圣果寺志》记载,吴越王钱镠曾在余杭龙泉寺廨署暂住,就佛法问题与无著文喜禅师进行讨论,对他深表喜爱,于是在大顺元年(890)赐文喜禅师紫衣,邀请他来杭州胜果寺居住②。无著文喜禅师道法高深,胜果寺的名声得以远扬,“胜果”也因此改名“圣果”。吴越王钱镠登基后,于开平四年(910)刻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像于圣果寺的左右石壁之上,为圣果寺留下了最具特色的佛教景观。

宋朝时,圣果寺发生巨大的转变,先是内僧惠然于宋景祐年间(1034—1038年)在西方三圣左侧顶峰之上建造崇圣塔,而后郡守郑戬于庆历五年(1045)赐匾额题名“崇圣”,至此圣果寺又多了一个“崇圣寺”的名号。即便如此,也仅仅只是形式与名称上的转变,宋朝定都临安后圣果寺更是发生了功能上的转变,从佛教建筑转变为禁军机构。

公元1127年宋朝南渡,于临安建都。南宋宫殿不同于其他朝代居于京城北部或中轴线北部的传统,而是坐落在临安城东南部的凤凰山一带。《咸淳临安志》曾载《皇城图》,南宋皇城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南临宋城路,北至万松岭路南。圣果寺地处凤凰山之巅,可俯瞰整个皇城,具有广阔的视野,为起到驻兵防守之用,于是便将圣果寺改为殿司衙,并设御教场。由于当时财力和人力严重不足、政局动荡不定等因素,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建③,而后的59年便一直以禁院形式存在。直到德祐二年(1276),元军入侵临安,一把火烧毁了圣果寺。

之后圣果寺又经历多次的推倒与重建,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戊寅日得以复兴,至正间年间又被破坏,直至洪武四年(1371)得以重建。永乐十五年(1417)改为丛林,正德九年(1514)甲子二月十九日己亥,僧人子敬对其进行翻新,嘉靖丙辰年(1556)倭寇入侵,圣果寺再次被烧毁。嘉靖戊午年(1558),僧人正因对其进行了再一次的翻新。1958年,寺院被拆毁,僧侣遣散,加上民间的二次破坏,现仅存圣果寺遗址,原始样貌难以考究④。2000年7月时,圣果寺遗址被公布为杭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管辖和日常维护。

2 主要遗址景点

2.1 西方三圣石刻

西方三圣石刻是杭州最大的一座石刻造像,位于凤凰山中峰偏左的位置,是吴越王钱镠于梁开平四年所刻。石刻前曾盖有殿宇,叫千佛阁,是杭州唯一一座窟前建筑。

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是佛教世界里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自左向右分别是代表大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代表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功德的阿弥陀佛和代表喜舍的大势至菩萨。

石刻立面呈拱形,高约12.1米,宽约23米,进深约5.3米,其中阿弥陀佛体量最大,二菩萨身形均略朝主佛,佛像身下均有莲台。石刻下部有高0.09米的矮台,两端设有两长方形矮台,其中北侧的矮台已毁。南侧的矮台长1.65米、宽1.15米、高0.1米,其上原雕一卧狮,因后期的损毁表面仅可见原狮的二前肢残迹。

如今的西方三圣石刻均因人为损毁外观难以辨认(图2)。佛身上有大量边长约0.13米的方形榫眼,证明曾有信徒对它进行过修理,只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如今的三圣石刻也只剩下这残损的模样。

图2 西方三圣三维扫描图

2.2 十八罗汉像

十八罗汉像位于西方三圣石刻下方30米处,朝向基本相同,高度仅为西方三圣石刻的1/3,同为吴越王钱镠于梁开平四年所刻。相传刚造成时只有六尊罗汉像,后来有一天夜里,一位和尚给吴越王钱镠托梦说:“吾兄弟十八人,今有六,请为聚之。”⑤钱镠梦醒后便当即前往圣果寺将十八罗汉补齐。由于传说故事的加持,如今我们看到的十八罗汉像还颇具几分神秘的色彩。

十八罗汉像无一缺失,但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幸运的是离地面较高的两个罗汉像保存完好,尚可以看出衣褶飘举的线条感(图3)。如果说西方三圣石刻是以磅礴大气、恢宏规模取胜,那么十八罗汉像则以细腻生动的魅力和温婉的气质吸引人,向后人诉说那个时代杭州的繁华兴盛和凤凰山的迷人风姿。

图3 十八罗汉像(图片来源:网络)

2.3 月岩

月岩位于将台山北坡,圣果寺到御教场的中间位置,占地约2000平方米,东西向跨度约50米,南北跨度约40米,为奇石造型景观,曾与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胜地(图4)。月岩为石灰岩材质假山,颜色纯白,石林峰石错落,平均高6~7米,刻有“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本来面目”等字样。

图4 月岩三维扫描图

石林间包围了一六边形水池,岩顶处有一圆洞,每逢中秋,圆月便会与圆洞重合,岩顶仿佛生长出一轮明月,与夜空中的圆月交相呼应。同时,穿过圆洞的月光还会照映在六边形的水池上,在此处观月的人仿佛能同时看到三轮明月,造就了奇佳的景色。不仅是月亮,圆洞在特定的时间也会与太阳重合,太阳光穿过圆洞照耀在地面上,产生十分美妙的景象。来此游玩的文人雅士看到这番景色不禁发出感慨,留下他们的字迹,比如蔡襄的“石门月岩无影相”和杨思孔的“垂莲石”等。如今月岩已遭到破坏,除那几处较大的字迹外,其他的均被磨平,内容已难以分辨。

月岩的后方有三条小道可通行至水池处,其中最精妙的为月岩主峰后形成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夹道,最窄处仅0.6米,需俯腰侧身才可通过。从背后穿越狭长的夹道到达具有开阔视野的水池处,观看绝妙的“月岩观月”景象,颇有“豁然开朗”之意。从正面穿过夹道则可直接到达月岩之上,回首可俯瞰整个月岩叠石。月岩前原建有用来观看月景的月榭,据《凤凰山圣果寺》载,无著文喜禅师的墓塔也建造于此,“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十月十一日,塔院房僧智津、边鸿等,集众至大慈山,请师灵骨归寺,建塔月岩之前”⑥。

2.4 排衙石

排衙石占地约500平方米,地形平坦,为自然造型。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觉得它的造型像军队阵列,故起名“排衙石”(图5)。同时“衙”通“牙”,故有牙兵的意思。排衙石间距2米,最高一组达4米。《凤凰山圣果寺志》记载:“最小一直形如芝,高丈许。”⑦可见排衙石整体在3~4米。排衙石岩壁上曾刻有诗文,如今也因人为破坏难以辨认。

图5 排衙石三维扫描图

排衙石位于将台山顶,此处因开阔的视野被设为南宋御教场。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到访此处,被山顶优美的景色所折服,为此处题名“澄观台”,并留下诗文《登凤凰山澄观台作歌》。据记载,此处还有介亭、鹿池、冲天观、观海亭等景观,但如今均不见踪迹。在《凤凰山圣果寺志》中有对御教场场景色的描写:“登兹,则江湖俱在指掌;而龛赭对峙,海门一线,尽入览观,旧有介亭,废,惟队石存。”⑧可见御教场不仅仅是殿司衙的一座练兵场,作为凤凰山顶的园林景观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排衙石作为中景在整体景观起到过渡作用。

2.5 忠实亭

忠实亭位于圣果寺左侧,现管理用房的上方,为南宋时期的郡守邱岳所建(图6)。亭内有一巨大的落地岩石,上面刻着“忠实”二字,正书横列,字高94厘米,宽179厘米,为宋高宗赵构亲笔所题,“忠实”二字具有勉励臣子与百姓忠实于皇族、忠实于国家之意。除这一表面意思外,忠实亭与岳飞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传“忠实”二字写于公元1147年,由于岳飞的死令赵构极度不安,害怕群臣武将要为岳飞报仇,因此他携群臣拜圣果寺时,便写上“忠实”二字,命人刻在石壁上。他希望通过这一举动,使群臣武将时刻牢记忠实二字,万万不可有造反的念头,否则天必诛之。

图6 忠实亭三维扫描图

在“忠实”二字右下角曾盖有宋高宗的亲印,印章表面曾有一层镀金,美其名曰“玉印金章”,因金色外表和宋高宗亲印的缘故,价值不菲,在混乱时期被流民凿去,如今仅剩一块方形凹槽。万幸的是,当时的工人未对“忠实”二字进行镀金,否则这一历史的见证者将仅剩下四四方方的三个窟窿。如今“忠实”二字也被涂上红漆,成为圣果寺遗址的一大重要景点。

2.6 通明洞

通明洞位于中峰亭下方,是由两石壁交错形成的天然石洞,山洞“巨石削拔,玲珑中空如堂”(图7)。岩壁上刻有“通明洞”“飞龙”等字样,部分刻字因人为破坏难以分辨。

图7 通明洞三维扫描图

通明洞洞口宽约2米、高约3.4米,洞内为一长约3.5米、宽约3米的椭圆形穹顶空间。通明洞原为和尚打坐修炼的洞穴,相传无著文喜禅师曾在通明洞内的放光岩上圆寂。现通明洞和石门还有遗存,放光岩已消失不见,洞内还有信众上香的痕迹,其因留下的传说故事成为当下圣果寺遗址最主要的朝拜点之一。

2.7 石观音

石观音位于十八罗汉上方,佛像宽约1.1米,高约1.6米,整体保存较为完整,有后世加盖的亭子,佛像上的金漆也为近代所镀(图8)。紧挨佛像的左侧有一极小的水池,现已干涸,它上方的岩壁上刻着“凤凰池”三字,文献中未有记载,无法判断它是何时的产物。

图8 石观音三维扫描图

石观音造型较为独特,坐姿既似善跏趺坐又似自在坐,左手放于左膝施降魔印,推断是后世民间自发的非专业性修复造就当下的样貌。石观音保存较为完好,成为当下圣果寺遗址最主要的朝拜点之一。

2.8 其他遗址点

文献还记载了其他遗址景点,包括奇石景观:垂云岩、桂岩、卧醉石、跃云石;自然景观:归云洞、竹坞、八盘岭、薜萝径、罗汉松;水景观:宫涧、宫井、郭公泉、山腰泉、将军池、鹿池、潜龙潭。但如今都因人为破坏、难以考证等原因不见踪迹。

3 景观遗址特征

圣果寺所处山水环境极佳,尤其注重山水的骨架构成。水体根据山体形式流下,沿途形成泉、潭、溪等自然景观,变化万千,外山门处就有一自然山溪蜿蜒而过,起到渲染佛教氛围、提升游览环境的作用。

除自然山水外,圣果寺十分注重叠山理水,善于运用原先就存在的奇石景观,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月岩和排衙石。它们均为石灰岩材质,颜色纯白,如玉石一般瓣瓣攒立,宛然如削,挺拔峻秀,它们的造型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天然形成的。宋徽宗万万不会想到,千辛万苦打造的艮岳假山在凤凰山上竟能自然呈现。圣果寺在此类奇石的运用上存在许多因地制宜的考虑,以奇石为主体打造景观节点,使建筑依附于自然。比如在月岩前设置一六边形水池,使月亮穿过岩顶的圆洞直射在六边形水池内,形成三个月亮的奇观。排衙石则因独特的排列造型,被视为自然山体和园林环境的过渡空间,配套景观在其基础上建设,使过渡环境更加自然。古代的文人墨客又酷爱题字,喜欢在绝美的风景点留下自己笔墨,因此常能在奇石上看到文人题字的痕迹,成为圣果寺景观的一大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高宗留下的“忠实”二字,现被唤为“忠实亭”。

凤凰山圣果寺的石刻造像也极具特点。佛教在古代常作为统治阶级的宣传工具,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十分热衷于佛教,将其奉为国教,在吴越国境内大量修建石刻造像,凤凰山上的西方三圣与十八罗汉均是那时的产物。为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佛教石刻往往极具美感,还会通过高大的佛像震慑众人,使信众产生灵魂被洗涤的感觉,从而让其行为受到约束。

4 结语

浙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更是将两浙地区的社会整体发展提升到了全国的领先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造就了各领域的人才精英群体。202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建设,让南宋文化这张浙江文化金名片更加深入人心走向世界。”弘扬宋韵文化有助于梳理当地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挖掘如凤凰山圣果寺此类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南宋遗址,有助于了解宋韵文化。通过组织提炼凤凰山圣果寺核心特征,挖掘遗址蕴含的文化价值,为宋韵文化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现场测绘与查阅文献对圣果寺遗址的基本历史脉络、遗址测绘数据进行了记录,并通过三维扫描对遗址进行了数字化存档,希望能为后续有关研究及数字化打造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与历史证据。

注释

①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十七庆舍利感应表并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17.

②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42.

③徐吉军.南宋都城临安[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41.

④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23.

⑤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22.

⑥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47.

⑦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16.

⑧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20.

猜你喜欢

凤凰山石刻遗址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中外石刻大不同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在凤凰山上
凤凰山
凤凰山歌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