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幼儿教师口语”为例
2023-10-24郭艳珍
郭艳珍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1 课程建设
“幼儿教师口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除了面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还为幼儿园教师、普通话等级测试需求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社会学习者提供免费线上资源。该课程分为两个专题、六个模块的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幼儿教师口语技能提升的理论与技能,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交流时普通话标准,语言生动、得体,还有助于学习者与幼儿对话时,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发展规律,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1.1 课程内容
基于岗课赛证的基础重构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调研分析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结合教育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岗位标准[2],根据幼儿园教师职业资格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等5项技能证书考核要求,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中的讲故事技能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细化为幼儿教师口语的认知、普通话水平测试、幼儿教师朗读训练、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幼儿教师教育口语训练、幼儿教师交际口语训练六大模块。
“岗”即幼儿教师、早教机构教师、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岗位所需具备的核心技能,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围绕岗位工作内容要求、素质要求、技能要求进行改革。课程团队深入调研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确定学生需要具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水平、朗诵儿童诗歌和散文、讲述儿童故事和态势语表达的能力;具有与家长、同事、领导沟通的良好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由此,教学内容中设置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幼儿教师交际口语的内容。
“赛”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展示。对标陕西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中讲故事比赛要求,将比赛内容融入教学中,引入比赛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幼儿园实训室、微格教学实训室进行讲故事技能训练。在课程中尝试组织相关技能比赛,动员大部分学生参加比赛,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证”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求达到二级甲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证书,教学内容中设置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题练习。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块化练习,将测试题型分解到不同教学单元。题型一,读单音节字词;题型二,读多音节字词,放在讲解声母、韵母、声调、变调、儿化音中练习;题型三,朗读短文,放在教师朗诵训练单元;题型四,30个命题说话题目,放在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分享,不仅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也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分解到每节课练习中。
1.2 课程模式
构建以“SPAE”为核心要素的“双线融合、七步递阶(见表1)”的三元课堂教学模式。
表1 七步递阶教学模式
S(spirit:精神):以幼儿教师“用爱说话、用心倾听、用情教育”的精神为感召,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技能;P(process:过程)细化为“探—导—析—练—思—升—拓”七个教学步骤;A(ability:能力):培养学生“知儿童—言标准—擅朗读—懂教学—会沟通—能应用”六大核心技能;E(evaluation:评价):设计全过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动态评价体系。
双线融合:将思政线“用爱说话、用心倾听、用情教育”等融入任务线中;三元课堂:在“网络课堂、讲授课堂、实践课堂”的三元课堂中达成学习目标。
1.3 课程案例
典型任务驱动,激发内在兴趣。经过前期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偏好智慧终端学习,喜欢用手机、视频的方式记录学习过程,乐于在动手操作、情景练习中学习知识。因此,线下口语课堂教学中增加大量实践练习模块,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教师交际口语——沟通语时,教师课前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任务,观看纪录片《小人国》并查找出幼儿的气质类型。教师课堂上发布检测题目——“根据不同情景提示,判断出幼儿气质类型”,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分析学生的易错题,确定或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课中情境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幼儿教师与不同类型气质的幼儿进行沟通。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与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沟通的方法,从而学以致用,并反思自己平时在与人沟通时的问题。
1.4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多样化,探索增值性评价。通过课前测试、课后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多主体评价,由教师、学生、幼儿园一线师资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幼师家平台、学习通等信息化软件为学生提供可视化反馈。教师能全程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能实时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结合诊断数据自行整改提高,逐渐成为自己的“教师”。校外学习者采用线上考核办法,学生总成绩以“视频考核单元成绩(20%)+图文考核单元成绩(10%)+作业单元考核成绩(30%)+考试单元考核成绩(40%)”综合计算。总评成绩60~84分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校内成绩评定方式为线上+线下,学生总成绩以“在线学习成绩(40%)+过程评价成绩(35%)+结果评价成绩(25%)”综合计算。考核标准见表2。
表2 考核标准
1.5 课程特色
1.5.1 基于岗课赛证重构教学内容,证书获取率提高
依据幼儿教师岗位标准,结合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及技能大赛“讲故事”赛项考核内容,将“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内容重构为六个项目:教师口语概述、普通话训练、教师朗读、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交际口语,学习者可在学习中边学边练、边学边考,在校生学习该课程后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率、讲故事专业技能比赛参与覆盖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获取率显著提升。
1.5.2 校企资源互为转化生成,实现生生互动
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可学、人人参与能学”需求。以学堂在线平台课程为主,幼师家直播APP、幼师家微信公众号、配音秀APP为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和教学资源,学生作业和幼儿园课程共享共建、生成教学资源案例,资源形式多样,涵盖视频、课件、动画、文本、习题等,实现师生互动。
1.5.3 “思—解—训—行”并行,实践能力提升
结合职业特点,每个章节项目设置基于幼儿教师口语的问题链,以“理论+技能+实训”为讲授模式,以“导思—思解—趣训—后行”为教学流程,以“项目驱动、问题探究、动画模拟”为教学方法,在“线上讲授+园所实践+软件实操”的三元课堂中,引导学习者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同,再到具体实践。
2 课程推广及应用
2.1 本校应用情况
本课程于2020年建成,目前已经完成5轮学习,涉及校内班级25个,在线学习人数18807人,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开启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3]。口语课程教师团队前期在学堂在线平台建设的在线课程“幼儿教师口语”得以广泛使用,为学生学习幼儿教师口语提供了便利。
口语课堂上以“导思—思解—趣训—后行”为教学流程,教师课前在学习通上发布任务,学生完成平台上的学习任务,观看学堂微课程,做到课前学习。课上,学生汇报课前学习结果,教师点拨,学生操作练习,学生、教师点评。课后,情景模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幼儿教师口语表达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虚拟仿真幼儿园”软件、“普通话学习”“为你诵读”“配音秀”“抖音”等APP、交互式游戏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以“微视频+线上资源+微课程+对话互动”方式设计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随时关注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情况。
在该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后,在校学生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讲故事和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课程考试平均成绩提高至86分,发帖回复率达到87%,每学期平均每人参与互动次数16次,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率为93%,讲故事专业技能比赛参与覆盖率为97%,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通过率提高了32%。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故事表演赛项分值位列前三;2019年、2020年分别荣获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二等奖,在全省25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学前技能竞赛中排名第四;学生在幼儿园实践过程中,被给予“爱幼儿、讲话生动,会讲故事,主动沟通”等高度评价。
2.2 课程推广情况
课程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抓手、以实践应用为归宿,内容特色鲜明,讲授生动活泼,课程资源制作精细[4],课后练习题丰富,拓展了语言知识视野,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将幼儿园实践案例用于课程教学中,教学贴近幼儿园一日生活和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有指导意义。课程以稳定、高效的线上教学与资源,满足了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需求,因此,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度高。
据后台数据统计,使用本课程的学员来自校外14所高职、本科院校教师,学历层次丰富。使用院校认为本课程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实践性、逻辑性等特点,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体系科学,有助于学员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切实帮助学员提高了语言表达技能;同时将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等思政元素应用于课程实践,专业知识点与技能点体系完整,促进学员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口语”课程需要借助大量的口语表达训练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程中单靠理论教学无法达成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应贴近幼儿教师日常口语表达的实际状况,对标技能大赛、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口语表达标准,融入科学的教师观、儿童观。经过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两年实践探究,课程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学生经过模块化的学习,更加注重平时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标准程度、语言是否生动得体,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过率。情境练习、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做到与幼儿沟通时符合幼儿教师口语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不断将信息化教学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推广和应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