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垣曲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研究

2023-10-24武芳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5期
关键词:垣曲县纪念碑旧址

武芳荣

(垣曲县文物保护中心,山西 垣曲 04370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山西省文物局2020年印发了《红色文化遗址认定办法》《红色文化遗址认定标准》,2022年又印发了《山西省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了摸清垣曲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底数,夯实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基础,垣曲县在全县范围内再次进行红色文化遗址普查,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编制中条山红色教育基地总体规划。现对垣曲县红色文化资源概况、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及相应解决对策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落实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发挥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垣曲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垣曲是革命老区,位于中条山东部,北倚太行,南踞黄河,东临王屋,西蔽中条,三面环山为天然屏障,一面临河为古之天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西南前哨以及连接华北与中原、西北的咽喉之地。垣曲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晋豫边区开展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拥有较为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垣曲作为晋豫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屏障,是日军攻击的重点。193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指示:“晋豫边甚重要,望有计划的部署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济源、博爱、晋城地区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在西北两面之行动。”自1938年8月起,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等先后来垣曲。1941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明确指出:“开辟晋豫地区的任务,在于创建根据地。”垣曲是连结延安通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交通枢纽,是晋豫边区游击队重要一支,特别是在配合地方武装对日作战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垣曲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垣曲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革命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

根据运城市党史、文物等相关部门的调查资料,垣曲拥有红色文化遗址2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站旧址(图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茅侵垣日军驻地旧址、洼里广生殿(王屋县二区区公所旧址)、裴丽生故居(图2)、望仙人民抗日政府纪念碑、民兴抗日武装纪念碑(图3)、清源烈士纪念碑、英言烈士纪念陵园、华峰革命烈士纪念亭、青年山革命烈士纪念亭、南圢坂烈士陵园;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普家庄晋豫联办二地委党校旧址、望仙村栗沟垣曲县人民抗日政府旧址、圢坂条东地委垣曲县委旧址、西石村战役遗址、台联捷故居、五福涧惨案烈士纪念亭、蒲掌乡革命烈士纪念碑、槐南白烈士纪念碑、张梦龙烈士纪念碑、崖上惨案殉难烈士纪念碑。革命纪念馆有2家: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和垣曲县革命老区纪念馆。相比运城市其他各县文物统计数据,垣曲几乎是运城市红色革命遗址最多的一个县。垣曲红色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图1 北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站旧址中院

图2 裴丽生故居(北窑洞)

图3 民兴抗日武装纪念碑

第一类,重要会议旧址和重要机构旧址:王茅侵垣日军驻地旧址、洼里广生殿(王屋县二区区公所旧址)、普家庄晋豫联办二地委党校旧址、望仙村栗沟垣曲县人民抗日政府旧址、圢坂条东地委垣曲县委旧址。其中前两处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类,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或人物活动纪念地:北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站旧址、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垣曲县革命老区纪念馆、西石村战役遗址。其中北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站旧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修缮完好,正处于布展当中。

第三类,革命领导人故居:裴丽生故居、台联捷故居。其中裴丽生故居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类,烈士墓及烈士纪念设施:望仙人民抗日政府纪念碑、民兴抗日武装纪念碑、清源烈士纪念碑、英言烈士纪念陵园、华峰革命烈士纪念亭、青年山革命烈士纪念亭、南圢坂烈士陵园、五福涧惨案烈士纪念亭、蒲掌乡革命烈士纪念碑、槐南白烈士纪念碑、张梦龙烈士纪念碑、崖上惨案殉难烈士纪念碑。其中前七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中上榜,槐南白烈士纪念碑正在申请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可见,垣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底蕴深厚。

2 垣曲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现状

在2021年4月的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中,笔者发现,垣曲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存在滞后性。

2.1 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调查认定的革命遗址保护状况差

从调查状况来看,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上比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稍好些,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受破坏程度严重。垣曲地形比较复杂,山势海拔高,地形崎岖,革命文物一般都处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这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困难。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中有诸多烈士纪念碑无人看管,无保护标志,未划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如蒲掌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崖上惨案殉难烈士纪念碑等。蒲掌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道路失修,碑文有开裂现象,无保护标识牌。崖上惨案殉难烈士纪念碑因长期受风吹雨淋颜色有脱落现象,没有烈士碑等保护标志和纪念标志。甚至有的革命旧址院落颓废,房屋坍塌,院内杂草丛生,如望仙村栗沟垣曲县人民抗日政府旧址。还有些遗址因年代久远,战迹模糊,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如西石村战役遗址。

2.2 红色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历史价值鲜为人知

对垣曲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理论研究薄弱,不能充分地展示红色文化价值。有的红色文化遗址只注重该建筑的艺术价值,却忽略了其历史价值。比如洼里广生殿,三普时只注重其作为当地娘娘庙的建筑艺术价值,磨灭了其曾是王屋县二区区公所旧址的历史价值。有的只注重县志上只言片语的记载和口头传述,没有把历史价值纳入整个历史大背景中挖掘其深刻内涵以及对当下的现实意义。比如西石村战役遗址,1944年11月23日《新华日报》(太岳版)报道我军收复西石的消息,但是在这次红色文化遗址认定中,因对西石村战役了解甚少,所以在填写其综合价值时显得苍白空洞。另外,2021年4月的普查中出现的失误是只注重对革命实物的普查,对红色标语、红色图书资料这类红色文化非物质资源挖掘不到位。

2.3 开发利用级别低,开发形式单一

垣曲县在革命文物管理上主要采取“保护为主”方针,很少对其开发利用,几乎所有的红色文化遗址都未曾作为旅游景点,更不用说红色旅游产品的制作销售。中条山抗战纪念馆作为垣曲唯一的红色研学基地,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为“罪证如山”“全民抗战”“永远缅怀”三大部分,仍延续传统的展览观光形式,仅局限于参观馆内收藏的革命历史照片和部分战斗器械及部分将士遗物,只囿于讲解员单向的输出,缺少游客体验趣味项目,开发形式单一。在红色文化非物质资源方面,也没有做到很好的保护利用,一些红色标语、革命小册子破损失传;一些红色革命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或编书著作,致使革命烈士功绩大打折扣。

3 垣曲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对策

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既保护好文物,又利用好文物,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通过利用促进保护,统筹规划,深度开发,有序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工作。

3.1 注重保护,加紧抢救

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推动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破坏严重的文物保护单位配专人看管;对尚未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根据革命遗址重要性提升保护级别;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缮设计用材应强调尽可能使用当地所拆同时期建筑能继续使用的旧材料;对于产权仍属于私人所有的革命旧址、旧居,做好《文物保护法》宣传工作,避免因不懂法造成文物的拆迁或毁坏,从而导致革命文物的消失。面对文物经费短缺、资金有限、人力不足情况,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垣曲县公开招聘一批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做好文物讲解工作。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与文物点爱好文物的村民共同组成巡查队,签定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协议书,免费为看护人员培训文物消防基本知识,尤其是对于国保、省保、市保等文物保护单位要做好监管工作。

3.2 加强研究阐释与推广,加快文化展示与开放

不断加强红色文化遗址研究,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对于已修缮完好的革命旧址或纪念馆,在空间规模和藏品具备展陈条件时,加快陈列展示,推进对外开放。

近年来,垣曲县文物部门利用国拨、省拨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守望工程的筹资形式,完成了北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站旧址、王茅侵垣日军驻地旧址的修缮工作,准备将修缮完好的旧址开放为革命旧址观光展览馆,目前正在收集有关革命历史遗迹遗物,合理、科学、有序地开展旧址布展工作。另外,垣曲县历史博物馆新馆工程项目已竣工,在经过了几次项目展陈设计讨论会之后,也已进入展陈设计布展环节。该馆建成免费开放后,将成为展示垣曲历史文化的新地标。垣曲县历史博物馆内设置了“中条烽火”展厅,不仅通过图表、长卷绘制等方式展示垣曲历代军事战役,还以抗战时期解放区票据、解放区政治宣传品、太岳军区政治宣传文件书籍等实物,展示共产主义思想在垣曲的传播和革命先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中条山战役是中国革命最壮烈的战役之一,要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

阐释是为了更快地传播、推广价值,展示是为了更好地保存、永久地记忆,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地凝聚成民族精神。

3.3 坚持“走进来”和“走出去”红色育人模式,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利用主题节假日形式实施“走进来”和“走出去”两种红色育人模式,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赓续红色血脉。

“走进来”是指社会公众走进红色文化遗址、走进革命纪念馆;“走出去”是指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厂矿、进社区、进村镇。让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在中国的土地上撒下红色的种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清明节各单位、学校走进烈士陵园,在红军烈士纪念亭举办“重温党史、缅怀革命烈士”仪式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儿童节等,博物馆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宣传《文物保护法》,广泛宣传保护革命文物的重要意义及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动员社会力量参加遗址保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良好氛围。儿童节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讲述活动,以“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为契机,开展“红色英雄、一件物品、红色朗诵”讲述活动,加深学生们的红色历史文化认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新时代担当责任意识。通过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会说话”,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使红色基因能够更好地代代相传。

3.4 政府注重顶层设计,编制《垣曲县中条山红色教育基地总体规划》(2022—2030年)

政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做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编制《垣曲县中条山红色教育基地总体规划》(2022—2030年),具体是在空间上通过对垣曲县中条山民兴、望仙和北垛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形成“看县域风光、品红色文化”主题,优化红色旅游线路,构建红色旅游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垣曲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以旅促文,带动红色文化社会效益。

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热点,借助垣曲县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垣曲县中条山红色教育基地、民兴八路军抗日战场遗址观光体验地、北垛十八兵站抗战文化旅游体验地红色文化旅游点,深度体验红色文化与绿色山水文化融合。在民兴模拟太岳军57团1营驻地的红色野营地,修复四面河阻击战遗址、抗日报仇大队诞生地,开展野外徒步拉练、野外露营等项目;在北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兵站旧址开展旧址观光、民兵训练靶场、特色餐饮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丰富红色文化体验。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应“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保护红色文化遗址是一项长期任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艰难工程,我们要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上因地制宜,注重本县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红色产品转换,为建设“美丽山城、幸福垣曲”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垣曲县纪念碑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山西省垣曲县:科技服务进果园
以茶富民 以茶兴县——山西省垣曲县立足山区优势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山西垣曲县科协联合专业协会送技术到地头
垣曲县:成立机关党委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