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3-10-24贾中楠

科技风 2023年29期
关键词:课型工匠电梯

贾中楠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一、概述

我国要从“制造大国”逐步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正是“工匠精神”,然而在盲目重视技能训练、看重就业状况、追求社会服务等目标的同时,逐渐淡化了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打造一流的产品,需要有一流的技术,更需要一流的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精神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修改课程标准、设计教改方案、撰写实习指导书等教学环节,促使教师内生匠心意识,形成良好教风;通过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碎片化元素融入课程全过程的“点—线—面”构建,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养成规格严格、严谨求精的学风,并提高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能力;通过课程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课程考评方式,引导“工匠精神”成为师生课程教学中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工匠精神培育国内外现状

目前,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有学者认为,当前需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中,通过融入“理性”来引领“工匠精神”,建立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支撑体系,通过从正面积极的方向对工匠精神进行引导与宣传,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舆论氛围。也有学者认为,在现阶段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就业不稳定的背景下,要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必须加强劳动立法,保护劳动者的职业权益。其他学者认为,构建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机制,促进产品生产制造技术的标准化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工匠精神”形成的现实推动力。在生产制造技术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其市场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让“工匠”的技能和专利等要素能够在市场上自由地流动,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上这些方式虽然对“工匠精神”的塑造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能做到细致入微。为了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养成工匠精神,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对于专业实践性课程,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其进行认证。在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方面都融入了工匠精神,但是,发达国家工匠精神的融入更加成熟,而发展中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基于工匠精神顶层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过硬的技能能够让学生走得更高,良好的品格和职业素养可以使学生走得更远,因此,在课程中特别关注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通过深入剖析电梯行业文化背景、行业动态、文件精神,深挖电梯行业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我校电梯专业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具备的素养如精益求精、创新意识、安全意识、敬业奉献、职责担当、团队协作等融合到课程中,并层层拆解,从课程拆解到项目,从项目拆解到每个子项目,从而使每个子项目中所融合的碎片化的思政元素点,串联成项目中所要体现的思政元素线,每个项目中所融合的思政元素线就搭建成了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课程思政效果,也就是使学生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安全操作外化于行。

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从课程思政体系的内涵出发,结合职业岗位技能等级,以具体工作项目为载体,整合重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拟将不同的子项目划分成认知检查、检测维保、诊断修理和综合实践四种课型,项目难度系数由易到难,技能等级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不同的课型分别对接我们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技能等级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并融入电梯企业文化。

四、整合行企校资源,优化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整合行企校三方资源,总结我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前期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设经验,充分发挥我校特种设备学院行企校深度融合的资源优势,在目前我校特种设备学院具有股份制特征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及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框架下,完善协调管理机制,创新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和文化共同体交融机制,建立行企校利益共享关系。利用与企业共建共享共管的国内规模一流的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依托“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标准委员会”“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检验师组成的“三师”教学团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此外,积极采用5G-AR第一视角可视化、VR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融合电梯专业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职业素养等元素,创建“电梯检测虚拟工厂”,强化与学生互动,营造具有电梯工匠文化和精神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升培养成效。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引入大国工匠、电梯行业劳动模范视频等思政素材;课中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检验师言传身教,学生团队协作,亲身实践;课后总结思考,独立盲评,培育安全责任意识、强化电梯法规标准。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认知检查课型,通过问题导向,借助VR虚拟仿真软件,使学生达到理论知识要求;检测维保课型,通过任务驱动法,借助5G-AR第一视角可视化手段,使学生达到企业“红带”技能等级要求;诊断修理课型,通过任务驱动法,借助5G-AR第一视角可视化手段,使学生达到企业“绿带”技能等级要求;综合实践课型,通过导师带徒,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达到企业“蓝带”技能等级要求。并使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培养电梯安全卫士。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面,不仅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融入工匠精神等思政结果导向,全部采用量化指标管理,创新构建“3313”的考核评价体系。“3”:行业检验师、企业技师、学校教师三方联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3”:按照行业素质评价、企业技能要求、理论成绩三个维度对学生实施考核;“1”:因为电梯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涉及安全等核心环节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如自身安全防护不规范、上轿顶前未进行“三确认”、断电未锁闭等;“3”:对标企业技能等级与工匠精神的养成,实施“红、绿、蓝”三个技能等级的考核评价体系。

不同课型教学策略与目标图

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践行工匠精神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工匠氛围。一是关注民生,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如学生在家主动融入小区电梯管理工作,通过自身劳动服务小区电梯安全运行,培养职责担当,践行工匠精神;二是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培养创新意识,如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的层门国家标准(2017年发布),对老旧电梯层门强度的提高提出创新性改造方案,申报“新苗计划”等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指导学生申请相关专利;三是关注职业素养,行企校共筑云课堂,创造学生与电梯企业优秀工匠技师、电梯行业技术专家直接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从事电梯行业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实现工匠精神的职业价值。

结语

培育“工匠精神”对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家而言,为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工匠精神”是其重要的内在支撑,是促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内生动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员工拥有“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等特质,是企业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于学校而言,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灵魂所在正是“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工匠精神”都将成为学生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内涵,可以支撑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为培养宗旨,必须把“立德树人”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全面系统、创造性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是职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课型工匠电梯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工匠神形
被困电梯以后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工匠赞
电梯不吃人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困电梯,我不怕